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通道县万佛山风景名胜区植被类型组成分布与演替调查研究摘要:为了解万佛山丹霞地貌森林植被群落类型,对其进行了综合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万佛山丹霞地貌有 10 个植被类型,61 个植物群落,其中,在山的顶部分布有原生的黄杨和乌岗栎群落,峡谷沼泽地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的中华水韭群落,出现了丹霞地貌区特殊的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 关键词:植被类型;调查研究;万佛山;通道县 中图分类号:S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3-0026-03 1 引言 万佛山丹霞地貌位于通道县境内,其主峰位于县城以北 20 km,区内丹霞峰林立似海,峡谷石巷纵横交错如网,奇峰异石遍布其中
2、,有景点107 处,2010 年被列为全国丹霞地貌风景名胜区之一。古树名木广布,有保存完好的大片原始次生林,植物资源丰富。据调查,区内已记录到维管束植物有 182 科,621 属,1120 种,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1 种,二级保护植物 12 种2。植被完好,层次分明,郁闭度大,笔者共进行了植被类型、植物群落、植被类型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以及植被的演替等进行初步调查研究。 2 植被分布区的自然条件 22.1 地理位置 万佛山风景名胜区地理坐标为东经 1094810,北纬 26148左右。东邻县内的龙底自然保护区,南连该县的陇城镇、坪坦乡,西接县内的菁芜洲镇、溪口镇,北接绥宁县,是雪峰山余脉的低山
3、区,玉带河至东向西穿行于风景名胜区内,全长 10 km,属长江水系沅水支流。境内南北距离 20 km,东西横跨 15 km,土地总面积 160.42 km2。 2.2 分布区的自然条件 万佛山风景名胜区属剥蚀构造地貌,为低山峰众谷地,即丹霞地貌,由白垩系砂砾岩组成。山地夹丘陵、谷地,具明显带状分布规律。中低山山地是万佛山风景名胜区主要地貌,山地海拔标高一般 500600 m,切深一般 150400 m。因山顶循构造线呈北东向布列,形成四周陡峻中间平坦的垄伏山地。其地形是指岩厚、产状平缓、节理发育、铁钙质混合胶结不匀的紫红色砂砾岩,在差异分化、重力崩塌、侵蚀、溶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城堡状、宝塔状
4、、针状、挂状、棒状、方山状、峰丛状地形。境内属亚?岽?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6.3 ,7 月平均气温26.2 ,1 月平均气温 5.2 ,极端最低气温-7.3 ,大于等于 10 积温 4914 ,无霜期 298 d。平均降水量 1480.7 mm,较集中于 48 月。雨日 168 d,雾日 91 d,相对湿度 83%,日照时数 1400.3 h。 3 调查方法 调查地段重点为万佛山丹霞地貌区内的山谷、山坡、山顶等植被较集中地段,采取标准地调查与样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标准地调查选择优势种明显、植被类型较典型的地段,记录样方内物种的种类、盖度、3高度、多度及生活型。样线调查主要为山谷、山顶记
5、录物种的种类。室内记录整理,参考文献。 4 调查结果与分析 4.1 植被类型组成结构与分布 丹霞地形具有丹霞单体孤立、峰尖或浑圆、坡陡壁峭、石壁裸露、土层浅薄、蓄水能力差、地表水流失快等特点,除沟谷外,其它地方地表极易处于干旱状态。这种地质地貌条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毫无疑问,这种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对植被的形成与发育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森林植被系统是在森林植物与之相适应的生态环境相互作用下发育而成,森林植物群落与生态环境类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陆地上的生态环境是多种多样的,正由于这种生态环境的多样性才形成了植物群落类型的多样性。中国有 29 个植被型,560 多个群系3,湖南也有 12 个植被型
6、和 146 个群系4。在一般生态环境条件下植被依热量条件的变化而出现纬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地带性群落主要受气候影响,也称气候顶极5。万佛山森林植被是在这种复杂的环境条件与生物多样相互适应、相互作用下形成,使其保持着中亚热带典型的常绿阔叶林植被类型,同时也保持着既具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特征,又具自发发育特点的丹霞森林植被类型。万佛山植被类型出现丰富多彩的特点,同时也表现其植物群落在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上的差异性。 (1)常绿阔叶林。含甜槠+青冈栎林(Castanopsis eyrei and Cyclobalanopsis glauca forest) 、沉水樟林(Cinnamomum micr
