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董西厢到南西厢之艺术流变摘 要:西厢故事是中国戏曲舞台上永远的经典,王实甫改编的西厢记使得西厢故事达到巅峰,本文以人物形象分析、整个叙事架构及文本写作手法,探讨从董西厢 、 西厢记到明代南西厢文学艺术上的流传及演变。 关键词:西厢记;艺术;流变;崔莺莺;张生 中图分类号: J809.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6)03-0020-05 “戏曲之存于今者,以西厢为最古,亦以西厢为最富。 ”西厢故事从元稹撰莺莺传(亦名会真记)起一直流传:宋代赵令?以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十二阙,把张生和莺莺的故事表演在宋代说唱曲艺当中;南宋官本杂剧段数有莺莺六么;金代有董解元改编的弦索
2、西厢(又名西厢记诸宫调);元代有王实甫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明代李日华、陆采分别有南西厢 。 西厢的本事书生与相国女儿的爱情故事,在中国很早就有了,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琴音调情的翩翩公子司马相如,半夜和卓文君私奔,在他们的身上可以找出许多张生和莺莺的共通之处:卓文君出身富贵之家,与崔氏一样家财甚厚奴仆甚多、也都有侍者通殷勤、卓文君有夜奔相如之举,崔莺莺有夜宿张生西厢之事。另外,世说新语?惑溺2里逾墙偷香的韩寿,月下联吟忘情逾墙的张生;贾充发觉女儿“盛自拂拭,说唱有异于常”,又“取女左右婢考问”,西厢记里老夫人发觉女儿“腰肢体态比向日不同”,这些情节成为西厢故事的前身。 一、西厢记诸宫调 1.董西厢
3、之前的西厢故事西厢记诸宫调通常称作董西厢,以区别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又称为弦索西厢 。作者董解元的真实姓名已不可考。诸宫调的形式有说有唱,以唱为主,某一宫调的若干曲子自成首尾组成套数,然后联合各个宫调的许多套数成为长篇。宋代以崔张故事为题材的作品,现在能看到的有秦观、毛滂的调笑转踏,在内容上没有超出莺莺传的范围,但却丢开了张生的“忍情说” 、 “善补过”和“尤物”的观念,鄙视“薄情少年”和同情被遗弃的莺莺。赵令?的商调蝶恋花写道:“最恨多情太浅,等闲不念离人怨” 、 “弃掷前欢惧未忍,岂料盟言,徒顿无凭准。 ”1俱表示出对莺莺的同情和对张生的不满。 董西厢以莺莺和张生共同反抗封建礼教、追求幸福
4、的爱情生活,并获得美满爱情生活为主题,摒弃了莺莺传的始乱终弃的悲剧和忍情的丑恶思想。金、元受古典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影响,董解元笔下的崔张反抗封建礼教和腐败婚姻制度,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的愿望和理想。 2.董西厢的人物形象 3张生在莺莺传里原是个始乱终弃、无品行的文人,在董西厢里成为一个多情的风流才子,然而还有许多缺陷、不足之处:虽然相思难捱,在老夫人及莺莺面前仍故作斯文,寺警时委婉地说“恁时节便休却外人般待我”,请宴时老夫人了解他的目的,张生又马上“下泪以跪”,以维持自己的君子形象。事发之后是张生自己提出上京考试,他对莺莺说:“功名世所甚重,背而弃之,贱丈夫也。 ”回来之后老夫人误信郑恒,将莺莺许
5、配给他,张生竟说“郑公,贤相也”,没有为了自己心爱的女子据理力争。这些酸腐的形象让王西厢有更大的改善空间。 莺莺传里那个被侮辱和损害却怨而不怒的牺牲品崔莺莺,在董西厢里初步被塑造为一个勇于追求爱情理想、摆脱封建礼教的贵族少女。莺莺出生于保守严格的相国家庭,又有一个“治家严肃”的母亲,如红娘所说“贞顺自保” 。月下联吟时她的芳心已被打动“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请宴时对“敷扬己志”的张生窃慕不已,但对母亲的安排也无力反抗。莺莺爱着张生的同时,她心中的封建意识却时时对抗着爱情,看到张生的信却对红娘大发脾气,又叫红娘将“明月三五夜”的诗传给张生,当张生喜不自胜赴约时,她却端服严容地教训他,这种心理
