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学补充.ppt

上传人:ga****84 文档编号:349289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教学补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孔子教学补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孔子教学补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孔子教学补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孔子教学补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孔子:教學補充,許雅棠編寫,一 生平事蹟,圖來源:http:/ )。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頂(音維,頭顶下凹 ),故因名曰丘云。字仲(排行老二)尼,姓孔氏。 孔子年十七,魯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誡其嗣懿子曰:“孔丘,聖人之後,滅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讓厲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茲益恭,故鼎銘雲: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敢餘侮。饘於是,粥於是,以餬餘口。其恭如是。吾聞聖人之後,雖不當世,必有達者。今孔丘年少好禮,其達者歟?吾即沒,若必師之。”,2006年9月23日,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孔子故里山东省曲阜市向海内外发布孔子标准像。 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摄,孔子貧且賤。

2、及長,嘗爲季氏史,料量平(管理倉庫的小吏,出納錢糧算得公平準確 );嘗爲司職吏而畜蕃息。由是爲司空。- 孔子長九尺有六寸(可能有200公分),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魯復善待,由是反魯。 (孔子年五十)定公以孔子爲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則之。由中都宰爲司空,由司空爲大司寇。,北大教授:孔子跟姚明一樣高,中國時報 2007.10.28 林克倫上海報導 中國今年掀起一股倫語熱,也讓孔子淪為話題人物,曾指稱孔子是不得志喪家犬的北大教授李零,引用古文孔子長九尺有六寸換算後聲稱,孔子身長竟有二米二,跟姚明差不多高,當然又引發話題。 孔子身高資料源自司馬遷在孔子世家裡稱,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

3、。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據此表示,按西漢一尺二三一公分換算,應是二二一七六公分,進而得出孔子和姚明的個子差不多,儘管或有誇大。 對於孔子的究竟多高,大陸讀者投書現代快報質疑,古代男子平均身材並不高,孔子如果身長像姚明,在當時肯定是不得了的事情,簡直可以大書特書,為何在論語等典籍內卻無所記載,而子貢、宰予等門徒在孔子歿後,要將孔子樹為聖人,豈會忽略孔子巨人般的身高特徵。,孔子成為超高長人,應是其仙逝後三百年後的事情。 報導引述顧頡剛的春秋時代的孔子和漢代的孔子文章指出:到了漢朝,真是鬧得不成樣子了。我們只要把緯書翻出一看,真是笑歪了嘴。他們說他(孔子)的頭像屋宇之反,中低而四方高。身長九尺六寸,人皆

4、稱他為長人。亦即,長人孔子大多是漢初儒生們穿鑿附會後產物。 關鍵在司馬遷撰寫孔子世家時,未將孔子母親和黑帝夢境交談之類胡說八道話語寫入,但採信身長九尺六寸之說,使得緯書內的臆語變成史籍正言。 而有關孔子外貌的說法也不少,孔府有一份描述孔子形象的檔案材料稱孔子的腰圍:先聖身長九尺六寸,腰大十圍。若依此換算,一圍約略是三十公分,十圍足足有三公尺,孔子根本長得就像日本相撲選手。 至於孔子身高究竟是多少,報導指出,其實很難有正確答案,但可以知道,孔子絕對不可能跟姚明一樣高,身長二米二。,春秋時代唯一一次由國居和強宗世卿聯手對付日漸強大陪臣的事件,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於定公曰:“臣無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

5、(大夫的封邑不能築起高一丈長三百丈的城牆 )。”使仲由爲季氏宰,將墮三都。於是叔孫氏先墮郈。季氏將墮費,公山不狃、叔孫輒率費人襲魯。公與三子入于季氏之宮,登武子之台。費人攻之,弗克,入及公側。孔子命申句須、樂頎下伐之,費人北。國人追之,敗諸姑蔑。二子奔齊,遂墮費。將墮成,公斂處父謂孟孫曰:“墮成,齊人必至於北門。且成,孟氏之保鄣,無成是無孟氏也。我將弗墮。”十二月,公圍成,弗克。 (後齊送女樂與魯君,荒政,不尊重孔子,孔子去魯),孔子年55,開始14年的流浪,將適陳,過匡,顔刻爲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缺口)也。”匡人聞之,以爲魯之陽虎。陽虎嘗暴匡人,匡人於是遂止孔子。孔子狀類陽

