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校园短信文化审美特征.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79634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大学校园短信文化审美特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试论大学校园短信文化审美特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试论大学校园短信文化审美特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试论大学校园短信文化审美特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试论大学校园短信文化审美特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试论大学校园短信文化审美特征【摘要】随着高校青年大学生手机使用率的提高,由于手机而引发的校园短信文化也逐渐成为高校具有明显青年特色的文化风景线。在美学视阈观照下,短信文化具有了复制性、世俗化、消解性、游戏性、杂糅化等多种美学特征。 【关键词】手机短信 消解性 复制性 杂糅 大学校园短信文化作为一种年轻的校园文化,已深入到高校的各个角落,有可能引起校园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对短信文化的分析研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 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播学、社会学和语言学等领域。本文将运用美学相关理论审视大学校园短信文化,以寻求这一文化的特征作新的尝试。 一、大学校园短信文化的基本类型 青年大学生通过手机到

2、底在传递什么样的短信呢?通过收集校园短信,我们根据短信的目的和用途,将短信内容分为四大类。 (一)联络服务类短信 这是大学校园短信文化的主要内容,据调查,有 71.9%的大学生发短信用于联络、沟通信息。具体包括青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向商业服2务网点定制,由服务商及时发送给手机用户关于股票、天气预报、新闻、QQ 服务等信息。这类短信是由商业服务网点定时发送给手机用户的,带有赢利性质,手机用户每接受一条短信,发送方会收取一定的服务费。 另外大学校园的师生之间也可通过手机来互相传递各种服务提示性日程安排、通知、邀请等信息,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中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二) 娱乐搞笑类短信 短信文化

3、的实质在于娱乐,幽默短信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虽然并没有多少的信息传递,但很多“短信一族”却无可救药地喜欢上幽默短信。也许是单调枯燥紧张的大学生活需要这么一些幽默调侃类的短信来缓解压力,使生活变得更加轻松、心情变得更加愉快。 (三) 祝福传情类短信 通过手机短信与家人亲戚或同学朋友相互沟通交流,解疑释惑,发送祝福,传递真情。这些短信也许没有见面时那样诚恳,没有电话中那样热情,也不象电话稍纵即逝太易赖账,但却是现代社会中最为合适的一种表达方式。 (四)人生感悟类短信 青年人涉世不深,但人生感慨并不少,从国际风云变幻到身边琐碎小事,从公众人物到老师同学同事,都可能成为大学生关注的对象,反映的是对人生

4、、世事、社会的感触、体验、领悟。 二、大学校园短信文化审美特征 3高校内年轻的“拇指族”以灵动的情思和幽默的睿智积极参与,不拘泥于传统语言规范,力图打破语法限制,颠覆传统话语形态,在形式上推陈出新,创造一种短小精悍、独特新鲜、幽默风趣能准确反映年轻人心态的话语表达方式,展现其独特的个性色彩。使校园短信文化成为了游走于生活和艺术之间的精灵,具有多元开放、快捷易逝、消解深度、躲避崇高等的审美特征。 (一)复制性 虽说校园短信文化产生高校校园内,但也离不开工业化生产技术和商品(市场)经济的影响,复制性仍是它的一个重要美学特征。具体表现于两方面: 一方面,大学校园手机短信的制作就像一条工业流水线,各大

5、网站都聘有专门的短信写手,他们按某种统一的模式大批量“生产”短信提供给用户消费,甚至他们的报酬也是以短信的点击率来计算的。另一方面,这种复制也体现在短信的传播过程中 (二)世俗化 手机短信从其语言形态上讲,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往往成为一种共识性的具有流行色彩的社会符号,一种新兴的文化。同样的,校园手机短信文化在当前急剧变动的社会中,加速瓦解着大学生传统精英文化的功能,日渐走向世俗的边缘。具体表现为: 1.亵渎理想和躲避责任 理想曾经是一个光芒四射的字眼,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之奋斗4“修齐治平”的理想人格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

