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运河日记.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9376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嘉兴运河日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嘉兴运河日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嘉兴运河日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嘉兴运河日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嘉兴运河日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嘉兴运河日记出崇福记 终于到了崇福,这地名在古书里经常见到,叫法也时不时地变换,一会儿叫崇福,一会儿叫崇德,一会儿叫崇德,一会儿又叫崇福。这还没算上它的那些别名如语儿、御儿、?李等,虽说不过是现在桐乡县的一个镇,但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前者却一直归它管辖。包括江南运河到了这里,也突然一下子出现了三条。昨天夜间因今天要过来,拿出行前带在身边的行水金鉴来温习了一下功课,基本了解了一个大概。水利学家说总长约两千公里的运河上,除济宁、丹阳两地的坡差问题,也就嘉兴境内这段最复杂,花头经最多,确为至言。其中最早的那条,即现在称作运河东线的,为隋炀帝在秦代江南陵水道的基础上疏浚而成,而秦代陵水道,利用的又

2、是春秋晚期勾践以吴国战败士兵筑的吴塘。陆游当年入蜀,在旅行日记里称“自京口抵钱塘,梁陈以前不通漕,至隋炀帝始凿渠八百里,皆阔十丈,夹冈如连山,盖当时所积之土。朝廷所以能驻跸钱塘,以有此渠耳。 ”这话说得可不怎么内行,包括他在湖北大治县鼓吹当地那座西塞山,即唐人张志和“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飞也” ,同样也是信口胡说。不过好为大言乃诗人积习,似也不必深责。其二是南宋以后的主流路线,从杭州达塘栖、经新市、含山、练市,乌镇、烂溪到平望,现在官名叫做运河中线。其三为南宋宦塘,旧亦称两浙运道,2开通于淳佑七年,由杭州北关门过良渚、狗葬(现名勾庄)直插德清奉口大闸,再过菱湖、荻港、和孚、经湖州东郊到平望,现在官

3、名叫运河西线。这还没算上春秋时的百尺渎,秦始皇时代的长水,车溪、两晋的东江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我是花了很长时间才弄明白的,尽管让人头痛,但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来看,也是不得已的事情。有时是战争毁坏,有时是供水不足,泥沙淤积无法通航。有时则是因新的政治经济形势所需。比如出自元末叛将张士诚之手,从崇福直抵塘栖那一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想想改革开放到现在才多少年?浙江境内的公路修了又修,改了又改,有国道、高速,还有什么国家一级、国家二级的,道理还不都是一样? 找了家临河旅馆,就像在塘栖时那样,尽管颇花了点时间,但为了打开窗户就能看到运河,这点付出想来还是值得。可崇福的运河看上去特别的窄,特别的暮气沉

4、沉,甚至水的气味也不大对头,这大约是桐乡发展速度惊人的经济带来的副作用了。同样糟糕的还有因外来劳力大量涌入产生的社会问题:交通混乱,街道嘈杂,饭店脏乱,此外街头那些打扮俗艳的闲逛的女子,看人时眼光也有些可疑。直至一位当地文学朋友将我们带去横街,看那里保存尚完整的旧式民居时,心情才有点好起来。街道全长约四百米左右,宽度三米有余,是一百年前远近闻名的商业中心兼富人住宅区,镇上有点脸面的望族大贾、名士乡贤,当初全抢着在这购房置宅。民国烈士陈英士先生,少年时候就曾在这条街上的“善长当”打工,先是做学徒,后升为助理账房,前后长达有十三年之久。离开后跑去日本留学,成为同盟会骨干,六年时间不到就做到了3上海

5、都督,应该可以看成是在这打下的基础。另一位有名的政治人物是秋瑾挚友、即后来冒死将她尸骨盗埋西泠的徐自华女士,现在庙弄西侧那幢小楼,为她当年的闺房。另外像丰子恺的老丈人,吕留良的亲家公,编宋诗选的清代名士吴之振等等,这些人的祖宅好像也全在这里,因时间关系,没法一处一处去细勘,但元稹送客游岭南诗自注里提到的“语儿巾子” , (语儿:即御儿,崇福春秋战国邑名。巾子:丝帕)问了很多人,都表示不知道有这玩艺。 晚上同来的叶先生因旅途疲倦,早早上床睡了。不大想出去,呆在房间里又受不了他的呼噜,一时间颇有些彷徨无计,只好打点起精神,检出身边带的万历崇德县志来看。卷首有舆图数桢,其中那幅县城图从形状上看,说得

