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 主观原因1、个体需要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学校环境和条件的限制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需要不可能都获得满足,于是初高中学生转向网络满足自己各自的需要,如改变感知体验的需要、人际交往的需要、性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等.交往、归属和尊重是个体的基本需要. 有的中学生因为自己的相貌平平、学习成绩低下、自卑、缺乏交往技巧等,造成人际疏离. 这一社会现实使得个体的这些基本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促使个体转向网络的虚拟环境中寻求满足,获得心理平衡. 学生以学为主,在主业上他们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得不到同学老师的尊重或敬重,网络的出现适时地给了他们以用武之地,为了获得成就感,达到心理平衡,
2、他们就在网络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在他们下网后,有可能体验到一种失落,于是促使青少年重新投入到网络中,形成恶性循环.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成熟, 性的觉醒,对异性的渴望,使他们常常产生性幻想,做性梦等.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学校往往把性视为洪水猛兽,很少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学生无法从正常渠道得到相应的信息,从而导致各种性压抑、性焦虑、性冲突等心理问题. 为了释放本能的快感,被压抑的“本我”总是想方设法地寻找释放的途径 ,而网络上色情内容种类繁多,有电子图片、连续动画、色情文学、性爱聊天等,网络又提供了匿名性 ,使青少年的性需求得以发泄得以满足.2、人格因素 台湾大学林以正教授指
3、出:“具备不同个人特质的网络使用者,会受到不同的网络功能特性的吸引,而产生不同的网络成瘾形态. ”国内外有研究指出,网络行为与个体的的心理特征如社交恐怖、抑郁、焦虑、孤独、不自信、意志薄弱、自我控制能力缺乏等有关. 那些喜欢独处、敏感、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等个性因素是网络成瘾的易感人群.3、学习压力 对于青少年而言,在学业上遭受挫折是随时随地都可能遇到的事情 ,受挫后,由于个人的调控能力不同,一些人可以迅速地调整心态,继续向正确的方向努力,而另一些人转而求助于虚拟的网络空间,使受挫的心理得到安慰.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由于学习上的暂时失利,一时成绩下滑,心理上产生对学习的苦闷、
4、厌烦,借网络缓解紧张,转移焦虑;学习成绩一般、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 对学习没有太大的热情和信心,老师对他们不冷不热,很少有愉快自豪的情感体验,因乏味灰心而上网. 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因为基础知识欠缺太多,屡考屡败,屡败屡考,老师常常批评或放弃不管,家长常常训斥打骂,伴随他们学习的都是负性情绪,所以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犹如鸭子听雷,一窍不通,与其上课如坐针毡, 不如索性自己找快乐,于是频频上网,甚至逃课上网.4、 人际适应障碍 首先是在学校与老师的关系出现问题. 由于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不当,或由于学生认识上的偏激和幼稚,对老师产生误解,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其次与同学关系不和谐. 表现为
5、没有知心朋友,有的同学常常是一个人独处,为了排遣内心的孤独寂寞,将网络作为宣泄交流、寻求心理慰籍、缓解心理压力的场所. 这既与自身的性格有关,如性格过于内向、孤僻不合群、任性冲动、敏感多疑、自我为中心,也与个体本身缺乏社交技巧有关,如胆小自卑,怕别人不喜欢自己,怕自己说错话而不敢说话、不知道怎么说话或说什么等.一.学习压力过大,精神的舒缓二.在网络中找到成就感三.厌恶现实的生活,在网络中躲避四.一种叛逆心理五.纯粹的被吸引华明友校长指出,目前,造成孩子上网成瘾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教育问题。上网成瘾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抵触父母。许多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导致孩子与他们越来越疏远;得不
