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山:无双圣境,江南第一名山.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4416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齐云山:无双圣境,江南第一名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齐云山:无双圣境,江南第一名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齐云山:无双圣境,江南第一名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齐云山:无双圣境,江南第一名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齐云山:无双圣境,江南第一名山安徽齐云山大部分山峰的高度在海拔 580 米上下,山几乎是平地而起,巍峨壮观。全山为典型丹霞地貌,崖洞石壁全是如景似霞的紫红和棕红,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 齐云山古称白岳,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城西 15 公里处,元代文学家汤显祖曾经写过“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诗句,黄指的是黄山,白指的就是白岳,历史上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美誉。齐云山不仅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 “摩崖石刻”在中国也占有突出的地位,齐云山的景色,可以用丹霞地貌,湖光山色,摩崖石刻来概括。 丹霞地貌 摩崖石刻 齐云山大部分山峰的高度在海拔 5

2、80 米上下,山几乎是平地而起,巍峨壮观。全山为典型丹霞地貌,崖洞石壁全是如景似霞的紫红和棕红,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齐云山则是中国丹霞地貌中最高的山地,山崖是红的、山岭是红的、山洞是红的、摩崖石刻是红的,连石狮子都是红的,蔚为壮观。 湖光山色是齐云山的另一个特色,齐云山自古被称为“天下无双圣境,江南第一名山” 。其中,云岩湖是工业污染加剧时代极为难得的一泓碧水。云岩湖湖汊纵横幽深,青峰夹峙。船桨拍击湖水水鸟惊飞,那种场景和感觉都是妙不可言的。 2齐云山另一个特点就是摩崖石刻。中国古人有将优秀的书法作品或者佛像雕刻在岩壁上来纪念的传统,这便是摩崖石刻,而在齐云山的人

3、文景观中,号称“江南第一”的摩崖石刻占有突出的地位。这些石刻年代最早为宋代,数量最多的要数明清,主要分布在真仙洞府、紫霄崖和石桥岩一带,全山共有一千多处。这些石刻流派纷呈,风格各异,正、行、草、隶、篆俱全。有的雄劲豪放,有的柔婉清丽,有的刚劲奇傲,有的飞龙走蛇。再加上刻工精巧娴熟,完好地保留了原作的神韵,堪称艺术瑰宝。 “天开神秀” 、 “齐云胜景” 、 “亘古奇观”等是崖刻中的珍品,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 齐云山风景名胜区共分月华街、云岩湖、楼上楼三个景区。丹岩耸翠,群峰如海,道院禅房为营,碑铭石刻星罗棋布。游客下索道后就进入景区大门望仙亭,出亭后走过桃花涧即到洞天福地,此景颇为壮观,有栖

4、真岩、忠烈岩、寿字崖三处摩崖石刻。据传,栖真岩是齐云山最早道士、唐朝的栖霞真人修行的地方;忠烈岩是祭祀关公的地方;而寿字岩的寿字是清代慈禧太后的手笔,这个巨大的“寿”字,直径达到 230厘米。走过寿字崖,便见一个宽敞的石洞,游人可以通过,纯属天工所造,为“崖下窟窿” ,称之为一天门,门摩崖石刻和碑铭,数目很多,琳琅满目,为“白岳碑林” 。 月华街是道士与山上居民杂居之所,也是山上的街市,又是香客、游人住宿之地。月华街现有古道房 8 座,还有许多徽派民居。它们与宫观、院房组成一个密集建筑群太素宫,占地 1600 平方米,十分壮观。清乾隆皇帝曾称齐云山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 。太素宫在文

5、革3中被毁,1994 年按原样重建,1997 年神像开光,向香客和游人开放。 香炉峰在月华街太素宫前,山峰独立挺拔,形似香炉,故名。此峰底座小而稳健,炉身粗壮,顶端与底座大小几乎相同。传说顶上的铁亭、香炉当初是朱元璋所赐,可惜铁亭和香炉 1958 年大炼钢铁时被毁,现在的铁亭系 1983 年重建。每当雨后初晴,云雾飘渺之时,香炉峰或隐或现,有诗赞其妙曰:“山作香炉云作烟,嵯峨玉观隐千年” 。 小壶天位于月华街长生楼下,它由明代一个石坊构成,石坊上有“小壶天”三字。石坊门洞呈葫芦形,进门后,便是一个长 20 米、宽3.3 米,高 2.5 米的石窟。石窟的一侧为万丈深渊,站在窟侧,有“无限风光在险

6、峰”之感,当游人想后退一步,便见崖壁上有“思退崖” 、 “石上流泉” 、 “一线泉” 、 “飞升所”等石刻,据传这是道士飞升成仙的地方。玉虚宫位于长生楼西不远处,此宫在紫霄崖下,由“太乙真庆宫” 、“玉虚阙” 、 “治世仁威宫”三个石坊组成。石坊上有神鸟异兽图案的浮雕,宫内便是石洞。洞内供奉的每尊神像都有道教有关神仙的传说。如今,玉虚宫是善男信女烧香求神、祈祷福寿的圣洁之地。 道教名山 桃源洞天 齐云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因与武当山均供奉真武大帝,故又有“江南小武当”之称。齐云山道教历史悠久,道教活动始于唐乾元年间,至今已有 1200 多年的历史,道教香火播及华东及东南亚各国。今全山有宫、

7、殿、院、坛、阁等 108 处,道观 27 处,道房 12 家。齐云山的道教绘画、摩崖石刻和碑刻数以千计,几乎峰峰有题词、洞洞有刻铭。4相传在唐朝时有道士在这里羽化成仙,很多人都慕名来此修道。而到了明代,由于嘉靖皇帝在这里求子成功,下旨敕建了玄天太素宫,齐云山的名气越来越大,每天来朝拜的人多达三千,这在古代是十分惊人的数字。齐云山道教建筑很多,自开山以来,历代均有修建,明末最盛时有一百余处,然经历代天灾人祸,这些宫观道院及亭阁祠殿大多已毁废。现仅存东阳道院和伯阳道院、梅轩道院。1980 年起在旧址上新建了凌风、海天一望、望仙三亭,逐渐修复了玉虚宫、罗汉洞、真武殿(太紊宫)等。 道教在齐云山的开拓

8、始于唐朝乾元年间(758-760) ,时有道士龚栖霞云游至齐云山,隐居于石门岩。这是齐云山最早出现的道士,后人遂将他栖居的岩洞命名为“栖真岩” ,意即栖霞真人之岩,以示纪念。至南宋道士途道元建佑圣真武祠,道教方显兴盛。但直到明嘉靖前,齐云山道教都是以“全真”为宗,属武当山全真派的一个门派,其宫殿建筑和道规道制,皆仿效武当,故古人称其为“江南小武当” 。至嘉靖年间后,全真派立足齐云并逐渐取得了统治地位,原来的正一派也是因势利导,自然地服从或转为全真派,从而形成了两派并存而全真统领的格局。至今玉虚宫等处仍保持全真派,白岳山房供奉的也是全真教的七位真人,故亦称之为“真真石室” 。道教能在齐云山立足发展,很大程度上是迎合了当时社会,尤其是徽州民俗的结果,具有浓厚的徽州地域文化特色。可以说,齐云山道教是徽州文化中的道教,同时也是维系整个徽州文化综合、平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