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化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初探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良好的阅读习惯、高效的阅读方法,能使学生终生受益。但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化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会构成学生的阅读障碍。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造成阅读障碍的前提因素。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日常的阅读实践中逐渐积累而成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有目的、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阅读是文科的专利,错误地将阅读拒之化学课堂教学的门外,忽视了阅读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过分地注重帮学生将所有的知识 “理解深、理解透”,然后“讲深、讲透”,讲得“清清楚楚”,“脉络分明”,试想在课堂上已经搞得清
2、清楚楚的学生,还会在课后去阅读教科书吗?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就在这种不知不觉地教的活动中被慢慢地剥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被慢慢地钝化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慢慢地挫伤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这样慢慢地失去了。就这一点,本人认为很多学生畏惧做信息题就跟他们读不懂信息题里所表达的意思有很大的联系。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课上老师满堂灌,学生成了被动承受知识的容器。课后还要做大量作业,没有时间看书。有的学生一学期后,书本上没有折叠痕迹,内页也干干净净,没有圈、点、勾、划。显然这样的教学,学生是不可能会有自学阅读的能力的。 如何教育学生增强读书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学生阅读能力的
3、培养,首先要依赖于对知识的渴求。教师要以培养2兴趣作为培养阅读能力的起点,即启发阅读。启发阅读由启发探索入手,要让学生头脑里产生问题,发现矛盾。在“心求通,口欲言”时引导学生主动看书,产生阅读的愿望。 一、探究问题时看书 作为学习动机的心理因素,首先是学习的需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展现矛盾,创设问题,驱动学生积极思索,从书本中寻求问题答案,这是培养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手段。 初三学生经过一阶段的学习,虽然对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对从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在进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教学时,上课一开始,我就设置了三个问题:(一)一杯水
4、里能否无止境地溶解食盐?(二)要判断食盐在水里溶解有没有限度是否需要条件?(三)如何判断食盐在水里是否达到了溶解的限度?三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到了要讨论的问题中来。学生面对这些似懂非懂、充满困惑的问题,开始出现愤悱的心理状态,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探索冲动,驱动了学生自觉主动地看书学习的积极性。于是采用一边指导学生阅读,一边教师演示实验,在层层深入,步步逼近的双边活动中,学生建立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接着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学习情景里,提出了“浓溶液”和“稀溶液”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继续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在讨论中点拨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种以设问题
5、诱思维,重阅读为探究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趣,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3二、争论问题时看书 学习过程中的争论,是一种积极的学习动机,也是学生强烈求知欲的一种表现。它有利开拓思维,提高学生研究知识的能力。 在教完了原子、分子和元素等化学用语后,我在单元复习时出了这样一道题目:“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自然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学生们对后半题出现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说氧元素,有的说氮元素,结论到底如何?带着迷惑请学生阅读“空气成分示意图”,“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图,“生物细胞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图”同时点拨“自然界”的概念。指出“自然界”应该包括大气层、水
6、、生物圈、地壳等,由此让学生推算出自然界里最多的元素也是氧元素。争论激发了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学习的科学态度。 三、知识遗忘时看书 心理学家认为,遗忘的原因是由于干扰。就是记忆中旧内容与新内容想混淆。遗忘是学习的大敌。而和遗忘作斗争的基本手段是复习。合理安排复习是增强记忆的基本途径。 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差生经过一段时间,元素符号在使用时大脑中常常提不出来。如何提高他们的记忆力?罚抄几十遍是解决不了的。相反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感,同时也容易破坏师生之间的正常的情感联系。于是我做了一套元素符号卡片,不定期地带进教室,随时抽查这部分学生,让他们阅读辨认,反复向他们的头脑里
7、输送符号信息,并且迫使他们课外 必须去阅读背诵。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全班学生很快地记住了元素符号,为书写4化学式打好了基础。平时还经常性地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采用教师查组长,组长查组员的措施,培养学生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 四、实验现象无法解释时看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堂实验是一种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激发兴趣、学好化学的重要手段。做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习惯,同时不断思考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我在教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节时,首先向学生提出了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演
8、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两个实验。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得出了“质量守恒”的结论。再启发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后,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对质量守恒定律实质分析的那部分内容。使学生充分理解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接着又补充演示了P111 上教版第四章本章作业第 9 小题稀盐酸和碳酸钠溶液在敞口容器中反应在平衡的天平上很快使天平失去平衡的实验,引人入胜的实验现象又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索。用意是帮助学生不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对一些具体问题能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学生从思考观察阅读释疑所进行的一系列思维活动中,加深了对质
9、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五、归纳整理知识时看书 5学完一章教材,听完一节课,能否把知识作系统的整理,使书本知识由厚变薄,这是自学能力高低的标志。善于读书,会自学的人,绝不会把全书只字不差地装进脑子里,而是能理清脉络,善于从纷繁的知识中抓住核心,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初中学生刚开始学化学,知识需要有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教会学生整理已学过的知识,以辅助他们形成知识体系是极为重要的。例如在中考复习中,让学生归纳整理哪些知识属化学用语,哪些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里哪些是基本技能;化学计算又有哪些基本类型等等,学生在阅读看书后自己编成图表或网络,再由小组推选代表板演供大家讨论,给予评估。学生通过全面阅读教材和笔记的过程,培养了自己综合知识的能力,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提高了复习效率。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自学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而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自学能力的形成、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既要重视阅读习惯、阅读技巧的培养,也要重视阅读效果的反馈,要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如可布置一些章节小结的作业,这样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课本,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加工、整理,以求事半功倍的效果。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坚持不懈的阅读能力培养将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