6、到关怀、理解、赏识,孩子只有到网络里去寻找亲情、友情甚至爱情。因为网民的交往角色是虚拟的,不存在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网上交往的虚拟性还淡化了现实生活中交往的局限,从而使得交往更加自由、平等。大家都可以随意结识,畅所欲言。这种种虚幻的生活填补了一些孩子现实中的缺失。而孩子上网时间多了,与父母的交流机会就更少,大多数父母又都反对孩子长时间上网,这使亲子关系更加对立。二是学校教育问题。教书不育人的“应试教育”导致学校无休止的上课、补课,作业太多,考试太难,缺少文体活动,只以考试的分数和排名衡量人,使得许多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失去了价值感和人生目标,一旦接触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就非常上瘾。学生在玩游
7、戏的过程中,身心的投入度是很高的,常常是乐此不疲。尤其是在过关游戏中,每过一关都能体验到一种成就感,而最后的优胜者更是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感觉,这正满足了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需要。三是社会教育问题。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大量低级媚俗的文化产品,严重毒害着孩子的思想,一些黑心网吧老板、游戏开发商,千方百计赚取孩子们的钱。虽然,国家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明令禁止在中小学附近开办营业性歌舞厅、电子游艺场所;并且要求营业性歌舞厅、电子游艺场所必须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可以说网吧的管理条文已经非常明确,但是,真正按章执行的还是很少。华明友校长指出,目前,造成孩子上网成瘾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教育问
8、题。上网成瘾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抵触父母。许多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导致孩子与他们越来越疏远;得不到关怀、理解、赏识,孩子只有到网络里去寻找亲情、友情甚至爱情。因为网民的交往角色是虚拟的,不存在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网上交往的虚拟性还淡化了现实生活中交往的局限,从而使得交往更加自由、平等。大家都可以随意结识,畅所欲言。这种种虚幻的生活填补了一些孩子现实中的缺失。而孩子上网时间多了,与父母的交流机会就更少,大多数父母又都反对孩子长时间上网,这使亲子关系更加对立。二是学校教育问题。教书不育人的“应试教育”导致学校无休止的上课、补课,作业太多,考试太难,缺少文体活动,只以考试的分数和排名衡量人,
9、使得许多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失去了价值感和人生目标,一旦接触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就非常上瘾。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身心的投入度是很高的,常常是乐此不疲。尤其是在过关游戏中,每过一关都能体验到一种成就感,而最后的优胜者更是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感觉,这正满足了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需要。三是社会教育问题。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大量低级媚俗的文化产品,严重毒害着孩子的思想,一些黑心网吧老板、游戏开发商,千方百计赚取孩子们的钱。虽然,国家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明令禁止在中小学附近开办营业性歌舞厅、电子游艺场所;并且要求营业性歌舞厅、电子游艺场所必须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可以说网吧的管理条文已经非常明
10、确,但是,真正按章执行的还是很少。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和完善阶段,对复杂社会现象的辨别能力较低。因此,导致其网络成瘾有多种主、客观不良环境因素:(一)好奇和追求刺激心理青少年有强烈的追求刺激意愿。互联网的使用打破了传统的线性思维模式,引导人们出现非线性思维。它用媒介互动形式提供一种新思维空间,但不能完全取代以人际交往为主流的互动空间。不谙世事的青少年易将前者当成唯一的交往形式,忽视了通过社会实践提高适应力的必要性。他们面对的网络只有开放性、互动性、广泛性等一面,不再需要费劲去与社会的人们沟通、相处,也不需面对压力和挫折。 “厚此薄彼” 、 “避实就虚” ,是许多青少年沉湎于网络
11、的重要原因。(二)人格特征多数网络成瘾者并非贪玩,而与青春期发育特征密切相关,即上述的“自我创造性” 。男生比女生更易成瘾,因为他们更易接受网络技术、有更高的快乐期望。高中生比初中生更易成瘾,与其正处于高度觉醒状态的独立性、迅猛发展的自我意识有关。上述调研中,即使面临巨大升学压力的高三学生,虽长时间上网率显著下降,网络成瘾率却下降不显著,就是那些有高度成瘾倾向者不惜代价“顶住”的结果。Praratarflli(2005)分析发现,网络成瘾少年和物质成瘾者有共性,只是其欲望对象不是物质而是精神,且对自身行为缺乏最基本的控制能力;换言之,他们通常只想要实现需要,满足快感,可全然不顾后果。针对成瘾者