6、不雅一点,圆鼓鼓的像个屁股,而中间穿城而过的运河、即古时的语儿溪,也称语儿中径,又像极了中间那条臀沟,将小镇分为面积相等的两个部分。这个比喻可能有点那个,为免镇扫黄办上门来找麻烦,还是赶紧打住,呵呵!现在全国上下都讲在政治,我们当作家的也得讲点觉悟才行。不过说起来,这个世界上很多战争,不管古代现代,确实都是为女人而打的。史称当年越国战败,范蠡送西施入吴,途中曾在这里的语儿亭同居三年,结婚生子。这个故事的始作俑者,记得是唐代写吴地记的陆广微,后人都觉得不大可信。如此重要的军国大事,再说这美人当初可是贵重礼品,身系一国安危,姓范的就是色心再大,也不敢自己先享受了,让夫差一见面就免费做老爸。但对此地

7、为春秋吴越两国分界这一点,都没什么怀疑。最早的历史著作国语4里说:“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 ”所谓的御儿,即为崇福春秋时的地名。禹贡三江之一的南江,当年就在两国中间横亘着,从东边的石门到西南的盐官,一百多里的沿江地面上,光吴国一侧有名的军事城堡,就有五座之多,越国方面的虽没留下纪录,想来应该只多不少吧。 抄了一会书,把接下去几天的日程路线安排了一下,一个人觉得怪无聊的,加上肚子也有些饿了,最后还是穿上外套走了出去。夜幕掩映下的运河,桨声灯影,沉沉一线,景色颇为可观。在门口排档上随便吃了点,过桥沿西边的河岸信步走看,从南堍到北堍,总长约有一里多路的样子,然后又从靠镇上繁华区那一边绕回

8、来。白天破破烂烂的小镇,一到夜晚看上去神气多了。尤其是娱乐场所门口那些灯饰,充分展示科技时代的能量,较皇帝当年打从这走过时龙舟的彩灯,想来也是不遑多让。比如宋高宗赵构,当年跟这好像也过一番因缘。甚至还在镇上办过公。靖康逃难那阵路过,在行辕坐定了,让人把县令赵焕叫了来,问他:老百姓日子过得怎么样啊?回答说不清楚。又问:县里有多少人口啊?回答还是说不清楚。碰到这样的基层干部,皇帝他老人家自然要很生气了, “乃削涣之二秩,仍令张汇治罪。赵鼎曰:陛下所以延见守令者,正欲知民间疾苦耳。帝曰:朕犹恨累日风雨,不能乘马,亲往田间问劳父老。 ”(见清毕沅等续资治通鉴 )无独有偶,刘宋孔平仲谈苑也记录过一件相类

9、的事, “有人问秀州崇德县民:长官清否,答曰:浆水色。言不清不浊也。 ”从随手摘抄的这两条史料来看,当年这里的官员,颇有些不大争气的样子。当然,书上说的那是古代,是老底子的事情,当不5得真的。今天崇福镇的领导如碰到上级下来了解情况,或者时尚一点叫调研,我想他准保会打开笔记本电脑,或从高级进口公文包里掏出商务通,一条一条,回答得头头是道,绝对不会表现得这么窝囊。 司马高桥的高 早上会镇文化站吴先生,复由他陪同去看南街口的司马高桥。记得昨天下午见面时,就已好几次讲起过了,称此桥为镇上现存的古桥之冠,而且是唯一原汁原味的。坐了三轮车沿河边慢慢拉了走,疏柳残栏,鸟鸣嘤嘤,空气也很清爽,对我这样长期睡懒

10、觉的人来说,精神难免一振。想起吕留良集饮水生草堂的那首七律:“日没城西影极东,玲珑穿过树梢红。枉判我辈生今日,岂少闲人醉此中?浅阁灯明鱼泼剌,小槽曲误客冬拱。凭栏四顾蒙茸处,才上冰轮便不同。 ”位置应该就在这一带吧。诗写得相当不赖,才情识见俱佳,让人一下心生好感,从前他与黄宗羲破脸绝交引起的那点芥蒂,也因此冲淡不少。几年前从这里出去的女诗人沈娟蕾,也即现在网上名头很响的沈木槿,记得也曾有过一首类似题材的诗,甚至诗题就叫河上 , “我沿着河边慢慢地骑车/靠近夕光里的司马高桥/夜来香像一群蹲在篱笆上的孩子/亲热地传递着红色、黄色和紫色。 ”句子简洁、干净,功力跟前贤当然没法比,但临近结尾的那几句,

