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等体育院校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及实施效果研究摘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c 实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克服学生不良的田径行为、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促进学生深层次掌握田径知识与技术、提高学生的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等。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促进了田径课程的发展。 Abstract: The author thoroughly conducted a careful research on imp
2、lement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ontest model of track and field 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by adopting the documentation, expert interview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etc. The conclusions are that the contest model of track and field 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
3、cular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will help students form active learning attitude, overcome bad athletics behavior, improve their sports skills, promote students to master deep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of track and field, improve students competition organization and referee capacity 2and
4、enhance the class cohesion and so on. It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rack and field course in the new teaching model.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竞赛模式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track and field course;teaching contest model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6-0216-05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运行体制的变革,社会对高等体育
5、院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较多的用人单位更加偏重于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高校毕业生,这势必给高等体育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田径教学改革近年来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从我国现有田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高等体育院校的田径教学基本还停留在技术教学水平,还比较孤立地游弋于田径运动的浅层,体现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复制与被复制的关系,致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脱节,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能学以致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限制,身体锻炼与学习效果受到影响。笔者查阅大量资料与咨询部分田径教学专家,结果表明:体育竞赛是最切合实际、最充分的实践活动,是体育教学核心
6、的实践方法,是检验体育教学质量的最优形式,也是检验体育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 为此,本研究根据高等教育的总体要求和高等体育院校田径课程的3自身发展规律,进行了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探索研究,努力促进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四结合” ,即田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学生的身体锻炼与学习效果相结合,旨在运用田径竞赛的形式来开展田径教学,将“竞赛元素”渗入田径教学活动中,充分彰显“以赛促教、以赛促练”的教学理念,以竞赛形式巩固学生的田径专业技能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田径教学竞赛,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田径教学实践的机会,可以在教学比赛的实训中实现田径教学的基
7、本目的,并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促进田径课程的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 2014 级 16 个班的田径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为研究对象,共 450 人,其中 1-13 班为男生班,共 379 人,14-16 班为女生班,共 71 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手工和计算机检索并查阅有关田径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以及推广应用情况,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专家访谈法 为了确保本文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就本研究的相关问题,例如:田径教学竞赛的概念界定、田径教学竞赛模式的设计与实施等,利用全国体育理论研讨会和全国体育
8、学院田径锦标赛的机会,亲自走访与咨询4了 14 所高等体育专业院校从事田径教学与训练一线教师和资深教师,教师的职称结构及人数见表 1 所示。 1.2.3 问卷调查法 在沈阳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 4 位专家的指导下,筛选 11 个原始指标,向沈阳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 21 位教师进行两次问卷咨询,验证了指标的有效性,两次问卷内容评定的效度较高。利用重测法进行问卷的信度检验,通过相关系数计算问卷的信度系数 r=0.918,通过显著性检验, p0.01,说明问卷相关性较高,达到了统计检验标准。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 SPSS13.0 软件对实施前后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了统计、整理,为实验提供客观依
