1、1拉苏荣:长调流淌在蒙古人的血液里具有浓郁内蒙风情的大型民族曲艺音诗草原传奇将于 4月 28日亮相人民大会堂,由此拉开第七届“相约北京”联欢活动的序幕,同时,这台节目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60周年重要庆祝活动之一。 “草原歌王”拉苏荣担任顾问并在剧中献上原汁原味的蒙古长调江格尔序曲 。这位被誉为新中国第二代“草原歌王”的艺术家向记者谈起了蒙古族长调“申遗”成功后的现状。 内蒙古能唱长调的只有四五十人 正如拉苏荣所说“长调是流淌在蒙古族人民血液里的艺术” ,是马背上的产物,是大自然的产物。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蒙古族人民的生产方式逐渐改变,草原正被耕地蚕食。马背民族随之走下马背,马背上的歌亦自然终
2、止,长调赖以生存的宽广沃土正日遭萎缩。拉苏荣近年来到内蒙古各旗采风,遗憾地发现由于各地对蒙古语的不重视,昔日繁荣的土默特蒙古族地区竟然没有一首长调流传。据调查,在内蒙古目前登记在册能唱长调的不过四五十人。 由于长调艺术的传承主要靠艺人们的口传身授,随着一些著名长调艺术家的相继谢世,一些古老的、珍贵的曲目也在流传过程中丢失。长2调曲目知名的有上百首,现在能唱出来的也就几十首。 亟待理论整理 “蒙古人天天吃羊,却不会去研究一只羊到底有多少根骨头;就像草原人祖祖辈辈唱着长调,却没有人进行理论的整理。 ”拉苏荣的老师哈扎布是老一辈蒙古民族艺术家,他曾经为保留长调搜集整理过很多宝贵的资料,然而不幸的是在
3、“文化大革命”期间,长调被视为封建社会的“毒草” ,老一辈长调歌唱者被打成了“反派” ,那些宝贵的资料也不知所终。如今,拉苏荣也正在为搜集历史资料作着努力。除了演唱,拉苏荣还写作完成了人民的歌唱家哈扎布 宝音德力格尔传和我的老师昭那斯图三部纪录第一代草原歌王的传记作品。 拉苏荣说:“我们都有责任为发掘、整理、研究蒙古族音乐做一些实际工作,我现在从事的职业和研究比较近,相比别人多了一些优势,还有,做这些工作需要懂蒙语、蒙文和蒙古国的文字,还要懂长调,熟悉蒙古族的历史和现状,了解蒙古族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所有这些我都具备,所以这件事于我义不容辞。蒙文、蒙古国文和中蒙两国的音乐的比较研究,目前还是
4、空白。我想去完成这件事。 ” 期望加大投入 3就目前政府对保护长调的投入,拉苏荣觉得“还远远不够” 。现实是,蒙族干部中,懂长调、会唱长调者有限。尽管申遗成功,但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程度、保护程度,人称“有待时间证明” 。拉苏荣着急“不能坐等” ,而要速速改写宿命。十几年来,那达慕上的骑马、摔跤、射箭挤走了传统的长调。不觉中,草原三宝渐为二宝。 “长调在这一代成绝响” ,不少人担心传承链条那似断非断的悲剧走势。 今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60周年纪念,也是拉苏荣 60寿辰,目前拉苏荣正在筹划拍摄一部音乐纪录片:“我要用音乐片的形式记录内蒙古自治区这些年的发展,以此作为献给自治区 60大
5、庆的贺礼。 ”拉苏荣介绍,这部纪录片共分三集,大概每集 30分钟左右,纪录片拍摄和制作的全部工作将在自治区 60岁生日之前完成。 链接:草原传奇2005 年首演,2006 年入选上海国际艺术节,一年多来巡演台湾、广州、宁波等地,日前还接到了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定单。它是第一部综合蒙古族诗歌、音乐、曲艺、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舞台剧。融合了长调、呼麦、乌力格尔(蒙古语说书)、伊若乐(祝颂)、好来宝(联韵唱词)等蒙古民族传统表演艺术。演唱、舞蹈与马头琴、蒙古筝、陶卜舒尔、口弦琴等传统器乐演奏融合一体。晚会上还将演奏首次挖掘开发的蒙古族古老乐器,如只有惟一传人的牛角号、由牛的膀胱做成音箱的独弦马头琴,以及弓弦琴、佛灯鼓(烛蜡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