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的再认识.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485562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格”的再认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风格”的再认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风格”的再认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风格”的再认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风格”的再认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风格”的再认识【摘要】在艺术领域,“风格”表现出其概念的复杂性。像许多其它概念一样,“风格”也是一个动态的、流变的概念。从人们无意识的沿袭风格到自觉的创造风格,表露出人类自我的觉醒过程。 【关键词】风格;艺术;文艺复兴巴洛克;罗可可;自觉 像许多其它概念一样,“风格”也是一个动态的、流变的概念。 我们知道,经过 510 世纪间的社会动荡,欧洲,特别是西南欧洲,到了 11 世纪初年,终于逐渐稳定,出现这种新气象的社会基础,是欧洲封建社会和经济形势的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思潮要求有一种突破狭小的地域局限的新的价值观念的出现,所谓“罗马式的艺术”便应运而生。“罗马式”(Romanesque)

2、一词,从“罗曼的”(Romance)一词发展而来,指的是使用罗马语系的各个国家的语言。就其作为一种艺术风格而言,首先在法国和伦巴第出现. 进入 13 世纪,由于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欧洲各地的城市建设更加兴盛。城市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大量能工巧匠集合于各种行会之中。就在这样的前提下,封建社会盛期的独特文化形态哥特式艺术,在欧洲各国发展起来。 “哥特式”(Gothic)一词,原先的意思是指罗马帝国的破坏者们的2“野蛮”风格。因具有日尔曼族之哥特人爽朗的性格特征而得名。 “哥特式”一词,大概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拉斐尔在给教皇利奥十世的信中首先被使用的。它本来含有“轻视”的意思,用来批评文艺复

3、兴之前北方野蛮民族(哥特人)的建筑样式. “文艺复兴”一词,来自法文“Renaissance”,原意是“古典文化的再生”,所谓“古典文化”是指距文艺复兴一千年前,即越过了中世纪之前的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著名的意大利美术史家乔治?瓦萨里(Giorgio Vasari)笔下第一次出现了这个词。美术史上记载更多的是他那本著名的美术史著作名人传长达百万言,并第一次在书中提出“文艺复兴”一词。他还是 1562 年建起的佛罗伦萨绘画学院的发起人之一。 “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是欧洲从中世纪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的开始。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人本主义,表现出不可磨灭的光芒,“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

4、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注 1) 瓦萨里在安东内洛?达?梅西纳传记中,把技法看作艺术的很重要的一部分,指出:“当我思考许多坚持第二种风格的大师们为绘画艺术带来的益处和做出的有用发明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特性时,在考虑他们的成就时,我必须认为他们是真正勤勉而卓越的,因为他们做出巨大努力要把绘画提高到更高的水平,不顾困难和代价,也不顾个人利益。 ” (注 2) “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源于葡萄牙语(Barour)意为“畸形的珍珠”,它在美术史中上乘文艺复兴晚期的“矫饰主义”,下接 18

5、世纪的3“罗可可艺术” 。 “巴洛克”名词本身含有奇形怪状、矫揉造作的意思。这些不同的面貌体现了艺术家们的“风格”追求。这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对新技术的狂热不一样,风格开始了多样化并开始受到关注。 到了法国路易十四的晚年时期,对古典艺术浓厚兴趣的改变,转而倡导一种轻松活泼的艺术,这与 17 世纪末 18 世纪初法国宫廷的权势和财富日益扩张、王室的奢侈享乐与日俱增有关,从而导致享乐主义审美思潮的兴起。这种新趣味就是“罗可可”艺术。 “罗可可”(Rococo)一词是从法语“Rocaille”一词转变而来,原意指建筑装饰中的一种贝壳形状图案。这种风格最初表现在室内装饰上,后扩大到雕塑、建筑、绘画、

6、家具、工艺品甚至妇女服饰上。这种风格华丽、精巧、轻薄,在 18 世纪前期得到充分发展。 同样是这时期,理论家们开始更明确的进行“风格”的阐释。 “风格”还经常被学者们用来标识不同的艺术类型,艺术史家沃尔夫林(Heinrich Wolfflin)就把整个造型艺术史分为两种风格:线条风格和图绘风格。(注 3)康维涅尔则认为,在艺术史上,由于实用艺术和建筑中装饰因素的程度日益增大,有三种循环性重复的风格:结构风格、装饰风格和图案风格。(注 4)另外,沃林格在抽象与移情中谈到:“风格这个概念,在运用的意义上也是相当具有灵活性的。日常语言把某部艺术作品的风格往往理解成这样的东西。这种东西把对自然原型的模

