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英汉谚语看中西文化差异摘 要:谚语是特殊的语言句式,是意义完整的固定句式。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谚语为人们提供了特殊的视角去处理和理解文化背景。这篇文章从自然环境、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人文思想和时间取向等方面说明和讨论了英汉谚语所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并且能从中得到一些英汉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英语谚语;汉语谚语;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1-0250-02? 1?币?言? 谚语是特殊的、具有完整意义的固定句式。它不仅是语言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一部分。由于各个民族在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方
2、面的差异,通过谚语所反映出来的文化也显示出了差异。因为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所以它们的谚语反映出了文化的不同。? 目前,在英汉交往中我们注重较多的是对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而对文化差异却不够重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汉之间的交往将成为全球化的主流趋势之一。因此,中西文化差异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谚语作为语言的组成部分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英2汉谚语进行比较和分析,我们能够归纳出中西文化的差异。探讨汉语谚语和英语谚语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可为英汉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这篇文章从自然环境、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文化传统、思维
3、方式与文化心理、人文思想和时间取向等方面说明和讨论了英汉谚语所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并且能从中得到一些英汉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启示。? 2.英汉谚语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文化对语言特点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中西文化在自然环境、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与文化心理、人文思想和时间取向等方面的不同,因此英汉谚语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 2.1 自然环境? 有些谚语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景有紧密的联系,因此英汉谚语在这一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例如,中国有很多的山河,于是有了以下的谚语:? 有眼不识泰山。?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但是,西方的许多国家都临近海洋,人们的生活与海
4、洋息息相关。例如:? It is hard sailing where there is no wind. 无风难使帆。? 3A smooth sea never made a skillful mariner. 平静的大海练不出好水手。? 上面的谚语反映了不同国家的不同自然环境,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与其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2.2 宗教信仰? 宗教在每个民族的发展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英语中的很多谚语都受到宗教观念的影响。欧美国家的人们信仰基督教,他们相信上帝的存在,相信上帝是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这种观念在英语谚语中随处可见。? Heaven is above all. 上帝高于一
5、切。? God is where he was. 上帝无处不在。? 严格地说,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都属于无神论,因而没有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上帝” ,于是中国的谚语中多会出现“佛”、 “天”等字眼。? 不看僧面看佛面。? 人算不如天算。? 除此之外,在基督教的教义中,人可以赎罪并被上帝饶恕,死后可以升入天堂。例如:? The way to heaven is by weeping cross. 忏悔受难,得升天堂。? There, but for the grace of God, go I.? 要不是上帝的恩赐,不幸的事一定会降临到我头上。? 4与基督教不同的是,佛教更注重因
6、果报应,它劝说人们要及时行善。?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根据上面所列举的谚语可以看出,汉语谚语所反映出来的宗教思想与基督教是不同的,中西方的宗教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 2.3 生活方式? 一个国家的智慧和精神能从谚语中反映出来。英汉谚语根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它们可以反映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 劳动创造世界,语言也是如此。通常,谚语可以反映人们的劳作。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大部分人们生活在农村,因此很多谚语都与农业活动有关,例如:?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农为百计之本,田为农民之根。? 而英语谚语多于打渔和水上作业相关。例如:? No f
7、ishing like fishing in the sea.要捕鱼,到大海。? Alittle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小缝隙,沉大船。? 以上的三个谚语都是关于航海的。英国是一个具有悠久航海史的岛国,因此,很多谚语都与海有关。人们住在海边,如果没有航海和打渔,他们无法生活。? 2.4 文化传统? 众所周知,古希腊曾有着辉煌灿烂的文明,这对英美文化有着巨大5的影响。因此,很多英语谚语出自希腊神话 、 伊索寓言 、 荷马史诗以及其它的经典著作。? 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一燕不成夏。 (出自伊索寓言 )? Homer
8、 sometimes nods.荷马有时也会出错。 (出自荷马史诗 )? 相比之下,中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人一向尊重传统文化,所以许多汉语谚语由典故和神话演变而来,而且它们都具有中国特色。例如:?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出自淮南子 )?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出自水浒传 )? 从英汉谚语的来源来看,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因此,谚语的表达形式在文化上也有差别。? 2.5 思维方式与文化心理? 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不同的国家建立自己的文化系统,从而形成独有的心理文化特征。中西方人们对动物的态度就反映了他们的文化心理。以“狗”为例,中国文化轻视狗,经常用它描述坏人或者不好的事。?
