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与教方式探索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尊重学生差异,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些要求和理念得到广泛认同。信息化的发展为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重要条件,北京中学数字化环境正在改造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个性化学习正在展开。 学校的数字化建设以学习为中心,探寻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数字空间,提升师生的信息意识,突出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的基本特征。学校架构了统一平台,实现统一用户信息管理,让不同层次用户分享全部资源,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如iPad 教学平台、课堂互动平台、无线多媒体教学平台、课件制作
2、共享平台、基础支撑平台、一卡通系统和覆盖全校的无线网络,以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使师生在校内、校外均可享受同样的服务。 一、个性化学习理论探寻 以学习为中心,让学校真正成为学习的地方,让每一个学生积极的提问、设计、辩论、团队合作、项目学习、自我表达、自我发展,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人格发展,让学生的学习有质的提升,这是学校教与学方式变革的核心目标。个性化学习(Personalization)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学习方式。它以使学生主导自己的学习为特征,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设计,成为学习的拥有者,并为之负责。在个性化学2习中,学生想学什么、怎样学都得到尊重。教师的角色与职责在于发
3、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风格,将学习与学生的兴趣、才智、热情相结合。教师要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制定学业指标;培养学生选择并使用相应的技术和资源支持并强化其学习,提高 ICT 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同学、专家、教师网络,来指导和支持其学习,提高沟通交流、协作和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学生能在以能力为基础的体系中掌握学习内容,可以根据对内容和技能的掌握监督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反思内容,并进行为学习服务的测试。 二、数字化环境下的教与学 1.构建优化的学习空间 学校对基础设施、资源建设和交互平台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以期“资源就在身边,交互即时实现”的高互动、高参与的个性化学习在课内、课外的
4、实现。 2.优选数字化课程资源 教师通过开发电子教材、制作微视频,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例如,科学学科教师选择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性、可操作性强、效果明显的实验内容进行开发,师生共同制作微视频,促进概念构建,形成概念体系;指导学生自编学材,展示项目学习成果的作业;进一步丰富电子书的内容,书中不仅做到图文并茂,而且每一节都涉及阅读指导,插图、实验视频随时更新,将学生、教师的实验过程、成果插入书中,使学生不仅是电子书的使用者,更是电子书的创作者。又如,英语学科教师通过盒子鱼软件,通过图片、对话、情景等方式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3核心词汇,探索泛在学习的实施;通过对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数据的追踪,可以
5、看到学生普遍超越了课程标准规定的同级水平,在听、说、读、写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以 2014 年第二学期为例,学生课外平均完成 51 课的自主学习,每课练习 2.1 次。通过与第三方合作,开发交互式电子教材和学习工具,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可扩展的、精致化的全新教材学习体验。 3.借助 APP 工具丰富学习资源 学校为每位学生配备了平板电脑,也允许学生自带电子设备,指导学生进行数字化的学习。如地理学科教师应用 Solar Walk 软件突破课堂的限制,指导学生进行星空的观察,体验天文观测的乐趣。选用碳足迹计算器,指导学生计算自己的碳足迹,当学生算出全球人的生活需求全部实现需要 7 个地球时,产
6、生了极大的触动,从而反思自己的生活,清晰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学生也会自主选择软件工具辅助学习,如在“设计未来学校”的项目学习中,有的学生选用“完美世界”游戏软件支撑自己的项目设计,形象、生动、有深度而又个性化地展示了研究成果。 4.运用交互平台实现高互动、高参与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查找、搜集、选择、整合信息;学生之间整理成果,制作 PPT,互传资料,形成课堂互动合作;学生推送作品(思维导图、实验视频、学科小品、电影配音、项目作业等)分享成果,学生的角色从单一的学习者转变为学习资源的创造者、同伴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则发挥促进者的作用,随时拍下学生作品和作业上传分享;通过 iPad 进行4现场直播实验
7、示范操作;开展课堂即时评价,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指导;摄录学生课堂展示、分享过程,进行课后分析、反思与指导。如语文教师为促进听说读写演全面发展,每个主题单元都会设计教师导读、群读赏析、名著共读、主题演讲等活动,留下影像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开展个性化的指导。 5.基于移动终端实现远程互动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线下、线上的质疑,在课上,在校内,也在校外。如数学教师为解决部分学生课上听得懂作业却有困难、难题不会做的问题,搭建了微信学科平台,课后学生遇到作业困难,先会在微信平台上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对于难以单纯用语言表达的内容,教师会录制成微视频进行点播,放在 360 老师网的班级平台里,供有需要的学
8、生自主研究。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极大调动和满足。交互平台实现了以即时、延时、错时为特点的学习交流与互动模式,使每个学生得到尊重,获得指导,由学会变为会学、乐学。 通过在数字化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的变革,北京中学的教师们开始关注每一个学生。教师成为发现者,由信任而等待,由等待而发现;教师是设计者,合目的合规律地设计和组织学习变量,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实现;教师是协助者,课内支持不同学生、不同组别开展自主学习课外,开展针对个别学生的教学指导;教师是评价者,通过各学科星级评价标准的建构与实施,记录了每个学生的成长足迹,也助推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对七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80%的学生学习兴趣很强,超过
9、 80%的学生具有深入理解知识、形成自己观点的强烈愿望,90%左右5的学生对自己的兴趣、擅长方面、适合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对学习任务的内容、类型和要求也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北京中学数字化环境下学与教方式的探索刚刚起步,我们在实践中还面临很多需要不断思考与探索的问题,例如,如何建设面向教师、学生、家长的个人空间;如何记录教与学的过程以及及时保存工作信息;如何支持不同角色的交互联系;如何支持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与应用,以空间带动应用,以应用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等。如何进一步促进学生?性化深层学习的实现,我们在路上。 参考文献: 1.李广,姜英杰.个
10、性化学习的理论建构与特征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2-46 2.丁念金.基于个性化学习的课堂转变J.课程?教材?教法.2013(8):42-46 3.任炜东.从学习变革走向课程建构J.北京教育.2014(5):43-44 4.任炜东,夏青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策略J.教育参考.2015(3):72-78 5.威廉?鲍威尔,欧辰?库苏玛鲍威尔.如何进行个性化教学来自国际学校的启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6.庞维国.论学习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2010(5):13-19. 7.张民生.数字化学习:面向未来的学与教方式转变J.中国教育学6刊 2011(2). (作者系北京中学物理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肖佳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