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既然有幸活下来了,就要好好活着!”在映秀镇漩口中学地震遗址的对面是一排排板房,住在这里的人们每天都会面对这个令人伤心欲绝的地方。这个曾经有着 1 万多人的镇子,有 8000 人被地震夺去生命。很多家庭在这次地震中震碎,他们需要家庭的港湾,慰藉受伤的心灵。 据映秀镇政府提供的数据,地震后映秀镇有 42 对新人登记结婚,其中重组家庭占 1/2。 在地震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本刊记者来到映秀镇,采访了发生在板房里重组家庭的故事。 “希望生活步步高升” 文本刊记者 张 桦 李泽凤,女,46 岁,藏族。 丈夫张全福地震中遭遇泥石流,至今遗体尚未找到。 张云 ,男,52 岁,藏族。 妻子、女婿、儿子、孙子
2、在地震中遇难。 清明节头一天夜里,映秀下了好大的一场雨,张云连夜从几十公里外的水磨镇赶回家。他要在清明节的当天,和现在的妻子李泽凤到两家2的废墟上为逝去的亲人祭奠。因为这一天,逝去亲人的灵魂会回家。 曾经欢声笑语,儿孙绕膝的家,地震中变成一堆碎砖烂瓦。在几层瓦片下有两口棺材被层层塑料布裹着,上面铺满灰尘。这是几年前李泽凤和丈夫张全福按照当地的习俗早早给自己准备好的。 摆上香烛、腊肉、水果,点燃冥纸,李泽凤和张云双双跪在地上,李泽凤声嘶力竭地哭道:“张全福啊,我来看你来了!你放心走吧,莫挂念呦!我和你弟弟成家了,对不起你呦!” “二哥,我和嫂嫂成家了,我会对她好,希望你理解我呦!”张云边烧纸边跟
3、哥哥念叨着。 过了一会儿,李泽凤随张云一同到张云原来的住处,祭奠他逝去的妻子和亲人 离开“家”之前,李泽凤和张云燃放了两串鞭炮。他们互相搀扶着一步一回头,默默地望着各自曾经的“家” 。 特殊的组合 “5?12”大地震中,李泽凤失去了丈夫张全福。而张全福的弟弟张云的妻子、女婿、儿子、孙子被地震夺去了生命。 共同的灾难使两个人在一起时会说些宽心话。渐渐地,比李泽凤大6 岁的张云对她产生了依恋之情,失去了家庭的张云希望得到新家庭的慰籍。他相中了李泽凤贤惠又好看,又是一家人,比找外边的人踏实。终于,张云鼓足勇气对李泽凤说, “我们组成一个新家庭好不好?” “丈夫才去世没多久,不好说这些。 ”李泽凤毫无
4、商量余地回答。 日子一天天过去,在张云多次向李泽凤求婚下,李泽凤没有再推脱,3“这事情还是问问娃娃们” 。张云却坚定地说:“孩子不同意我也要跟你。”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两家人对他们俩要组合新家庭的想法没有任何异议。街坊邻居也没有传来闲话。劫后余生的映秀人,真真切切地感悟到既然有幸活下来,就要好好活着,才是对逝去的人最好的告慰。 在劫后余生的第 100 天,张云和李泽凤终于住在了同一个板房。那天晚上,关上房门的张云,紧张地走到李泽凤身边,捧起李泽凤的脸,默默地看着,突然他从李泽凤的脸上看见了自己的妻子和二哥, “啊” ,张云心口一阵翻滚,禁不住放下双手,捂着脸呜呜地哭起来。而李泽凤也从张云脸上恍