6、虎,拘焉五日,顔淵後,子曰:“吾以汝爲死矣。”顔淵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懼。孔子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使從者爲甯武子臣於衛,然後得去。孔子去曹適宋,與弟子習禮大樹下。宋司馬桓魋欲殺孔子,拔其樹。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臯陶,其肩類子産,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子貢以實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佛肸(音西)爲中牟

7、宰。趙簡子攻範中行,伐中牟。佛肸叛,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往。子路曰:“由聞諸夫子,其身親爲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今佛肸親以中牟畔,子欲往,如之何?”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淄。我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堅硬的東西是磨不薄的;不也說過潔白的東西,是染不黑的。我難道是只中看不能吃的匏瓜嗎,怎麼可以老是掛著卻不給人吃呢?” )孔子擊磬。有荷蕢而過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硜硜乎(磬敲得又響又急 ),莫己知也夫而已矣!”,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論語子罕他日,子路行,遇荷蓧丈人,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

8、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爲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以告,孔子曰:“隱者也。”復往,則亡。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兮,來者猶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去,弗得與之言。,子疾病,子路使門人為臣。病間,曰:久矣哉!由之行詐也,無臣而為有臣。吾誰欺欺天乎且予與其死於臣之手也,無寧死於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縱不得大葬,予死於道路乎論語 第09卷子罕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禱久矣。,年69才回到魯國,孔子之去魯凡十四歲而反乎魯。(年已六九) 魯哀公問政,對曰:“政在選臣。”季康子問政,曰:“舉直錯諸

9、枉,則枉者直。”康子患盜,孔子曰:“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然魯終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年七十一,齊陪臣陳恆弒齊簡公) 孔子沐浴而朝。告魯哀公:陳恆殺其君,請討之。但哀公只有虛名無權,權在三桓權臣,景況一樣。,編書立說,孔子之時,周室微而禮樂廢,詩書缺。追夡三代之禮,序書傳,上紀唐虞之際,下至秦繆,編次其事。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足,則吾能征之矣。”觀殷夏所損益,曰:“後雖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質。周監二代,鬱鬱乎文哉。吾從周。”故書傳、禮記自孔氏。 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上采契後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厲之缺,始于衽席,故曰“

10、關雎之亂以爲風始,鹿鳴爲小雅始,文王爲大雅始,清廟爲頌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禮樂自此可得而述,以備王道,成六藝。,孔子的為學態度,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陳司敗問:(魯)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

11、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傷逝,魯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孫氏車子鉏商獲獸,以爲不祥。仲尼視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圖,雒不出書,吾已矣夫!”顔淵死,孔子曰:“天喪予!”及西狩見麟,曰:“吾道窮矣!”喟然歎曰:“莫知我夫!”子貢曰:“何爲莫知子?”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明歲(顏淵死後一年),子路死於衛。孔子病,子貢請見。孔子方負杖逍遙於門,曰:“賜,汝來何其晚也?”孔子因歎,歌曰:“太山壞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謂子貢曰:“天

12、下無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殯於東階,周人於西階,殷人兩柱間。昨暮予夢坐奠兩柱之間,予始殷人也。”後七日卒。 孔子年七十三,以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醜卒。,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大道)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爲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祗(恭敬)迴(或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於賢人衆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可謂至聖矣!,孔子七十三歲而終,在古代可謂高壽,但是,他生命的最後二十年,大抵可以用挫敗、流離、焦慮、傷懷這些字眼來作註記。(王健文,流浪的君子,頁3),孔子的養身

13、(生)之道,食不厭精,膾(音快,切細的肉絲)不厭細。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沒煮好煮熟),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殺牲方法不對),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不超過飯量)。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市場上買來的酒和肉乾),不食。不撤薑食。不多食。祭於公,不宿肉(公祭的肉一天吃完)。祭肉不出三日(自家的祭肉只能放三天)。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語,寢不言。雖疏食菜羹,必祭(取小量祭拜,以示對古人發明飲食的人的尊敬),必齊如也(如齊戒般)。(論語 鄉黨),一 民本,一 人倫,人倫資料選,1 人倫資料選2 禮記選文 3 賀麟的文章:五倫觀念的新檢討,回到課本的一些問題,1 孔子

