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鸡”字成语隐喻浅析摘 要: “鸡”是六畜之一,是人们的食物源之一。汉语中有许多关于“鸡”的隐喻成语,这是因为人们在和“鸡”相处的漫长岁月中逐渐认识到了它的特点,为了认识、指称不断出现的新事物人们借用“鸡”的一些特征来表达与它具有相似性的概念。本文根据“鸡”字成语的隐喻意义对其进行分类分析,并分析了这些成语的隐喻机制。 关键词: “鸡”字成语 隐喻机制 范畴 相似性 一、引语 赵艳芳指出:“当人类从具体概念中逐渐获得了抽象思维能力的时候,往往借助于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语表达抽象的概念。任何抽象的概念都是从形象思维抽象而来,这种抽象认知能力就创造了人类隐喻语言。 ”“鸡”与人类文化有密切的关系,人
2、们在认知“鸡”的特点时感知到一些暗含的概念,认为这些暗含的概念与他们对某种事物的抽象认识具有相似性,便依据这种相似性用和“鸡”有关的已有概念去表达另一种概念。以往对“鸡”字成语的研究多从文化角度来分析“鸡”的形象和象征意义,有的学者在动物类成语隐喻研究中涉及“鸡” ,但与本文的侧重点不同。本文着重分析探讨了“鸡”字成语的隐喻意义和内在机制。二、 “鸡”的基本特征和源域范畴 (一) “鸡”的基本特征。 2“鸡”的基本特征: (1)外形:a 喙短且锋利,b 有冠与肉须,c 胸部肉多,d 翅膀短,e 体型小。 (2)行为:a 脚强善走,b 翅短,不能高飞和久飞。 (3)地位:低。 (4)习性:a 惯
3、于四处觅食,b 不停地活动,c 食量小,d 胆小。 (5)听觉:灵敏。 (6)作用:a 雄鸡可以报晓,b 母鸡可以下蛋,c 肉、蛋可食用。 马清华认为:“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和利用,首先是从对动物的认识和利用开始的。 ”“鸡”是人们熟悉的一种动物,人们对“鸡”的认识具有两面性:一方面, “鸡”与“吉”同音。关于“鸡冠” ,赵杏根,陆湘怀指出:“冠 官谐音,因此,它就被当成了吉祥物。 ”人们羡慕“鸡”及时奋发的豪壮气概和勤奋不懈的精神, “鸡鸣而起”和“鸡鸣起舞”充分显示了人们敬佩它的刻苦勤奋的精神。另一方面, “鸡”也有卑贱、平庸、愚笨、胆小、丑陋等的一面, “鸡鹜争食” 、 “鸡鸣戒旦”和“鼠
4、腹鸡肠”这些成语道出了它的平庸、胆小和气量狭小。这些都是由人们对“鸡”的复杂认知和理解决定的。 (二)以“鸡”为源域范畴的隐喻映射。 “鸡”的基本特征中除了(1)c、 (2)a、 (4)a 以外,其他特征常被作为源域映射,这可能是因为人类与“鸡”共处的历史比较长,对“鸡”的各方面比较了解,所以在感知、体验、理解和推理那些无形的、抽象的概念时往往会借助熟知的、有形的“鸡”的某些特性来表达。 3三、 “鸡”字成语隐喻类型分析 石本俊指出“隐喻不单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形成概念的工具” 。由于需要表达和指称新事物,人们借用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鸡”的特征(源域)来认知、