6、识可以说是中国知识分子历来的人格要求。 2.反讽崇高和嘲笑道德 “英雄” “榜样”曾经是主流社会的话语系统中的基本概念,甚至有人认为对崇高的追求和对道德的趋向是人的一种本能。对于许多问题,大学生越来越懒于作哲学层面的思考,逐渐失去形而上学的特征。在这里,先行者的崇高与超越,殉道者的悲壮与执着,思想界的深沉与睿智好像都与自己无关。同时,躲避崇高,是对市场经济中人的自我意识的理论表征。 (三)消解性 如果说现代主义致力于建构,崇尚结构主义;那么后现代主义则更多地致力于解构,崇尚解构主义。即“消解”成为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一个核心范畴。它力图打破语法的严整限制,以零散化、边缘化、平面化、不确定性来颠覆传

7、统话语的整体形态。这种“消解”性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消解”深度 后现代主义主张削平深度或消解深度,追求一种平面感;主张无深度的平面文化,追求感官刺激和文化游戏。故短信文化的平面化或无深度性也就成为必然,短信世界是一个没有中心、平面化的世界,无数能指在其间漂浮。 2.“消解”主体 “消解”主体意味着打破逻各斯中心主义,否定权威和绝对真理,对5意识形态与各种等级制度以及生活常规加以瓦解。将各种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有一定地位和身份的人物排列在一起,就是为了烘托发送信息者本人藐视这些高高在上的“名人” ,在虚拟的世界中任何人都不是高高在上的上帝,从而获得一种自我满足感。 3

8、.“消解”艺术 大学校园手机短信文化对于艺术的“消解”是多方面的。 首先,消解了艺术与生活的区别。现代科技与富裕生活使原来只有艺术家才能参与的活动日趋平民化与大众化,逐渐形成了一种普通青年学生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态势。其次,消解了经典与普通的界限。手机短信虽是一种商品,但它要获得接收者的认可,就必须站在民众立场,运用民间语言,反映民众心声,这样才能得到民众的青睐,加以传播。 4.“消解”主流 在中国历史的大多数时段中“学士”都有依附于统治阶级,充当统治阶级这张“皮”上的“毛”的传统,往往对主流文化持认同的态度,并着力宣扬它的合法性,这几乎成了知识分子的一种传统。今天的大学生,在其他渠道上似乎依然维

9、持着这种传统,但在手机短信中,有对主流意识进行调侃和消解的倾向。 (四)游戏性 人总是想利用自己的过剩精力,来创造一个自由的天地,进行无功利的自由活动游戏,从而满足精神的某种需要,从而获得审美体验。学生对手机短信的创作与传播的目的占相当比率的是为了娱乐,因此短信文本避免对人生价值等重大问题的思考以及对沉重的现实生活的体察,6以一种和游戏的态度来面对生活,往往以一种轻松诙谐的语言来表现一些毫无意义的东西,这使得大多数短信文本都成为一种无厘头式的游戏作品。 (五)杂糅化 手机短信尽管是由短短 70 字构成的文本,但非常重视作品的形式因素,极力寻求各种纷繁复杂的文学因素的融合,把词汇、声音、符号、空

10、白等因素充分揉合在一起,呈现一种不受任何语言规范、文体规则等限制的自由自在的美学特性。 1.打破传统的语言规范,创设新鲜话语形态。 2.揉合多种艺术形式,形成文符交叉的独特文本。 3.杂揉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 大学校园手机短信文化是当代大众文化的一种,是在工业化生产技术和商品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不仅以其经济、方便、快捷、含蓄等独特性昭示着一种新的交流媒介的兴起,也以其独有的文化功能让广大的青年学生获得一种自我心灵的满足感和精神上的超越感。基于此,大学校园手机短信文化无论创作传播方式还是思想内容都折射大众文化形态自由恣意的美学特性。 参考文献 1 叶朗现代美学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2 卡冈美学和系统方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3 丁妍,沈汝发手机短信:一种文化新主张J中国青年研究,72003, (3) 4 陈丽晶关于大学校园手机“短信文化”的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4, (4) 作者简介:任颖(1971) ,女,浙江宁波人,宁波广播电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育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及美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