14、的政治觀何以以行為重?至於言的問題,妳/你能不能看出為者的言與人民的言的不同呢?2 何以說為政如為人?妳/你自己認為呢?,3 有關道德與政治的問題,請先談談儒家嚴己寬人的政治意義。其次,妳/你能看出孔子論治者修己之德與治理之德的分別嗎?又,妳/你如何看待政治與道德的關係呢?同學多寫道主政者或官員私德有虧如何不影響公德的問題。我常提醒你們所謂私德的具體內容應先說明才能討論問題。,4 以民為本主要是以何為本?它對政治治理做了那些重要的約束和限制?妳/你能說明這些限制如何表現於為政治理與道德倫理之教育教化的關係嗎(也是一種政治與道德的關係)?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是,這些限制與妳/你所認知的民主義理有什

15、麼不同呢?,補充:政教關係,以民生為本的思想如何看待儒家十分重視的教化與教育問題?也就是禮樂的問題。孔子無疑是禮樂文明的提倡和守護者: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論語 陽貨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泰伯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憲問,孔子自己的言行:禮,論語 鄉黨篇中記載許多孔子守禮行禮的言行。先參考教科書頁4-5。孔子於鄉黨,恂恂(恭順)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雄辯狀),唯謹爾。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溫和愉悅)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音吟,正直恭順)也。君

16、在,踧踖(音促汲,恭敬而不安)如也,與與如也(態度嚴肅)。,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朋友死,無所歸。曰:於我殯。(由我負責喪事)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朱熹:朋友有通財之義,故雖車馬之重不拜,祭肉則拜者,敬其祖考,同於己親也。) 升車,必正立(端立)、執綏(拉著扶手)。車中不內顧,不疾言(講話輕緩),不親指(不任意指點)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孝,也是禮的一部分,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父在,觀其志;父

17、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禮者,養也,樂合同,禮別異,禮樂之統,管乎人心矣。(荀子 禮論),所謂別異,禮者,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者也。 禮者,以財物為用,以貴賤為文,以多少為異,以隆殺(儀文的隆重或簡樸)為要。 故尚賢使能,等貴賤,分親疏,序長幼,此先王之道也。 聖王財(裁)衍(裁制有餘,不使人有過度享受),以明辨異,上以飾賢良而明貴賤,下以飾長幼而明親

18、疏。上在王公之朝,下在百姓之家,天下曉然皆知其非以為異也,將以明分達治而保萬世也。故天子諸侯無靡費之用,士大夫無流淫之行,百吏官人無怠慢之事,眾庶百姓無姦怪之俗、無盜賊之罪,其能以稱義遍矣。 (以上荀子),養民與禮樂文化的塑造,據漢朝班固:儒者出於司徒之官。司徒的工作,依禮記 王制 :司徒修六禮以節民性,明七教以興民德,齊八政以防淫,一道德以同俗,養耆老以致孝,恤孤獨以逮不足,上賢以崇德,簡不肖以絀惡。六禮:冠、昏、喪、祭、鄉、相見(士相見禮)。七教:父子、兄弟、夫婦、君臣、長幼、朋友、賓客。八政:飲食、衣服、事為(百工技藝)、異別(各種器具)、度、量、數、制(各種量度規格)。 ,七教是中心,

19、六禮和八政都是用來彰顯七教的精神。也就是透過冠、昏、喪、祭、鄉、相見等禮的儀文,進行飲食衣服器具規格的分劃區隔,或是進行平和的競賽,共同達到人倫別異而能和合的目的。如鄉飲酒禮:鄉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鄉人儺(酬神戲),朝服而立於阼階。問人於他邦,再拜而送之。 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論語 八佾 禮別異的表現可說貫串了食衣住行育樂、以及各種節日和生命禮俗的婚喪等每個生活層面。,樂,凡音者,生於人心者也。樂者,通倫理者也。是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眾庶是也。唯君子為能知樂。是故先王之制禮樂也,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欲也,將以教民平好惡而反人道之正也。先王

