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在课改背景下的研究内容提要:通过阐述笔者所理解和进行的语文课改教学,列举教学实践中的矛盾和问题,进行思考、探讨、研究、总结,旨在真正落实课改的思想和理念,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建构主义体验 教学情境语文实践 随着我国的基础教育的课改已经进行了多年,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在这么多年以来的教学中,根据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定位,课程的基本理念及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有一些粗浅的体会,先将它写出来,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一, 利用好资源,增强实践 课标指出,语文是世界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 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
2、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时间计划处处都有时时都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 以语文新教材八年级上册为例,全册书安排了四次综合实践活动,四个实践活动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就新课程对八年级学生的要求来看,要达标,决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的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有所变通,特别是在农村乡镇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学校各方面2分配又不齐全,因此很难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以“我爱文学” 、“走进图书馆”为例,农村学生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知识面太窄,语文素养不高,很多学生进入初中之后,老师为他:读过名著了吗?竟然不知
3、“名著”是何物。学校的图书馆只能叫图书室,藏书量既少,有太旧、太烂,破旧不堪,而新课标中对七至九年级学生的要求是课外阅读量不少于 260 万字,每年阅读二至三部名著。怎么办呢?新的课程观告诉我们,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即扩展课程资源概念的外延。可以说,形成课程的因素的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都是课程资源。 我们在班上高一次读名著为主题的阅读名著活动,我先列出一百部名著书单,并对一些名著做重点的推荐,然后有学生自己挑选自己要买哪一本,每人买其中一本,让他们家长亲自带领他们到城里去买,这样班上每人都有一本名著,全部至少也有四五十部名著,每人先阅
4、读自己手上的书,看完之后再和其他同学交换。这样,三年下来,学生的阅读量可以远远超过 260 万字,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实践活动也落到了实处。再比如说我们在上“说不尽的桥”单元时要求学生周末回家时去各处转转,看看各式各样的桥,有关历史的、有关神话等,然后写出报告,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二, 注重建构,强化效果 以“知识建构”为核心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所谓“知识建构”是指知识是不能单独地进行传授的,而必须通过学生自身(包括个体和群体)已有的经验、方式和信念,中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与作为认识客3体的知识直升机的互动中,以主动、积极的建构方式获得。所谓“理解知识”与“消化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意义
5、赋予”的过程,即学生从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对“所要理解”和“消化”的知识做出自己的解释,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 在实践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建构主义的以“知识建构”为核心的理论中找出正确的教学方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以知识建构主义为核心的认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也不只是书本知识的获得,而是一种现实意义的建构,是学习者以其特有的经验和方式,加工和改造并赋予现实以独特意义的一种建构,是学生在面对新的信息时如何在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等诸方面“同化” 、 “顺应”并建立起新的知识信息,情感价值等诸方面的过程。比如在上背影时,可以让学生就自身父亲的了解感受整体感知全文,并从
6、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比如在上水调歌头是可以先让学生谈自己对中秋节的认识,月亮所代表的意义,然后让学生朗读这首词,让学生谈谈这首词中作者表现了些什么,有的学生认为表现了“思念” ,有的学生认为表现了“离别” ,有的学生认为表现了对生活的乐观等。实际上在教学中等学生谈完了,这首词的教学目标也基本实现了,为了深化对文章本身的理解,可以再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生活找出文章中最让他感到的一句话,并说明理由。这样即使学生弄懂了文章,培养了情感,又使学生在教学中积极思考,有话可说,同时自身的人文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三, 形式可以多样化 进行有效体验 课改进行这么多年,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基本形成了“自主学习 4合
7、作学习 探究学习”的模式,然而对于有些课外来说,这一模式未必就是最佳选择,新课标的综合性学习中提出: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活动的体验性是针对传统教学忽视教学过程的亲历性和自主性而说的。强调体验性的理由十分明确,因为体验是知识的内化、经验的升华、是个性化的知识,它是自得自悟的生命活动状态。在实际的教学中体验性包括三个方面:一、生存过程的体验;二、课程文化的体验;三、创造性活动的体验。因此,体验性教学十分强调学习者的亲身参与和实践。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除了组织一系列文学活动,办板报、校刊、合作交流等活动之外,另一种课堂模式也应当受到重视,即课本
8、剧表演。以八年级上册为例,书中有许多篇目都比较适合用来表演课本剧,比如背影学生可以先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课文,然后讨论写出自己小组的表演剧本。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要大胆创新,写出自己的特点和个性。上课时每个小组轮流上台表演,全部表演完成之后全班评出表演得最好的小组。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同其他观众同学要做好纪录,表演结束后,每个人都可以对表演者的表演作出点评。 课本剧表演是大多数学生喜欢的一件事,这种学生方式轻松、活泼,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学习方式,往往是班上最调皮、最好动学生的最佳学习舞台。 四,营造氛围 培养精神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建构”
9、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能动的知识建构者,而非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理所当然,5学生处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要营造个好的教学氛围,就必须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不只存在于课堂教学伊始,而是充满教学的整个时空,它是多维度、全方位的,包括心智、情意、氛围、交往等。除了教学中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外,主要是如何让学生、老师、文本这三者之间相互的交流与对话在和谐、民主、融洽的氛围中进行。 现在的教师都明白教育教学必须转变观念,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然而在乡镇中学,有许多学生不善于发言,不敢在众人面前阐述自己
10、的观点,这使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以“学生为中心”望而却步,最后只能丢掉以“学生为中心”变回以“教师为中心”的老路上去。该怎么办呢?首先我想我们老师应该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其次是要多和学生交心谈心多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感情,缩短同学之间的距离。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敢于发言了。 总之,课改充分体现了语文教育的特点,相信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必将迎来语文教学的春天。 参考书目: 新课程的教学改革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12 月第 1 版 课程理念的更新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12 月第 1 版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7 月第 1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