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儿童的角度教学古诗.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81629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站在儿童的角度教学古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站在儿童的角度教学古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站在儿童的角度教学古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站在儿童的角度教学古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站在儿童的角度教学古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站在儿童的角度教学古诗教学片段: 师:现在想跟随着诗人去登楼望远吗? 生:(高呼)想! 师:啊!鹳雀楼到啦,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谁来读一读第一行? 生:(纷纷举手起来读第一行:白日依山尽) 师:(故作神秘)你们知道吗?古时候的人把太阳称作是白日。那么这时候的太阳怎么样呢? 小朋友们好好读一读这一行,想一想。 生:(一边轻轻地读着第一行,一边闭着眼睛想象着) 生:(一个接着一个说)我看到太阳慢慢地落下去了。我看到太阳正在往下落。太阳渐渐地落下了山。 师:小朋友真聪明,你是从哪儿看出来太阳正往下落呢? 生:我从“尽”字看出来的。 师:“尽”字我们在春到梅花山已经见过了,就是 生:就是

2、“没有了” 、 “消失了” 。 师:对啊!你们真会读书,会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学习古诗。 那么,太阳是怎样落下去的呢? 生:太阳沿着山慢慢地落下去了。 2生:傍晚的太阳靠着西边的山慢慢地落下去了。 生:夕阳依靠着连绵起伏的西山慢慢地沉下去了。 师:(疑惑不解地)咦?太阳怎么会落得这么慢呢? 生:她想再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 生:她想再照耀着大地。 师:(出示太阳落山时的画面) 生:哇!(个个瞪大了眼睛,继而争相举起了手) 生:(一个接着一个说)我知道了,夕阳想把天空染成了红色、黄色、金色 她还想给西山披上五彩缤纷的衣服。她想让大家再看一看她美丽的面孔。她想让大地变得更加美丽。 师:是啊!一轮红日伴

3、着火一般的晚霞正依山傍岭渐渐消失,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你能再来读一读吗? 生:(指名多个学生很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行) 师:(相机评价)她落得真慢呀!她多么舍不得落下去呀!她是多么依依不舍啊!听了你的朗读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太阳慢慢落下去的情景。 师:(手指图)欣赏了美丽的落日,让我们把目光投放到这里吧。你看到了什么呢? 生:(一个接着一个说)我又看到了黄河。我看到了黄河水正流向远方的大海。 师:这就是(手指诗句) 生:黄河入海流。 师:黄河是怎样流入人海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3(播放波涛汹涌的黄河水流入大海时的壮观场面,同时配上音乐。生目不转睛地看着,被那场景深深地吸引住了) 师:感觉黄河怎

4、么样? 生:(激动地站起身,高高地举起了手,嘴里不时地发出“我!我!”的声音)黄河水流得很快很快。 黄河就像是奔腾的骏马一样奔向远方。 黄河就像是豹子跑得很快很快。 师:是啊,滚滚黄河水奔腾向前,不可阻挡,最后归入大海,真是气势如虹,你能把黄河的这种气势读出来吗? 生:(非常有感情地朗读起来, 一个比一个更有气势,一个比一个更壮观) 师:这么美丽的夕阳配上这么壮观的黄河,真是一幅绝妙的图画,想连起来读一读吗? 生:(摇头晃脑地读了起来。指名读;女生读夕阳,男生读黄河;齐读) 师:这么美好的景色还想看吗?那么如果还想看到更美,更多的景色该怎么办呢? 生:可以站得高一点。 生:可以再登上更高的一层

5、楼。 生:可以登到鹳雀楼的楼顶看,因为登得高,才能看得远。 师:我们现在就登上了鹳雀楼的顶楼,快看远方。你又看到了什么新的景色呢? 4生:我看到了更远方的黄河。 生:我看到了一艘艘渔船正在远方飘荡,上面还有渔夫正在打鱼。 生:我看到山的背后还有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呢。 生:我还看到山背后还有几个小山村,房子的屋顶上正冒着炊烟。 生:我又看到了红红的夕阳了,刚才已经看不到了。 师:想要看到更远更美更多的景物,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楼。这就是诗人想要告诉我们的。你能再来读一读这一句诗吗? 生:(动情地朗读着这一句) 解读: 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在进行古诗教学时,要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

6、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联系一些自我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因此,我在教学登鹳雀楼这首古诗时,摈弃了传统的就词译句、就句译文的教学模式,尽量根据一二年级儿童的实际情况,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通过发挥想象,启发调动记忆来理解体会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进入古诗优美的情境。如在体会第一二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时,引导学生想象“太阳怎么会落得这么慢呢?” “感觉黄河怎么样?”通过这样富有童趣的问题,引领学生感悟到依山而尽的太阳,在暮霭的衬托里,格外醒目。它紧贴山边,徐徐而下,仿佛对大地充满了依恋。而脚底下的黄河流水,波涛滚滚,为投入大海的怀抱而奔腾不息。第三

7、四行诗,寥寥十个字,如果让学生仅用白话把它翻译过来,那就未5免太简单甚至枯燥了。所以,在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看到更远更多更美的景色呢?” “再登上一层楼后你又看到了什么新的景色呢?此时,学生把自己当作是登高远望的诗人,“站得愈高,看得愈远”这样的人生哲理理解起来也就显得水到渠成了。这样,孩子们通过诵读想象,联系自我体验等方式用自己透亮的童心感悟着诗之妙,体会着诗中的意境之美。课堂上学生谈的都是“我”读诗的体会,而不是别人的理解,所以孩子们的语言灵动, 。富有情趣,将古诗文变抽象为具象,变平面为立体,变静止为灵动,从而感受其中有声有色、有情有理的丰富内涵。 (作者单位:无锡市惠山区洛社中心小学) 责编 / 齐鲁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