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服饰与礼仪,“文化”,“文化”的定义,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据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1952年出版的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中统计,世界各地学者对文化的定义有160多种。从词源上说,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culture,原意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1987年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所著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的表述:“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凡是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习性的复合整体,总称为文化。,在中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其引申义则为改
2、造、教化、培育等。”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概念,基本上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它本身包含着一种正面的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其次,古代很大程度上是将此词作为一个动词在使用,是一种治理社会的方法和主张,它既与武力征服相对立,但又与之相联系,相辅相成,所谓”先礼后兵“,文治武功。,服饰文化,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特征 上下五千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服饰文化更博大精深。纵览各朝各代,可谓各有特色。 首先,要了解中国服饰文化,就不得不先提下中国传统的设计理念。不同于西方以人为本,满足人的本能欲求,装饰美化自身,炫
3、耀财富并吸引异性的理念,中国则是以人文精神为本,将尊严排于第一,舒适排与第二,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的服饰不是单纯的遮羞保暖,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而古文献中有关服饰的表达诸如“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出自孝经)“变节易度,则为剽轻奇怪之服,故有服妖”(出自汉书五行志)根据这些表述,可知古时对服奇装异服是抱有敌视并恐惧的心理的,这也决定了中国服饰在漫长的五千年历史中并不会像西方服饰那样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服饰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类型,质原材料形样式饰饰物色颜色画图案,1.构成要素:,2.主要颜色,衣着附属装饰品人体自身装饰装饰性的日用品护身武器,二.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变迁史,1.原始时期的服
4、饰(中国传统服饰的雏形阶段) 原始人将兽皮拼接成衣服御寒。新石器时代,农业和纺织出现,人们用麻布缝制衣服。此时的衣服形制是上衣下裳,颜色是上玄下黄。此种服色观念源于“天地崇拜”影响深远。,2.夏商周时期,夏:出现了君王祭祀用的冕服商:服饰的基本形式为上衣下裳式,右衽交领,呈现出中国古代服饰的基本特点周:宗法制的产生决定了服饰的尊卑,如冕服、弁服等,出现深衣(衣裳相连),3.春秋时期的服饰,服饰形制的百花齐放胡服骑射,出现合裆裤深衣成为大众服装,4.秦汉时期的服饰(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阶段),秦:冕服和深衣汉:出现最完整的官服制,讲究戴冠。民间深衣流行,女子服饰以曲裾袍和直裾袍为主。,汉服欣赏,服
5、饰礼仪,汉代服饰的职别等级,主要是通过冠帽及佩绶来体现的。不同的官职有不同的冠帽。因此,冠制特别复杂,有16种之多。汉代的鞋履也有严格的制度:凡祭服穿舄、朝服穿率、出门穿屐。妇女出嫁,应穿木屐,还需在屐上画上彩画,系上五彩的带子。,汉服的分类,组绶深衣制管裤长袖飞带发型 配饰,5.魏晋南北朝(中国传统服饰的丰富阶段),礼服承袭秦汉,男子日常服饰以宽衫大袖为时尚。女性服饰由汉代深衣向衣、裳独立的形制发展汉衣与胡服并存,6.唐代时期,男子一般着襕衫、戴软角幞头女子一般着艳丽大袖衫,以穿男装为时尚。披帛、帷帽盛行女子面妆华丽繁复,唐装,唐装服饰礼仪,大唐二百余年的女子服饰形象,可主要分为襦裙服、男装