7、anthum forest) 、黄樟林(Cinnamomum parthenoxylon forest) 、黑壳楠+大叶4桂樱林(Lindera megaphylla and Laurocerasus zippeliana forest) 、香叶树林(Lindera communis forest) 、木荷林( Schima superba forest) 、广东厚皮香林(Ternstroemia kwangtungensis forest) 、粗糠柴林(Mallotus Philippensis forest) 、石楠林(Photinia serrulata forest) 、飞蛾槭林(Ac
8、er oblongum forest)10 个群系。 (2)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含枫香+豺皮樟林(Lipuidambar formosana and Litsea coreana forest) 、黔桂润楠+榉木林(Machilus chienkweiensis and Zelkova schneideriana forest)2 个群系。 (3)暖性针叶林。含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 forest) 、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 forest)2 个群系。 (4)硬叶常绿阔叶林。含乌冈栎+赤楠林(Quercus phillyraeoides a
9、nd Syzygium buxifolium forest)1 个群系。 (5)常绿阔叶灌丛。含?木群落(Form. Loropetalum chinense) 、大叶黄杨群落(Form. Buxus megistophylla) 、海金子群落(Form. Pittosporum illicioides)3?植物群系。 (6)草丛含槲蕨群落(Form. Drynaria fortunei) 、多花兰群落(Form. Cymbidium floribundum) 、芒群落(Form. Miscanthus sinensis) 、冬茅群落(Form. Miscanthus floridulus)
10、、地桃花群落(Form. Urena lobata)5 个群系。 (7)竹林。含毛竹群落(Form.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篌竹群落(Form. Phyllostachys nidularia) 、宽叶箬竹群落(Form. Indocalamus latifolium) 、孝顺竹群落(Form. Bambusa multiple) 、5鸡毛竹群落(Form. Shibataea chiner is Nakai var. chinensis)5 个群系。 (8)沼泽。含网脉柳沼泽(Form. Salix wilsonii swamp) 、中华水韭沼泽(Isoet
11、es sinensis swamp) 、龙胜苔草沼泽(Carex lingshengsis swamp) 、粉被苔草沼泽(Carex pruinosa swamp) 、芦苇沼泽(Phragmites communis swamp) 、水蓼沼泽(Atraphaxis hydropiper swamp) 、扁穗牛鞭草沼泽(Hemarthria compressa swamp) 、水烛群落(Form. Typha angustifolia)8 个群系。 (9)水生植被。含莲群落(Form. Nelumbo nucifera) 、水竹叶群落(Form. Murdannia triquetra) 、满江
12、红群落(Form. Azolla imbricata) 、浮叶眼子菜群落(Form. Potamogeton natans) 、睡莲群落(Form. Nymphaea tetragona) 、黑藻群落(Form. Hydrilla verticillata) 、马来眼子菜群落(Form. Potamogeton malaianus) 、金鱼藻群落(Form. Ceratophyllum demersum) 、石龙尾群落(Form. Limnopila sessiliflora) 、草茨藻(Form. Najas graminea)10 个群系。(10)壁藤本植被。含小叶云实群落(Form. C
13、aesalpinia milletii) 、薜荔群落(Form. Ficus Pumila) 、星毛冠盖藤群落(Form. Pileostgia tomentilla) 、绿爬山虎(Form. Parthenocissus laetivirens) 、爬山虎(Form. 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络石+绿爬虎群落(Form. Trachelospermum uasminoides and Parthenocissus laetivirens) 、绿爬山虎+常春藤群落(Form. 6Parthenocissus laetivirens and Hedera ne
