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议银行金融机构在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社会中的社会责任【摘要】银行金融机构的性质决定了其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笔者主要从银行金融机构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所承担的社会角色进行研究, 对银行金融机构的环境责任进行了分析,并对规制银行金融机构的行为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银行金融机构 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 失范 规制 一、银行金融机构在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中的角色定位 (一)强化银行环保责任,是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保护法第 6 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保护环境是全
2、民的责任,是全社会的义务,银行金融机构作为社会的主体之一,也应该在环境保护中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结合中国环境资源问题及形势的特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银行的法律意识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对广大消费者负责的社2会责任心不断加强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银行金融机构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单纯依靠政府和市场的调节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发挥好银行金融机构的作用,不仅是塑造和谐社会的良好基础结构,而且也是构筑资源
3、友好型环境节约型社会的有效手段和必经途径。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的命脉,作为企业供血机构的银行金融机构,在资源友好型环境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阐述:其一是监督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在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弊病,如企业低水平盲目扩张,产业结构不平衡,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这些行为不但破坏了环境,也扰乱了经济秩序,同时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侵害。其二,环境保护作用。在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中,银行金融机构顺应形势发展,金融资源配置向生态,环保领域和地域领域倾斜,有助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银行在建设环境友
4、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中的几点不足 银行金融机构是由银行家、职员以及他们控制的机构组成的系统,其行为可归结为一定程序下个人和群体对不同行动方案的选择过程。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过程中银行金融机构行为的失范, 即为银行在特殊角色下做出了环境不友好资源不节约的方案选择。总之,导致这些失范的行为的形成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3(一)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存在,行政行为过多的干预。 由于我国银行金融机构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银行业务运作的行政色彩较浓,市场化运作机制未能完全建立,在业务运作过程中,有些地区和部门的政府领导,受传统观念影响和出于局部利益考虑,只从小集团的利益出发,不顾国家大局,甚至认为银
5、行的钱是国家的,而中小企业是地方的,当银行盈利性目标与政府的社会效益偏好相冲突时,不顾银行的贷款原则,干预贷款。在很多情况下,政府表现为一个独立的利益实体,有着自己的利益追求和政治愿望,成为与社会相对应的存在物。当政府利益与包括环境资源保护在内的公共利益内容相悖或者冲突时,政府就可能为谋求其自身利益而忽略甚至侵犯公共利益,背离政府行为的最初目标。据媒体报道,沿淮几省基层环保部门的执法行动普遍受到地方行政领导的干涉,有的地方官员成了超标排污企业的保护伞,因为那些企业是当地的纳税大户。有关专家指出,从不断发生的环境违法案件来看,有些地方政府不但没有履行法定“监护”职责,相反还频频充当违法企业的保护
6、人。政绩和财政收入作为政府整体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最为直接的体现,往往成为政府单一的追逐目标的时候,往往对污染环境严重但却有效益的企业听之任之,所以当这类企业需要政府支持和信贷支持时,政府常给银行金融机构是施加压力,要求给以信贷支持。而作为银行领导,因为与地方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争取地方政府的业务支持,也为政府业绩工程大开绿灯放贷款。这些不但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造成资金分散和浪费, 也给银行贷款安全带来危害。 (二)银行环保经营意识和风险观念淡薄 4效益最大化和防范信贷风险是银行金融机构贷款评估的重要原则。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产生于人们对环境资源问题解决途径的探索。对环境资源产
