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子弟书《露泪缘》的创新之处.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4746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子弟书《露泪缘》的创新之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子弟书《露泪缘》的创新之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子弟书《露泪缘》的创新之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子弟书《露泪缘》的创新之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浅谈子弟书露泪缘的创新之处【摘 要】本文以露泪缘为出发点,浅谈在清朝中叶一直流行到民国时期的一种曲艺艺术子弟书中关于改编、再创作有关红楼梦故事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子弟书;红楼梦;露泪缘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283-01 一、 露泪缘雅俗共赏的语言特色 (一) 露泪缘诗意化的语言特色。 露泪缘中常见诗意化的语言,其一主要取材于原著之中,化用了原书之中的妙句,关键句。我们看露泪缘文本中叙述运用诗意化的改编手法,使其更适合演唱。袭人直接点出宝黛的情分,不设铺垫,不加渲染,丝毫不加掩饰地揭露出宝黛二人的情谊,直白浅露。其

2、二露泪缘的诗意语言还体现在善于化用前人诗句之上,比如在第十回“哭玉”之中景色的描写“哪里寻桃开似火三春景,只剩下霜叶红于二月花” ,便是化用了前人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其三在露泪缘的文本之中,我们时常见到创作者自行创作的诗词,可以看出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如“岁寒方知松柏茂,隆冬始显傲霜梅。正气真堪羞粉黛,忠诚真可愧须眉。 ”四句七言诗对紫鹃形象进行了点评,赞扬了其性格特征。 (二) 露泪缘中俗语言的运用特色。子弟书作为曲艺形式,要让2受众听得懂,喜欢听,便不能一味地追求雅。所以我们会从露泪缘的文本之中看到俗字、口语、对话式的口吻等民间意味浓厚的语句。如第四回中,形容薛宝

3、钗用了“催命鬼,恶魔王”等俗语化的词语,让听众清晰地分清喜恶,直白浅露的比喻便于听众理解人物形象。 露泪缘中许多唱词直接运用了我们今天依旧在说的俗语,如“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 “人逢喜事精神爽” , “痴心女子负心汉”等。更有许多对话式语句就像是听众日常对话一般。 二、 露泪缘所运用的艺术技巧 (一) 露泪缘中的情与景描写。 露泪缘全文共十三个回目,以十二个月加闰月不同的景色为引兴,通过景色之变描绘衬托出主要人物的情怀和所思所感,淋漓尽致地将宝黛爱情悲剧写出来。黛玉惊闻婚变是在仲春之际,随着爱情的失落,心情也像季节变化一样由热枕到悲凉,直至如秋风中的枯叶飘落无归。转眼到宝玉娶亲之时,季节

4、已至秋天,黛玉在瑟瑟秋风之中回忆那些美好岁月,最后“香魂艳魄飘然去” ,秋天成为了终结生命与爱情的无情象征。这种以季节循环式的诗篇吟唱而出,具有极强的抒情风范,承载了作家对于人生与自然的思索。情景交融在作品中主要是寄托人物思想,推动故事发展的目的所在。 (二) 露泪缘文本中写作技巧的运用。1.对比手法:如“痴对”一回中“这一个无精打采只发愣,那一个似醉如痴笑嘻嘻”的对比手法的运用,呈现出宝黛两人不同的心理情感,不同的性格特色,不同的脾气秉性。2.细节描写:如第二回“傻泄”中,黛玉听到宝玉要娶的人其实是宝钗之后,对于黛玉仔细生动的感官描写“闷沉沉闭口无言咕嘟了3嘴,扑腾腾心中乱跳颤哆嗦。直钩钩两

5、眼无光天地暗,闹烘烘两耳生风打旋磨” 。口心眼耳各部位悲伤的感觉一起袭来,让听众产生强烈的悲悯之情。 “掀开了锦被放好了绣枕,牙床上睡倒了病西施”细致的生活场景描写。 “瘦的个柳腰儿无一把,病的个杏脸儿更焦黄。咳嗽不断莺声儿哑,娇喘难停粉鼻儿张。樱唇儿绽裂成了白?,泪珠儿干枯塌了眼眶。 ”深受打击后黛玉身体细节的描绘。通过一系列生活化的场景,身体感官的具体描写,整齐的句式描绘出黛玉归天前所受的折磨与经历的悲苦。3.创作者大量运用“ABB”式的词语组合,如“闷沉沉,扑腾腾,直钩钩,闹烘烘”生动地描写了口,心,眼,耳器官的感受,结合比喻的技巧和俗语化的表达使听者感同身受。4.创作者善于化用典故在诗

6、意的句子中,如“几载幽情付与南柯”便是运用了南柯一梦的典故,点出了接下来故事的发展。5.大量排比句式的运用,如第五回“曾记得柳絮填词夸俊逸,曾记得海棠起社斗清新, ”等八个曾记得,将红楼梦中主要的几次活动都点出:可见创作者对原著的熟识与热爱。 三、作者在露泪缘中的“大胆”创新 子弟书的创作者们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在于“胆”的展现。 露泪缘在文本中表现出作者想象力的大胆运用,以增强故事性。而且在唱词中表现出作者对于“情”的大胆阐述,如第十回“哭玉”中,大量的唱词直抒宝玉对黛玉的爱恋倾慕之情, “我爱你骨格清奇无俗态,我喜你性情幽雅厌繁华”作者大胆直白地表现出宝玉的真性情,符合百姓化曲艺艺术听众的审美享受,像“我爱你”之类的词语,甚是大胆,当今男女表达爱意也不过如此,不过在作者笔下却更有深情,更富诗意,丝毫4不觉庸俗。可见创作者文学功底与文学素养之高超。 参考文献: 1启功.创造性新诗子弟书J.文史,1985. 2傅惜华.曲艺论丛M.上海: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3. 3崔蕴华.红楼梦子弟书:经典的诗化重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3). 作者简介: 曹琳婉(1992-) ,女,辽宁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元明清戏曲小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