20、之制禮樂,人為之節(因而言行有節度);衰麻哭泣,所以節喪紀也;鐘鼓干戚(盾和板斧),所以和安樂也;昏姻冠笄(音幾),所以別男女也;射鄉食饗,所以正交接也。禮節民心,樂和民聲,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 禮記 樂記,禮記 樂記:樂由中出,禮自外作。樂由中出,故靜;禮自外作,故文。-。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揖讓而治天下者,禮樂之謂也。孔子心中所欲的理想社會人倫關係並非以公權力建構,而是訴諸教化教育的力量,可是不容否認,尊卑長幼的分別的確有益於君主政治的維繫,也是中國傳統社會秩序的主要支持力量。(讀費孝通的鄉土中國可以領會禮治秩序的精神),二 治理,責任,1 妳/你能分

21、辨權責論與職責論的不同嗎?孔子的 正名說是屬於那一種思考?另外,妳/你所熟悉政治 學上對政治責任的思考又是屬於那一種呢?2 在討論孔子的政治治理思想,何以應該區別為政的 職與為政的道?這種區別的基礎在那裡?對於 從政者來說,這種區別的意義是什麼?3 在政治的世界中,何以孔子會說:不知命,無以為君 子也。?你認為這種知命說在民主的政治世界還有意 義嗎?(關於民本民主之辨,權責職責之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參考我的論文:治理責任的思考-民主時代中的儒法治道. 東吳政治學報第二十一期),信義,1 什麼是民無信不立? and, why(何以民無信不立) ?2 為政立信何以重要(請注意為政者立言的意義),換

22、成現代的說法應該是什麼?又,你如何看待和比較美國開國元勳Jefferson所說:信任為專制之母?,信任我們的代表,忘記了我們權利的安全問題,這是危險的事。信任(Confidence)是專制之母。自由政府不是建設於信任之上,而是建設於猜疑 (Jealousy) 之上。我們用有限政體(limited constitution)以拘束我們託其行使權力的人,這不是因為信任,而是由於猜疑。我們憲法僅是確定我們信任的界限,是故關於權力的行使,我們對人不要表示信任。我們須用憲法之鎖,拘束人們,使其不能作違法的事。,3 孔子講為政立信何以須與義相聯繫?什麼是義?荀子 王霸:上莫不致愛其下,而制之以禮。上之於下

23、,如保赤子,政令制度,所以接下之人百姓,有不理者如豪末,則雖孤獨鰥寡必不加焉。有態度、政策內容、方法等等.,2000年歐洲聯盟基本權利憲章41條的Right to good administration,為了保障上述權利,歐洲議會於2001年進一步通過了歐洲聯盟監察史(Ombudsman)所擬定的二十七條歐洲良好行政行為通則(The European Code of Good Administrative Behavior),對所謂良好行政行為作細節之規範,歐洲聯盟各行政機關依此得以遵循。其中多次要求的公平公正公開自不必說,吾人以第十二條的禮貌為例:1負責官員應該懷抱服務的心情,有禮的態度,讓

24、民眾易於親近。當回答問題時,不論是信函、電話和email,官員應該都要儘可能予以幫忙解決,或是儘可能完整和準確地回答。2如果承辦人員不是負責官員,就應該引導詢問者找到負責人。3如果因行政錯誤而影響到任何成員的利益或權利,承辦官員必須道歉,並且以最快的方法致力於修補改正,以及依規定告知當事人上訴的權利。,4 信與義,也就是治理的可信度和政策制度的合理性, 思想上(道德的位階上), 那一個比較重要? Why ?實踐上(具體的治理上), 那一個比較重要? Why ?5 什麼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6 務民之義的說法中,孔子如何看待民,如何看待人(民)的天性和能力?,選賢,1 孔子既然以民為

25、本,為什麼焦點都放在賢能之士的身上呢?討論Fingarette 的Confucius: the secular as sacred (對比不同於西方(韋伯)之charisma的作用,指出:君子不是一個凌於大眾之上和大眾對立的孤獨個體。-君子的體現了公共的價值。正是由於君子盡善盡美地將這些公共價值個性化,也正是由於他是人性和人類社群的結晶,因此,君子在其他人當中喚起了尊敬、快樂以及分享其生命形式的意願。135 ),現在身處民主時代,妳/你如何看孔子這種偏重賢能治理的認識?可以從許多企業成敗的經驗學習。選讀Jim Collins著(齊若蘭譯)從A到A+第一二三章 台北:遠流Collins:我們發現