5、惚看见了自己的丈夫两个人抱头痛哭。 活着的人,日子总要继续,两个残破的家“拼”在了一起。 张云和李泽凤重又绽开了笑脸。这一点,家里的孩子们都看出来了。女儿说:“爸爸喜欢吃腊肉,妈妈总是给爸爸留着吃。妈妈生病了,爸爸就送妈妈到医院去看病,特别舍得花钱买药。 ” “这是我特意给张云挑的一双写着步步高升的鞋垫。 ”李泽凤说着,脸上泛起羞涩的红晕。在她的手中还有另一双绣着寓意生活美满的牡丹花图案的鞋垫。 送鞋垫,在映秀是女人送给最亲密的人的信物。 “以前我不会绣花,现在才开始学。 ” 正巧,这时候女婿走进屋里,看到妈妈手中的鞋垫,他故意打趣地说, “妈妈好偏心呦,以前都没有给爸爸(张全福)绣过鞋垫,现
6、在还学4着给新爸爸绣鞋垫了。 ” 张云在汶川水磨镇的砖瓦厂务工。隔三四天回家一趟,每次回来,他都挽起袖子到厨房给李泽凤蒸她喜爱吃的馒头,还把一个月 1600 元的工资全数交给李泽凤,让她看着花。李泽凤不敢花而是把钱给他存上。因为张云还有两个孩子,她不想因为钱的事情让张云的孩子不满意。 “如果是自己丈夫(张全福)的,我会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 无法忘却的伤痛 但是,要想平复从前的伤痛并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情。李泽凤无法忘记丈夫张全福。 “唉!他这人就是不愿意照相呦。 ”李泽凤从衣柜的抽屉中拿出一个铁皮月饼盒子,里边珍藏着丈夫的身份证,上面的照片是张全福留下的唯一的一张照片。 “爷爷、爷爷” ,小孙
7、子一眼就看到身份证上的照片,这叫声一下子把李泽凤包在眼睛里的泪水扑簌簌地喊落。她慌忙把丈夫的身份证放回到铁盒子里,紧紧地把孩子搂在怀里,眼神里透出一股无以言状的凄楚和悲凉。她攥紧手,努力地控制着情绪。沉默良久之后,她终于吐出一口气,回到了现实。她慈爱地看着小孙子,慢慢地说:“这孩子有灵气啊,地震那天,他好像有预感,张全福要上班走,他使劲拽着爷爷喊爷爷不走 。张全福还跟他说拜拜 。 ” 为了留下念想,李泽凤没有全部烧掉丈夫生前的衣服,而是把蓝色的 T 恤和棕色的夹克等衣服跟她和家人的衣服挨在一起挂在衣柜里。这样她会觉得丈夫还在她身边,在家里。没有人的时候,李泽凤会打开衣5柜抚摸丈夫的衣服。 希望
8、寄托在新房上 像映秀镇所有的老百姓一样,重建的房屋是李泽凤和家人最大的期盼。按照当地农村的习惯,等房子安置好,李泽凤和张云要举行一个正式的婚礼。因为,他们俩没有登记,生活在一起不算“名正言顺” ,所以也没有请亲戚朋友吃酒席。 然而,对于李泽凤来讲,有了新房子之后,有一件比结婚还重要的心愿要了结:为丈夫做一个衣冠冢安葬下来,让他的灵魂得以安息。丈夫的遗体至今没有找到,成了她无法释然的心结。在丈夫遭遇山体滑坡,发生泥石流的路段,公路早已经修好,她认准自己的丈夫就埋在底下。 听说映秀镇的重建规划方案快要出来了,李泽凤开始盘算今后的日子,因为现在住的过渡板房是三年期,三年期之后就应该住上永久性住房了。
9、她想早点住上新房子。 “家里的东西是从震后的老房子里掏出来,修一修凑合着用的。 ”她指着衣柜上几个大大的鼓鼓囊囊的编织袋子说,“这家是临时的,不像真正的家。 ” 每次张云回来都会把外面的消息讲给李泽凤听。这次,张云说他在三江乡看到农民恢复重建,已经住上了永久性住房,有的人家开办的“农家乐”都开始挣钱了。这让李泽凤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渴望。 “我想做第一个穿婚纱的新娘” 张龙贵,男,35 岁,羌族。 6妻子在地震中遇难,腹中还有一个孩子,9 岁的女儿在学校遇难。 杨艳,女,27 岁,汉族。 与张龙贵系第一次婚姻。 走出阴影需要时间 个子不高、身材强壮的羌族汉子张龙贵,和家人从鱼子溪公墓祭奠亲人回来
