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美声唱法1.1 简介:美声毕竟是艺术品位最高的艺术,由于它的科学性、艺术性、它必然会作为一种完美的声乐艺术被我国普遍接受。目前,在我们国家里,掌握这一门艺术的还是少数,大多局限在音乐学院和国家级文化氛围中。我们必须在美声艺术的基础上创立具有国际水平的中国声乐学派,只有这样才会被全国广泛的接受和认可,才能真正站在世界的歌坛上。1.2 美声唱法的渊源今天我要谈的是我自己的专业,我的本行,就是美声唱法。美声唱法实际上是从西欧专业古典声乐的传统唱法发展起来的,从文艺复兴以后逐步形成美声唱法。当时的西方音乐更多是建立在多声部教堂音乐、复调音乐基础上,唱法本身脱离不了宗教音乐的影响。男女唱法一样,
2、只是声部不一样,高低不一样。最初的歌剧以阉人代替女声来唱,由女中音代替男青年来唱。随着歌剧剧情的发展,一些情感激烈的戏剧性唱段,阉人的唱法满足不了表达剧情激烈发展的需要,于是歌唱家们努力探索、钻研、改进自己的唱法,以适应剧情的需要,这样就产生了今天表现力丰富多彩的美声唱法。所以说,不同时代的歌唱形式、风格、情绪、情感不同,歌唱的方法也不同。发展到现在,已不是文艺复兴时的唱法,也不是 16、17 世纪的唱法,我们唱 17、18 世纪的歌曲,还是用现在的唱法,只是风格上多注意它们的特点,我们不需要再去训练 16、17 世纪的唱法。我们今天的唱法,包括的歌剧、音乐会、清唱剧等舞台上常用的唱法,我们统
3、称之为美声唱法。美声来自意大利文 Bel canto,意思是美好的唱法。Bel canto 在西方音乐界的定义和我们理解的有所不同,西方对 Bel canto 的理解制的是由作者家罗西尼、多尼采蒂、贝利尼等人那个时期的作品和歌唱艺术,他包括了那个时期歌唱的风格、技巧、内容、形势以及歌唱方法。美声唱法实际上不是只讲声音,在它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过各种不同的现象:有一个时期只讲声音,既不注重歌词也没“味儿” ;有一个时期以炫耀技巧为主,脱离内容;有一个时期也曾改变过要以内容为主。我们接受美声的传统是主张声情并茂地歌唱,不主张为了声音而歌唱,只要求“情”而没有适应歌剧音乐会所需要的声音,观众也是不喜
4、欢的。现在介绍的是国外包括欧美、美洲、俄罗斯、东欧等音乐厅、歌剧舞台的唱法,不是民间唱法,更不是舞厅、酒吧间那种哼哼唧唧唱法,是提高了的艺术性唱法。1.3 美声唱法的特点美声唱法的特点是什么?美声唱法区别于其他唱法的最主要的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美声唱法是混合声区唱法。正如前面说过的,美声唱法从声音来说,是真假声都用,是真假声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着用的。从共鸣来说,是把歌唱所能用的共鸣腔体都调动起来。这种唱法本身有他自己特有的“味道” ,特有的音响特色。学习和掌握美声唱法的过程;等于用我们的歌唱训练来制造我们的嗓音乐器。美声唱法需要的歌唱乐器唱出来的歌声是有他特有的“味道”的。有人问我美声唱
5、法与民族唱法的界限是什么?怎么训练?我想可以从唱法训练和共鸣的不同这两方面来区分。第一,唱法的训练:如果全面地考虑世界艺术歌唱,这唱法上的区别,是指唱法本身嗓子的力量极其真假声的比例是什么状态,要混合到什么程度,是以真声为主还是假声为主。第二,共鸣的不同:美声唱法是全共鸣,有些唱法只用部分共鸣,有的不需要唱到那么高,有的不需要唱到那么低,共鸣腔体的运用,用上部、用下部、用中间,这是区别唱法的几个方面。美声唱法是混合声区,混合共鸣,声音真假混合,共鸣同时出现。有的唱法共鸣用的比较暗。美声唱法唱歌剧是后边咽腔和鼻咽腔用的多,唱音乐会的后边用得少,到高音也不掩盖。这些唱法虽然都叫美声,但是唱不了歌剧
6、,虽然是专业的,唱法上的区别也很大。在国际比赛中,常遇见这种情况,有的参赛者的歌剧选段唱的非常好,到唱艺术歌剧时,就完全不对了;或者艺术歌剧唱的非常有味,很正,但歌剧选曲唱不好,这些情况都不能说唱不同的作品要在唱法上有细微的变化,才能适应作品的需要。另外,在世界上各种唱法就更多了,但不外乎嗓音的使用方法和共鸣的组合法的不同,这两方面各种组合的可能性都有。艺术的歌唱包括很好的民歌,好的歌唱者都是根据所唱的作品选择唱法。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歌唱中语言的位置,元音的位置不同所产生的共鸣也不同。有些唱法希望保持元音的位置不变,从低到高保持元音不改变,保持共鸣的统一,甚至唱华彩部分,咬住原有元音不改变,绝不