12、上网过程的观察也发现:他们实际上很少在真正利用网络的技术优势(如搜索信息) ,甚至不是单纯的游戏;真正想做的是在网络中寻求社会支持和渴求,甚至只是在利用网络来装饰自己的人格面具。(三)渴求情感交流上文揭示的网络成瘾者在不良家庭结构中的聚集只是家庭影响的表现之一。核心家庭、大家庭也存在父母只注重孩子学习成绩,想方设法满足其物质需求,忽视情感支持的现象。许多父母自己面临巨大的社会竞争和工作压力,与子女沟通减少。青少年只得借助网络来发泄内心的孤独、苦闷,期望获得理解、支持。父母的教育方式本应民主协商和管教督促双管齐下。2008年监测就发现:同样在核心家庭,排除其他因素后,双亲对孩子越溺爱和放纵,子女
13、同时出现长时间上网和网络成瘾的可能性越大;相反,经常受到督促的子女,长时间上网者比例低,故其他反映成瘾性特征的因素所起的作用越大(四)学校生活枯燥乏味重点学校学习负担重、教师督促严,学校中浓厚的学习风气和竞争压力,致其成瘾率较低。实际上,这一“好现象”下潜伏着深刻的危机:尽管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许多学校仍在走“一切为升学、高考” 、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老路。学生们整日沉浸在繁琐的公式和书海中,体育、音乐、美术课等则以种种借口被挤占;背负考试、排名次等沉重心理压力;教学单调乏味,无法施展个性和创造力,连伙伴关系也被竞争所取代。因此,即使在重点学校,厌学情绪也很普遍。上网游戏和聊天成为青少
14、年发泄情感、交朋友的主要方式;他们在网络中接受的“英雄” 、 “大亨”等虚拟人物,更加剧其个人奋斗、疏远集体的倾向。可见,不良学校环境是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五)部门管理力度不足我国在不到10年中先后曾颁布5个网络安全和信息管理条例。但互联网作为新兴产业,经营方式特殊,加之行政管理部门对色情、暴力、赌博等不良信息的打击相对滞后,也给青少年网络成瘾提供了环境便利。教育部、公安部、工商管理总局等有明确规定,网吧必须限时经营,不允许16岁以下儿童上网游戏等,但许多地方从未认真贯彻执行;许多网吧的消防、治安也存在重大隐患,应予高度关注网络成瘾(IAD)是指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慢性或周期性
15、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2。网络成瘾是有一定的标准的,并不是喜欢使用电脑就是网络成瘾。美国心理学家金伯利扬教授修订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分为 10 个问题,被试者在其中 5个及以上问题中回答“是”才可被诊断为网络成瘾。这 10 个问题是:你是否过于关注网络;你是否感觉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你是否难以减少或控制自己对网络的使用?当你准备下线或停止使用网络时,你是否感到烦躁不安、无所适从?你是否将上网作为摆脱烦恼和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你是否对家人和朋友掩饰自己对网
16、络的着迷程度?你是否由于上网影响了自己的学业或朋友关系?你是否常常为上网花很多钱?你是否下网时感到无所适从,而一上网就来劲?你上网时间是否经常比预计的要长3?患上 lAD 的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使网络几乎成为现实社会的替代品,沉湎于网上的虚拟世界, “嗜网如命”而无法自拔。2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2.1 青少年独特的心理特征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青春懵懂时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这就造成了他们身心发展的不平衡。这时的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怪心,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探索欲,也敢于向新事物挑战, ,但缺少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使他们走上消极的道路。现在的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缺乏与
17、别人很好交流的能力,一旦在交际或学习上受挫折之后,便会对现实感到灰心失望,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他们会得到内心多种的需求,网络游戏可以使他们在一次一次的拼杀后得到自信心的最大满足和一定的成就感。QQ 和 MSN 等聊天工具使他们可以尽情的和陌生人谈天说地,而无需任何的顾忌,也无需任何的责任感。他们躲避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内心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和慰藉,致使他们在网络中长时间的不断的寻求快乐、成功、满足,由于自控能力很差,一旦接触网络,便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以至成瘾。2.2 家庭教育的放任现代家庭大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就是家庭的中心,父母对孩子百般的宠爱,但因工作的繁忙忽略了孩子们内心真正的需求,亲