5、理解那些抽象的、尚未被表达的空缺概念(目标域) 。我们从隐喻意义的角度将中国成语大辞典上的“鸡”字成语的目标域分为人、事、物三类,通过分析发现狗与“鸡”关系最密切,鸡肠、鸡毛等常作为隐喻的焦点。 (一)源域“鸡” ,目标域人。 张再红指出:“以某种动物来喻指某类人是许多语言中常见的一种现象。 ” 鸡肤鹤发、鹤发鸡皮(源域)老年人肤皱发白(目标域) 鸡老人 “鸡肤” 、 “鸡皮”具有发皱,粗糙的特征,与“老人”的皮肤布满皱纹、粗糙具有相似特征,人们依据这些相似特征将两类事物联系起来,形成了隐喻。 (二)源域“鸡” ,目标域事理。 隐喻可以通过某种现象、某件事情或某个故事来表达隐喻意义,阐明某个道
6、理。 鸡飞蛋打(源域)全部落空,一无所获(目标域) 鸡损失的事物 鸡飞走了,蛋也打破了,从字面上来看是鸡和蛋都没有了与“全部落空,一无所获”都具有“没有收获”的特征,人们依据这个相似性用4“鸡飞蛋打”来表达“全部落空,一无所获” 。 鸡犬不留(源域)斩尽杀绝,连鸡狗都不放过(目标域) 鸡被杀绝的对象 鸡弱小无力,地位卑微,经常被作为宰杀的对象。 “鸡犬不留”从字面上来看是连鸡和狗都不留下,杀得一干二净,与“斩尽杀绝,连鸡狗都不放过”相似,人们依据这种相似性用前者来映射后者。 雄鸡断尾、断尾雄鸡(源域)怕被杀而自残(目标域) 鸡自残的对象 “鸡”胆小怕事,避免被杀而断掉自己的尾巴与“怕被杀而自残
7、”都具有因怕死而自己伤害自己的特征,人们依据两者的相似性通过联想将两类事物联系起来,形成了隐喻。 牛鼎烹?u、牛刀割鸡(源域)大材小用(目标域) 鸡弱小的事物 “牛鼎烹鸡” 、 “牛刀割鸡”用煮全牛的大鼎来煮一只鸡、用宰牛的刀杀鸡。把煮牛和杀牛的工具用在体型弱小的鸡身上即用大的工具来做小的事情与“大材小用”相似,人们根据两者的相似性,用具体的“牛鼎烹鸡、牛刀割鸡”来表达抽象的“大材小用” 。 杀鸡取卵、杀鸡取蛋(源域)贪图眼前的微小好处而损害了长远的利益(目标域) 鸡长远的利益 “杀鸡取卵” 、 “杀鸡取蛋”为了一只蛋,把母鸡杀死,没有“鸡”就不会有蛋,与“贪图眼前的微小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
8、都有目光短5浅、因小失大的特征,人们根据两者的相似性用前者来表达后者。 杀鸡吓猴、杀鸡骇猴(源域)惩罚一个或一些人来警戒别的人。(目标域) 鸡借以警戒他人的例子 “杀鸡吓猴” 、 “杀鸡骇猴”通过杀鸡来吓猴子与“惩罚一个或一些人来警戒别的人”都具有通过一件事来警戒其他人的特征,根据这个相似性用前面的具体概念来表达后面的抽象概念。 鼠腹鸡肠(源域)气量狭小(目标域) 鸡气量狭小的人 鼠之腹鸡之肠都非常小与“气量狭小”都具有“小”的特征,人们根据相似性用“鼠腹鸡肠”这一具体有形的概念来表达“气量狭小”这一抽象的概念。 牝鸡牡鸣、牝鸡晨鸣、牝鸡司晨(源域)女性掌权当政(目标域) 鸡女性 “牝鸡”母鸡
9、,雌性的鸡。 “女性”也属雌性。雌鸡代替雄鸡打鸣与“女性代替男性掌权当政”都有雌性代替雄性的特征,人们根据这个相似性,用具体的现象表达抽象的概念。 牝鸡无晨(源域)妇女不掌朝政(目标域) “牝鸡”母鸡,母鸡不报晓与“妇女不掌朝政”都具有雌性不代替雄性做某事的特性,人们将两个具有相似性的概念联系起来,形成了隐喻。 范张鸡黍(源域)朋友间守信重义的友情(目标域) 6鸡黍守信重义的友情 范式、张劭一起喝酒吃鸡。人们通过杀鸡煮黍招待朋友联想到朋友间守信重义的友情,认为两者具有相似性,所以用“范张鸡黍”这个具体概念来表达“朋友间守信重义的友情” 。 鸡鹜相争、鸡鹜争食(源域)平庸小人争夺名利(目标域)
