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谈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审美体现【摘 要】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家。传统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广为流传。当中展现的核心价值观更是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人民的永久精神土壤。进入现代以来,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理念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现代人深思。所以,从中国传统文化审美当中挖掘文化精髓,找出符合现代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对于实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审美;价值体现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85-01 我国是世界
2、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广阔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出了璀璨的历史和辉煌的事迹,在世界文明的范围内影响深远。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我国人民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对民族繁衍和生存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流淌着传统文化的血脉,因此重视发掘其中的核心理念,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入手,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研究分析其意义,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概述 中文文字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社会生产实践当中形成的一种文化工具。2中文不但包含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还包含形而上的理念,这就是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所在。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文以
3、载道”是不变的主题。我国许多经典著作都是靠文字来展现核心理念。如著名的二十四史 ,记录了勤劳的人民如何在社会中生存的现状;如论语 道德经等经典,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至上真理;杨家将 包公案等小说,也包含着朴素的道德标准和人伦常情。中文的审美特点讲究言之不尽,在周易?系辞中说的最明白,意思是说文字不能彻底将意思表达清楚,庄子在天道中也强调,意不可言传。这样一来,含蓄、包容,就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为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调。从此绵绵不绝的中文传承都在这个基础上延续。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客观规律,是中文审美的主要切入点。从中文审美的方面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要从这个客观规律入手。
4、 二、核心价值观在文化思想中的审美体现 中文当中核心价值观体现为关注出世和入世传统、重视三纲五常、重视中庸处世哲学、重视坚强不息的文化品格。核心价值观是各种中文思想的汇总糅合之后,沉淀下来的精华所在。总的来说,具有以下几种体现。 第一,爱国主义精神。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主要地位。如岳飞的“精忠报国”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第二,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自古就形成了自强不息的精神态3度,比如“夸父追日” 、 “愚公移山” 、 “大禹治水” 、 “精卫填海” ,这些典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待生活不屈不挠的态度
5、。 第三,一诺千金的诚信精神。这种诚信的精神体现为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自知之名;“童里无欺” 、 “货真价实” ,这都是关于诚信精神的体现。 第四,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一方面指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相处之道,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另一方面指老子“中庸”思想,讲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第五,思想道德修养。中国传统文化涵盖了许多完善高尚道德情操的思想。儒家认为,提高自身修养是一切之基础,道德力量中的感化功能,对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强调“以德服人、见贤思齐、修身齐家治天下”的思想,这种
6、精神对后人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后人的道德风尚和理想的建立产生重要指导。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已经进入了大国行列,同时中华民族正在开始迈向全面复兴的道路,和平崛起对于中国来说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在这个新时代的大背景下,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凛实而知礼节” ,我们要从中文当中意识到建设精神家园的重要性,意识到重塑核心理念的必要性,通过中文思想的传承,因时变化、与时俱进,发扬管子的“礼义廉耻” 、孔子的“仁本礼用” 、孟子的“仁、义、礼、智根于心” ,封建君主的“三纲五常” 、孙中山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核心理念,既传承4又创新。这样才能继往开来,按照时代发展的需要,重塑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适应当前世界和平的需要,让我们中华民族变得更加自信,具有文化活力,真正实现中国梦的宏伟愿景。 参考文献: 1朱美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批判D.东北林业大学,2006. 2朱汉民.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3高占祥.?_创文化力的新时代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04-06. 4陶相根,郑继红.契合与提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通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 ,2010(2).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第 3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高占祥.文化先导力(上)J.党政干部参考,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