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四种不同的自然观人类认识自然生态存在着一个认识论上的发展和变化,历史地看大致有以下四种不同的自然观。 早期生态观 认为自然生态是一个运动不息并充满活力的,同时也是一个有秩序、有规则的世界;这个世界不仅是活的,而且也是有智慧的。这种将自然视为有智慧的机体的自然观基于这样一个类比:即自然界与人之间的类比。人有一个各部分和谐运动的身体,各部分及其运动微妙地相互协调,进而保持了整体的活力。 人与自然的关系形同人的身体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比如分享自然生态资源是人类的一个有代表性的观念行为,他们通过食物的分享,把我们,他们自然融为一体。事实上,自然物种不仅相互影响,也影响着人类的进化。人类与自然物种之间这
2、种友好关系被学术界称为“共生现象” ,其基本意义是指在自然和进化过程中,不同的物种之间彼此关联,相互包容。 近代生态观 2机械论自然观源自早期将自然视为由某种基本物质组成的观念(如希腊的原子论,中国的五行说),认为自然界不再是一个有机体,而是一台机器。这种机械自然观首先基于基督教的创世和全能上帝的观念,其次基于人类设计和构造机械的经验。 19 世纪后半叶,机械的自然观受到挑战,20 世纪初渐趋衰微。我们当代社会的生态危机正是根源于世界上已知的最为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督教,是基督教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自然除了服务于人之外便没有任何存在的理由。这种“人类中心主义”受到“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质疑。 现
3、代自然观 以达尔文进化论为代表的进化的自然观。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处在不断的变化状态之中,但这种变化是渐进的,而不再是循环的(在早期人类看来自然的变化归根结底是循环的)。自然界被认为是一个具有渐进特征的世界,是一个以人类为中心的世界。 现代生态观被认为是一种建立于匮乏之上的自然观。这种自然观构成了现代资本主义合法性的基础。人类依据自然(作为一种资源)对人的价值高低来评定和利用,对人类使用价值高的就进行保护,反之,便忽略。 当下深层生态自然观 3在面临越来越多生态发展的两难问题后,人类开始反思对自然生态的态度,形成了自觉的反思潮流,核心是“生态伦理”和“可持续性” 。为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
4、的类,而非某些国家、族群或某些阶层)的生存,我们必须尊重自然界生态系统本身的权力,并争取一种双赢的生存之道:可持续性发展。 今天,人们将讨论从本体论的层面转向伦理层面和操作层面,不再问“是”什么,转而问“该怎样对待”?不再追问“自然是人的一部分” ,还是“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而开始强调人对自然的道德义务。这也是当下我们的自然观转向深层生态的动力。其实人类在认知自然时一直也在思量自己对自然的道德问题,并伴随着人类生态观的历史。这一变化过程历史性地表现为:从以人类的利益和权力为中心,以“人为尺度” ;到以生物(此间也有不同的尊重范围,最初为能感受痛苦的动物,到有感知的动物,后来扩大到哺乳动物、植物、生命,最终到整个自然的尊重)的权利为中心;再到以地球生态实体(群落、生态系)和过程(生态过程、自然择汰)为中心。 人与自然所形成的认知价值的完整体系,其中之一在于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关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持生物圈的良好状态不仅表现为自然界生物间关系的秩序,而且也反映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