9、 狗嘴吐不出象牙。? 狗眼看人低。? 然而,在西方国家,与多人都养狗当宠物。他们把狗看当做他们的家庭成员、朋友等。在他们的眼里,狗具有忠诚、可靠、聪明等优点。? 6a lucky dog 幸运儿? Love me, love my dog.爱我,爱我的狗。? 除此之外,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心理,人们常常用不同的字眼和句式描述相同的事物或表达相同的意思。例如:?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石二鸟。 (与“一箭双雕”同义)? The fox change his skin, but not his habits.狐皮能褪换,狐性改不了。 (与“江山易改,本性
10、难移”同义)? 2.6 人文思想? 人文主义重点强调人类,宣示了人类的智慧。但是,因为人们对人持有不同的见解,人类问题具有很大的范围,所以人文主义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历史也是不同的。?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在西方重生。它强调人的价值、人存在的意义和人的自由。一些英语谚语表达了人作为宇宙灵魂的位置。例如:Man is the soul of the universe,即,人是宇宙的灵魂。? 在西方国家,人文主义强调自我。在英语中有很多关于自我的谚语,甚至鼓吹个人主义。例如:Every one fastens where there is a gain,即,每个人都盯住利己之所在。? 与西方国家不
11、同的是,中国崇尚儒家思想。个人必须服从集体,必要时为了集体的利益要牺牲个人利益。许多汉语谚语反映了把别人的利益放于个人利益之上、善待他人的思想。?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7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还有一些强调集体的重要性的谚语。例如:? 一人技短,百人技长。? 众人拾柴火焰高。? 2.7 时间取向? 两千年以前,古希腊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说:“时间是好心的上帝。”这句话表明了各国文化在它们自己的时间观念里变化。这体现在人们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重视以及这三者是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的。? 过去取向重视过去的事件,认为历史和传统对文化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从而,在作出决策和认识事实的时候应该借鉴历史。
12、中国就是一个尊重过去的国家,因此,有很多关于过去和劝告人们要以史为鉴的谚语。? 吃一堑,长一智。? 前车之鉴,后车之覆。? 相反,西方国家重视未来取向,美国就是其中之一。未来取向强调未来,期望未来比现状美好。对大部分美国人来说,目前做的事情远远没有将要做的事情好,因此,最能吸引他们的是将要发生的事情。未来的事情可以在一分钟之后、一星期之后、一个月之后或一年之后,但是,未来确实幸福所在。而过去可能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例如:? The properer man, the worse luck.? Experience is the mistress of fools.? 美国人总是为未来做准备并不
13、意味着美国人不管过去或者忽视现在,8而是说明了他们不管是在思想还是在行动上都不想落后。美国人还对未来抱有积极的态度,这可以从下面一句谚语中体现出来:If at first you do not succeed, try,try,and try again.? 3结语? 根据上述所知,不同的语言可以反映不同的文化。不同国家的谚语与它们的自然环境、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与文化心理、人文思想和时间取向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以上关于谚语和文化差异的讨论说明了谚语是一种特别的语言方式,它们能够给人们提供理解文化背景的方法。而且,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可为英汉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提
14、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当我们在学习谚语的时候,我们必须知道它的文化内涵,了解它的民族特征和独特性。否则,就很难理解一句谚语的正确意思,不容易正确地掌握一门语言。 参考文献:? 1Eugene A. Nida. Language Cultural and TranslationM.内蒙古: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10.? 2Larry A. Samovar, Richard E. Porter and Lisa A. Stefani.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0.8.? 3陈文伯.英文谚语习语词典M.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5.1.? 94陈敏.通过英汉谚语看中西文化的差异J.中国科技信息,2008(3).? 5邓炎昌.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3.? 6董爱智,宋铁琛.从英汉语言的简单对比看中西文化差异J.商场现代化理论探索,2005.(15).? 7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社,1993.3.? 8王德春.汉英谚语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1.? 9曾自立.英语谚语概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