26、,在四分之三的對照公司中, 最高主管不是原本就有意讓接班人失敗,就是挑選了軟弱的接班人,或兩者皆是.66荀子 致士:人主之患,不在乎不言用賢,而在乎不誠必用賢。夫言用賢者,口也;卻賢者,行也。口行相反,而欲賢者之至、不肖者之退也,不亦難乎!,2 什麼是人民形象評價的兩重性或說兩種對人民能力的不同評價?妳/你如何看待 孔子著名的一段評論: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補充: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這一段話一方面說明人民雖然容易配合合乎情理的政令,卻難以強使他們知道何以如此施政的道理。也就是一方對人民判斷政令施行的好壞有十足的信心,一方也知道人民一般無能也無心去瞭解政令訂定和施行所涉及的諸多細節

27、和問題。你如何看待孔子這種好像矛盾的說法或認識呢?,漢朝賈誼盲而可畏說,一方說:民之為言也,暝也;萌之為言也,盲也。一方說:民者,萬世之本也,不可欺。-民者,大族也,民不可不畏也。-與民為者,民必勝之。談到選拔官吏:民者,雖愚也,明上選吏焉,必使民與焉。-王者取吏不妄,必使民唱,然後和之。故夫民者,吏之程也。-夫民至卑也,使之取吏焉,必取其愛焉。故十人愛之有歸,則十人之吏也;百人愛之有歸,則百人之吏也;千人愛之有歸,則千人之吏也;萬人愛之有歸,則萬人之吏也。故萬人之吏,選卿相焉。新書 大政上下,唐朝陸贄愚而神說,所謂民者,至愚而神。夫蚩蚩(音吃,敦厚老實)之倫,或昏或鄙,此似於愚也。然上之得失

28、靡不辨,好惡靡(無)不知,所秘靡不傳,所為靡不效。馭以智則詐,示以疑則偷;接不以禮則其徇(營求)義輕,撫不以情則其效忠薄。上行則下從之,上施則下報之,若影附形,若回應聲。新唐書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八十二 陸贄,嚴復之見,視民可使由,不可使知乃合乎常理常情之言.夫民彝日用之常,所謂善惡是非,自其彰明較著者言,雖在蚩民,不知蓋鮮.即在疑似之際,使其人第本良知,以為斷決,其違道不至甚, 睽法律之事,亦如此耳. 民可使由,不可使知,3 民本的內涵具體表現於民心民意和民情的要求,可是它與今日民主時代吾人所說的民意民情難道是一樣的嗎?這個問題不容易,因為牽涉了前面討論行的政治時提到民主以言為重,而依於民

29、本的治理則需以行為重的另一個重要的分別,參閱頁14-15。,補充:民本與民意,人民輿論的重要很早就是有心之士的共識,吾人耳熟能詳的古書明訓: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尚書 虞書 皋陶謨,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尚書周書泰誓等等都把人民的視聽所欲看成與天同齊。這種看重有十分現實的利害效應,例如周朝邵公批評周厲王限制人民批評朝政的自由說道: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猶其原隰(廣大平坦和低窪潮溼的地方)之有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厚)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言維持不久)?國語 周語上果然,

30、三年後,周厲王就被流放了。,同樣的,春秋時期的鄭國國人聚集鄉校,批評時政,有人建議毀校,主政者子產也說:夫人朝夕退而遊焉,以議執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然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左傳 襄公為此子產還得到孔子給予仁的好評。春秋時代史嚚因此說出一段類似總結歷史經驗的教訓:國將興,聽於民;將亡,聽於神。左傳 莊公,承認輿論民意的重要並不代表為政治理須以民意為依據。春秋晉朝名臣欒武子有句名言:善鈞(同)從眾。夫善,眾之主也。才比較可以代表傳統中國讀書人對民意的看法,亦即

