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数学课怎样想方设法推动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发现学生“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 ,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功课,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 ,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
2、过程中,怎样消除沉重的“偏离现象”呢?很多教师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让大脑很灵活而不爱学习的学生做组长,收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关于计算方面的现象或事物,一个礼拜统计一次,看哪组收集的多,不懂不要紧,只要是关于数计方面的就行。很快,同学们拿来了爷爷的旧账本,爸爸的米尺,妈妈的软尺,姐姐的计算器,弟弟的钢笔,奶奶的老花镜,只要能拿的他们都拿,只要能登记为组里争光就行。老2师非常高兴,对拿来的东西,总要问个不亦乐乎。如眼镜多少度?怎么测量?镜架几厘米,镜框什么形状,眼镜腿弯曲多少度舒服?弟弟的钢笔和自己的钢笔有什么不同?品牌不一样不同的品牌信誉
3、度不同,信誉度怎么测算?再以后这些同学似乎对计数感兴趣多了。他想知道信誉度怎么测量,他想知道制造一种新产品需要多少精确的计算,带着浓厚的兴趣上课,这些同学往往想举手发育,虽然不能说准确,但都能得到老师恰到好处的肯定。后来这些同学的耐心细致程度并不比好学生差,虽然数学成绩一时并没有提高多少,但却大大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容易亲近老师,是教学成功的一大标志。 二、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这些学生越来越表现出对数理的兴趣,老师适时,及时的深入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先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词逐句地范读。对重要的数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反复读,
4、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习惯之后。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再从难点、易错处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促进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学生几乎是在娱乐玩耍中学习。这一现象在很多学校无法施展,原因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对老师的信3赖,敬佩之情没有确立,所以是一盘散沙,平时,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时,采取提前布置作业的形式,然后在学生交来的作业中寻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普遍有疑难的地方,然后再讲新课,有时是组长布置课题和
5、作业,组长也是老师精心培养出来的。这样授课就有针对性,并且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数学学科是思维能力培养的最佳阵地。 (1)思维速度的训练。就初中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新课后,教师可以出部分选择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也可以出综合性较强的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在规定时间内看有多少同学能够做出来,或让每一个同学在规定时间出一
6、份试卷,看谁的试卷质量高。 (2)课本的同一性与发展需要的层次性的关系。现在学生都学同一数学课本(相对一定范围而言),但今后运用数学的层次又不同,这就要以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数学要求。因此,有专家指出:“人人学不同的数学。 ”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发展潜能,所以。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在掌握一些共同的基本知识的同时,4能够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数学需要。如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兴趣小组,发展其数学特长。 (3)数学难学与数学必学的关系。数学难学这是大多数学生的体会。数学现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刻,它是人们必备的知识。人的发展离不开数学作支撑。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化难为易、化深奥为通俗,使更多的学生热爱数学,喜欢数学,学好数学,为未来的发展打好数学基础。只要我们教师创造性地教,就能唤起学生创造性地学。教与学就能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我们的学生就能萌发创新意识,就会富有创新能力,我们的教育就能培养出 21 世纪所需要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