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教育展:各国“擂台”升级“国家展团”的态势,花样翻新的奖学金、使馆官员忙碌的身影,火爆异常的第 10 届教育巡回展显示了各国针对中国教育市场的竞争升级。刚刚结束的第 10 届国际教育巡回展被冠以“火爆异常”的评价拉上了帷幕。仅在北京的两天展期中,就有 6 万之众来到展会,每天停止入场前 10 分钟,还可以看到不少急匆匆赶来的人群。 如此火爆的场面,大大超出了主办方的预期,但过后细想又在情理之中。此次展会七个主要留学国家以国家展团方式进入展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国家军团” ,无疑大大增强了对中国学生的吸引力。 中国教育市场这块“肥肉” ,引得各国在中国的竞争“擂台”逐步升级。 以“国家展团”出
2、面的竞争态势 此次展会以高校代表团形式参展的有英国、法国、荷兰、爱尔兰、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七个国家。他们的“牵头人”分别是:英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处、法国教育国际协作署(EduFrance) 、荷兰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协会(NUFFIC) 、爱尔兰国际教育委员会(IEBI) 、新加坡2国家旅游局(STB)、澳大利亚驻华使馆商务处(Austrade) 、新西兰驻华使馆商务处(NZTE)等政府的有关部门和教育机构。 展会上,来自各国的 350 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竭尽其能力各展所长吸引住人们的“眼球”:英国的蓝色幻想、新西兰的绿色清新,还有澳大利亚的红色风暴、穿着荷兰传统女性服装的宣传员,都给人们
3、带来了极大的视觉享受。英国展团一如既往地庞大,除 60 多所学校专设展位外,他们还设置电视墙、现场网上查询、开设英语语言教学剧场等多种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英语教学与留学英国系列指导。去年只有一家学校参展的意大利今年也来了 33 所大学,受到了不少观众的热捧,意大利大使也亲自“披挂上阵” 。新西兰不但请来了学历评估委员会的官员告诉学生如何保障留学期间的权益,外交部长也亲临展会。 其实,在展会开始之前,各国使馆就做出了积极的公关姿态,为自己国家的学校大造舆论。2 月 17 日,澳大利亚、意大利、新西兰驻华大使馆的参赞和英国、法国、爱尔兰等国驻华机构的负责人,都“史无前例”地出席了展会的新闻发布会,
4、并在会上介绍了本国学校的参展情况。2 月 22 日,首次来华访问的英国终身学习、继续教育与高等教育部副部长金?豪厄尔斯博士在英国教育展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自然科学、外语、数学、工程学等专业的中国留学生,我们由衷地欢迎。 ”他还在会上为英国的高等教育做起了宣传。 由于澳大利亚是第一次以展团形式参加教育展,其驻华使馆教育处和商务处专门举办工作午宴邀请驻京媒体提供特别信息,希望对他们参3展的学校予以重视。 荷兰也向媒体发出了采访邀请函 以上所有这些迹象表明,最近持续几年居高不下的留学生生源,使中国在整个国际教育交流市场的砝码越来越重。每年春季的教育展作为一年留学市场的“晴雨表” ,正是国外教育机构
5、大摆“擂台” 、争取生源的绝好场所。应该说,他们今年紧紧地抓住了这个机会。 花样翻新的竞争手段 记者在展会中了解到,为鼓励中国学生前往留学,诸多国家都为中国学生量身定做了更加优惠、便利的留学政策以及更多的奖学金项目。 一项被命名为“马可波罗” 的计划,让意大利的学校在展会上出足了风头。该计划有 40 多所大学参加,是专门招募中国学生的。展会上,“马可波罗计划”负责人表示:今年意大利大学准备接待不同层次的中国学生及学者 2000 名。 按计划,两国有关部门将分别在中意设立办事处,专门为想到意留学进修的中国学生提供咨询服务。 “马可波罗计划”内容可概括为:一、为计划到意大利各大学学习的中国学生提供
6、包括学校的接待条件、专业设置、语言文化等信息服务;二、为希望到意大利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提供相关信息;三、意大学联合会与工业家联合会,将为大学或研究机构的学者开展中意双边合作提供方便,让一些中国学者到意科研机构进行研究;四、基金会将安排一些中国大学毕业生,经语言培训和考核后,4到意大利企业或在中国的意大利企业进行专业对口实习活动。 根据计划,他们今年将在北京、上海、罗马等三个地方设立办事处,专门为想到意留学进修的中国学生提供咨询服务。意大利大学今年将准备接待 2000 名不同层次的中国学生及学者。另外,意大利大使馆文化处还专门推出了一个为中国学生服务的网站“留学意大利”(),为有意赴意大利深
