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维度探索我国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摘要:马克思主义人的交往理论、平等理论、需求理论、全面发展理论为我国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有力的动力支持、打造了最佳的主体要素。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学 人际关系 和谐 人际关系问题不是人类的一种孤立的行为,而是与人的存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把人际关系问题的探讨与人学的研究结合在一起,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维度探索我国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丰富了唯物史观人际关系学说,深化了人际关系的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关于整体的人及其存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因而研究和推动我国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必须以马克思主
2、义人学理论为指导。 一、以马克思主义人的交往理论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我国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曾精辟论述了交往与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指出:“生产本身是以个人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这种交往的形式又是由生产力决定的。2”他还说:“迄今为止的一切交往都只是一定条件下的个人的交往,而不是单纯的个人的交往。 ”可见,人际交往的主体所进行的交往必然受到一定生产方式的制约,生产力是人际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提,发展生产力也就是发展人的本质力量,推动人际关系发展。 因此,我们要促进我国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和高度发展,首要任务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
3、市场经济,深化改革开放,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当代中国人际关系的改善和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平等理论为指导,努力保持社会公平,为我国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社会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决定了未来社会的公平是有差别的公平,按劳分配也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不过, “这些弊病,在经过长久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不可避免的” 。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受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根本因素的制约,要彻底消除不平等、不公正现象,完全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一个长
4、期的历史过程。但是,我们也必须明白,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是促进我国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没有人的平等和社会的公平,就不可能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不可能有和谐的社会。因此,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平等理论为指导,努力保持社会公平,促进我国人际关系的3和谐发展。 首先,要把平等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使人际关系成为一种相互理解、相互认同、彼此承认及互惠互利、相互作用的人际和谐关系和社会和谐状态。其次,要坚持公平正义,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利益关系。由于人的关系主要是一种利益关系,人的关系的调节主要是利益的调节。随着人民生活从温饱向小康的发展,各个利益集团的利益分化不断加剧。因此,坚持公平正义原则
5、,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就成为推动我国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最后,要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为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奠定社会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保障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之后,也必须继续保存的唯一部分” 。没有这种保障基础,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当前积极扶助社会弱势群体,充分关注社会低收入人群,加快社会保障机制的改革,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加大社会保障的密度、深度和广度,就成为促进我国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的重要工作。 三、以马克思主义人的需求理论为指导,合理满足人的需要,为我国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动力支持 马克思指出:“在任何情况
6、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 ,但由于从他们彼此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以及他们求得满足的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两性关系、交换、分工),所以,他们必然要发生相互关系。 ”没4有需要,就没有人际交往的愿望,也就不可能有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人们总是为了某种需要而进行生产劳动和交往实践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需要是推动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动力。 需要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的,人的需要表现出无限丰富和不断发展的趋势,需要的发展也必然使人际关系由低级向高级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 “这个自然的必然性的王国会随着人的发展而扩大,因为需要会扩大。 ”首先,在人的三个层次的需要中,最
7、基本的需要是生存需要。 “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活动,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所以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大力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又快又好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和谐奠定基础。其次,享受需要是人的第二层次的需要。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都得到充分的满足,人的生活才是健康完美的。人际关系才是健康完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娱乐、休闲、受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在需求结构中的地位也日渐突出,充分体现了人的需要的发展。我们要大力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为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优质的条件和科学健康的环境。再次,发展需要指的是人全面充分发挥和展现自己
8、潜力及创造力的需要,是人的第三个层次的需要。人在实践的过程中发展自身、实现自我,使自身的能力得到愈益成熟和延伸,从而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使人际关系得到提高和升华。最后,我们要坚决反对不合理的消极需要,如享乐主义、纵欲主义等。因此,我们在合理满足人们各层次、各方面需要的同时,应当合理引导和规范人们无限的奢侈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使人际关系的沿5着科学、健康的途径和方向发展。 四、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我国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打造最佳的主体要素 人的全面发展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人学理论建构的归宿。马克思认为,人的
9、全面发展是人的劳动能力、人的个性、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是人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这些都给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人作为人际关系的主体,其各方面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是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根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就是人的活动的发展,归根结底是指“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 。这里所说的人类能力是指人所具有的实现和确自身主体的全部力量,而人际关系发展的关键正是靠作为人际关系主体的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全面发展包括人的体力、智力、个性和交往能力等各方面的才能和能力的协调发展。是构成人际关系主体的能力和素质的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培养和提高。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明确指
10、出:“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发挥他们的得到全面发展的才能” ;在反杜林论中还指出,在未来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条件下,生产劳动将给每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这就首先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进一步形成人的全面发展的激励机制6和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人的个性能力和创造力,给那些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和计划经济体制下无法施展自己聪明才智的市场主体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需要进一步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法律制度方面的支持。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依赖于社会所提供的物质条件,还依赖于社会所创造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条件,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需要社会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政治、思想文化以及法律制度方面的支持。这样,人际关系的主体才能健康地、全面地、和谐地发生交往关系,逐渐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