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塑形在手 传神乃心谭乃麟 谭乃麟,1965 年生于青岛。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青岛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青岛画院创作部主任。1996 年,作品盛装获山东省首届人物画展览一等奖;1997 年,作品曙光获“1997 年山东美术作品展览“一等奖。作品东方欲晓获“山东省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览“特等奖;1999 年,作品春溢瑶寨获中国美协主办“迎 99 澳门回归中国画摄影作品大展“金奖;作品吉祥雪域获“世纪中国风情“优秀奖;2001 年,作品天籁获全国中国画银奖;作品远方的云获“二十一世纪中国画澳大利亚展“金奖。2004 年,作品祥云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
2、美术展览优秀奖;2005 年,作品入选中国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览。2006 年,作品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2006 春季影像全国中国画邀请展“;2006 年作品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中国画家百家邀请展“;2006 年作品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著名中国画家学术邀请展“。现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首届人物画精英班刘大为导师工作室。 2读乃麟的画作,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弥漫的祥和之气,是一种阳光的味道。他选取的大题材当然是当代画家笔下常见的藏、苗、彝族人物,基本造型形态也是瞬间神态的描写和寻常生活的典型场景陈列,但选择即为判断,他更多地选取的是人物静谧安详的决定性瞬间,笑容多于苦相,喜悦多于悲伤
3、,温和、润泽、美丽,而不像我们常见的这类画作那么压抑、粗鄙、戾气和做苦难状。这一定和乃麟的整体性格以及对世界的积极性理解有关。虽然他描述是世间的人物和事物,笔墨营造出来的氛围效果却有一种来自神性的上升感和崇高感。 乃麟的造型能力很强,抓形很准,这得益于他多年的刻苦锤炼和实地写生,当然天资聪颖是基础,自不必说。西方绘画的透视明暗手法与中国画的笔墨技巧情趣,在乃麟的画中得到和谐的结合,不露声色和刻意痕迹,人物面容上的光线感表现得恰到好处,衣物上的皴擦点染也不为笔墨而笔墨,而是适度的、合宜的,符合现实的质感和表现的分寸,乃麟的造型、构图和笔墨表现始终有中正调和的主调,凭借这一主调,他既可以大笔纵横,
4、又可以小心收拾,重浊沉郁的沧桑感和锱铢必较的精细感自然融合于他的画面之中。“画若布弈“,经营构图是理性与感性高度结合的过程,乃麟在布局上有均衡、有奇正、有险峻,充分运用各元素之间势能的力量,从而形成了既大气沉着又富含变化的创造性意象3和氛构。 与乃麟交往有年,虽每年见面的次数不多,但每次都有很舒服的印象,乃麟身上有恂恂懦者的气质,不浮不躁,不瘟不火,宁静、温婉、沉潜、微笔,但又很执著和执拗,有自己的大原则和内在气格,孔子云:“刚毅木讷近仁“。乃麟在待人接物方面常常是低调的、和合的。在艺术上,虽然较少听到他纵横捭阖、指点江山式的见解和言辞,但片言只语中知晓他是谨严缜密,注重内涵修为和高尚品质的,
5、他对艺术、对传统、对经典、有敬畏有仍弃,对师长、同道、朋友,他诚恳而直率。中国的艺术创造讲求的是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是一种醇和明澈的境界,乃麟正在朝着这一方向努力,这在目下物欲横流的画坛是极难得的。 乃麟的艺术目前处在厚积薄发的初步收获期,但大体上还是走着传统渐变路子,笔墨内外较少现代艺术解构和重构的批判气息,画面之中再现多于表现,写实多于写意,刻画多于抒情,这是他踏实的一面,也是他要超越的一面,因为中国画有时更看重畅神写心的个性和风格,我自有我,乃麟的“我“还藏在他的层层墨色之中,想来,他自由挥洒、意4气飞扬的日子也不远了,由于他如今必然的积淀和沉潜,他的飞扬和洞达也更有底气了。
6、 当下人物画家很多,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画家亦难以计数,可是相当一部分画家是通过相机从照片中“讨生活“,因而容易空得形似、而难以触及人物内心的精神状态。在这一点上,谭乃麟的人物无疑值得我们关注。他笔下的人物,既有严谨造型,又能相对准确地把握人物的精神特质,神态颇为生动。况且,谭乃麟在追求写实造型的同时,并未放弃传统笔墨趣味,而是力图将两者恰当融合。他将人物画中线条改造为带有块面感的皴擦笔触,辅以淡墨晕染,较为恰当地融入到人物结构中;将传统留白结合于西画的高光表现,既照顾到笔墨的疏密关系,同时也兼顾了结构形体,颇具一定的价值。当然,这种追求也为谭乃麟的画面带来另外一种困惑-过于追求人物的体量感以至疏乎了画面意境的营造。从某种角度上看,谭乃麟的人物画是 20 世纪水墨写实体系的延续。 杭春晓(著名美术评论家) 谭乃麟 谭乃麟是一位关注现实的水墨人物画家,在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体5验中,去提炼新生活的诗意,并把这种诗意笔墨化、情调化;在以写意表现为特点的绘画风格中,他十分注意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和情绪的传达,为此,他融入了西画的某些造型因素,在水墨技法之中融入了色彩、明暗、甚至西画造型的比例、解剖,并以线营造结构,以墨皴擦形体,在实写与虚写的结合中,人物在他笔下形神兼而气韵生动,颇有呼之欲出之感,且画面不论简、繁均气势联贯、完整浑然。 徐恩存(著名美术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