9、据。 2 高等体育院校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2.1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的概念界定 田径课程教学竞赛不是传统竞技运动的比赛,是在田径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赛的形式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不是以比赛胜负为目的进行的体育比赛赛事,而田径运动竞赛通常指一般的田径运动竞技比赛活动,是以比赛胜负为目的而进行的体育比赛。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前者强调的是教学方法与实践方法,后者是为取得输赢的体育赛事。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分为课内教学竞赛和课外教学竞赛,田径课程课内教学竞赛是指在田径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任课教师的主导下,根据田径各个项目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竞赛方式
10、,内容是个人或集体之间的比赛;田径课程课外教5学竞赛是指利用学生的课余锻炼时间,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与田径教学项目紧密相关的一系列的田径竞赛活动,内容是单项或者多项技能竞赛。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构成田径教学的完整性,前者是以竞赛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与掌握,后者是前者的延续与补充,在学生田径技能习得与掌握的基础上,以竞赛活动拓宽学生的田径实践体验和理论知识运用的展示平台。 综上所述,田径课内外教学竞赛是指在田径教学的全过程中,根据田径课程教学目的与标准的要求,以田径项目竞赛为教学手段,进行的个人或集体的相互比赛。 2.2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 田径课程课内外
11、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是依据沈阳体育学院关于开展课程实训改革试点活动的通知 (沈体院发201314 号)的文件精神和教务处本项工作部署的要求提出并实施的,凸显以竞赛促进田径教学的核心指导思想,把课内与课外教学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打破现有田径课堂时间的界限,拓展教学内容预习、学习、复习的空间,改变目前田径教学方法手段选择运用和田径教学发展的瓶颈等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与学习田径运动知识、技术和技能,能为学生进入社会后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3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的内容与形式 根据田径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结合体育教育专业2014 级教学大纲的要求与规定,本研究从
12、田径项目设置、田径场馆的客观实际出发,从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出发,培养学生的“比学赶超”6的体育精神,精心选择田径课程教学竞赛内容与形式,均匀分布在田径教学的不同学期与不断教学阶段。为了保证田径课程教学竞赛的开展与实施,在新学期伊始,针对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 2014 级学生开展了田径裁判知识的培训工作,制定了田径裁判晋级制度,定期举行田径裁判等级考试,适时参加学院、省、市田径比赛的裁判工作,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田径竞赛知识,力争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如图 1 所示。 2.4 田?娇纬炭文谕饨萄 喝?模式的组织与实施 2.4.1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活动的设计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活动以
13、开展“教学竞赛活动”为主线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充分发挥“竞赛活动”的杠杆功能,把田径课程课内与课外教学竞赛紧密结合。为此,针对体育教育专业 2014 级田径教学大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特别是考试考核方法进行了微调,并根据田径教研室承接的田径比赛活动,制定了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活动的计划表。见表 2 所示。 田径课程课内教学竞赛活动的设计:体育教育专业 2014 级田径必修课共 160 学时,安排在二、三学期,在课内教学过程中引入竞赛内容,营造比赛氛围,培养学生“比学赶帮超”的体育精神。首先在理论课上普及田径裁判知识。其次,在实践课上,准备活动部分可以采用“比赛游戏”形式进行活动,基本部分应
14、根据各个项目特点以及学生掌握技术的程度,采用竞赛的手段,开展班级内部的比赛,个别项目可以在技术进程的后两节课举行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比赛。在比赛活动中,任课教师与学生骨干担任裁判角色,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轮换担任裁判工作。教师在竞赛活动中立足“主导”地位,肩负起组织者与管理者的责任,做到7积极施教、应变有术、引导有法。最后,单项结业考试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考核,采用分组轮换体验运动员与裁判员的角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田径课程课外教学竞赛活动的设计:强化“早操”教学辅助手段,达到补充学时,弥补体育教育专业 2014 级学生第一、四、五、六学期在校期间出现田径课程“真空”状态。每周 3 次课,8-10
15、周为一周期,教学总学时达 480 学时。早操活动内容以开展竞技性比赛游戏和复习巩固课内学习的项目为主,教学方法灵活,教学形式多样,目的是保持体能锻炼,夯实田径基本身体素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每个单项结业后,利用早操与课余时间举行单项技能大赛,由各班班长与任课教师设定方案,担任评委工作。每学期定期组织、安排学生 1-4 田径项目的“通级竞赛”活动,由田径教研室统一安排,学生的通级竞赛成绩情况由田径教研室存档,开展项目:100 米、跳高、跳远、铅球、跨栏、标枪、铁饼、中长跑。第二学年的第三学期期末,开展体育教育专业2013 级田径“五项全能”结业竞赛考试,要求全体学生参加,由田径教研室统一