11、意境相当开阔:“水面上颤动的余光多么虚弱/暮色收拢两岸的事物/桥身沉重/多年了,我一直在等待月亮升起/远远地,有人喊我回去。 ” 吕留良应该是当地知名度最大的文人了吧?讲到明末清初的浙江6文学史,一般都将他与陆丽京、查继佐、朱竹?等衮衮名公并列、要放在一起来介绍的。就算没有“庄氏史案”牵连、拒绝博词鸿儒荐举、削发为僧,还有民间传闻他女儿单身行刺雍正等事件的炒作,光凭一部晚村先生文集 ,还有终其一生不与新政府合作、靠编写高考教材赚钱养活自己,已经很了不起了,足以跻身全国一流名家行列。昨天下午在他墓地凭吊时,心下就有这些感想。 东林始末好像把他也写进去了。朝野新潭说他长子吕葆中康熙时想参加科举,

12、“先生怒而责之曰:吾誓不与胡夷共戴天,尔违吾命,吾将以石砚击之,以毕尔不肖之命” ,看来性子刚烈得可以。包括贴在自家大门上那副对联:“囊无半卷书,惟有虞廷十六字;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 ,那种狂狷与自负,就是要好朋友看了后也不大吃得消的。他对地方文化的贡献是跟吴之振叔侄、陆雯如、钱孝直等弄的那个澄社,辅导文学青年、出版自费刊物,一时颇有些影响。后来连黄宗羲、黄星周这样的大家也加入了进来。明末文人结社可以说是时?,全国上下不知有多少文盟诗社,跟现在互联网上的 BBS 差不多,不过大多集中在运河沿线一带,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东林党可谓其始作俑者,在爱国主义响当当的招牌下,高谈阔论,醉酒赏花,

13、使气斗力,对社会进步应起的正面作用不是很大。龙应台说:要我谈爱国主义,我还不如一个人到山上静静地去捡垃圾。这话要是让这帮人听到了,肯定大为扫兴。 沿河边走到镇南头,又转了好几个弯,三轮车主因答应给他加两块钱,一直慢?撞茸牛?让我有机会能细细领略沿途的景色。到了桥下以后,第一眼望过去,就有终于找到组织了的感觉。这首先在于它的高度,从7水面到桥孔顶部,看来至少得有十米,而整座桥的长度也不过二十来米,这样的比例,等于已经间接泄漏了它的身份,而下面的河流,在二十里外与辛庄塘河相交后直奔长安镇,经上塘河到杭州,正是元末以前运河故道的正宗走向。镇志称建于明洪武年间,似有点过于谦虚。以我的推想,明初大概只是

14、重缮,正式历史恐怕要早得多。看看前面同一河床上的那些,万岁桥俗称南桥,建于唐初,包角堰桥又名南三里桥,建于宋嘉定十三年,而司马高桥原名南高桥,跟它们肯定是一伙的。陆游乾道六年赴夔州上任,六月三日早上抵长安,中午已在这里吃午饭,走的正是这条当年的运河快道。不过那时崇福应该还叫崇德,官大一级压死人,陆大人有幸路过,县里主要领导自然不敢怠慢,县长吴道夫,副县长李植,嘉兴市税务局副局长章?都前来叩见请安,聊天吹牛,热闹了一下午还不够,非要留着吃了晚饭才肯放他走。席间还谈到一个当地怪人叫吴隐的, “忽弃家寓旅邸,终日默坐一室。室中惟一卧榻,客至共坐榻上。或载酒过之,亦不拒,清谈竟日。隐初不学问,至是间与

15、人言易数,皆造精微,亦能先知人吉凶寿夭,见者莫能测也。 ”后见时间实在太晚,才匆匆起身发船。 “是晚行十八里宿石门,火云如山,?b 日之热可知也。 ”(渭南文集卷四十三入蜀记 ) 柳亚子,你好 在海宁东南一带寻觅战国柴辟遗迹,事后证明只能是个梦想。自越绝书里首次出现这一地名,称“语儿乡,故越界,名曰就李。吴8疆越界,以为战地,至于柴辟。 ”后来郦道元在水经注里又作了进一步解读:“浙江又东经柴辟南,旧吴楚战地,备候于此,故谓之辟塞。 ”他甚至引用已佚的顾夷吾的吴记 ,明确说明柴辟亭即为秦时由卷县县治,在一次突然发生的海陷中,已随县城一起?沉为湖。但这湖到底到哪里,名字叫什么,可惜没具体交代。这就

16、给后人的胡扯提供了发挥的空间,比如大清一统志说它在石门县东南。 雍正浙江通志又说是在石门县北二十里玉溪镇。朱彝尊鸳鸯湖棹歌第二十二首“谷水由来出小湖,渚城辟塞总春芜。战场吴楚看犹在,折戟沙中定有无。 ”下有自注云:“渚城在今城北十五里。 ”变成是在今嘉兴市郊区双桥乡主人浜(渚城浜之讹)了。而清初地理学家全祖望却又称是在海盐:“御儿者,今石门县也;柴辟者,今海盐县地也。 ”(见?瓮?外编水经渐江篇跋 )当今嘉兴文史界甚至还有人说它就是城北的杉青闸。这问题表面看跟运河关系不大,但如能弄清楚的话,意义却非同小可,因一旦知道它的具体位置,相当于就掌握了春秋时从苏州过来的运河的真实走向。何况其重要性尚不