10、。因为刚刚哭过,眼睛里布满血丝。他现在的妻子杨艳没有跟着他去,杨艳说不好打扰他们。在采访张龙贵和杨艳的过程中,几乎都是杨艳一个人在说,张龙贵偶尔会搭上一句。 地震给张龙贵带来了难以愈合的伤疤,妻子遇难时怀孕在身,9 岁的女儿也在学校遇难。从此,张龙贵变得沉默寡言。他把所有的情感都埋在了心里。眼看着儿子一天天被痛苦折磨得不能自拔,在地震中失去同胞姊妹的父亲希望儿子能重新组合一个家庭。 27 岁的汉族姑娘杨艳走进了张龙贵的生活。 坐在张龙贵身旁的杨艳,粉白细嫩的皮肤,细长的眼睛一闪一闪,说话间不时含情脉脉地地瞅一眼张龙贵。面对杨艳,张龙贵的感情复杂,“因为,对不住妻子。 ” 也因为此,杨艳更觉得张
11、龙贵重情重义。 “我常对他说,你现在面对的就是我,过去的就让它过去,让时间去冲淡一切。 ” 不好沟通,是存在在两个人之间的大问题。杨艳有时觉得很累,很无奈。杨艳想听张龙贵对两个人的关系怎么看,以后日子要怎么过。可是,每次她和张龙贵说到这儿的时候,张龙贵就只撂下一句:“这种事7我不知道。 ” 地震前,杨艳在离映秀五六百公里的著名风景区九寨沟的一家旅游产品公司卖翡翠玉石。收入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挣 4000 多元。地震之后,杨艳就不再去那边上班了。因为张龙贵说他一个人守不了自家的五金铺子。杨艳心里明白,张龙贵需要一个安稳的家, “留在他身边,是对他的一种安慰” 。 四川人是最会生活和休闲的,平日子里
12、,人们都爱摆个龙门阵,打个小麻将。张龙贵也不例外,以前他经常约上要好的同乡打打麻将,聊天喝茶。但是现在的张龙贵却除了家里和铺子外,哪里也不去了。 地震过了半年之后,映秀渐渐地恢复了一些娱乐活动,人们开始跳起锅庄舞。杨艳拉张龙贵去跳舞散心。不想,惹恼了他, “唱歌跳舞不要找我,我不去!” 最后还是杨艳的母亲给女儿出了个主意, “让他打打麻将兴许会忘记过去。 ”这样,张龙贵总算走出家门,跟从前的朋友在一起打牌、说话了。最珍贵的话 终于有一天,张龙贵和杨艳说到一块儿了,他们决定 2009 年春节后就领结婚证,把婚事办了。 “以前我就跟他说,和你结婚,不图你大办酒席,但最起码你要和我去拍一套婚纱照。杨
13、艳说她想做这里第一个穿婚纱的新娘。女人这辈子可以什么都没有,但是婚纱总要有!” 8张龙贵答应了,杨艳马上就到距离映秀镇几十公里的都江堰市挑选嫁衣。 “我选中了那种有长长裙裾的婚纱。还看上了唐装、韩服、我要一样拍一套!”挑完后,满怀憧憬的杨艳带着婚纱影楼给的名片回家了。一进家,杨艳兴冲冲地向张龙贵描述她挑上的那款婚纱,并把影楼的名片递给他看,谁知,张龙贵却说“我不看”走开了。 杨艳一把将手中的名片撕个粉碎,掷在地上。这是杨艳跟张龙贵生活在一起之后发生的最大的一次冲突。 张龙贵解释说其实不是不喜欢,是想缓一缓。 谈到对未来生活有什么打算。杨艳又恢复了笑脸, “先多存点钱,他说等搬进新房了,我们就约
14、上两三对夫妻,到海南、云南、北京、桂林耍一趟。然后再生两个娃娃。我听说,四川政府好像对地震灾区有政策,生娃娃还有补助。 ” 杨艳说,地震让人看淡了很多东西,同时也看重了很多东西。 “地震后我们这里的女孩子,要么比从前更爱打扮,更爱涂口红,化妆;要么就根本不爱打扮了,像我就看淡了这些,我觉得能活下来就行。其实这也说明人们特别珍惜生活。 采访结束时,出于职业的习惯,我提出给他们拍张照片。没想到,让杨艳立时怔住, “给我们照相?”她喃喃地重复着,不知是否触动了她拍婚纱的愿望。杨艳竟很委屈地哭了。 之后,两人亲密地相拥着,张龙贵也绽露出了一直没有的灿烂笑容!9拍完照片后,张龙贵突然主动开口说话了,他指