7、允许到高音用a 来代替原有的元音。3、美声唱法于戏曲唱法老一辈歌唱家向外国人学习美声唱法,学习了声音的发音、共鸣和外国语言唱法,他们学的多是外文歌曲的问题,美声唱法开始研究中国语言唱法。在这方面特别需要向民族传统吐字学习,尤其需要向单弦、京韵大鼓这些说唱音乐学习。说唱艺术的吐字完全可以用于美声唱法的语言中。北京的单弦不离开说话的基础,怎么唱,不论多高多低还在说话的范围,这是牌子曲的审美。同样是说唱音乐,京韵大鼓相对地比牌子曲共鸣多些,声音在某种意义上脱离了说话。单弦牌子曲几乎跟说话一样,比说话夸张些,京剧就更夸张了。咱们习惯了这些个唱法,但其实你仔细听各剧种的语言跟说话已不一样了。第二章美声唱
8、法在我国的起源2.1 简介远在明代万历八年(公元 1580 年)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荬来到中国将天主教及教堂音乐传入中国,但那时并没有被中国人完全接受。直至近代,特别是20 世纪初,西方教会音乐大量输入,才对中国音乐和歌唱形式产生了影响。首先通过教会的圣咏,其后通过西方教神体质的中小学音乐课,使欧洲声乐艺术在中国逐步得到流传。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播和我国第一代歌唱家的成长,一是得益于国立音专及其他音乐、艺术院校的第一批外籍声乐教师如苏石林、梅百器等人按西方美声唱法训练和培养出来的一批歌唱家如周小燕、应尚能等人留学欧美主攻美声唱法。这两类人均成了我国第一代歌唱家。其中周小燕等在
9、四十年代后期的中国歌坛被评为女高音四大名旦。也是在这个时期,女高音歌唱家张权、周碧珍、高芝兰和男高音歌唱家沈湘、魏启贤等人也开始登上乐坛。2.2 应尚能的生平及主要创作经历应尚能,中国男中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作曲家。早年曾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声乐。回国后从事声乐教学,是中国最早研究与介绍欧洲传统声乐艺术的歌唱家之一,蔡绍序等等著名歌唱家都是他的学生,同时他又注重歌唱实践,是我国最早举办独唱音乐会的歌唱家之一。他的演唱技巧熟练,风格严谨朴实,声音丰满柔韧,富有抒情性尤其是演唱舒伯特的作品见长。他除了演唱外国作品外还演唱了如教我如何不想他等中国艺术歌曲。应尚能还创作有百余首专用作品。著有我的声乐
10、经验等著作。2.3 周小燕的生平及主要创作经历周小燕,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早年曾就学与上海国立音专,师从外籍教授苏石林学习声乐,抗战爆发后,积极参加救亡歌咏运动,演唱了长城谣 、 救亡三部曲等宣传抗日救国的歌曲。1983 年赴法国留学,1945 年在巴黎国立大剧院登台演出,引起公众注意,后又在欧洲多国举行独唱音乐会,取得巨大成功,被誉为“中国之莺” 。1947 年回国,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系主任、副院长等职,培养出了一大批活跃在中外舞台上杰出歌唱家。第三章解放初期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状况3.1 5060 年代新中国建立后,美声唱法的教学和传播在中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机
11、遇。首先,一批如周小燕等优秀的歌唱家纷纷回国,投入到新中国的声乐教育事业中去,他们不但活跃在中国的舞台上,还为中国的美声唱法培养了一批人才,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中国美声唱法演唱和教学的中坚力量。其次,作曲家们继续尝试借鉴西洋作曲技法和西洋唱法创作声乐作品。再次,以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为代表的专业音乐学院的声歌系和各类师范院校音乐系声乐专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为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和物质的基础。但是从六十年代开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政策都开始出现极左的倾向,并逐渐影响其后美声唱法的发展。沈湘,这个曾被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誉为“伟大的人”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或许