6、、胡服三种配套服饰。唐朝在现今服饰界,和对以后服饰业的影响,是它无与伦比的文化艺术与精神风貌。它呈现出唐朝文化处于颠峰与极盛状态时,万紫千红,千姿百态和横贯中天,睥睨一切的雄浑大气。唐朝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辐射力,对服饰产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我们受用无穷,并福荫着后世子子孙孙。,冠服制度,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到了周代逐步完善,春秋战国之交被纳入礼治。到了唐代,冠服制度发展到十分丰富完善,对后世与国外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唐代官吏服装大致可分两类,一类为祭祀与重大政事活动的服装(祭服或朝服);一类为比较普通的工作与社交活动的服装(公服或常服)。凡是从祭的祭服和
7、参加重大政事活动的朝服(又称具服)、制度与隋朝基本相同,而形式上比隋朝更富丽华美;一般场合所穿的公服(又称从省服)和平时燕居的生活服装常服(又称讌服),则吸收了南北朝以来在华夏地区已经流行的胡服、特别是西北鲜卑民族服装以及中亚地区国家服装的某些成分,使之与华夏传统服装相结合,创制了具有唐代特色的服装新形式。其中像缺胯袍、半臂、大口裤等都是例子。缺胯袍就是直裾,左右开衩式的长袍,它可以和幞头、革带、长靿靴配套,成为唐代男子的主要服装形式。唐代官服发展了古代深衣制的传统形式,于领座、袖口、衣裾边缘加贴边,衣服前后身都是直裁的,在前后襟下缘各用一整幅布横接成横襕,腰部用革带紧束,衣袖分直袖式和宽袖式
8、两种,窄紧直袖的称为衣,释名说它“言袖夹直,形如沟也。”这种款式便于活动。宽袖大裾的款式则可表现潇洒华贵的风度,称圆领衫、袍,上自帝皇、下至厮役都可以穿。幞头、圆领、革带、长靿靴配套的服式,一直流传到明代。简言之,唐代百官常服(注:常服不可入祭礼与重大朝会)承袭前制,为圆领袍服,因前后襟下缘用一幅整布接成横襕,故称圆领襕袍。初唐、盛唐时受胡族风尚影响流行窄紧直袖式样,中晚唐以来胡风,流行传统宽衣大袖。与常服配套的首衣是幞头,足衣为乌皮六合靴,饰物有腰带、鱼(龟)袋等。,7.宋代时期,男子一般着右衽襕衫,头戴巾帽、硬角幞头女子一般着有绶环的素雅襦裙,披帛、花冠。出现缠足,8.元代时期,此时期蒙古
9、族男子以蒙古族装饰为主,汉族男子以长袍为主。贵族女子受汉族文化影响以宽袍长冠为特色,平民女子仍旧以短襦长裙为主要装束,9.明代时期,男子装束以青色与黑色宽松袍服为主,戴儒巾;官员戴乌纱帽贵族女子讲究戴凤冠,披霞帔,民间女子穿直领对襟小袖、水田衣和比甲等。,明朝的服饰回归,明朝立国不久,就下令禁穿胡服,恢复了唐朝衣冠制度,法服与常服又得以并行了。法服大体同於唐朝,祗是进贤冠改成了梁冠,并增加了忠静冠、保和冠等冠式。官吏戴乌纱帽,穿圆领袍。袍服除了品色规定外,还在胸背缀有补子,并以其所绣图案的不同来表示官阶的不同,不独唯此,官员的腰带也因品级的不同而在质地上有所不同。故有明一代的服饰特点主要体现岀
10、等级限制的严格。书生多穿直裰或曳撒,戴巾。平民则穿短衣,戴小帽或网巾。明朝女子髻式也颇多,且常在额上系兜子,名“遮眉勒”。衣裙近似宋元两朝,但内衣有小圆领,颈部加纽扣。衣身较长,缀有金玉坠子,外加云肩、比甲(大背心)等,明朝女子服饰,明代妇女的服装,主要有衫、袄、霞帔、褙子、比甲及裙子等。衣服的基本样式,大多仿自唐宋,一般都为右衽,恢复了汉族的习俗。,10.清代时期(中国传统服饰的改革阶段),男子以剃发梳辫、长袍马褂的满族服饰为基本装束,官员服制以“补子”为饰。满族女子着旗装,汉族女子装饰沿袭明代。出现满汉民族服饰融合的经典:旗袍,清朝服饰,清王朝时段推行剃发易服,顺治九年(1652),钦定服
11、色肩舆条例颁行,从此废除了明朝的冠冕、礼服。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统袜、浅面鞋;清时则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但官民服饰依律泾渭分明。 清朝是以满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机构,满族八旗服饰随朝代的变更冲进关内。旗人的风俗习惯影响着广大的中原地区。从公服开始逐渐推向常服。,清装,旗袍,服饰与历史,历史是社会的镜子,它完全真实的反映了社会的兴衰存亡,毫无保留的记载了人们在不同时期内的生活状况;而服装,也堪称历史的镜子。这面镜子是独特的,因为服饰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透过服饰与礼仪来看千年古国,你会发现,服饰不仅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荣耀。而对于中国人现在来说,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多。许多从前的礼仪也少有人知道。通过这次班会,希望我们能更加了解以前,同时将这些传承下去,纪律委员总结,请波波老师作总结,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