16、安排。五项全能内容:跳高、跳远、铅球、跨栏、男 1500 米/女 800 米。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时安排田径竞赛等级裁判晋升培训与考试工作,参加学院、省、市、企事业运动会裁判工作,增强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考核方法:为了能够激励学生课内外教学竞赛活动的参与热情,能够反映出学生在整个教学竞赛活动中表现与进步程度,采取了课内与课外考核有机结合的方法(见图 2 所示) 。8课内教学竞赛考核包括平时成绩、理论成绩、技术评定与达标:平时成绩主要体现在上课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堂参与教学竞赛活动表现等;理论成绩包括田径裁判知识与基本知识等;技术评定与达标主要
17、看学生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同时参考国家田径运动员技术等级相关规定。课外教学竞赛考核包括平时成绩、技能竞赛、通级竞赛以及五项全能达标:平时成绩包括早操出勤率、参与课余竞赛活动情况以及裁判实习效果等;技能成绩主要参考所举行的各个单项技能竞赛成绩;通级竞赛考核主要根据学生通级水平(两项通三级或者一项达到二级水平)评定成绩,五项全能达标赛安排在第二学年的第三学期,纳入学生的年终结业成绩。 2.4.2 田径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实施的保障体系 为了提高学生、教师重视程度和保证田径教学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学院教学主管院长积极参与其中,进行宏观掌控到具体实践实训层面的指导,教务处、督导组、体育教育学院的领导进行监
18、督指导,田径教研室也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担任课内与课外教学竞赛活动的专职教师,大部分都是田径国家级裁判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裁判能力。同时,为保证早操实践竞赛活动的顺利实施,每班配备一名“代课小教师” ,都是田径方向的研究生和田径院队的骨干队员,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技术水平,并对“代课小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见图 3 所示。 3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3.1 实施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由于田径教学引入“竞赛元素” ,把课内与课外教学紧密相结合,给9田径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学生转变了对田径教学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对田径的意识程度,如表 3
19、 所示,认为田径知识、技术、技能得到较大提高的学生比例由实施前 26.9%上升到实施后的 92.6%,认为能丰富身体锻炼方法的学生百分比由实施前的 19.3%上升到实施后的 91.7%,认为田径教学竞赛模式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与自我认知、调节能力的学生人数都比实施前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从表 4 可以看出,不太喜欢与非常不喜欢田径教学的人数逐渐在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向着良性方向变化。这都说明了田径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田径学习价值观念。 3.2 实施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对学生参与田径行为的影响 由于对学生的田径认知及态度向着积极方向发
20、展,学生参与田径的行为也发生质的变化。从表 5 学生参与田径教学活动出勤率情况统计表可以看出,在实施第一学期,由于学生的前经验、习惯以及学习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参与田径行为的积极性不高,旷课、迟到以及请假频频出现,随着田径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实施与深化,学生对田径课的学习态度发生转变,参与田径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请假、旷课以及迟到总人次从 120、368、108 明显下降到 24、70、19。这说明竞赛模式的实施极大克服了学生不良的田径行为,培养了学生勤奋向上的精神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3.3 实施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对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影响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出发点
21、就是通过竞赛实践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对达到相应运动员等级水平的学生,颁发相应运动员等10级的荣誉证书。灵活的竞争与激励措施极大激发学生参与田径教学与训练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努力地投入训练以提高比赛成绩。从表 6 可以看出,在一学年共举行的六次田径竞赛活动,除因伤、病等事假外,其余学生全部参与各单项技能大赛,每次比赛,学生的技术水平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相当一部分学生达到了二级或者三级运动员等级标准。 3.4 实施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对学生掌握田径知识与技术的影响 在田径教学竞赛模式实施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技?g 的探究与竞赛实践活动的机会,加深对田径知识与技术的理解与掌握。见表 7
22、所示,自从 2014 级实施教学竞赛模式后,无论是从理论考试的及格率上比较,还是从技评测试合格率上进行比较,2014 级学生的成绩都明显高于 2013 级学生,尤其是技评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说明教学竞赛模式的实施,能给大多数学生带来知识与技术上的提高,让大多数学生受益。 3.5 实施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对学生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的影响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实施始终以早操课与课堂教学为主线,以社会实践为辅线来开展教育教学田径裁判实践工作,除参与学院内部田径竞赛活动裁判工作外,多次带领学生通过承担、组织辽宁省、市、地区各企业、系统及大中专院校的各种田径裁判工作,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在实施期间,体育教育专业 2014 级有 400 多名学生陆续参加了全国体育院校田径锦标赛、辽宁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辽宁省全民健身运动会、沈阳市中学生运动会的裁判工作,共有 200 多名学生荣获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