18、子之间缺少内心的交流,孩子内心感觉到孤寂,他们便会转向网络世界中去寻找快乐和刺激。有的父母具有家长作风,不愿意听从孩子的意见,对于孩子具有的新思想和新观念无所适从,只有使用家长的权威压制孩子,使得孩子也只有在网络虚拟的空间里去实现自己内心的需求。不管是在粗暴的压制中,还是在百般宠爱下的过度的放任,都是一种危险的信号,这种信号容易导致孩子沉沦在网络虚拟的海洋中,随波逐流,不能自己。2.3 学校教育模式的落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充斥着整个社会,也使得青少年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却显得相对滞后。特别是德育教育,内容缺乏新意,形式缺乏创意,没有时
19、代感。随着青少年主题意识的不断加强,传统道德教育模式中,不重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不重视教育内容的时代性,不重视教育方法的科学性模式的落后。承受着升学压力的学校没有赶上时代的发展,把学生牢牢的束缚在刻板的学习上,让学生在深感压力的同时,却透不过气来,最后终于逃离到网络世界中去释放自己。学校的网络教育也相对的落后,也没有行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缺乏科学的引导和有效的管制,使得学生在网络消极方面的影响下迷失了自己。2.4 社会治理力度不够随着互连网的普及,网吧更是像雨后春笋一样遍及祖国的大地,以至泛滥成灾,媒体与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远远大于家长和老师的正面教育,现在的媒体和网络,充分的利用了青少年
20、强烈的好奇心和敢于冒险的精神,使他们成为自己的“摇钱树” ,把他们引到了网络虚拟的世界中去,由于有关执法部门缺乏对网吧的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出现了很多的“黑网吧”和“毒网吧” ,其中淫秽和暴力的画面严重腐蚀了青少年的心灵,扭曲着人的本性,现在的媒体和网络追求的只是点击率和经济效益,大张旗鼓的宣传色情和暴力,对青少年的成长极为不利,严重影响了青少年人格的健康的发展4。3 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3.1 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青少年正是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一旦沉迷于网络世界,长时间的坐在电脑前,可导致视力的下降,肩背肌肉劳损,正常的生活规律被打破,紊乱了生物钟,出现失眠,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会
21、因接触网络而出现的神经兴奋状态,会导致进食太多,而活动太少,最后可能会导致肥胖,体能下降,免疫功能下降,一旦停止上网就会出现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恶心厌食,情绪不稳定,出现焦虑,烦躁不安等一系列反应,身体容易变的越来越虚弱,更有甚者猝死在电脑桌前。 长期的面对电脑,也长期的受到电脑的辐射,这些问题对青少年的生理健康产生了的危害,严重妨碍他们身体健康的成长。3.2 学习积极性减退,人际关系冷漠长时间的在网络里遨游,一旦停止上网便会产生再次上网的强烈渴望,无法调整上网时那种快乐、刺激、兴奋的状态,难以抑制对上网的强烈冲动,这种冲动往往使人不能从事其他活动,在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由于
22、长时间的视觉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活动迟钝;沉迷于网络虚拟的世界里,快乐的忘乎所以,而对学习,甚至生活的兴趣越来越少,渐渐的远离现实,疏远亲人与朋友,变的冷漠自私,缺乏自信心,因无法面对现实,常常处于上网与不敢面对现实的心理冲突之中变的情绪低落、悲观、消极。青少年学生沉迷于网络,就会使他们不愿意与人交流与沟通,人际关系淡薄,有的甚至会患上“电脑自闭症” 。与现实世界产生隔阂,产生精神阻碍和异常等心理问题和疾病。3.3 道德滑坡,犯罪行为增加频繁寻求网络上各种各样的活动。他们不惜为上网挥霍自己的学费、生活费,甚至向同学借款,欺骗父母 ,丧失基本的人格和自尊,严重者还会铤而走险,触犯法律,为社会所不容
