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大岁月回眸.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4396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联大岁月回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联大岁月回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联大岁月回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联大岁月回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联大岁月回眸.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联大岁月回眸在南开大学西南村新建的住宅小区里,记者采访了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 1946届毕业生张怀瑾先生。这位桃李满天下的 84岁的老教授,在回首西南联大那些难忘的岁月时,快乐、深情、真诚、留恋之情溢于言表。回亿起那些在西南联大曾经教过他的老师们,特别是与罗庸(字膺中)、闻一多两位老师的长期交往以及与闻一多先生殉难前最后一次话别时,耄耋之年的老教授潸然泪下,使得我们这些年轻人心中戚戚,肃然起敬 艰难岁月 我原籍重庆垫江县,1942 年秋在重属联立高中毕业,久闻西南联大教授云集,便立志报考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是年 7月初,全国高校在重庆沙坪坝集中高考。我冒着日寇的频繁轰炸前去报考了西南联大中

2、国文学系。8 月中接到录取通知书,即重返重庆,走刚建成不久的川黔滇公路于 9月初抵达昆明,按时前往联大报到。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新址是在昆明大西门外西站东侧一片荒地上建立起来的,称北院。文理政经各系、校本部、学生宿舍、教室、图书馆、学生食堂等,即住北院。所有建筑都是土坯墙、稻草顶。联大校园十分分散,教育学院在大西门外,工学院在昆明东部拓东路。北院马路对面2一处长方形的四合院,称南院,东头是校医务室,南面是一排生物系实验室,西头是一间大教室。东南角开了一扇小门,出门南侧进城墙缺口内,西侧有三座建筑,墙壁脱落,容颜苍老,靠南的两座宫殿式建筑是大教室,近处一座二层小楼是一年级新生的男生宿舍,我即住在楼

3、下顶里头一间小房,砖头铺地,坑洼不平,两排地铺,可容个五六人。 小楼东侧隔一条人行道,那里有一片柏树林,多是百年古树,据传是平西王吴三桂的衙门遗址。树林里搭有一间土坯厨房,又用砖头垒了二十几个台子做餐桌,这就是学生食堂。一桌八人,三素一荤,站着就餐。主食是云南特产红米饭。我从小吃白米长大,没见过更没吃过这种红米。而且从粮仓领出时,还是只脱壳、未经加工的糙米,糠秕沙粒俱全,吃在嘴里,咔嚓有声,难以下咽。露天食堂,刮风下雨,无处可避,有的同学便打着雨伞露天就餐。那时学生不交学费,入学时都申请助学金,由训导长审批,分甲乙两种,甲种 155 元,乙种 75 元,后来才知道,实际全都是甲种,按当时昆明物

4、价,可支付一个月的伙食费,直至四年大学毕业未变。训导长是查良钊教授,他为人谦和,关爱学生,同学们戏称“查菩萨” 。 露天食堂旁边有一处废墟遗址,平地凹下三层长方形石砌台阶,周边近二百米,这就是露天讲堂。入学第一周的开学篇,就在这里上课。上年前三天学唱校歌,后三天由文学院长冯友兰教授演讲,下午是军训。西南联合大学校歌 06勺歌词是“满江红”一阕,作者是中国文学系罗庸教授,后来是中国文学系主任。我平时没有音乐才能,但校歌歌3词慷慨激越,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 ,音韵铿锵,直逼岳飞的满江红 ,激发了联大学子艰苦卓绝、爱国爱校的高尚情操,我至今还能感受到它的力量所在。 进入二年级,我移居

5、北院学生宿舍。三排九座,都是土坯墙、稻草顶房,每座隔成大小两间,上下铺,大间 24人,小间 16人,居住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每到刮风下雨,室内漏雨,室外稻草满地,诗人杜甫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正是这种情景的生动写照。教室漏雨可以移开座椅,宿舍漏雨就用洗脸盆接。 北院学生食堂在图书馆西侧,一间大厅可容五六十桌。联大传统,这里是学生自办食堂, 自由组合,十桌为限。月初领出助学金,交予食堂,即为入伙。备有正式餐桌,站着就餐。1945 年春夏之交,我读三年级时,群众推举,曾办过两届食堂,每届两个月。参加这个食堂的同学,多是四

6、川籍同乡,厨师三人也是四川籍同乡。我团结厨师,想办法改善伙食质量。按厨师的提议,将从粮仓领出的红米送往碾米厂去加工,100斤糙米脱去杂质,加工成 7580 斤熟米,改善了伙食质量,颇受同学们的欢迎。 在明师门下 当时联大实行学分制,四年学习期间,修满 132学分即可毕业,授予学士学位。所学课程分基础课和选修课两种。一二年级学基础课也是必修课,三四年级学选修课。必修课不及格者无学分,不能毕业,必须重修,直至及格,拿到学分。中国文学系的基础课有中国通史 ,任课4老师是历史系吴晗教授,一个大班百数十人,每周上课 3小时,一学年6学分。当时没有教学大纲,教师各擅所长,吴晗长于制度史。一年学习结束,公布

7、考试成绩,我考了 69分,大为惊讶。细看左右,只一名 72分,位居榜首,后来听说是一位历史系的同学。60 分以上的只是一部分人,不及格者几近半数矣! 中国文学系另一门必修课是逻辑学 ,任课教师是哲学系教授金岳霖先生。金岳霖教授年事已高,讲课时勤于板书,要求学生做好笔记,三小时的课程一气呵成。每次授课结束前,要学生收好笔记本,在黑板上写一个题目,要求学生三分钟完成答卷,直至学年结束,一次未断。一次上课,适逢下雨,金教授走进教室,脱下雨衣,抖掉雨水,随手挂在一把扶手椅上,临到快下课,他在身上和雨衣的口袋里翻了一遍,抬起头来问道:“你们谁拿了我的考试题目?”引得同学哄堂大笑。他若无其事,转过身去,在

