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长稿分割编排的优势与限制为读者提供易读性服务,帮助读者迅速找到有用信息并进行方便有效的阅读,已经成为现代报纸编辑工作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报纸的易读性也逐渐成为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赢得读者的法宝之一。 对于短小的新闻,编辑通过运用新闻组装、分类、图片搭配,以及运用不同的字体,文章间不同的位置关系等来达到易读性是比较容易的,况且,短小的新闻作品对读者不构成任何心理压力。真正让读者为难的是那些篇幅较长的特写稿或专题稿。一方面,大块的长篇稿件给了读者一个暗示:这是重要新闻;而另一方面,对于正在吃早餐或者正在匆匆上班路上的“繁忙读者”来说,要从头到尾细细读完大块文章实在是一件“艰巨的任务” 。 要让长
2、篇稿件易读,编辑可以加进若干小标题以对其进行分割,将长则四五千字,短也有两三千字的整版或半版稿,分解为几百字相对独立的短篇。这些小标题不但有透气的作用,而且有导读的功能。因此,在注重易读性的今天,报纸“文章中的小标题增多,并且处理更加突出。以广州日报为例,不但长文加小标题,消息甚至四五百字的短消息中也加小标题” 。 这种加小标题的方式其实就相当于给文章分段了。长文分段是符合读者阅读心理的, “研究表明,受众对每段文字的字数容忍限度是 1015行。如果一行 28 个字,则为 300 个字左右,对报刊类出版物,每行21012 个字,其限度为 1520 行左右。否则会让受众产生无趣单调之感。 ”在这
3、方面, 南方都市报的编辑方式令人印象深刻。对于一些热点事件,该报往往投入大量的版面进行报道,纷繁复杂诸多头绪,通过背景、人物、事件、影响、声音、名词解释等栏头及具有吸引力的小标题对稿件进行分割后,读者可以轻松了解事件的方方面面。 那么,对于长篇稿件的编辑,是否就可以机械地按照这样的规律,对稿件分段,加小标题,提取信息点,以达到易读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恐怕还需要深入分析读者的阅读心理。 在有效的阅读活动中,读者对于自己的认知活动必须具有一定的控制,其中主要有:1.明确阅读的目的;2.识别出篇章中的重要信息;3.集中注意于篇章中的主要内容;4.监控阅读的活动,并且评价觉察理解是否发生;5.运用自我
4、提问的方法来考察自己是否达到了阅读目的;6.当理解失败被发现后,决定补救或放弃。 将其还原成报纸读者的长稿阅读行为则是: 看到大标题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决定是否读下去若确定想了解,则会接着浏览小标题,了解大概内容,找出重要信息,确定阅读的次序,或者干脆舍弃次要段落只读重要的或感兴趣的是否体验到一种解疑释惑的满足感若霍然明朗则可结束阅读,若还有疑问则回头去找答案,若疑问太多毫无头绪则可能放弃阅读。 而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有一种心理活动在鞍前马后默默地为读者的阅读而忙活着,它就是短时工作记忆(shortterm working memory) 。这种心理活动,人是很难自觉意识到的,但却是人的高级认
5、知活动所必3须依赖的一种基本心理活动。短时工作记忆也称短时记忆,它对信息的保持时间约为一分钟,是信息通往长时记忆的一个过渡阶段,其对信息的储存具有暂时性、动态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大量的心理实验表明,短时工作记忆这个信息加工“工作台”的容量是有限的,其容量为72,单位是组块。而所谓组块是指测量短时记忆的最小单元。它是能够迅速地将长时记忆中的信息链接起来的索引项,亦是指我们所熟悉的信息量的一个单元。 用“组块理论”来解析报纸对长稿件的分割组织编辑,实际上就是将稿件中零散的信息点组织编码成组块。一个小栏头或一个小标题与其下面的一段或两段文字就组成了一个组块。但是如果组块过多,多于72,超出了短时工作记
6、忆的容量,则读者在阅读中难以有效整合信息,阅读线索显得零碎而混乱,阅读监控失去依据。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往往会有障碍重重身陷阅读陷阱的感觉,反而加重了读者的阅读负担。北京晚报原总编辑肖培曾提出,每个版面上的新闻量不要超过 7 条,依据的也是这个原理。 因此,要想在报纸编辑中,尤其是长稿编辑中达到易读,必须科学地把握文本分割的度,做到适可而止,恰到好处,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作者系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注释: 项晓宁:报纸版面变革与传播理念的变化 ,4http:dm 吴飞:新闻编辑学第 88 页,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杨治良等:记忆心理学第 4347 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