17、尽于此,因读史方舆纪要又有“由石门而北三十里,达湖州之乌镇,路出吴江之径道也”的记载。这条快速通道,我一直怀疑也是春秋战国前就有的,当年吴越间那几场大战,有时贴海边走东江松江,有时走南江(浙江) ,要视潮汐和水情而定。而这里说的这段,很有可能就是江道变窄后的南江的一部分,当然这只是推测,两千多年前的事情,要拿出证据来把它说清楚,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嘉善也是这样,看分湖小志里列举的那么多的吴越战事遗迹,且言之凿凿,只要是读过这本书的人,难保不受感染和影响。别的不说,9说这湖是当年吴国靠近前线的某个水军基地,理由上应该是站得住脚的。昨天在那里呆了半天,一则是找元代漆艺大师杨茂的资料,二则顺便参

18、加当地网友组织的一个活动,号称“西塘雅集” ,这就明摆着有点跟柳亚子先生叫板的意思了。今年前前后后到过几次,都是这样匆匆来去,不过看水喝酒,在镇西的廊棚下听听雨,附庸风雅而已,跟当年乐国酒家那帮人的玩法自然没法比。柳亚子对西塘的投缘对我来说一直是个迷,要说水乡情调,他老先生家乡黎里的风光,跟这相比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何况距分湖也要更近一些。现在西塘人为配合旅游谈家乡历史动辄以千年计,其实当地直到明初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集镇,正统年间才有了第一个政府派出机构,何况还只是短暂存在。 “斜塘镇,在县北二十里。一名西塘,又名平川。县西北诸川皆汇流于此。正统十二年,徙陶庄税课局于斜塘,寻废。 ”(见顾祖

19、禹读史方舆纪要 )徐霞客公元一六三六年九月二十六日路过此地时,在当天的日记里有“二十六日,过二荡,十五里为西塘,亦大镇也”的记载,估计到那时才初具规模。究其原因,跟它不是运河主航道肯定有直接关系。 傍晚到嘉兴城中,找了宾馆住下来,出去吃饭时已是满城灯火了。沿修耸一新的运河边的人行道闲走,上次来因急着找人找资料,没顾上好好看,想不到早已是蔚为大观,有点像在西湖边的感觉了。走累了的话,路边树荫下造型美观的那排石椅,正在等着你呢,让你可以舒适地坐下来抽根烟息口气。既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也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当地政府在运河开发上,看来没少动脑筋。惟一美中不足的是河堤镶着的那些彩灯,每隔二十余米就有

20、一只,不仅望着剌眼,还感觉有10些不伦不类。在深秋已有几分凉意的夜色里随意走看,从平望那边过来的运河,由端平桥入城后,沿北侧斜斜穿过市区,然后出西边的望越门,这是当地运河的主脉。还有一支要小一些,入城后走的是偏东南方向,与旧时濠河合流而行,要等出城前再与北边那支相汇,俗名叫做秀水。府志里说的“隋大业中开运河至嘉兴府城,分支夹城左右” ,看来就是这意思了。不过对隋时已有嘉兴府城的说法,我是始终抱有怀疑态度的。边走边想,不知不觉脚下已到市中心的西丽桥附近。这桥也是北宋产品,原先桥边不远即为嘉兴西城门,取名通越,与北边的望吴一样,都是跟运河走向有密切关系的。少年时代初游此地,附近白龙潭那三座曾登上美

21、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古塔尚在,后来听说拆掉在原址办起了水泥厂,后来又拆掉水泥厂在原址上加以恢复,这样来回一折腾,几十年的时间就过去了。模样瞧上去虽比当年的更高大更威猛,但那种沧桑,那种沉重的历史感,那种时间印在塔身上的深深的刻痕,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这次来我不看红船,看河船 嘉兴虽迟至五代才开府,在浙北一带算是最晚的,但如果要计算它的文明史,比起杭州、湖州等城市来,可能又要早上一些。杜佑通典说它最初“地名长水。秦为由拳县,汉因之,吴时有嘉禾生,改为禾兴县。后以孙皓父名和,又改为嘉兴。 ”但古时候说的嘉兴,其地在今硖石,就是诗人徐志摩的家乡,跟现在的嘉兴不是一个概念。包括市区的运河历史,与南面靠近钱塘江边的平湖、海盐等地相比,也要迟上一千年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