10、鸡平庸小人 鸡鸭争夺食物, “鸡”和“鹜”地位低、气量小、胆小怕事与“平庸小人”都具有平庸、德行不好的特征,人们根据两者的相似性用具体的现象来表达抽象的概念。 鹤立鸡群、鹤处鸡群(源域)一个人的仪表和才华在一群人里十分突出(目标域) 鸡平庸的人 仙鹤是最高贵的鸟,它的颈、腿细长,形象优美。鸡的颈、腿短粗,形象丑陋。 “鹤立鸡群”仙鹤站在一群鸡当中显得非常突出,与“一个人的仪表和才华在一群人里十分突出”具有相似性,人们用前者映射后者,形成了隐喻。 鸡虫得失(源域)微小的得失,无关紧要(目标域) 鸡微小的得失 “鸡虫得失”鸡啄虫,人缚鸡那样的得失,鸡和虫都体型小,地位低,抓住鸡和虫都是小事,与“微
11、小的得失”都具有小、不重要的特征。人们根据两者的相似性用前者表达后者。 鸡口牛后、鸡尸牛从(源域)宁在小范围里独立自由,施展才7华,不在大局面里被别人束缚,无所作为。 (目标域) “鸡口” 、 “鸡尸”虽小但可以自主的局面 “鸡口牛后、鸡尸牛从”鸡嘴虽小,却能自由地啄食啼鸣,牛屁股虽大,却长受鞭挞,人们通过联想认为“鸡口牛后、鸡尸牛从”与“宁在小范围里独立自主,发挥才干,不在大范围里受制于人,无所作为。 ”具有相似性,根据相似性用具体的动物来表达抽象的道理。 鸡毛蒜皮(源域)微不足道的小事(目标域) 鸡毛微不足道的小事 “鸡毛蒜皮”又轻又小的鸡毛和蒜皮与“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具有小、微、不重要的
12、特征。人们根据两者的相似性用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道理,形成了隐喻。 (三)源域“鸡” ,目标域物。 从本质上说,隐喻是通过一种事物来体验另一种事物,人们常常利用已熟悉的具体事物来感知、理解和推理另一类事物。 鸡犬桑麻(源域)安定的乡村生活状态(目标域) 鸡安定的生活状态 “鸡犬桑麻”桑麻指农事,鸡鸣犬吠,桑麻茂密,与“安定的乡村生活”都具有安定、衣食无忧的特征,人们将两者的相似性联系起来,形成了隐喻。 偷鸡摸狗、偷鸡盗狗、鸡鸣狗盗、狗盗鸡鸣(源域)偷窃的行为、不正经的勾当(目标域) 鸡实施偷窃的行为、不正经的勾当的主体 8“鸡”地位低,德行卑劣与“偷偷摸摸的行为、不正经的勾当的主体”都有德行
13、不好的特征,人们根据两者的相似特征进行范畴化归类并联系起来,形成了隐喻。 鸡鸣而起(源域)勤奋不懈的精神(目标域) 鸡勤奋的精神 “鸡”每天凌晨三、四点报晓,从不松懈与“勤奋不懈的精神”都具有勤劳、不松懈的特征。人们将两者的相似性联系起来,用具体的“鸡鸣而起”来表达“勤奋不懈的精神” 。 呆若木鸡(源域)人木头木脑不灵活的样子或因惊吓而愣住不动的样子。 (目标域) 木鸡对外物无反应或呆笨的状态 “呆若木鸡”像木头雕刻的鸡,一动不动,类似的还有“蠢若木鸡”像木头雕刻的鸡一样呆笨,这两者与“人木头木脑不灵活的样子或因惊吓而愣住不动的样子”都具有呆笨、不灵活的特征,人们借用形象具体的“木鸡”来表达抽
14、象的概念。 斗鸡走狗(源域)不务正业的嬉戏(目标域) ?u供人取乐的对象 “鸡”个体小,易被抓住,力气小无力反抗,常被人取乐或宰杀。让鸡相斗,放狗赛跑,这是古代纨绔子弟玩的一种游戏。人们认为这种游戏与不务正业有关联,于是用“斗鸡走狗”来表达不务正业的游戏。 缚鸡之力(源域)体弱无力(目标域) “缚鸡”鸡个体小、易被抓住,需要的力气小,用来形容“体弱无9力”身体虚弱,力气小。人们依据两者的相似特征“力气小”将两者归为一类,并联系起来,用“缚鸡之力”这个具体的、量化的概念来表达无法度量的“体弱无力” 。 家鸡野雉、家鸡野鹜(源域)不同风格的书法绘画等(目标域)鸡风格不同的事物或人 家里养的鸡和外面