7、造的学生提供求学指南。 苏格兰“招贤纳才”项目的代表给中国学生端上了一盘诱人“蛋糕”:从 2005 年夏天起,凡获得苏格兰大学学位的毕业生(学士、硕士、博士)或者高级文凭证书持有者都可在毕业后申请无需工作许可证的两年居留权。 此举显然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中国学生赴苏格兰留学,而“招贤纳才”项目是苏格兰政府行政院于 2004 年 2 月首先提出的,其目的就是吸引大量技术人才到苏格兰生活、工作、学习,让他们加入到 500 万苏格兰本地人的行列。 今年荷兰展团参展院校和机构的数量比去年增加了两倍,许多历史悠久、享有国际声誉的院校的加盟使荷兰展团在整个教育展中显得格外耀眼。 荷兰学生择校时,他们无需为“哪
8、所学校最好”这个问题烦恼,他们所要做的只是发现每所大学的特色,如专业或学术传统,然后做出各自的选择。 “到荷兰学习 MBA”活动在此次展会上奏响序曲,荷兰 7 所顶级商学院联手设立了“2005 至 2006 学年度 CSCSENESO MBA 奖学金”项目,该5项目包括 16 项全额和部分减免学费的奖学金,总金额达 200 万元人民币。法国大使馆发起的 MS10 计划,则专门为中国高校 211 工程学校中的应届理工科本科学生,提供进入法国最具有声望的理工大学进行深造的机会,课程包括为期一年的语言学习和为期两年的硕士研究生学习,文凭受法国国家承认。该计划于今年 3 月至 4 月报名申请。 新西兰
9、今年除已经落实的留学贷款政策外,还将进一步扩大奖学金在中国发放比例,推出针对中国本科留学生的奖学金计划。展会现场,新西兰驻华使馆教育参赞孔思达宣布,新西兰学历评估委员会将把该国所有的私立学校登记备案,没有登记审核的学校一律不允许招收中国学生,并从今年开始在网上登载详尽的学校资料,包括所有登记私立学校的评估报告、学校师资、生源比例、留学生人数等,让中国学生选择放心的海外教育。 新加坡则适时地推出“名誉伙伴合作计划” ,选择国内的优质留学中介辅助对新加坡的教育推广,让留学生放心申请新加坡的院校。 在与展会同时举办的各个论坛、研讨会和说明会上,不难发现各国政府及驻华使馆官员的身影。在向中国学生介绍本
10、国教育体制、详解本国招生政策上,他们真是做到了不辞辛苦、身体力行。 政府官员亲自出马详解本国教育 在与展会同期举办的“第二届留学工作与多元化人才培养北京论坛”6上,荷兰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席 Sander van den Eijnden 和苏格兰学历管理委员会资格证书总监约翰?杨分别就“教育国际化及欧盟对中国教育市场的理解”和“中国与苏格兰的项目合作及互利效果”为题作了大会发言。 Sander van den Eijnden 强调说:“荷兰教育部的政策以及资源的配制要集中在创新的目标上,也就是说在生命科学、宇航、基因科学、纳米科学以及其他的一些领先学科会得到更多的资源上的倾斜。在招生方面,荷
11、兰会越来越重视吸引海外生源,我们在四年中给外国学生拨出一亿欧元作为奖学金,同时我们政府会出台一个法律,能够允许荷兰大学和中国的这些大学,通过合作颁发一些学位课程。另外,荷兰政府也强调教育的更大的透明度,会和欧洲其他的国家的学士以及硕士的教育体制有更大的兼容性。 ”他还说,中国对我们的重要性并不只是局限学校之间的合作,中国的学生能够有助于提高荷兰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约翰?杨介绍说:“苏格兰在中国工作的主要目标是进行国家高等教育文凭的认证工作,它的缩写是 HND。作为职业证书,HND 在苏格兰已经有 80 多年的历史了,它包括有三百多项高等教育方面的项目,也涵概工程、艺术、科学、卫生等领域。我们做
12、的这些证书,都是按照一种非常规范的标设计的,它们都是创业就业不可缺少的技能。 ” 新西兰学历评估委员会的负责人格雷斯?温斯坦利专门就中国与新西兰教育合作项目的质量保证进行了说明。他说:“新西兰政府在 2004 年5 月宣布了一整套国际教育策略,以支持并拓展新西兰的国际教育事业。7该策略特别推出了海外教育促进计划,并为这个计划提供经费支持。 ”他还说,新西兰对所有提供海外教育的机构除了必须接受学历评估委员会在注册、课程审批、资质认证、监督和质量评估等五个方面的管理外,还要向学历评估委员会提供其与海外教育机构合作的附加信息,并对其实施监督。 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教育、科学与培训参赞韩柏龄女士利用该国
13、的数据库,提供了截止到 2004 年 12 月的最新数字,分析了中国学生在澳学习的状况。她说:“目前澳大利亚的海外学生总数为 202714 人,其中中国大陆学生为 45197 人,占海外学生总数的 22.5。2004 年,中国赴澳学生比 2003 年增加了 18,其中本科生上涨了 51,研究生上涨了14。 ”她还说,澳大利亚已经开通了电子招生系统,要求学校建立对每个海外学生的汇报机制,每月更新。这样就可以随时掌握在每个澳学习的海外学生的情况,以便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适时管理。 外国银行卡向中国卡“叫板” 在展会上,除各个国家教育机构频繁的讲座和说明会之外,最忙碌的恐怕就是金融机构了:招商银行在英