6、喜爱却又故作正经的反应,正符合一个相国小姐的身份。窥简、赖简之后,张生绝望得了重病,她才下定决心不顾一切礼制教条,勇敢面对爱情,甚至与张生私奔到白马将军那里,直到获得美满幸福的婚姻。 老夫人在莺莺传里,只出现一下,性格模糊,但董西厢加重了这个角色,成为一个“做事威严,治家严谨”的封建家长,代表着崔张所对抗的传统势力。然而其实在董西厢里的老夫人并未赖婚,张生提出的4要求是“恁时节便休却外人般待我”,老夫人也许是太狡猾故意兜圈子,或是太笨不懂张生的意思,回答说“不以见薄为辞。祸灭身安,继子为亲。”董西厢中最富有正义感的就是红娘,从莺莺传到董西厢红娘的重要性大大提高。其实红娘并非一开始就站在张生这边
7、,在莺莺与张生联吟的晚上她立即斥喝张生,老夫人差她来看张生时,她明白了张生的一往情深,“不忍见先生凄怆”,才决定站在张生这边帮他,冒着被发现的危险传简,不断试探莺莺的内心感情,莺莺始终提防她,还责骂了她一顿。东窗事发,红娘不是白白挨打,她敢于承认秘密,并聪明地反驳老夫人,说得她心服口服“贤哉!红娘之论” 。不爱钱财、机智、巧慧、热心帮忙,只为崔张两人不受凄怆,这就是董西厢里红娘的形象。 3.董西厢的艺术成就 (1)宏伟的组织结构和合理的情节安排。在形式上董解元灵活运用了各种宫调改编元稹小说莺莺传,更增补了许多情节:佛殿初见、月下联吟、张生斗道场、兵围普救寺、许亲错会意、张生求婚被拒、挑琴、莺莺
8、掷简、张生害相思、莺莺问病、拷红、许亲、送别、惊梦、婚变、出走、团圆等。由于增补了这些情节,不仅丰富和充实了作品的内容,事物的发展合乎逻辑,使结构更加严谨完整,虽是一部说唱文学,但实际上已具备剧本雏型。然而在故事结构的安排上有轻重失宜的缺失,如“兵围普救寺”虽是故事发展的一个重要情节,但也不用以全书六分之一的篇幅来叙述这件事,尤其是铺写对阵厮杀的情景,未免有喧宾夺主之嫌。再如“月下联吟”一节,董西厢里“佛殿初见”紧接着就联吟,崔张事实5上只见过一面,月下莺莺还不清楚隔墙吟诗的是谁,就贸然向一个陌生人吐露心事,有点不尽情理。 (2)细腻的内心描写和成功刻画。 无论是写景叙事还是写人,都委婉曲折,
9、生动周详。如掷简,红娘把张生的诗简放在妆台上,“莺起理妆,见其简而视之”(发现)“把简儿拈来抬目视是一首断肠诗”(读简)她“低头了一响,读了又寻思”(在内心盘算)朝红娘“脸儿上与一照台儿”(发作变脸),透过这一连串的动作,唯妙唯肖地表现了这位出生相门的贵族少女其内心活动。 (3)叙事、抒情和写景的有机统一。 董西厢可称作一部抒情性的叙事诗,在叙事的过程中穿插一些抒情的优美曲子,如“联吟”之后,写张生相思心切的曲: 【正宫】 【虞美人缠】霎时雨过琴丝润,银叶龙香烬。此时风物正愁人,怕到黄昏, 白里可看到红娘不满“对人前巧与花言,背地里愁眉泪眼;怒时节把一个书生来跌窨,欢时节将一个侍妾来逼临” 。
10、 红娘与张生的矛盾就是她受不了张生那份痴傻,所以一开使就抢白他,常说他“文魔秀士,风欠酸丁” 、 “酸溜螫得人牙疼” 、 “银腊样枪头”,虽然不时的嘲弄、挖苦他,红娘仍不忍看两下里害相思,挺身帮忙。崔张红三人间的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2)高度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王西厢继承了董西厢融合了古典诗词和俚曲口语的优良传统,王实甫更掌握了每个角色的性格特性,使其恰如其分的说出个人的宾白:张生的语气彬彬有礼,表现一个书生形象,抒发胸臆时开阔清丽、洒脱6不俗,表达爱情的痴情急切,带点憨傻,富有喜剧色彩。莺莺的语言深沉优雅,显得钟情、旖旎、犹疑、凝重、矜持、蕴藉,不失相国小姐的大家风范。红娘的语言锋利、俏
11、皮、泼辣、爽快,俗语方言脱口而出。其它如老夫人呆板僵硬、慧明豪爽朴素、郑恒得庸俗粗鄙,都从语言上生动地表现出来。 (3)严谨合理的情节结构。 王西厢弥补了董西厢的许多缺陷不足,在情节结构上更简炼、紧凑。 董西厢首先用许多篇幅描写张生行路及普救寺的景色,结构上不紧凑。 西厢记一开始就以楔子交代老夫人身分、夫主弃世、子母孤孀,请郑恒扶柩归葬等事情,简洁明白;而张生入浦州、普救寺、白马将军,这只占一小部分,随即进入佛殿相逢。 西厢记几乎删去对阵厮杀的场面,简单带过孙飞虎兵围寺和慧明传信给白马将军,把重点放在老夫人和莺莺的反应和张生献计。 (4)优美旖旎的诗剧风格。 西厢记是一部优秀的诗剧,抒情性的唱