8、黑板上写了个题目,照考不误。名士风流,不拘小节,无形中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金岳霖教授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和锤炼了我思维能力的敏捷度和眼光的敏锐度,使我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终身受益。 中国文学系的课程设置,四年学习期间,除了完成本系必修课声韵学概要 、 文字学概要 、 中国文学史等基础课以外,从二年级起,可以选习部分选修课。选修课为教授所开设,不定期逐年轮流变换,每周上课 2小时,一学期 2学分。我真能入门是在三年级以选学楚辞为契机。当时中文系集中了三位举世闻名的楚辞专家:系主任罗庸、教授闻一多、游国恩。罗先生开设楚辞上,闻先生开设楚辞下。5两课都是大班授课。罗先生侧重从诗经到楚辞的语言变迁,他提出

9、的“楚辞骚体包含着四言”这一思想即在今天仍有它的借鉴意义。当时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罗先生不辞辛劳,自刻全部楚辞讲义,凡属四言的地方,即用大号字标出,使读者一目了然。闻先生讲楚辞下,则是侧重于文字的疏解、神话的探索。他原籍湖北浠水,世居楚地,对于楚辞中所展现的风土人情、神话的内涵等有独特的见解,独具特色。两位老师讲楚辞 ,各擅所长,并无雷同之弊,我恰恰就喜欢选这一类课程, 多方吸收,化为自己的血肉,另著新篇。 在罗庸和闻一多两位老师讲楚辞的思想启示下,逐渐将我的注意力引向用社会学和民俗学的观点研究古代原始艺术,我撰写的毕业论文定名为古代文学与巫 ,指导教师就是罗庸和闻一多两位老师。我遍览当时联大图

10、书馆所藏从周秦迄于两汉的古籍数十种,作笔 记数万言。1946年 3月底,论文完成,约六万余言,文体文言,毛笔小楷,按线装书的款式装订成册,送罗庸、闻一多两位指导老师审阅,颇受赏识,记85分,这是我四年学习的最高分。随后这篇论文的副产品离骚“降”字解 、 招魂“篝缕绵络”风俗证 、 彭铿考等三篇论文也相继完成。离骚“降”字解一篇曾送罗先生审阅。战后复员, 罗先生介绍我到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任教,这三篇论文在 1948年相继发表,也是我对两位恩师的难忘纪念吧。 余韵 61946 年 5月 4日,西南联合大学宣布结束。6 月初,我决定离开昆明返回四川,便到正义路寻得一颗象牙图章料,想请闻先生篆刻,

11、以资纪念。闻先生刻图章始于 1944年秋,那时物价高涨,教授生活清苦,闻先生儿女较多,朋友建议他公开挂牌刻图章,以补家用。从此慕名前来刻图章者络绎不绝,但是对于达官显贵,即便屡出高价,往往遭到闻先生严词拒绝。闻先生的高风亮节,一时传为美谈。我觅得的那颗象牙图章料一侧刻有人物山水,画面上空处题有微雕数行,细看是北宋词人王观的卜算子一阕:“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字体行草娟秀,本身就是一件艺术杰作,经闻一多先生为我篆刻后,诗画、微雕和篆刻艺术融为一体,珠联璧合,实是难得的艺术珍品。我取回后特别珍爱,又前往正义路配了一个白牛骨盒,以便珍藏。6 月 13日下午,我带着图

12、章去闻先生寓所辞行,并请闻先生补刻一行署名边款。闻先生当即在书案上拿过一把刻刀,斜靠在床上,一边与我交谈,一边刻字,约半小时,图章一侧一行醒目的边款“卅五年六月一多于昆明”便呈现在我的眼前。岂料这次话别,竟成永诀! 我 6月 15日离开昆明,7 月 15日下午,我一生推崇的闻一多老师就倒在国民党特务的枪口下!这个日子,我永生难忘! 1966 年 8月 7日下午,红卫兵“扫四旧” ,我家中的衣物、图书、手稿、首饰、图章等被狠狠地扫光。首饰、图章存放在一个漆器梳妆盒内,我趁无人时:降其中的首饰盒和白牛角图章盒取出,走出十多米,觉得不妥倘被红卫兵抓着,岂不打成现行反革命?便转回去将首饰盒放回原处,独

13、将图章盒放在裤子口袋里迅速离去。我当时想:首饰有价,图章无价,7不惜被打成现行反革命,也要保卫闻一多老师为我篆刻的这颗名章。 “千年浩劫”后期,清理退赔,我从查抄物资管理处找回了一册昔年在西南联大求学期间选修罗庸先生讲中国文学史(断代?先秦)时所作的笔记,当时曾送往罗先生审阅,改订了个别错字,其迹犹存。失而复得,弥足珍贵。图章和笔记,凝聚了我和两位恩师的师生情谊,是昔年联大岁月的历史见证。经历了六十年风雨,也是联大珍贵的历史文物。2001 年 5月 4日,北京举办了在京津两地西南联大 1946级毕业 55周年纪念会。会上,我缅怀昔年在西南联大四年求学的峥嵘岁月,朗诵忆春城一曲,诗云: 昔年负笈近日边,夜漏孤灯伴窗前。 莘莘学子吸芳醉,漫漫征程度华年。 腥风血雨销魂处,国难家仇弹指间。 峥嵘岁月惊回首,残梦萦萦意阑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