7、仿提升到了某个高级的改造活动,因而也就是把对自然原型的模仿上升为使原型令人满意的改革活动,以使原型转化成艺术词汇。 ”(注 5)关于风格,现代英国学者贡布里希(Gcmbrich)曾在多篇专文中论述。他说:“风格是有特色的,4因而也可被辨认的方式,用这种方式进行一种行动,制作一件作品,或者要进行一种行动和制作一件作品。 ”(注 6)他认为,按照惯例,风格的用法可分为“描述性”的和“规范性”的。 语言学家乌尔曼(Ullman)说:“整个表达理论的支点就是选择这个概念。除非发言的人或作者在两种可供选择的形式中具有选择的可能性。否则就无风格而言,同义词就他最广的意义而言,是整个风格问题的根源。”(注

8、7) 风格是由艺术品的独特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的个性特征与由作品的题材、体裁以及社会、时代等历史条件决定的客观特征相统一而形成的。人们常说一句名言:风格即其人。中国古人刘勰说:“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 ”(注 8)也是讲造成不同艺术风格的主观条件。 在造型艺术中,风格的多样化与同一性往往有著十分鲜明的表现。如同是文艺复兴时代艺术的杰出创作,米开朗基罗的雄强、达?芬奇的深沉、拉斐尔的优雅各不相同;而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则又分别是各自时代的典型风格;又如中国汉魏六朝之画“迹简而意澹”,初盛唐之画“

9、雄浑壮丽”,均反映了不同的时代风格。 首先,人们对“风格”开始了自觉追求。贡布里希指出:“风格一词是慢慢进入视觉艺术领域的,尽管在 16 世纪末和 17 世纪里这个词用于视觉艺术领域的频度增加了不少。然而,它在 18 世纪里才被确立为艺术史研究中的专业术语。只是在 19 世纪里,建筑师们才有可能利用5历史风格这一宝库里的所有宝藏。这种情形使 19 世纪人的风格意识变得越来越强。 ”(注 9)在以前的时代里,风格就是做事情的方式,事情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人们认为那是达到某些预期效果的最佳方式,到了 18世纪,人们忽然要自己选择风格去表现。这种自觉意识表现在大量的理论论述中,还表现在大量风格各异的

10、艺术实践中。如温克尔曼在古代艺术史中明确论到,希腊风格是希腊人生活方式的表现。他的这种观点影响了赫尔德(Herder)和其他的学者,促使他们也用类似的眼光重新去看待中世纪哥特艺术。温克尔曼的理论为建立以各个时期风格来划分艺术史的方法铺平了道路。 欧洲人通过文艺复兴运动所带来的“人的觉醒”,在艺术创造中逐渐觉醒了“风格”的意识,从而开始了“风格”的创造。 19 世纪是个光辉的时代。革命给整个欧洲带来了新的观念与思想。对于艺术,人们开始了从未有过的“风格”探索历史。著名意大利艺术理论家利奥奈洛?文杜里在他所著的西欧近代画家一书中,把 1870-1920年间的这段时间称为“为争取艺术的自主权而斗争的

11、时期”,这主要是指艺术家强调自己个性的表现,追求独立的个人风格,开创自己道路的努力。因此,这个向 20 世纪过渡的转变时期,其特征便是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的出现和艺术家创造个性的充分表现。从此,艺术家自己追求个人“风格”成为了西方艺术史上的一大亮点。在 20 世纪更表现出极具无限丰富的“风格”陈列。 【参考文献】 61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 5-6 页。 2英E?H 贡布里希文艺复兴“西方艺术的伟大时代” ,李正本范景中编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81 页。 3瑞士H?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潘耀昌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897 年版,第 21 页。 4美术辞林?外国绘画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第 17 页。 5德W 沃林格抽象与移情,王才勇译,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33 页。 67英E?H 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范景中译,林夕校,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384 页, 8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研究室编,中华书局 1980 年版,196 页。 9英贡布里希艺术与人文科学,范景中编选,浙江摄影出版社1989 年 3 月第一版,第 87-8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