12、词和富有概括性的道白,或诗词佳句入曲,或融情入景,烘托人物内心情感活动,表现人物个性、体现杂剧本色。例如第二本第一折写莺莺伤春曲词: 【仙侣】 【八声甘州】恹恹受损,早早伤神,那值残春。罗衣宽褪,能消几度黄昏?风袅篆烟不卷帘,雨打梨花深闭门;无语凭栏杆,目断行云。 【混江龙】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 7又如长亭送别一折,向来都是称赞董西厢的“莫道男儿心如铁,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 王西厢继承了此优美语词的特点,但又不与董西厢的语词雷同:“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13、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同样是秋景离别,用“离人泪”比“霜林醉”。所以胡应麟说王西厢:“才情逸发处,自是卢骆艳歌,温伟丽句,恐将来永传,竟在彼不在此” 。 三、从王西厢到南西厢 在南宋(金)元时代,除了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公调保存下来,其余的西厢故事散见在目录中:永乐大典著录“戏文十九”为崔莺莺西厢记 。 徐渭南词叙录 “本朝戏文”有崔莺莺西厢记,下注“李景云编” 。张大复寒山堂新定九宫十三摄南曲谱的“元传奇”有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还特别说明“此为李景云改本,非王实甫所作” 。元戏文宦门子弟错立身说到元代时行的传奇有张珙西厢记 。 何良俊曲论提到杀狗记 、 南西厢等九种所谓戏文,金
14、元人之笔也。 南西厢也称南调西厢记,与王实甫所作北曲杂剧是不同的,南戏演唱主要采用南曲牌音乐。南戏是北宋末叶到明代中期源自“温州杂剧”的民间戏曲艺术,也称为“南曲” 、 “戏文” 。 1.南西厢的作者 8李景云改本已经亡佚,也找不出有关李景云的任何资料。高儒百川书志卷六:“李日华南西厢记二卷”题云:“海盐崔时佩编集,吴门李日华新增,凡三十八折” 。李日华南西厢有三种版本:六十种曲绣刻南西厢记定本 、六幻西厢、 古本戏曲丛刊影印明万历富春堂本。 陆采字子玄,别号天池山人,他对李日华的改编本很不满,于是重编了南西厢,成为新刊合并陆天池西厢记 。 2.南西厢的改动与比较 六十种曲绣刻南西厢记定本三十
15、六出,与王西厢不同之处: 形式上,王西厢于每本后都有一对联句作题目、正名,每本有一楔子;南西厢没有楔子,每出最后有两联七言对句作结束。 王西厢说白部分比南西厢少,且后者的说白往往幽默逗趣,娱乐性很高。 南西厢多了一出“对谑琴红” 。 南西厢的慧明送信给杜将军时曾被当奸细,差一点被杀掉,制造了一个紧张的冲突;而王西厢没有。 南西厢的郑恒没有触树而死。 南西厢没有最后那句名言“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 然而南西厢也有些不合理之处:如堂前巧辩,老夫人对张生说“罢罢!今日把女儿就与你成亲。 ”如果是先成亲才赴试,那老夫人后来又将莺莺许给郑恒,似不合理。在王西厢里老夫人是说:“我与你养着媳妇,得官
16、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 ”这才见出老夫人的“明许暗赖”。 9凌蒙初云: 改北调为南曲者,有李日华西厢 。增损字句以就腔,以觉截鹤续凫。乃西厢为情词之宗,而不便吴人清唱,欲歌南音,不得不取李本,亦无可奈何耳。 后人对陆采西厢记的评价不高,凌蒙初云:“陆天池亦作南西厢,悉以己意自创,不袭北剧语,志可谓悍矣。然元词在前,岂易角胜,况本及?” 陆西厢的许多缺点:语言骈俪化和低俗化两极化的现象,人物语言时而骈俪,连宾白也求工时而口吻粗俗,尤以和尚、郑恒、琴童最低俗不堪。来就是人物形象塑造呈现矛盾,如红娘在莺莺闹简跪地求饶,在邀谢张生时故意卖关子:“我不说,先先许赏赐”等,都有损红娘形象。 南西厢记虽然遭受许多批评,但明中叶北剧已日趋没落,且昆调悠长,一字可抵数字,从头到唱完一曲已不容易,更何况是一折那么多曲全由一唱!所以南西厢的作者割裂曲词,增添对白,易为南,撰成此剧。李渔闲情偶寄 “音律第三” “此人之于作者,可谓功之首而罪之魁矣。”北曲落,南西厢仍活跃于昆剧、地方戏剧的舞台,更响了京剧和各种地方戏剧的改编本。 参考文献: 1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492-494. 2王实甫.西厢记A.全元戏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