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创设课堂情境,唤醒学生情感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克所说过:“高水平的情感不是遗传下来的,而是对每个儿童加以培养的结果。如果轻视这个方面的教育,就会使整个一代全部生活中的相应的情感、道德回到原始状态中去。 ”新课标中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 “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世界观的养成阶段,因此,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创设课堂情境,唤醒学生的情感, 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使我想到了上初中时的一位语文老师,他不仅记忆力强,课讲得好,
2、而且文章朗读得特别棒,他常常在书本上、报纸上找一些优秀的散文、诗歌、通讯在课堂上大声朗诵,用真挚的情感,蓬勃的激情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他在台上读得热情奔放,激情四射,同学们在台下听得聚精会神,心潮激荡。台上台下,师生们都被文中所表达美好情感所感染,洋溢在一种美好的氛围中。我想这就是情感教育的力量。 我还想到了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赤壁之战后,败走华容道,屡遭袭击,狼狈不堪。最后遇到关羽重兵而有全军覆没之虞,但是关羽念及曹公昔日的恩宠,闪开大路,义释了曹操。纵然英勇盖世的关云长也不能不为情所动,可见情感的力量是多么伟大! 作为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对社会充满热情,2既可能因为朋友的
3、误解而伤心,也可能为一句鼓励而欣喜。初中语文教师面对着这些孩子,应该充分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实施情感教学,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来调动学生的激情。 心理学认为情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情境,作者描绘情境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增强艺术效果。而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正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有助于把学生从枯燥无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我在讲授生命的意义一课时,曾经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头朝下的逃生者 ,说的是不久前的一天,一个单位的办公楼不慎失火,大火熊熊,来势凶猛,下面的楼道全被烈火封锁。而在上面办公的工作人员逃生的门路只有破窗而出。这时,消防队的战士赶来,在办公楼
4、下面铺上了气囊,营救被困人员。只见一个个被困者纷纷从窗口跳下,奋勇逃生。唯有一名女子在窗口犹豫徘徊,心神不定。眼看大火就要窜上她立足的楼层,消防队的战士急得哇哇喊叫,要她赶快行动,不然就没有逃跑的希望了。说时迟,那时快,刹那间那女子一头从窗口栽了下来,在场的人睁大了惊恐的眼睛,以为这女子有点傻,万一头撞住了什么,人就没有命了。好在女子头扎在了气囊上,没有受到大的伤害。这时人们才发现女子是一名身怀六甲的孕妇,他之所以选择头朝下逃生,是因为要保护自己肚里的孩子。听着这故事,许多孩子的心灵受到震撼,为母亲的伟大牺牲精神而感动得眼里蓄满了泪水。此时,多媒体播放韩红的歌曲天亮了 ,屏幕显示歌词和FIAS
5、H 动画。听歌曲时,许多学生都在啜泣。音乐声中,我开始提问:“假如你是那个母亲腹中的婴儿,在母亲为你头朝下逃生时,你对生命3是否有更深刻的理解?请你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开头,说说人生目标与生活方式。 ”这节课我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图文并茂,声情并举,充分展示文字艺术的魅力的同时,无形之中也在情感上创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其中,从而揭示情景中的寓意。因此,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在教学的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住学生,这就需要运用导入艺术来抓学生的心,使他们的思维随着老师的情感入境,激发起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学者曾祥芹在阅读学新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
6、:在阅读的过程中,与其说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进入了读者的头脑,倒不如说是读者的思想感情进入了作者的在作品;与其说是作品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倒不如说是读物激活了读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情趣,实现学生的阅读情感与作品的充分融合,让学生走进作品,与人物一起体验人生的悲欢离合,而这离不开学生的想象与联想,想象与联想是情感的伴侣,只有插上想象和联想的翅膀,才能达到腾飞的境界,推动情感发展。例如我在讲述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在反复引导学生阅读,弄清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家庭情况后,启发学生联想:朱自清先生对父亲的印象和我们对父亲的印象有无相似之处,区别在哪?这样,通过联想、比较,
7、就可以增强学生对父辈的敬爱和尊重之情。进而我们还可以启发学生再联想到现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这种联想将唤起学生特定的情感,产生一种特定的感受。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需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4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在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从积极的情感出发,抓住作品中蕴藏的丰富内涵,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调动情感,深入学习。 情感的表达,不但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更可以用写作的方法倾诉在作文中。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开启学生情感的喷发点,极力吸引学生去体会心灵的自由、思想的快乐和创造的渴望。记得一次作文课上,窗外风声雨声混为一团,风雨
8、中默默静立着落汤鸡似的家长们,他们中有头发花白的老人,有一脸疲惫的中年男子,还有抱着孩子的家庭主妇,虽然各自相貌差别很大,但是他们站在这里,根本目的是一致的:等待孩子的下课。面对此情此景,我停止了讲课,让学生们欣赏起这窗外的“壮丽景观” ,这是来自于现实生活的景观,不带任何矫情与修饰。许多学生眼圈红了,个别学生却轻声笑了,但马上就被其他同学怒视的目光逼得低下了头。面对这种情景,我让学生描述这“雨中的一幕” 。结果学生笔下的文章写得非常好,就连以前愁于写作的学生,今天也在斟酌词句,想用自己的拙笔来表达对父母的无限感激。当然这样的契机不是常见的,但老师要善于经常性的营造这样的环境和氛围来鼓励和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使他们不再羞于表达,真正使表达情感成为他们生活和学习的一部分。 总之,在社会各界呼唤创新人才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必要强调“情感”因素。只有充分重视培养青少年健康完善的情感 ,切实地把它落实到教学工作中,让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愉悦性情,滋润心灵,健全人格,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高素质的一代新人,我们的社会5才能不断走向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德富: 鼓励过度也是错.班主任之友,2006,12; 2曾祥芹:阅读学新论.语文出版社,1999; 3张新村: 激发情感感悟美好.中学语文园地,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