31、雖然看重多數人的意見,卻不能直接引用,必須明智地斟酌翦裁才行,就像孔子說的: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只是誰來審察呢?有一次子貢就問孔子,對某件事或某個人鄉人皆好之,何如鄉人皆惡之,何如孔子的回答一樣都是未可也。也就是民意的好惡不能直接認定成人事的是非,比較好的方法是: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也就是賢明者的意見才是值得尊重的意見,單純的多數是沒有地位的。,與孔子同,孟子十分尊重眾人輿論,但也不是全盤承受。他以國君用人為例說道: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後察之;見賢焉,然後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聽;諸大夫皆曰不可,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後察之;見不可

32、焉,然後去之。左右皆曰可殺,勿聽;諸大夫皆曰可殺,勿聽;國人皆曰可殺,然後察之;見可殺焉,然後殺之。故曰國人殺之也。如此,然後可以為民父母。孟子 梁惠王下,當代政治學人薩孟武的評述,吾國先哲沒有從眾的觀念,而只有從賢的思想。換言之,先哲只有民本思想,而無民主思想。-凡事謀人民的福利,凡事不由人民自己決定,這就是民本政治的本質。(薩孟武,1982:55)先哲所注重的是意見的賢明,賢明打垮了多數,而賢明又沒有一定的標準,這是吾國政治思想的缺點。(同上:59)但是, 如果再深一層了解, 以民為本本來就不是以民意為本, 而是以民生民心為本? Why ?,民心不同於民意一位大陸學人的看法(潘維),“民意

33、”來自對當前和局部利益的直接認知。“民心”就不止包括民意,還包括對長遠和整體利益的間接判斷。爭取“民心”的過程就是平衡社會利益的過程。所有的政府都需要經受平衡三類六種社會利益的嚴酷考驗,即平衡局部和共同利益,眼前和長遠利益,以及發展與秩序的利益。中國模式,簡單說,民心的根本在於民生,民本的重點不在吾人今日所認識的民意,而在 具體客觀的民生。什麼是民生 ?,食、衣、住、行、育、樂.民生表現所決定的民意民情民心才具有更真實穩定的指標意義, 而不是單純的民意民情.民生表現的好壞除了不僅反映於人民的心聲(民心民情民意),也反映為政的成敗,以及判別為政者賢明與否的客觀標準。,請比較民生(民心)與單純的民

34、意(內容不拘), 那一種的表現和內涵比較客觀,比較穩定, 也比較長久 ?,連結之道,4 一方民本,一方賢能,兩者何以能(why)以及如何能(how)有效連結?先對照民主政治的思考.民主政治的一種想望:不再依賴為政者的賢能,要由下而上,不要由上而下。你以為呢 ?,李光耀治國之鑰,李光耀治國歷程的起點, 以網羅人才為第一要務。他心目中的人才必須能力好、誠實、有奉獻的熱忱, 還要具備臨危不亂的特質; 雖然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奇怪的是歷來的政治哲學論著卻幾乎對此略而不談. (94),詩經(小雅):民之質矣,日用飲食。,你不能要求老百姓只為一大堆觀念奮鬥,他們必須有提高生活水準的欲望,不論是添購摩托車

35、、小汽車、公寓、冰箱、洗衣機、電視機、更好的皮鞋、更好的衣服、更好的住宅。報酬必須等同於表現,因為沒有兩個人會要一模一樣的東西。他們需要機會來證明自己的優越。這是生活事實,連共產黨也無法否認。121-2一般人最迫切需要的就是經濟發展。即使高高在上的領袖嘴裡講另外一套,但你隨便做個民意調查,問人民到底要什麼?是可以隨心所欲寫社論嗎? 當然不,他們要房子、醫療、工作、學校。這是絕對、絕對、絕對毋庸置疑的。127,美國獨立宣言,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類才在他們之間建立政府,而政府之

36、正當權力,是經被治理者的同意而產生的。 (American Memory Collection, Library of Congress),從民主角度來看,至少有三種答案,Why ? 從民主政治的角度來看.1 人民當家做主(民意至上)2 政治事務只有主觀意見, 沒有客觀真理. 所以個別性和差異性才是重點.3 特別看重權力分配與參與程序的平等(公平)但,民主政治需要講求為政者與人民之間的會通嗎?如果是,它是用什麼方法?,共通與感通的民本政治,那麼從民本的角度來看呢?教科書提到兩種感通之道:1 對人類通性與基本是非的體會.2 對民生需求的共通性的了解.就是這種共通性, 才有孔子能近取譬的仁之方的主

