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加强政府网络危机应对能力建设摘要:在现代社会对信息化的依赖逐渐增强的情况下,如何正确认识网络现象,及时处理网络危机,提高对网络事件的应对管理能力,是对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施政水平的重大考验和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政府 网络危机 建设 一、高度重视网络民意,提高领导干部思想认识水平 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网络民意,提高领导干部思想认识水平。各级干部应将网络民意看成人民群众诉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对待,及时回应。 2008 年 6 月 20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提出要正视舆论“新格局”,即在传统的党报、国家电视台之外,关注都市报纸和网络新媒体的兴起。在人民网,胡
2、锦涛与“强国论坛”网友聊天二十多分钟。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与网民在线对话,在中国还是第一次。胡锦涛在人民日报强调,“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与网民“零距离”交谈,再次激发了广大网民的参与热情。 “离中南海最接近的是网络”,“互联网已经成为民意与中南海互动的直通车”,总书记与总理的倡导与垂范,体现了党和政府根据新的时代特点积极吸纳民意的努力。是我们各级政府、领导的学习榜样。2“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面对新世纪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各级领导干部要像总书记、总理那样更加重视人民呼声,关注人民权益,通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种渠道,全面把握社
3、情民意,在国家意志与人民意志的共鸣中凝聚力量、共克时艰。 二、 “问计于民”,积极采纳网民的意见和建议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带动下,各地大兴“开门纳谏、问计于民”之风,就公共事务通过互联网等途径广泛征集意见,鼓励各界人士建言献策,涌现出大量网络江湖中的个性官员: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红网论坛的一位注册用户,获得网民“互联网上的明星书记”雅称;邯郸市委 孙瑞彬:互联网公共治理的先行者,内地最早于 2003 年 7 月尝试通过互联网进行公共治理的是“邯郸论坛”,邯郸市委、市政府在新浪网开设了邯郸网站。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因开办博客而被称为中国“博客部长第一人” 。江苏宿迁市委书记张新
4、实:倾听民声的“博客书记”,在全国掀起“官员开博”热潮; LYIC 是洛阳市政府信息中心的英文名称字头,它的推动者是河南洛阳市委书记连维良,将网上行政工作纳入对各级领导的考核体系并列入公务员年度考核内容。被誉为网络世界里的明星ID。新绛县纪委范宽衍在网上建了中国第一个纪委博客,开通网上举报.廉政绛州吧和绛州廉政聚客,被称为纪委博客中国第一人;海南临高县长符永:实名上网,欢迎各位“网友给临高县政府提意见和建议”为标题发贴,被称为不穿“马甲”的网民县长;全国政协委员刘克崮:网上“晒提案”首开先河。 三、重点关注网络热点高发区,做好网上群众工作 3网络热点易集中在八方面爆发,须引起领导干部重视: 涉
5、“官”与涉“腐”;涉“富”或贫富差距的话题;涉及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事件;涉及民族主义以及宗教信仰、中外关系的话题;涉及伦理道德的事件;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话题;涉及公共安全、重大事故、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事件和话题;涉及明星“星闻” 、 “绯闻”及知名政府、敏感地域的新闻。 值得关注的是,如果一个新闻事件上集中八个热点中的多个热点,则这个新闻事件极有可能会出现轰动,在网上形成极其强大的舆论态势。 不少互联网重大突发事件在发生之初,是局部现象、个别言论甚至是普通民众间的纠纷。而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无界性、互动性等特点,加之多重因素合成,直接使网络媒介形态本身成为高倍的“放大器” 、快速的“
6、传播器” 。 领导干部应重视网络热点高发区,及时做好网上群众工作,避免一般互联网舆论事件转化为网络突发事件,进而引发政府网络危机。 四、掌握群众舆论动态,积极应对网络舆论挑战 虽然网络媒体为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和情绪宣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客观上能起到疏导心理、安抚情绪、缓和矛盾的作用。网络重大舆论事件仍给新时期群众工作,尤其是舆论引导带来巨大挑战。一是对信息披露的挑战。二是对政府反应的挑战。三是对传播方式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让舆情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如何回应舆情,考验着政府的执政智慧。不同的举措必然会有不同的结局,关键是赢得公众赞赏,提高政府公信力。各级政府都要主动适应网
7、络时代的新4变化,正确应对,才能取得好效果。 五、学习网络知识,把握“网络社会”工作规律,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引导主动权 目前,一些领导干部还是“网盲”,不熟悉网络传播规律,对如何利用网络做好群众工作没有经验。如网络出现突发性的传播事态后,一些领导干部不是主动披露信息,而是消极对待,给谣言的传播留下了空间,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对网络舆情的引导更是缺乏经验。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必须学会把握两个规律:一是把握“网络社会”工作规律。政府形象的提升,群众舆论的引导,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今后会尽可能多地在网上进行。如果心存侥幸地希望通过“躲、推、拖、压、捂、盖、哄”等方式瞒天过海,就会适得其反,造成不良后果。
8、二是掌握网络舆论事件的引导规律。主要做好四方面:1、建立起完善的应急、引导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网络舆情予以分析,控制和引导;3、把握网络危机管理的原则,尽早讲,持续讲,准确讲,反复讲。4、将网上舆论引导与网下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六、重视网络监督,厉行官员问责制,提高政府公信力 从瓮安、孟连等地的群体性事件,到山西、河北的一系列安全事故,互联网或者参与揭开事实真相,或者形成强大的民意压力,致使一批不作为或乱作为的地方官狼狈丢官,直至被追究法律责任。而重视网络舆情,重视网络监督,就会收到良好的成效,在这方面杨光远“手表门”案是值得称道的例子。如果每个官员都能在网上“一呼百
9、万应”,中国何愁不强盛? 5七、处理好两个“网络舆论场”,完善网络时代的政府信息新闻发布 在涉及公共权力的互联网舆论中,实际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是各级党和政府通过权威发布和权威解读等方式,自上而下主动释放信息而形成的“官方网络舆论场,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是信息的主要来源,网络等新媒体只是传播载体;另一种是依靠网民自下而上的“发帖,灌水,加精,置顶”而形成的“民间网络舆论场”,“草根网民”和论坛版主是这种传播模式的主体。 目前这两个舆论场从关注内容到文章写作形式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实践中”,“官方网络舆论场”在涉及国家大政方针等重大题材上占据统治地位,而“民间网络舆论场”在贪污腐败、贫富差距、行业垄断、社会保障、城乡差距等民众关心的话题上,更容易被网民认可。如何处理好两个“网络舆论场”的关系,让党和政府的声音以老百姓更加看得懂、好理解、能接收的方式传播,成为网络时代的另一项重点工作。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完善网络时代的政府信息新闻发布制度,通过“官方网络舆论场”提高信息透明度;二是用“官方网络舆论场”引导“民间网络舆论场” 。 总之,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应高度重视“网络危机”的公关应对和有效管理,制定配套的法规和标准,动员有效的应急防范资源,针对其特点采取正确的对策和适当的治理措施,把网络危机所造成的不良后果降到最小,维护社会和谐及国家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