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两任耶鲁校长把脉亚洲大学编者按:教育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基石,然而多年来我国的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经过研讨修改,于 5 月正式公布,预示着教改将全面启动。有分析称,教改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教育不公、等级制,高等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则是毕业生不能适应社会需要。 亚洲高等教育面临极大挑战 目前中国高校存在同质化倾向,缺乏办学特色,更缺乏世界一流大学。我们怎样才能办出特色、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不妨听听外界的声音。 对于中国高校日益严重的“官本位”体制,耶鲁大学前任校长施密德特 2009 年 4 月在耶鲁大学学报撰文,他
2、痛心地写道:“宙斯已被赶出天国,权力主宰一切”,“(教学因此)失去了重点,失去了方向,失去了一贯保持的传统”,“课程价值流失,效率低,浪费大” 。 今年 2 月 1 日,耶鲁大学现任校长理查德?莱文发表讲稿指出,中国、新加坡和韩国的领导人非常明确地表明,他们的大学缺少两个重要元素:多学科的广度和对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 4 月 21 日,理查德?莱文在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上发表题为亚洲大学的崛起的文章,认为传统的亚洲课程和教学方式也许对培养工程2师和中级政府官员非常有效,但是并不太适合培养领导人和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因此,有着打造世界一流大学的雄心壮志的亚洲各国,在改变教学风格方面要面对极大挑战
3、。 大学教育不可偏离“对知识的忠诚” 2009 年 4 月,美国耶鲁大学前任校长施密德特在耶鲁大学学报撰文,为中国大学存在的问题把脉。 对中国大学近年来久盛不衰的“做大做强”之风,施密德特说:“他们以为社会对出类拔萃的要求只是“多”字课程多,老师多,学生多,校舍多” 。对于通过排名榜让中国知名大学跻身“世界百强”的做法,施密德特引用基尔克加德的话说,他们在做“自己屋子里的君主” 。中国大学近来连续发生学生袭击老师血案,施密德特认为这是大学教育的失败,因为“大学教育解放了人的个性,培养了人的独立精神,它也同时增强了人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人更乐意与他人合作,更易于与他人心息相通”,“这种精神应该贯穿
4、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 。 对于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题,施密德特说,“作为教育要为社会服务的最早倡议者,我要说,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大学的学院教育不是为了求职,而是为了生活” 。他强调,大学应该“坚持青年必须用文明人的好奇心去接受知识,根本无需回答它是否对公共事业有用,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具备社会价值等”,反之,大学教育就会偏离“对知识的忠诚” 。对中国大学的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科研造假等学术腐败,施密德特说这是“骇人听闻的腐败” 。 3施密德特认为,中国大学对某些人利益的迎合,损害了大学对智力和真理的追求。他提出,“大学似乎是孕育自由思想并能最终自由表达思想的最糟糕同时又是最理想的场所”,因此,
5、大学“必须充满历史感”,“必须尊重进化的思想”,“同时倾向于把智慧,甚至把真理当作一种过程及一种倾向,而不是当作供奉于密室、与现实难题完全隔绝的一种实体” 。 亚洲教育方式太倚重机械式学习 自扩招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但与先进国家相比,中国高校毕业生的能力、素质和知识结构不完善,运用知识的能力欠缺。这是中国社会的共识。 目前中国高校存在同质化倾向,缺乏办学特色,更缺乏世界一流大学。怎么办出特色、创设一流大学,是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一个难题。 今年 2 月 1 日,耶鲁大学现任校长理查德?莱文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的“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第七届年度讲座”讲稿,指出了亚洲建
6、立“世界级”大学的原因、必须克服的实际困难以及可能的成果。他说,在提高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取得了巨大进步之后,亚洲主要国家现在将致力于一个更具挑战的目标:建设能与世界最好的学府相竞争的大学。这是非常艰巨的任务。世界级大学通过汇集各个领域领先的顶尖学者和科学家,才有了现在的地位。实现这点需要时间。美国哈佛和耶鲁花了几百年时间才达到英国牛津和剑桥的水平,斯坦福和芝加哥大学(两者均建于 1892 年)在半个多世纪之后才获得了世界级一流大学的美誉。唯一能在世界排名前 25位的亚洲大学是东京大学,建于 1877 年。 4理查德?莱文说,一个国家的发展,所需的不止是科研能力,也需要受过良好教育、具备广阔视野的
7、公民和能够独立思考、有活力的创业者。这是第二个使亚洲致力于建立世界级大学的因素。中国、新加坡和韩国的领导人非常明确地表明,他们的大学缺少两个重要元素:多学科的广度和对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亚洲的高等教育一直以来高度专业化,同欧洲相近,与美国不同。学生们在 18 岁时选择一个学科或专业,从此很少再学习其他学科。与欧洲和美国一流大学不同的是,中国和韩国的教育方式倚重于机械式的学习。传统上,学生们是被动的听众,他们很少在课堂上对彼此或教授的见解提出异议。教学法注重对内容的掌握,而不是对独立批判思维的发展。传统的亚洲式课程和教育方式也许对培养工程师和中级政府官员非常有效,但是可能并不适合培养具有领导才能
8、和创新精神的精英。 理查德?莱文认为,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担忧他们的学生缺乏能够保持经济增长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他们担心高度专业化使毕业生视野狭隘,而传统的亚洲教育方式使学生缺乏想象力。因此,他们的目标是通过改革课程和教育方式的完善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传统亚洲课程的局限性 今年 4 月 21 日,理查德?莱文在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上发表题为亚洲大学的崛起一文,再次重申了自己的观点:打造世界顶级大学是一种苛求。 理查德?莱文认为,有着打造世界一流大学的雄心壮志的亚洲各国,在5改变教学风格方面要面对极大挑战。渴望成为企业界、医学界、法律界、学术界领袖或政治家的亚洲大学生,必须对自己的心灵加以训练,使之具备适应环境不断变化、积极面对新事物、找到解决问题的创新方式的能力。欲培养这样的能力,就必须要求大学生不仅仅成为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还必须学会主动思考。亚洲高校正在努力转向美式教学,并已经采取了重大举措。 理查德?莱文对比了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的高等教育战略。他认为,与中国高校相比,印度高校在学术领域具有很大优势他们允许教师自由开发自己感兴趣的学术领域,而且允许学生和老师“离经叛道”发表最异端、非传统的理论,这种学术自由是任何一所优秀大学必须具备的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