12、有些陌生。沈湘国际声乐比赛 2001 年 10 月在北京举行的。是中国声乐界的一件盛事。卡鲁索是 20 世纪初意大利最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他的谢世于沈湘的诞生,同是在 1921 年。少年的沈湘就很欣赏卡鲁索的歌声,时常专注倾听、细心揣摩,用自己的话说:“我已将上瘾了。 ”沈湘参加过多次比赛,一次在中南海演出,沈湘以一曲黄河颂 ,倾倒了中外宾客,掌声经久不息。谢幕时,周总理走上舞台,握住沈湘的手高兴地说:“苏联朋友很喜欢你的歌” 。1958 年,沈湘在著名的俄罗斯歌剧黑桃皇后中,成功扮演了男主角格尔曼,再次引起轰动。沈湘以他的实力,确立了他在中国歌坛男高音霸主的地位!改革开放的春天,是沈湘再整旗
13、鼓。这期间,他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全然不顾自己严重的冠心病,奔波在声乐教育领域,经常超时为学生们讲课。他在与时间奔跑。从 1983 年到 1992 年的 10 年间,由他指导的学生,几乎年年有人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或夺冠。女中音梁宁、花腔女高音迪里拜尔、男低音六跃、男高音范竞马、男中音程达、男高音黑海涛、男高音程志、女高音殷秀梅、女中音关牧村等等这些人们熟悉的名字,都曾师从沈湘教授,如此骄人的成绩,令外国评委、专家们大惊震撼,就连帕瓦罗蒂,也不得不拍手连连,敬佩有加沈湘教授是个伟大的人我很爱他!沈湘除了讲课、带学生出国参赛、出任国际声乐比赛评委、主持国际声乐获奖歌手颁奖仪式外,还连续六年赴
14、芬兰,为国际声乐大师班讲学。这些洋弟子们,一致称赞沈湘的教学法是点石成金术。在中国声乐史上沈湘是将中国声乐教学推出国门的第一人。 唱法,演唱声音圆润丰满、音色宽厚,富有穿透力,且通晓英、意、法、俄、德多种语言,以广博的知识修养声乐造诣形成自己独特的声乐教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声乐人才。其中有梁宁、迪里拜尔、刘跃、范竞马、程志、殷秀梅、关牧村及李晋玮、郭淑珍、孟贵彬、杨彼德、金铁林等。同一位声乐教师的男女高低五个声部的学生在国际声乐比赛上获大奖,这在国际声乐界也是罕见的。沈湘现象在国际声乐界被公认为是世界音乐界的奇迹。他们称赞道:中国具有世界一流的声乐教授,具有世界级的音乐大师。曾被评为北京市
15、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3.2 文革期间文革初期,我国声乐艺术全面停摆;到了中后期,李双江、李谷一、郭松等人才获得展示歌喉的机遇。第四章 70 年代以后的中国声乐4.1 专业音乐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之后,在党和国家政府的关怀下,以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为代表中国专业音乐学院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和发展,纷纷扩大了办学规模,使中国专业声乐演唱人才的培养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声乐舞台上享有盛誉的中青年歌唱家4.2 各师范院校艺术系、音乐系的建立的发展师范院校中的艺术系、音乐系在文革后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了八十年代,示范音乐系的数量就比七十年
16、代将近翻一翻。虽然师范院校并不是以培养专业声乐演员为目标,但在课程设置上在保留师范教育的特点之下,向专业音乐学院汲取经验,力求使师范毕业的学生做到一专多能,为全民音乐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4.3 老一辈声乐教育家再一次焕发出青春许多在文革中受到迫害的声乐教育家都回到了工作岗位上,为了追回失去的时间,他们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声乐教学中去,培养了一批至今活跃在舞台和讲台的新一代歌唱家和音乐教育工作者,为构建中国声乐教育的基本框架投入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4.4 中国培养的歌唱家在国际上频频获奖、引起世界乐坛的重视改革开放不久,中国的歌唱家们就陆续参加了许多国际声乐比赛,廖昌永、高曼华、梁宁、迪里拜尔、袁晨野、吴碧霞等都成为活跃在世界各大歌剧舞台和音乐会上的中国歌唱家。4.5 各类音乐期刊和音乐书籍的大量出版文革期间,声乐理论的研究也限于停歇,改革开放之后,文艺理论也百花齐放,许多音乐期刊创刊或复刊,带动了新一轮的理论研究热潮;同时期出版了大量古今中外的乐谱;自 1979 年起开始编辑的中国音乐年鉴,大大方便了广大音乐工作者和音乐爱好者学习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