14、国教育展区内派了两名部门负责人,专门向观众讲解新推出的“金葵花”计划及其它国际卡;中信实业银行则推出了专为留学生设计的 STAR 信用卡,附带保险的信用卡涉及面很宽:不仅可以在境内外消费还款,24 小时旅游交通意外保险和 24 小时免费入院医疗保险,还可以在挂失后有最长 56 天的免息还款。 8国内机构推销银行卡虽然占尽了地域优势,但是外资金融机构的攻势一点也不示弱:首次来中国参展的某国外银行就很明确表示:中国很多银行卡到了国外不能取现金,丢了也不能报失。而直接在中国办理我们的国际卡,不仅能刷卡,也能报失和方便的提现金。这些都可以通过我们设在中国的办事处办理。唯一一家在中国设立分行的澳大利亚/
15、新西兰银行,打出了能为赴澳学生提供离境前、后,抵澳/新时和回国后的服务,并提出,凡在“2005 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期间,向本行提出留学生服务申请的留学生,会给予 50%的办卡优惠。 除了国外银行,有些专业团体如澳大利亚会计师公会也在展会上亮相,为中国学生在选择澳公会认可的课程及入会政策方面提供咨询。更刺激的是,澳大利亚航空公司以抽奖活动的方式,为这次巡展的上海站提供 4 张往返澳大利亚的免费机票,不由得你不心动。 出国留学办理机构趋向多元化 在这场主办单位独家垄断,不允许其它留学中介参加的教育展上,留学服务的途径丝毫没有减弱,反而有和中介机构一争天下的势头:除了银行在逐渐增加留学出国方面的办
16、理手续外,最明显的就是使馆下属机构的参与。比如,由法国大使馆面向中国高校 211 工程名单中各高校今年毕业额定理工科本科学生,发起了 MS10 计划,帮助法国 10 所院校招生。 在现场的法国语言与学术评估中心办公室陈丽清向记者介绍,中心9除了进行语言与学术评估面试外,还帮助法国的高等院校有计划地招收中国学生。凭借其在中国各地的办事机构和对中法两国大学情况的了解,语言与学术评估中心能够为法国大学在中国招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并且,在评估中心办理出国留学,还省去了中介费,比在中介办理要划算得多,在可信度上家长也大可放心了。 在中国的使馆所属机构可以说是近水楼台,但这些推荐的学校目前仅限于国外的公立大
17、学,私立学校的招生还得自己想办法。与法国大使馆语言与学术评估中心一板之隔的法国某国际学校的参展代表明确解释:自己虽然没纳入使馆所属机构的帮助计划,但是国外私立院校的权威性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况且,我们有足够的实力每年能拿出一大笔在中国做招生宣传费用,这是一些没实力亲自来中国招生的公立院校不能比的。其实,在现场,记者发现即使招生不错的私立学校,也还是迫不及待地想和更多的中介机构建立联系,在展台最明显的位置还挂出了“诚招合作伙伴”的广告。 从展会上诸如此类的动作可以看出,使馆和国家机构的亲自参与无形会给国内的中介机构带来强有力的竞争。无疑,比质量、比信息、比服务会成为留学服务市场下一轮竞争热点。 数
18、字反映各国争取中国学生各有侧重 根据教育部国际交流司曹国兴司长披露的最新数据:从 1978 年到2004 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 815,000 人,目前仍在国外的有10617,000 人,其中在校学生为 427,000 人。他们中大约 36.4左右在美洲,主要是美国,欧洲占 28。目前欧洲的留学人员数已经逐步接近、甚至可能超过在美国的留学人数。 展会期间,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邵巍博士在解读近 25 年来我国留学政策的演变与自费出国留学的发展时也提供了一系列最新数字,这些数字不仅反映出我国自费出国留学的基本态势,也能看出近年来各国在争取中国学生上的侧重点。 从上世纪 90 年开始,自费
19、出国留学逐渐成为每年出国留学生的主体。特别是 2000 年以后的 5 年中,每年的自费生都占到了当年出国留学总人数的 90左右。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0 年度,出国留学的总人数为 39,000 人,自费生占 83;2001 年度,出国留学的总人数为 84,000人,自费生占 91;2002 年度,出国留学的总人数为 125,000 人,其中自费生 117,500 人,占 93;2003 年度,出国留学的总人数为117,300 人,其中自费生 109,200,占 93;2004 年度,出国留学的总人数为 114,663 人,其中自费生 104,281 人,占 90.94。 如此庞大的自费留学生群体,正是各国教育输出的主要目标人。 根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业务工作的统计数据,1991 至 2004 年,到中心进行国外学历学位认证的留学回国人员共计 25,352 人,其中硕士学位获得者 18,029 人,占认证总人数的 71.11。仅就 2004 年而言,办理认证的留学回国人员共计 11,843 人,其中硕士学位获得者 8,156人,占总数的 6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