14、palensis var. sinensis) 、藤黄檀群落(Form. Dalbergia hancei) 、毛?X 群落(Form. Piper puberulum) 、绿爬山虎+藤山柳群落(Form. Parthenocissus laetivirens and Clematoclethra lasioclada) 、爬藤榕群落(Form. Ficus sarmentosa var. impressa) 、羽叶蛇葡萄群落(Form. Ampelopsis chaffanjoni) 、雷公莲群落(Form. Amydrium sinense) 、尖叶青冈+蓬莱葛藤群落(Form. Sabi
15、a swinhoei and Gardneria multiflora) 、崖爬藤群落(Form. Tetrastigma obtectum)15 个群系。 4.2 植被类型组成结构分析 凡是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近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凡是建群种和共建种相同(在热带和亚热带有时候是标志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3。万佛山境内有 10 个植被型,61 个植物群系,占通道县 12 个植被型的 83%,占通道县 104 年植物群系的 58%。以常绿阔叶林中的植物群系数量最多,常绿阔叶林在万佛山区域生境中占有主导地位。常绿阔叶中包含有典型常绿阔叶林、山顶常绿阔叶矮曲林
16、2 个植被亚型。由于特殊的丹霞地貌区地形的切割和丰沛的降水,形成了切割密度很大的小溪流,再由小溪流汇流形成穿插于山地间常年水流不断的溪流和河流,为沼泽和水生植物的形成、繁衍创造了条件。丹霞地貌上还有一种植物附在石壁生长的群落,面积一般在几十至几百平方米,在丹霞地貌的陡峭的石壁上出现的概率较大,且建群种多有变化,较多见。根据植物群落的概念,这种藤本植物已经与相应的草本、苔藓植物形成具有层次结构、层片结构的植物组合,与石壁生7境产生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应该作为群落来对待,而且这种群落是一般环境中少见的,属于丹霞地貌区丹霞单体石壁上的特有群落结构类型。 4.3 植被类型的水平分布与分析 万佛
17、山丹霞地貌的存在和多变的地势地貌,对植被类型的分布格局产生影响。使得地带性植物群落常绿阔叶林、非地带性沼泽和水生植被、过渡性的和地带性的落叶阔叶林、崖壁壁面和山顶干旱性硬叶常绿阔叶林和崖壁草丛植被类型共存,构成了外貌多变而壮观、结构复杂、成分丰富的群落结构。植被类型主要为青冈栎、石栎、刺楸、枫香、广东厚皮香、黄樟、香叶树、飞蛾槭、粗糠柴、网脉柳、中华水韭以及苔草属、香蒲属等优势种组成的植被类型。这里的植被类型包括沼泽、水生植被,常绿阔叶林中的中生植被和矮林灌丛,耐旱性的植被类型。 4.4 万佛山丹霞地貌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布与分析 万佛山丹霞地貌区地形地势的变化差异,使森林植物群落在结构、组成和类
18、型分布特?c 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山麓和沟谷为常绿阔叶林覆盖。在沟谷,由于地势平坦,土层厚于山坡和山顶,厚度一般大于 30 cm,水分条件较好,有的地方分布着沟谷常绿阔叶林,有的地方形成山间沼泽,或弃耕农田沼泽。山麓坡度一般小于 45,有一定的坡积物堆积,其上发育有厚度在 30 cm 左右厚的土层,该土层为红壤,酸性,近岩石面 pH值接近碱性,其上发育着比较好的沟谷常绿阔叶林。山间沼泽主要由网脉柳(紫柳) (Salix dictyoneura) 、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以及苔草(Carex) 、灯心草(Juncus) 、木贼(Equisetum) 、慈姑8(Sagittar
19、ia) 、眼子菜(Potamogeton) 、茨藻(Najas) 、角果藻(Zannichellia) 、香蒲(Typha) 、牛鞭草(Hemarthria) 、假稻(Leersia) 、菰(Zizania)等属中的植物组成。湿地的沼生植物较为发达,特别是濒危孑遗植物中华水韭在万佛山各景区山间沼泽普遍分布。沟谷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有一定厚度土壤分布的沟谷和山麓,一般相对高差在 100 m 以下,在组成上,由多种植物种类组成。主要组成成分有:银杏(Ginkgo biloba) 、红椿(Toona ciliata) 、黔桂润楠(Machilus chienkweiensis) 、桢楠(Phoele
20、 zhennan) 、竹叶楠(P. faberi) 、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 、黄樟(C. parthenoxylon) 、沉水樟(C. micranehum)以及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石栎(Lithocarpus) 、栎(Quercus) 、水青冈(Fagus) 、栗(Castanea) 、杜英(Elaeocarpus) 、含笑(Michelia) 、木荷(Schima) 、山茶(Camellia) 、柃(Eurya) 、枫香(Liquidambar) 、榉木(Zelkova) 、苦木(Picrasma) 、杨梅(Myrica) 、松(Pinu
