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追问支教的现状为了缩小农村中小学师资配备的差距,也为了大力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市从 1998 年开始,就精心组织各校选派优秀教师和管理人员赴农村学校进行支教活动,以多种形式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教育信息,帮助农村学校加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步伐,同时也激励农村教师提高教科研的水平和意识,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 但纵观我市十年来支教活动的效果,特别是近年来,这一制度在我市的推行上看,很多方面的问题却也越来越明显,值得深思。 追问一、支教群体 记得前几轮的支教人选,学校总是左右斟酌,选派学校最具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去支教。在两到三年的
2、时间内,被选派的老师在支教岗位上带好一个班、带好一批徒弟,从而影响一个学科、一个学校,反响总是响当当的,“到底是市里的好老师,就是不一样!” 而眼下下乡支教的制度在执行中,许多地方走了样、变了味。绝大部分学校将没有农村教学工作经历的教师进行排名,从中挑选合适的人选委派重任。但这部分教师中,有业务平庸的教师,有带着情绪准备“熬”两年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到了接受支教的学校,又将如何挑起大梁履行职责? 甚至在目前的支教队伍中,不乏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师范毕业生和学科不对口需“改行”的教师。任何一个懂教育原理的人都明白,教师必须2在教学岗位上至少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而刚刚走上教学
3、岗位、如同刚刚蹒跚学步的新毕业生,又将如何对农村学校的工作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对其进行指导?“隔行如隔山”,再优秀的教师,如果改行从事自己专长学科以外的教学,终究也是一个门外汉,这样的教师是去支教,还是去接受学习胜任一门新学科的教学工作? 支教,不是走过场。所以,支教工作首先要把好、把严支教教师的挑选关,这是支教工作最基本的保障。 追问二、支教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与支教教师的交谈中,有教师会有这样的感慨:支教就像闭门造车!原学校先进的设备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在支教学校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想用而不能为之;而支教学校的教师除了用传统的方法给学生灌输,就没有新的举措。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常常感慨,回到学校就
4、落伍了,跟不上时代的趟了。 支教老师到了支教学校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否真是真空管理、随意发展? 教师发展首先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成长态度,如果是栋梁,在最恶劣的环境下同样能成材,外界的影响只是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但如果原学校与支教学校都不给支教教师压力的话,很容易会让教师产生惰性从而影响支教工作和自身的专业发展。原学校为了不干扰支教教师的正常教学秩序,会把相关的比赛、展示机会避开支教老师进行安排,而支教学校也会将机会尽量给自己学校的老师。这样一来,支教教师真成了真空中的人物了。所以,原学校和支教学校需要做好鞭子的作用,督促教师、创造机会3让教师得到发展。 追问三、支教教师的动力 按照规定,支教教师
5、的工资、福利等待遇主要在原学校。原学校对支教教师的出勤、师德师风、常规教学、绩效考核等方面都是全额发放的,而所支教学校与教师没有经济往来,所以出现了很多尴尬的局面:支教教师抱着这样的想法:我是义务劳动,做好了没人认可,做坏了也没人批评。而被支教学校也是一团苦水:不能要求太高,教学质量、出勤等等,因为不给他们开钱,请假只能干瞪眼,也不能要求过低,影响的是本校教师的积极性,影响的是校风和教风。 支教教师的动力,靠什么来激励? 每一批的支教老师在披红戴花的欢送大会后进入支教学校,当支教的激动冷却后,面对与原学校反差巨大的设备设施现实,如何让教师适应教学现有的资源?如何让教师保持支教的热情?这就需要原
6、学校与支教学校的紧密配合。给支教老师压担子,在示范引领的同时,必须参加原学校重大的教育教学活动;给支教教师展示的舞台,让每一个支教教师都自己重视自己,甘于环境的暂时冷落,努力经营课堂阵地。 支教教师的感想就是他们成长、成熟、蜕变的最好依据。如果重视对支教教师内心的了解,多关心多交流多展示,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相信每个支教教师都会保持饱满的热情,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在特殊环境中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 追问四、支教的模式该怎么走? 目前我市的教师分配,除了新毕业生和自己申请调动的教师以外,很4少有普通教师进行流动。而自己申请调动的教师一般都是往好的学校流动,形成了一种不利于教育教学的现象:农村学校
7、的骨干教师、年轻教师比例低,而城市学校却相反。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也助长了择校现象的增长。要改变这种现状,支教是个很好的模式,它让教师流动成为可能,也让优秀教师、优秀学校的先进做法得到了传递,让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课改实验的种子得于播撒。 支教不是走过场,支教的目的是全面促进教师流动,带动农村教师开拓眼界,增长见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因此,接收学校的实际需求是前提,挑选优秀的支教老师是保障,然后对支教教师提出全面的培养计划和目标,安排好他们的教学观摩活动、讲座,让支教成为光荣、充实、愉快的体验过程,真正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教育差别。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云盘小学) 责编 / 齐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