23、。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学生最直接的危害是耽误正常的学习,使他们不能集中精力学习,以至成绩下滑,从而厌恶学习,甚至逃课辍学。网络充斥着上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信息,其中黄色信息、暴力信息混杂其中。有些人恶意地在网上制造病毒,宣扬、贩卖消极、颓废,甚至违法、犯罪之情节。这时期的青少年,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具有不稳定性,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形态、思想观念的冲击,可能造成青少年过分自我放纵,法律及道德观念淡薄,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甚至导致违法犯罪行为。4 防范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对策4.1 提高家长素质,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健康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关键的,一般来说,在民主、和睦、丰富多彩以及充满希望
24、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是很少网络成瘾的5。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们享有足够的自由、平等和快乐。每个孩子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家长不要把注意力都放在孩子的缺点上,而是要努力的去发现孩子的优点。网络也并不是洪水猛兽,关键是家长要注意引导和监督孩子上网,网络无处不在,逃避不是办法,家长也没有办法完全的阻止孩子接触网络,正确的做法是科学的引导和监督孩子上网,要让孩子远离网络中的糟粕,吸取网络中的精华。比如可以限制上网时间,未成年人若无成人陪同不得与网友见面等,家长还应经常检查孩子上网的内容,如发现孩子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要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对其进行引导。要做到这点,家长就必须首先得了解网络,会使用网络,这样对
25、孩子不仅能进行有效的监督,还可以引导孩子选择有利于他们成长、成才的网站。家长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还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他们的思想和要求,积极主动的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关怀、理解和安慰,鼓励孩子从事自己感兴趣也有意义的活动,从而满足孩子良好的精神需求,也可以减少孩子任意上网的欲望。 4.2 改革学校教育,营造宽松的成才环境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青少年学生要了解上网成瘾的危害,更好的规范自己的上网行为,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科学使用网络的知识,预防不健康内容;开展一些网络方面的竞赛,如网页制作竞赛、个人和班级网页制作展示;建立校园网,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学生怎样看
26、待和利用网络,对网上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防止有害内容侵蚀青少年心灵;开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丰富多彩的网络活动,抢占学生的网络阵地。学校要注意给予学生多元化的评价。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校最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使得在学习上经常失败但拥有专长的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感和挫败感。学校里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网络成瘾是一个结果,什么导致了网络成瘾,我们要探求其原因。其一 满足了某种内心的需要。打过游戏的人都知道,孩子在网络游戏中获得了什么?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升级获得奖励,偶尔还有惊喜,让孩子在游戏中很有成就感,体验到了成功,自信的快乐。因为游戏
27、中的一点进步都能得到奖励,电脑在时刻地精确计算着,孩子的一点点努力,马上被关注,马上进行奖励,奖励这种阳性强化,促使他更进一部向游戏的高等级奋斗。即使游戏中出现一点失误,惩罚不大,降一个等级,很快就又能赶上来,这样在虚拟的游戏中,获得了满足感,体验到了成就感,获得自我价值感。而在现实生活中做到这样很难。第一是因为生活中没有电脑来精确计算孩子的进步,不能及时地给予奖励。第二,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往往比游戏中大,而且大很多。其二 满足了人际关系的需要。在网 络中,可以交往我想交往的人,理会我想理会的人,在网络中,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个案例中,一个孩子口吃,在现实生活中,别的孩子嘲笑他,而在网络里,他很自信,是一个大侠,在上网时,不会口吃。其三 填补空虚感孩子不知道去干什么,去上网最初是为了消磨时间。现在孩子找不到结伴的对象,很孤单,生活在高楼里,限制了孩子的很多选择,孩子只好去上网。深圳热线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