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数学课堂因创设情境而精彩创设情境,是现代教学论强调的优化课堂教学的措施之一。往往一个好的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利于引发起学生对所发现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情感,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1.创设导入情境,让学生学有所盼 当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会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创设合理的导入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产生浓厚的兴趣。恰当的教学导入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唤起学生学习数学
2、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如:在教学“6、7 减几”时,教师创设了猴子掰玉米的故事:“一只聪明的小猴子,在田野里寻找食物,突然它发现了一片玉米地,可开心了。于是它掰了7 个玉米,装进袋子里就急忙往家跑。一边跑一边跳,不一会就到家了。可是,它打开袋子一看,咦!怎么只剩下一个玉米了?”由这个小故事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感知减法意义,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研究过程中。 2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学有所悟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强
3、烈愿望。教师在课堂中就可以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形,从而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中教材安排了“小小商店”模拟购物。其中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一学生拿着 5 元钱购物,如果他想去买 7 元钱的小汽车,够不够?如果不够怎么办呢?这时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说回去拿了 2 元钱再来买;有的说问其他小朋友借了 2 元钱再来买;有的说钱不够的话,不是正好有 5 元钱的一本书吗,让他改变主意就买5 元钱的一本书吧,这样还可以从书中多学点本领呢;有的甚至说你可以去跟卖东西的人讨价还价,叫他打一下折
4、,7 元钱的文具盒就 5 元钱卖给我吧,我下次还会到你身边来买东西的。听到这里,我不仅为一年级的小朋友能有这样随机应变的想法而高兴,更为他们能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自豪。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联系了生活实际,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创造空间。 3.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学有所思 3科学家们认为,问题是引起人们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的“发动机” 。而数学家则认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思考。所以,教师要善于巧妙的把数学内容转化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努力营造积极参与的氛围,促使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在
5、讲线段时,要教会学生正确地数线段,这样教学: 我们初一(4)班一共有 45 位同学。毕业 10 年聚会的时候,请问,如果每两位同学均相互问候,握手致意,你们一共要握多少次手? 学生思索,似乎摸不着门。有同学比划一阵后,微微摇头,用渴求知识的眼睛看着老师。 (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师:如果只有两位同学,握多少次手? “1 次。 ”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如果增加 1 位同学,是 3 个同学呢?增加几次? “增加 2 次。 ” 师:再增加 1 个,是 4 个呢?增加几次? “增加 3 次。 ” 师:能找出规律吗? 这时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开始在作业本上兴奋地比划着,化难为易,效果很好。 44.创设
6、成功情境,让学生学有所乐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 ” 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都需要成功的喜悦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成功情境,让学生在成功中产生新的兴趣和动机,推动学生不断成功。 例如:在讲镜子改变了什么这一节时,同学们情绪高涨,积极性很高,我先让同学猜想:从 0 到 9 这十个数字在镜子中成像的样子,然后分小组进行试验,最后让同学们阐述其中的数学道理,同学们通过自己的体验,各抒己见,通过积极的活动参与,各种程度的学生都有感悟。这时,学生只要
7、说的有道理就鼓励,如果教师抓住时机毫不吝啬的表扬,肯定会使学生重燃自信之火!使学生真正成为推动课堂的主线,在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 5. 创设结课情境,让学生学有所用 情境的创设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不仅是新课的导入和新课的讲授,也包括精彩的结尾。 例如:在二年级数学课“倍的认识”结束时,教师设计了“动脑筋离开教室”的游戏。教师总结全课后,表扬最突出的三名学生,让他们手拉手走出教室,然后提问:其余同学离开教室时,动脑筋想一想,怎5样走,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来剩下的人数是他们的几倍(即全班人数是3 的倍数) 。经过学生们的讨论,以被表扬的三个同学为一倍量,剩下的学生还有几个 3,即是 3 的几倍。 (作者单位:山东省章丘市曹范镇中心小学) 责编 / 吕?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