7、生影响的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主要包括发展观、伦理道德观、价值观和消费观等等。这些基本观念不仅直接支配着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主体的行为,还影响着包括银行金融机构基本组织结构的运行机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银行以赢利最大化为目标,银行员工认为环境保护工作与银行业务范围关系不大,是政府的事情,对自己的社会责任置若罔闻,所以对企业是否环保漠不关心,关心的只是自己能否赢利的问题。环保企业是新兴产业,银行信贷人员对其不熟悉,不了解也不愿意涉足。由于受到业务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经验以及信息不全等因素的制约,对许多重复建设的,产业结构失衡的企业的评估中,许多项目不按程序,先立项、后评估,使得评估工作流于形式,且评
8、估单位和评估经办人责任不明,评估员在评估过程中责任心不强,有的草率行事,有的严重违反信贷项目评估的操作程序和原则。 (三)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抵御贷款风险的能力差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较晚,信用评估中介机构才刚刚起步,信用风险管理实践中所有数据统计方法的运用都面临着样本数据有限的问题。而且我国银行金融机构在信息系统开发上缺乏前瞻性和连续性,信息冗余,数据之间的一致性较差。要实现风险计量和分析,各银行要积累足够的行业、客户、国别等方面的历史数据,还要就相关关系及损失关系建立相应的模型。银行信贷部门不能及时对借款企业出现的异常现象采取有效措施,导致一些本可在萌芽状态化解的贷款风险反而不断增
9、大。 5三、规制银行金融机构在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行为的思考 (一)要正确处理好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自主把握贷款原则 银行金融机构在经营中,既要尊重地方政府,又要按照法律和政策,自主把握贷款投向,真正把贷款投到经营管理好、效益好的企业和项目中去,真正发挥好金融机构在加强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等发面的作用。各银行金融机构在进行贷款审查时候,对没有执行环境评估的或者环境保护部门没有批准的项目,一律不准贷款,在有关环境保护固定资产贷款的发放和管理中,环境保护工程贷款必须专款专用,环境保护工程不符合施工要求和与设计不相合的贷款或者没有进行建设的,停止发放贷款,对没有执行环境保护政策的项目,企业投产运营后,
10、金融部门不准提供流动资金贷款。 (二)对环保产业实施区别对待的信贷政 策,实施差别化利率 在支持环境保护行业发展中,应采取差异化的贷款策略。对国家明令禁止的,不符合环境保护规定的项目和企业,不以发放贷款,已经发放贷款的,制定清收计划,限期整改或者收回;对国家严格限制的行业,必须在做好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并经过环境保护职能部门审查批准后,对企业提供贷款。对有利于促进节能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产业和项目,在符合信贷原则,具有还款能力的前提下,要予以积极贷款支持,对从事环保和治理污染的项目和企业,根据经济效益和还款能力等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择优扶持。在贷款利率上,实6施差别化的利率
11、政策,对能促进节能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产业和项目提供优惠利率,努力实现行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为此,银行金融机构应深化改革, 加强管理,对符合国家环保政策的企业,根据其贷款需求情况, 及时进行贷前调查; 提供安全、便捷的结算服务。适当简化贷款调查和审查审批程序, 提高办事效率。对符合条件的优质客户,可实行授信管理和采取可循环使用信用等方式, 在贷款利率上, 对优质客户实行低利率等, 充分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 (三)建立全国性的银行间数据库,共享企业环保信息 针对有些借款企业对银行贷款存在着“敢借、敢用、敢不还”的想法,各家银行应联合起来,建立起信息互通,信息共享的环境,保障银行信
12、贷资金的安全性。因此必须建立全国性的银行间数据库,由中央银行搭建信贷业务登记平台,各行信贷系统可通过安全认证去查询该客户的信贷情况,可及时、快速、准确、方便地了解客户在其他行的贷款情况。为了协助银行金融机构做好信贷投向,化解风险,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该将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及时提供给中央银行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其中包括环境保护评估的审查情况,环境保护资金的使用情况,三同时执行情况,环境保护设施验收情况,违反国家禁令擅自建设污染严重企业的情况,提供企业从设计,筹建,施工,验收直到投产的全部环境保护信息。通过这个全国集中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对银行金融机构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环保守法,环保信用的基本情况的提供了条件,有助于银行金融部门的贷款审批。各银行间也应做到对同一债务人的经营管理和资产信息的共享,建立金融债7权风险预警机制,建立金融整体意识和协作配合精神,杜绝企业逃废债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袁铁成.最新世界环境可持续指数出炉,中国位居第 133 位N.中国青年报,2005-01-27 2斯德恩.建构环境保护行为的连续性理论J.社会问题,2000(3):408. 作者简介 伍小红(1975-) ,女,重庆开县联社城区信用社助理经济师。 胡长春(1976-) , 男,重庆开县联社郭家信用社副主任。 王文平(1975-) ,女,重庆开县联社厚坝信用社主办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