15、的野鸭子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人们借用两种不同的动物来表达两种不同风格的事物或人。 陶犬瓦鸡(源域)毫无实用价值的东西(目标域) 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陶犬瓦鸡”陶土烧制的狗,瓦制成的鸡,只是模型没有用处,与“毫无实用价值的东西”都具有无实际用处的特征,人们用形象的“陶土瓦鸡”来表达抽象的“毫无实用价值的东西” ,形成了隐喻。 “瓦鸡”毫无实用价值, “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 戴鸡佩豚(源域)好勇(目标域) 鸡勇猛的性格或行为 “戴鸡”戴雄鸡形的帽子,佩戴野猪形状的饰物,公鸡和野猪天生爱打架、争强好胜,人们用争强好胜的公鸡和猪来表达好勇的性格或行为。 四、 “鸡”字成语隐喻机制 范畴化是人类的
16、一种高级认知活动,张敏指出:“它指的是人类在歧异的现实中看到相似性,并据以将可分辨的不同事物处理为相同的,10由此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进而形成概念的过程和能力。 ”人们将“鸡”和其他事物联系起来正是以人类的范畴化能力为前提的。人们用“鸡”的特征来表达不同的概念,这是因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人们与鸡接触频繁,对“鸡”的认知不断加深,认识了它的习性、本能等特征,人们认为这些特征与感知到的其他事物具有相似性,根据相似性把“鸡”的这些特征同其他事物归为一个范畴,并将两者的相似性联系起来,形成了隐喻。所以“鸡”字成语被用来喻指人、其他无生命的事物或现象。 “鸡”字成语中,相同的源域可以映射不同的目标域,如
17、“鸡犬不留”中“鸡”指被杀绝的对象, “鸡犬桑麻”中“鸡”指安定的生活状态,这是因为人们在隐喻时选取源域事物的特点不同,前者选取了“鸡”弱小、经常被人宰杀的特点,后者选取了“鸡”平庸、安逸的性格特征;相同的目标域也可以由不同的源域映射,如“鸡口牛后”和“鸡尸牛从”中“鸡”都指虽小但可以自主的局面,这是因为人们在同“鸡”相处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它的不同特点并与目标域相联系。 通过分析“鸡”字成语我们得出:隐喻的源范?通常是我们所熟悉的、较为具体的范畴,这些范畴是由我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文化传统决定的,而目标范畴是后认知的范畴。人们通过认知联想找到源范畴和目标范畴之间的相似性,依据这种相似性对两种范畴进行归类,并将两种范畴的相似性联系起来,形成了隐喻。因此,正如张再红指出的“相似性是隐喻的基础” 。 五、结语 本文主要依据隐喻意义对“鸡”字成语进行了分类,分析总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