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试谈中国古代的女子教育中国古代妇女没有与男子同等的教育权利,但这不是说古代忽视女子教育,恰恰相反,中国自古便极为重视教育妇女,只是目的不在于让她们学习知识,开发智力,而是要让她们知晓礼法、妇道,成为最符合男权社会要求的淑女贞妇。由于这种观念,中国古代形成了一套发达的“女教” “女学” 。 一、女教的内容 1、道德礼法教育 “妇人所以有师何?学事人之道也。 ”(白虎通?嫁娶)“妇人本自由学,学必以礼为本。 ”(文史通义?妇学)礼法,就是要女子懂得男尊女卑之道,甘心居于卑下地位,柔顺服从,遵守“三从”(从父,从夫,从子)与“四德” ,即“妇学之目,德、容、言、功”(文史通义?妇学)。因此,有人编
2、写了许多专供女子学习的德育教材。从历史记载的大量实例看,女子幼年学习的课本主要是列女传与“女四书” 。 列女传 ,西汉刘向著,是中国第一本妇女人物传记著作。刘向编写的初衷并非有意推动妇女教育,而是目睹西汉王朝“女祸” ,后妃越礼干政,他收集古代资料编写成书,以警戒天子、世人。 “女四书”即班昭女诫 、王相母女范捷录 、唐代宋若昭姐妹女论语 、明代明成祖徐皇后2内训 ,明代儒士汇编为“女四书” ,成为妇女教育的专用课本。 2、文化知识教育 中国古代妇女的文化知识教育从来是和道德礼法教育紧密结合为一体的。 “自来淑女,无不知书”(牡丹亭?延师),青史留名的淑女贤妇几乎都知书达礼。古代有教育条件的女
3、子,除了学习以上所提到的女教专书外,还学习孝经 、 论语 、 礼记内则等儒家经典。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学习文化知识自始至终也只是少数妇女的事,她们最主要的闺中教育训练便是“妇功” 。班昭对它的解释是:专心纺织,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古人重视的女子教育内容,还有女红、酒食、音乐修养。 当然,尽管古代不乏诗文满腹的才女,但她们毕竟是凤毛麟角,原因便在于大多数妇女与文化教育无缘。蒲伯(英国诗人)有一句格言说,“一知半解是危险的” 。我国古代则认为学问太大于妇女道德无益, “女子无才便是德” 。大约到明清时期,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蔓延流行开来,严重地影响了妇女文化知识教育的普及和才能的发挥
4、。 二、女教的方式 古代人不同的女性理想,导致了对女子教育的不同方法。对女孩子的教育方法与对男孩子的教育方法迥然有别。古代的妇女教育中,除了宫廷设学堂,由专职的教师教授嫔妃、宫女之外,其余完全以家庭、私人教育为主,绝少公共教育。据周礼 、 列女传等记载,先秦时期3宗室王公家的女子多设有保姆、傅母、女师,负责教育并照料。在明代杂剧牡丹亭中,太守杜宝为女儿在家中设“闺塾” ,请了一名老儒陈最良教授女儿杜丽娘,顽皮的侍女春香伴读。 红楼梦中林黛玉也是由父亲请了贾雨村为师在家读书,还有两个丫鬟伴读。有些人家专门聘请女塾师为女子授业。有的家庭在家中设立家塾或学馆,常让兄弟姐妹或家族、亲戚的男女儿童一起读
5、书。 拍案惊奇第二十九卷写宋朝浙东秀才张某家中设了学馆,邻居罗某将女儿惜惜送到学馆与张家男孩一起读书,同学四五年才不去了。除了这种大户人家的家塾外,有的村镇也设有学馆或家塾,女童也有进入这种学馆读书的。金代元好问续夷坚志卷三中讲述一位顺天才女张度娥,七岁便人“小学”读书,日诵数百言。清代还出现了女子拜名士为师入门学习的雅事。袁枚女弟子最多,大约有二三十人。这些女子多是名门闺秀,她们拜师主要是学习诗词文学。这种妇女外出拜师求学的事在中国古代也只是特例,极为鲜见。 三、女教的目的 古代对妇女的专门教育受男尊女卑观念影响,无外乎要培养濡染出所谓“贤妻良母” 。女性可能受女德的影响,逐渐训练成为温柔可
6、爱、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母亲,成为她的子女眼中完美高尚的典型。她们达到女性美的第二阶段,像秋天的树林那样辉煌、成熟、通人情而又光彩照人。在妇女所有的权利中,最大的权利是做一个母亲。孔子曾经指出:理想的社会是没有“旷男怨女” ,男婚女嫁,人人都有和谐家庭的社会。4因此,古代的中国女性在社会事业上确实不如西方妇女,但是良女的家庭教育使她更有机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妻子和母亲。这就是古代女子教育的宗旨。 “理想女性”的抉择又使现代的中国男子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是选择一个摩登女郎呢,还是选一个较保守的姑娘做妻子?最理想的妻子被描绘成“既有现代知识又有古老品德”的女性。至于女性理想的冲突,可能要因人而异了
7、。 四、女教的影响 纵观整个教育过程,古代女教对中国女性有深远影响,甚至当今社会仍可感受到其渗透性的余韵。古代女子教育使古代女性涵泳贤良淑德、温柔乖顺的特质,以至于无论是高门大户,还是黎民百姓,他们各自基本拥有比较和睦的家庭。当然前提是女子在一定忍耐后,才换来夫唱妇随和谐的一面。以历史的眼光看,古代女教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自宋朝以来对女子贞操观的大力推崇,为女性们带来更多枷锁,使她们常常处于束缚、压迫之中。她们一定程度上被摧毁了应有的自信心,因此也被排挤出社会活动的大舞台。长期封闭的家务劳动可能使女性变得目光短浅、心胸狭窄,无法和男性一样在社会上发挥作用,同时它也强化了女性的依附心理,不利于
8、形成独立人格。这使女性常常用宿命论来抚慰自己。在古代女性的意识里,既然没有人能够在所有的时候都幸运,而且好运气不可能降到每个人身上,所以,她们便乐于承认这种不平等的合法性。因此,她们呈现给大家的便是温柔娴静的特质。 5五、余论 从古代女子教育中,我们能够体会到男女不平等的根深蒂固。在当代中国尽管男女平等观念已经广为社会接受,绝大多数女孩也能够享受相应的教育权,但在其他领域女性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同时还滋生出一些隐形压迫。比如大学生就业方面,许多单位或明说或暗示不要女性,使女生要承受更大的压力。这些问题只能依靠社会的不断进步来消除,也有待于女性自我的积极努力,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与社会历史一道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