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于我国实施多层次养老模式问题的研究与探索摘要:中国已步人老龄化社会,能不能做到“老有所养”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养老问题成为国家面临的大事,目前在广大农村地区,养老方式仍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这种传统已无法适应现实需要。本文建议在我国农村养老可采取多层次的养老模式,充分发挥个人、家庭、社会、社区的力量,利用合力共同解决我国农民养老问题。 关键词:多层次养老模式;研究与探索 一、在计划经济时期,当时我国农村绝大多数农民被排斥在国家社会养老保障体制之外,农民无法享受到市民所享有的住房、就业、退休金等福利。其原因主要是当时的国家一穷二白以及国家向城市倾斜的政策,并形成了二元社会保障机制。 随着社会的进
2、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农村养老保险发生了一些变化。其表现如下: 第一,集体养老保障功能逐渐弱化,集体养老的保障水平和覆盖范围主要取决于当地乡镇企业的效益,而实际上许多地区集体养老保障主要面向了一些“五保人群” ; 第二、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势微。国家计划生育的推行,使我国“421“家庭(一对夫妻、4 个老人、1 个小孩)的增多,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样靠传统的家庭养老办法出现了现实危机; 2第三、经济结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留守在农村的是一些老年人和孩子,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流向了城市,使许多高龄老人的日常照料也成了难题。 这样
3、,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又给农村养老带来了巨大压力。据上世纪90 年的人口普查,中国农村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 7285 万人;本世纪初年我国农村 8.33 亿人口中,65 岁以上的老年人为 7.36%o 预计到本世纪 20 年代,6. 64 亿农村人口中,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占到 17 .39%。这个庞大的养老问题何去何从值得关注。 二、上个世纪,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沿袭了前苏联的社会保障模式国家保险型,其特点是社会保险待遇偏高,如退休金一般在原工资的 70%以上。且有受保人不缴纳任何保险费用,当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我们国家改革了国家保险型的社会保障模式,从而打破了全部由国家承担社会成会保
4、障,而是采取了投保公助型社会保障模式。这种保障模式的特点是费用由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三方承担。 但是不管是国家保险型,还是投保公助型的社会保障模式,都是一种自上而下由国家财政供给的社会养老保障模式,都是沿袭西方工业革命后出现的部门式保障体系。由于国家的财力并不雄厚,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家从一开始推行的二元保障体制,至今仍没有消除,因而全社会的养老保障体制在农村就很难建立。 这种外部型养老保障制度,是自上而下为劳动阶层提供社会养老保障,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支持是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建立农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从国际实践来看,各国通常国民经济进3入工业化发展的成熟时期,在工人社会养老金保
5、险制度确立后,才开始建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而且在农业雇佣劳动者中优先建立,然后逐步扩展到全体农民。根据美国出版社全球社会保障 1995的有关资料表明,为确保农民养老保险待遇与其它从业者的实质平等,各国在规定投保者个人缴费以外,通过立法提供大量的财政支持或其它补助,一般认为,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 首先,农业劳动力结构份额在 20%以下,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在 15%。 其次,在老龄人口高峰期,农业人口在全国总人口所占比例下降到50%以下。 最后,当工业化水平处于以工养农阶段,经济水平较高,人均GDP2000 美元以上。以我国具体国情来看,当时我国尚不具备普遍推行
6、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 从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陷入了危机。随着经济、社会的变迁,人口老龄化、失业等问题的产生,西方国家面临困境,纷纷反思社会保障制度并对其进行了改革。投保公助型国家由普遍性的社会福利转向选择性的社会福利,主要强调福利责任的承担者应是多元的,以职业福利替代公共福利。补救性成分增加;国家保障的机制性成分减少,同时促进私营社会保障市场的发展,并以法规为手段加强管理。福利国家型的国家采取更加严厉的福利发放措施,对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和社会保障水平的调查相当严厉,计算也科学。 从各国福利改革的实践来看,我国解决目前农村养老问题可以借鉴4的是。在政府资源相对稀缺的
7、情况下,利用个人、企业资源养老的思路,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需要重构一种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即建立多层次的养老模式,需要把可支配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 所谓多层次养老模式,是以满足个人养老保障需求的一种保障模式。指以农民自我养老保障为起点,经由个人一社会一家庭一社区的路径,整合各层资源。根据这一模式,每一层级的资源经过整合都被最大程度地利用,一层级未被满足的养老保障需求即溢出部分,可以在下一层级继续得到满足,以减缓最终一层级政府进行养老保障的压力。它要求政府逐步减少对农村资源的汲取,强化各层资源的保障功能,更新提供社会保障的观念,加大制度供给。这样,尽量依靠农村和农民自身的力量实现养老保障。优化了
8、农村内外制度环境和减少农村内部资源外流的情况下,可见,多层次型养老保障模式又是对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比较客观的可行性探索,自下而上满足养老需求,其溢出部分再由外部调适的思路,也是对农村现存养老方式的整合。 三、多层次的养老保障模式是按照自下而上,由自我养老一社会养老一家庭养老一社区养老的路径推行,不同于那种自上而下的外部型养老模式。 首先,最基本的选择自我养老是。强调个人在养老中的责任,坚持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原则,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相一致。这可以增强农民的自我保障意识,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个人缴费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是农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农民自我养老的路径选择人力储蓄养老,也就是我
9、们所说的养儿防老,有货币储蓄养老,土地养老以及5商业社会保险。通过社会宣传,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自我养老意识。 其次,农村养老保障的主体。社会养老是社会养老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并为老年人提供经济帮助,采取个人、集体和国家三方筹集养老基金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但也是我国农村养老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未来社会化养老保障的核心和主体,虽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若干问题,农村养老保险坚持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并且给予财政上支持的原则。 再次,不能忽视家庭养老的辅助功能。1996 年 10 月开始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对老年人被赡养的权利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子女对老年人的赡养具有不可
10、推卸的责任。家庭在慰藉老人精神生活、照料老人日常起居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家庭养老一直在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中一直起着基础性作用,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心理基础,而且受到法律的保护。 最后,社区养老是有益的补充。社区养老比较便宜,具有较高的成本受益,通过综合利用社区的各种资源,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较为快捷的服务,它是依托紧密互助的人际网络,能够动用更多的社区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养老保障。同时,它重视人文精神的复归,体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理念,激发村民的互助和参与精神,且社区养老可弥补自我养老、社会养老、家庭养老等方式的不足。 参考文献: 1赵殿国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回顾与探索人口与计划生育J,62002,(5); 2孙光德,董克用主编,社会保障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穆怀中主编社会保障国际比较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4戴卫东流动大潮背后的农民养老保障J调研世界,2005,(5); 5彭希哲,宋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