37、張.也是這種共通性被儒家看成政治治理的基礎, 如何具體落實於現實生活, 儒家認為非君子不可.(君子不必是少數,若相關成員決策者都有類似君子般的心態能力,所謂君子公民,也可以做得到),the ethic of reciprocity, or “Golden Rule”,荀子 法行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親不能報,有子而求其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聽令,非恕也。士明於此三恕,則可以端身矣。宋代張載: 以責人之心責己,則盡道,-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所謂“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者也.,禮記 中庸 孔子: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故君子以人

38、治人,改而止(朱熹:能改則止.責之以其所能知能行.非欲其違人以為道也.張子(載)所謂以眾人望人則易從是也)。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世界各思想文明都有類似表述,Hillel ()(猶太教宗教領導人) (born Babylon traditionally c.110BCE-10CE in Jerusalem) 對他的信徒說: That which is hateful to you, do not do to your fellow. That is th

39、e whole Torah(Law); the rest is the explanation; go and learn.“耶教聖經:所有你希望別人對你做的事, 你也同樣對別人做.愛你的鄰人如愛你自己.(馬太)你希望別人 應該怎麼給多你,你也同樣地給多別人(路加).(free Wikipedia : Ethic of reciprocity),連結之道的問題,自由百科說:The most serious among these is its application. How does one know how others want to be treated? The obvious wa

40、y is to ask them, but this cannot be done if one assumes they have not reached a particular and relevant understanding. 這是個人主義的立場式的懷疑.,美國民主學人Robert Dahl Democracy and Its Critics,一個人想要了解他人確實利益的方法: we can do so only by a process of enlightened sympathy through which we try to grasp the desires, wants

41、, needs, and values of other human beings, and , by a thought experiment ,try to imagine what they would choose to de if they understood the consequences of their choices.(181),這是西方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版本的能近取譬之道, 思考的基礎是個人利益(意欲).與儒家以民生和常情是非做為人類共通性的基礎不同.,模擬民主,從總體上看,民本思想一旦落實到現實制度層次上只能是君主制,而不可能是民主制。民本的積極意義僅在於它要求統

42、治者“模擬”百姓的利益要求,然後根據這種類比出來的要求治理國家。即尚書上說的“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泰伯)所以,民本思想只是一種“模擬民主”思想,即以君主類比“民主”的方式來治理。 (大陸學人 劉軍寧),(未定)?,5 孔子論治理的選賢舉能之道在於知人和善任,對主政者來說,知人善任有什麼主要的困難呢?今日民主的選舉,我們也常用選賢舉能標榜它的意義,請問這種政治意義的選賢舉能和治理意義的選賢舉能有什麼不同(或相同)呢?,趨同的民進黨,陳芳明:當本土淪為黨性(中時 2007.5.30)林濁水:民進黨已全面激進化(中時07.10.4) 沈富雄退黨:他認為一直留在民進黨內,有個功能,即讓黨內

43、壞孩子看到我會難過,但漸漸覺得這個功能好像沒有了,這些壞孩子看到他好像沒感覺了,我存在的意義也幾乎沒有了。(大紀元,07,10,3),以陳芳明的文章為例,綠色執政七年以來,已經證明本土不再是自由解放的象徵,而是淪為一種粗暴的黨性。,政權被託付到民進黨手上時,台灣社會自然就期待一個更開明更自由的時代即將到來。然而,本土不僅被拿來檢查在野黨的政治立場,還更進一步用來檢驗黨內成員的忠貞程度。權力在握的民進黨,竟然比建黨草創時期更具政治危機感。對這個懷疑,對那個懷疑,簡直患了嚴重的被害妄想症。對於一個民主政黨而言,竟然會出現退步的野蠻的清黨行動。這種失去理性、違背人權的行動如火如荼展開時,黨主席不發一語,阿扁總統更沈默是金。清黨之後,結果相當令人滿意。中國琴沒有當選,十一寇也沒有當選。台灣歷史上最純粹、最正確的本土政黨終於宣告誕生。 (陳芳明),問題是:本土或愛台灣是不是義呢?,或者更根本的問題是:國家認同是可以讓人結合的義嗎?,這是當代主流政治思想自由主義踫到的一個大難題:,認同政治與公民政治的輕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