21、s) 、木姜子(Litsea) 、新木姜子(Neolitsea) 、杜鹃(Rhododendron) 、?木等属中的种类。有罗浮栲、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 、黔桂润楠、甜槠(Castanopsis eyrei) 、?木、粗糠柴、枫香(Liguidanhar acalycina) 、刺楸(Kalopanax septemlolus) 、拟赤杨、榉木(Zelkova serrta) 、湖南山核桃(Carya hunanensis) 、沉水樟、红椿、马尾松等优势种组成森林植物群落。在外貌上,森林群落结构较复杂,乔层由23 个亚层组成,山坡在丹霞地貌区坡度多在 60以上
22、,少数小于 60。在 60以上者为裸露石壁,无土层,或局部有土层,但土层厚度只有 10 9cm 左右,属于干旱环境。在裸露石壁出现的狭窄带状沟缝和小块平缓地段,出现小斑块状矮林或灌丛。带状矮林或灌丛宽度只有 1 m 至数米,长几米至数十米,斑块状矮林或灌丛的面积只有几平方米至数十平方米。其面积所占石壁比例很小。其组成成分有飞蛾槭(Acer oblongum) 、球核荚?o(Viburnum propinquum) 、海金子(Pittosporum illicioides) 、薜荔(Ficus pumila) 、篌竹(Phyllostachys nidularia)以及杜鹃(Rhododendr
23、on)等属中的一些种类。其中飞蛾槭、球核荚?o、海金子等可以组建成群落。在崖壁坡度减缓的山坡,土层在 10 cm 左右的坡面有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木、刚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 cv. Viridis) ,以及杨梅属(Myrica) 、绣线菊属(Spiraea)等属中的一些种类,其中石楠可以组成群落。陡坡干旱条件下形成的森林植物群落,高度较小(10 m 以下) ,树干呈丛生状,树叶变小,多有带刺植物伴生。山顶呈浑圆状,地势较平,发育有浅薄土层,风大,冬季寒冷,其上发育着一些耐旱的植物类型。其组成成分有乌冈栎(Quercus phillyr
24、aeoides) 、刺柏(Juniperus formosana)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篌竹(Phyllostachys nidularia)以及赤楠(Syzygium) 、杨梅(Myrica) 、荚?o(Viburnum) 、构(Broussonetia)等属中的一些种类,其中乌冈栎、篌竹可成为海拔在 600 m 左右或以上的浑圆山顶形成群落建群种或共建种,马尾松、篌竹可成为海拔 600 m以下的浑圆山顶群落的建群种或共建种。 5 万佛山丹霞地貌植物群落的演替 在丹霞赤壁和山顶为原生演替系列。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石壁基10岩经风化形成碎屑物,在降水条件下,首先形成
25、苔藓,在苔藓作用下,碎屑物形成薄薄的土层,然后为草本植物定居创造条件,如金丝草、景天等。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慢慢形成一定的能为灌木定居的土壤条件。然后进入森林演替过程。二是在阳坡或阴坡土壤条件较好的山麓,定居着冠盖藤、爬山虎、鸡血藤、薜荔、小叶云实等藤本植物。藤本植物着生在山麓或坡基的土壤里,其茎沿壁向崖壁上方生长,以庞大的枝叶覆盖壁面,改变裸露基岩条件,同时侵入苔藓和草本。在这种植物群落的作用下,环境慢慢得到改善,使一些灌木侵入,而进入森林演替阶段。在沟谷和山麓为次生演替系列。沟谷以森林植被和沼生植被为主,带次生性。沼泽地保存有草本沼泽和木本沼泽,发育较成熟;森林植被中有先锋林(针叶林和落
26、叶阔叶林) 、过渡林(常绿、落叶阔叶林、针叶阔叶林) 、基本林(常绿阔叶林)各演替阶段的类型,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并出现有成熟林(顶极群落) ,其演替是顺向的。 6 结语 万佛山风景名胜区境内有 10 个植被型,61 个植物群系,其中常绿阔叶林群系数占境内总群系数的 16.4%,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占 3.3%,暖性针叶林占 3.3%,硬叶常绿阔叶林占 1.7%,常绿阔叶灌丛占 4.9%,草丛占含槲蕨群落占 8.2%,竹林占 8.2%,沼泽占 13.1%,水生植被占 16.4%,藤本植被占 24.5%。草本沼泽,这个植被类型只有在丹霞地貌集中分布。记录到的群系 1 个,为中华水韭群落,在万佛山丹霞地貌发现 3 片,最大的群落面积约 13 m2。中华水韭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其植落为湖南首次记录,在国内也实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