15、着窗外的小女孩说,“你给她多照几张吧,她是孤儿,我姑姑和姑夫地震时被砸死了,剩下姊妹俩。 ”我看到那个女孩子,大概只有六七岁,一双眼睛显得惊恐不安,不知是因为地震时受到了惊吓还是为什么。张龙贵示意她“叫阿姨” ,孩子则“啊啊”地没有说出一句完整的话。张龙贵又对我说:“我想多挣点钱,在生活上多照顾照顾她们。 ” 这是在此次采访中,这个羌族汉子说得最多的几句话。 觅得真情 杨云青,男,59 岁,藏族。 元配妻子在地震中遇难,家族中共有 10 人遇难。 刘明玉,女,50 岁,汉族。 在映秀公路边,写有“5?12”震中饭店”的红色招牌非常引人注目。饭店是在地震中救出十几个孩子而被誉为抗震英雄的杨云青和
16、现在的妻子刘明玉共同投资开办的。爽朗大方的刘明玉正举着酒杯为客人们唱着祝酒歌,清亮的嗓音能穿透云层。 看着刘明玉,杨云青一脸笑容。地震中,杨云青家包括妻子在内共有 10 人遇难。 因为怀念妻子,杨云青夜夜无法入睡,他流泪写下了难忘的“5?12”,对我最爱的人的思念 。 “我曾想过自杀,英雄的称号对我毫无意义,我只想妻子能回来。 ”杨云青的故事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在全国10广泛传播,打动了远在阿坝藏羌族自治州首府马尔康粮食局工作的刘明玉。在别人的介绍下,刘明玉认识了杨云青。交往一段日子后,情投意合的两人走到了一起。 刘明玉来到映秀的第一天,就陪着杨云青为他妻子上坟。她希望给故去的人一个交代, “
17、我是来陪他的,让去世的姐姐放心。 ” 刘明玉的温存体贴让杨云青重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与杨云青生活在一起,刘明玉越发觉得这个“英雄”身上有很多值得崇拜的地方,她庆幸自己没有看错人。比如地震后外地到映秀的人很多,杨云青经常会用自家的车免费载游客去看地震遗址。 不过,在刚开始生活后,两个人还是经历了很多磨合。杨云青没有完全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缓过来,半夜经常失眠,每天早上五点半就醒了,6 点钟就看新闻。刘明玉很不习惯,但她学着理解、包容他。杨云青渐渐走出痛苦,他开始关心刘明玉。刘明玉每天早上起床要喝凉白开,他总是适时递到她的跟前。 “我这个人就是这样,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敬我一丈,我把你顶在头上。这就叫互相尊重。 ”杨云青说。 生活中的杨云青乐观而有趣。他常常跟比他小 9 岁的刘明玉开玩笑。“他属鼠的,我属猪的,他说,老鼠要吃小猪,其实,我们的压力挺大的,地震让杨云青损失了近 200 万的资产,但是,他说只要我们努力奋斗,一切会好起来。 ”刘明玉说。 尽管杨云青和刘明玉已经是实际上的夫妻,但是两个人至今还没有登记,这在映秀镇很普遍,经历了一切从有到无的人似乎更看重现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