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歷史散文,曾金承,概述,我國史官文化發達,記載歷史事件的散文形式隨之而生。甲骨卜辭和殷商銅器銘文是我國最早的記事文字。尚書和春秋提供了記言記事文的不同體例。左傳、國語和戰國策屬成熟性的歷史散文。,甲骨卜辭,古代巫史不分,巫兼史責。甲骨卜辭多述祭祀、農業、生產、畋獵、風雨、戰爭、疾病等生活面相,並實質加以記載。問題:何謂卜辭,內容為何?,銅器銘文,商周時君王、公侯、臣子皆可作銅器銘文。商代銘文較為簡略,多交待重大事件或君王獎賞,並以之祝告祖先。周代銘文內容較複雜,有完整敘述紀錄外,亦有如帝王的訓誥。-近於尚書。,尚書,又稱書、書經。為一部多體裁文獻彙編,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史書。分為虞書、夏書、商書
2、、周書。虞書、夏書是後人追述; 商書、周書的內容較為可靠。我國記言體之祖。戰國時期總稱書,漢代改稱尚書,即上古之書。 彙編完成大概是在春秋初期。,尚書,尚書以古奧難讀著稱,其中誥體文獻特別生澀難懂,每一句話、每一個詞,往往都有多種解說 。內容都是政治性的文誥。體裁: 一、典:典是常道的意思。如尚書中的堯典、舜典,記述堯、舜二帝的命官任職,嘉言善政,可以永為後世施政的法則,故稱為典。,尚書,二、謨:謨是謀議的意思。如尚書中的皐陶謨、大禹謨,記述大臣禹、皐陶,和帝舜謀議國事的言論,故稱為謨。三、訓:訓是說教的意思。如尚書中的伊訓,記述伊尹說教商王太甲的言詞。又如高宗之訓,記述大臣祖己告誡商王祖庚的
3、言詞,故稱為訓。,尚書,四、誥:誥是告誡的意思。如尚書中的大誥,記述周公伐殷時告誡屬下的言詞。又如康誥,記述周成王封康叔時的告誡之辭,故稱為誥。五、命:命是任使的意思。如尚書中的文侯之命,記述周平王錫命晉文侯的言詞。又如顧命,記述周成王臨終的遺命,故稱為命。六、誓:誓是約束的意思。如尚書中的甘誓,記述夏王啟征伐諸侯有扈氏的誓師辭。又如湯誓,記述商湯征伐夏桀的誓師辭,故稱為誓。,尚書,價值:史料價值外,其文辭更是比卜辭、銘文完整,敘事性較強。有其完整結構,對先秦敘事散文的成熟有直接影響。,春秋,我國第一部有系統的編年史 春秋原為各國史書的通稱。因為古代國家大事都在春、秋二季舉行,所以記錄大事之書
4、,就叫春秋。孔子根據魯國的歷史而編著的。孟子滕文公篇說: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秋。,春秋,它記載的時代,起自魯隱公元年(西元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西元前481年) 記事方式:以事繫日,以日繫月,以月繫時,以時繫年。內容簡略,長不過四十字,短僅一字。思想目的:維護周禮,貶斥邪說暴行,用字嚴謹-一字之褒,榮於華袞,一字之貶,嚴於斧鉞,凜然大義,為天下後世法。,左傳,春秋的文字極簡短,除了當時所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外,幾乎別無所記。於是後來就有左丘明、公羊高、穀梁赤三人,前後都依據春秋的原文,作較詳盡的補充和敘述。而公羊及穀梁兩家較注重於義例,詳細說
5、明孔子的褒貶之意。而左氏卻以敘事為主。,左傳,史記諸侯年表序上說:魯君子左丘明懼弟子人人異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記具論其語,成左氏春秋。在歷史散文的地位上是前承尚書、春秋而後啟戰國策、史記的重要橋樑。范寧穀梁傳序說:左氏艷而富,其失也巫。-艷是指文章美;富是材料多。巫是多敘鬼神,預言禍福。,左傳,左傳擅於描寫戰爭的壯烈,更能用人物的對話來刻劃事件,在描寫的藝術技巧上,已臻純青之境。所以左傳不僅是一部偉大的歷史書,也是一部動人的文學珍品,國語,起自周穆王十二年(西元前990年)至周貞定王十六年(西元前453年)的諸國歷史書。相傳這部書也是左丘明作的。司馬遷報任安書說: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6、故國語又被稱為春秋外傳,春秋左氏傳被稱為春秋內傳。 國語則為分敘各國,重在語,記事頗為簡略-重言論。,國語,國語開創了以國分類的國別史體例,對後世產生了很大影響,陳壽的三國志、崔鴻的十六國春秋、吳任臣的十國春秋,都是國語體例的發展。國語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以其縝密、生動、精練、真切的筆法,在歷史散文中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戰國策,繼續了國語的體例,而表現了縱橫捭闔之術的一部重要史書,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籍。據漢書藝文志所載,戰國策共三十三篇,敘述三家分晉至楚漢未起之前的重要史事。 劉向編集而成,書名也為劉向所定。,戰國策,戰國策的思想內容比較複雜,主體上體現了縱橫家的思想傾向,同時也反映出了戰國時期思想活躍,文化多元的歷史特點。對司馬遷的史記的紀傳體的形成,具有很大影響。內容與後世的儒家思想不符,過於追逐名利。而且過於誇大縱橫家的歷史作用,降低了史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