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上网有为 网上有乐武振平先生是我学习杂文写作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和“开手师傅”。从 1958 年至今,他当了我 50 年的老师。 在半个多世纪前,武老师担任解放日报副刊朝花杂文专栏编辑。他当时以“马文”的笔名,名噪一时,发表了很多有见解的杂文。他是一位既作嫁衣、又上花轿的名编辑,而我当时还是华东政法学院一名一年级的学生。自 1958 年始,我就不断向朝花副刊投稿,写了几十篇文章,开始,均不见发表,后来武老师对我这个无名后辈开始予以关注。他对于不能刊登的文章,为我复信,具体地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这些珍贵的来信,部分我还保留着。这是一个时代编辑和作者的珍贵友谊的见证。后来,我终于在朝花上发表了第
2、一篇文章,接着,我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 30 多篇文章,有的杂文还被评上解放日报的“红旗稿” 。如焦贵斋的帐为什么不记了 ,被人民日报副刊转载。1960 年 4 月,文汇报总编辑陈虞老将我调入文汇报工作,我仍经常为朝花写稿。对于武振平先生的帮助,我是没齿不忘的。 半个多世纪过去,我的牙齿也掉了大半。2001 年,我从新民晚报退休。武老师在“四人帮”粉碎后离开了新闻工作,到上海社会科学院从事文学评论工作。他对围棋也有独到的研究。虽然历经几十年政治运动的风风雨雨,我和武老师的友谊依然如旧。吃海鲜要吃新鲜的,友谊则是越陈越有味道。10 年前,我有幸由上海市网宣办副主任和东方网总编2辑徐世平先生的引领,
3、进入互联网这个奇妙世界;又蒙徐世平先生的信任,让我主持东方网“东方评论”频道的编辑工作。约在 1998 年,我在新民晚报上读到武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内容是说外孙女教他用电脑,后又得悉,他去美国的几年内,已能熟练地用电脑写作,并能发“伊妹儿” 。2001 年,东方网组建的特约评论员队伍已有相当的规模,并准备扩充人选,于是,我试探性地向武老师发出邀请:是否有意为东方评论写点文章?他一口允诺,当时他已是 75 岁,不久就写来了第一篇网络评论:扶贫必须反贪 。宝刀果然不老,姜依旧是老的辣, “马文” (即马上作文之意)风格再现。这十分符合网络评论的要求。我立即向徐总报告,聘请他为东方网特约评论员。从此,
4、锋利的宝剑又出鞘,6 年多来,他在东方评论上发表文章 300 余篇。 人到老年不是思想老化的同义语。武老师的文章依然尖锐泼辣,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决不人云亦云。这种不断进取精神,思想不断随着时代的开新而开新的精神,依然是值得我好好学的。他在不要把上网看成是年轻人的专利一文中写道:“老人需要网络,网络也需要老人。老人上网,不仅自己可以免于落后时代,而且他们的积极参与,发挥余热,将有利于时代:对于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对于网络文明的健康发展,都为网络天地注入一个重要的积极因素。 ”这是他发自内心的真心话。他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此外,早在三年前,他曾建议东方网办一张以网络新闻为主的报纸
5、,命我把这个建议向中宣部和上海市网宣办上送,后虽未果,但可见他思想是超前的。武老师与时俱进,因而他的生命放射出了绚丽多彩的光芒。 3这本网上时评集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精选了 119 篇文章。如果仔细地读一读这些文章,还可以发现一个特点:武老文章老更成。他的时评,既打老虎,又拍苍蝇。试看他在 2007 年所写时评的题目:空降赞 、 陈良宇落马的反思 、 也谈周正毅“二进宫” 、 把他们统统送上道德法庭 、 王蒙谈做官 ,一看这些题目,就很想读全文。有些人为传统媒体作文多年,一下子转到写网络评论,往往放不开手脚,文章还是左顾右盼,但武老师则不然,他胸中有话,放言无惮,一吐为快,因而很短时间内适
6、应了网络评论的要求。许多网友甚至打听武先生是否是一位年轻的学者?这里再谈谈他的隔岸谈鼠 。武老师在文章开场白里有言:此文隔岸谈鼠, “网”听“报”说;胡思乱想,脱离实际;语必乖谬,或成“笑谈” 。 “笑谈”其实是一种文章作法。文章从洞庭湖大水泛滥、湖中老鼠(学名东方田鼠)上岸、形成大鼠害谈起,论及鼠害还是机遇、鼠灾有无人祸、堤墙失修是什么原因,等等,最后把矛头指向一批官场里的“硕鼠”:“诗云:硕鼠硕鼠,毋食我黍。 几千年前,老百姓就在骂硕鼠了。但后人骂的硕鼠非一般老鼠,而另有所指。据华西都市报记者报道,湖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堤防护员说,原来沿湖都有大堤和防鼠墙,他所在堤段,地方政府每年都向老
7、百姓征收防护费,不知用到哪里去了,堤墙破损却无钱修补,田鼠上岸便能长驱直入。 ”此文构思奇特,文笔幽默,兜了一个大圈子,声东击西,意外言外;笑谈鼠害为名,抨击贪官是实。看来,写时评,除了强调时效性外,有条件的话,也要注重艺术包装。 隔岸谈鼠是一个好例。4武老师今年已 81 岁高龄,仍思维敏捷,文笔老辣,前时我们同去浙江嵊州访问,他登山行走,健步如常,不见老态。他更对新事物十分敏感,善从网上抓题目作文,善作急就章,多产且优质。这大概是他数十年做新闻工作养成的职业习惯。他是东方网年龄最长的特约评论员,也是一位称职的特约评论员。从这个意义上说,武老师是上海新闻界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的一个典型。他是网上有为,网上有乐。 武老师要我为他出版的时评集前写几句话,不敢违命,捧捧场,权且写了上面一席话,算是投桃报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