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汉语言禁忌的建构与解构摘要:禁忌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和心理现象,其中语言禁忌尤为引人注目,涉及语言灵物崇拜和语言的禁用与代用(委婉语)。本文以英汉日常交际语言中的禁忌语为对比素材,从语用、跨文化交际、心理、哲学和社会发展演变的多视角分析论证英汉语言禁忌现象的特征、异同、积极与消极功能及近年发展趋势。研究显示,人们的禁忌文化心理支配了英汉禁忌语的出现、使用,交际的语用需要使代用形式委婉语得以传播延续,飞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文化产品成为“第四媒体”、社会的价值观及经济的变化发展促使禁忌语现象发生奇妙多彩的变化,委婉语成为禁忌语的主要表现载体,成为社会交往中一定意义的润滑剂。对英汉语言禁忌的研
2、究不仅有益于跨文化交际研究,也有益于宏观语言研究和人类语言认知机制研究。 关键词:禁忌 语言禁忌 委婉语 心理 文化 一. 引言 禁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英文对应词是“taboo”(“塔布, 塔怖”), 表示“禁止 ”或“抑制”,它源于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汤加岛人的土语,原义是“神圣 ”、“不可侵犯的”,1777 年由英国航海家库克 (james cook)引入到英语中。早在我国汉代就有关于禁忌的记载:“及拘者为之,则牵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见汉书艺文志)禁忌事物五花八门,与人们生活和日常交际紧密相连,包括把自然力、自然物(星月、雷电等)看作神圣不可侵犯,形成有关它们的禁忌
3、观念和行为;对某些动植物的禁冲犯观念;对祖先、神灵等的崇拜所产生的神灵象征与祖先遗物禁忌等等。禁忌一般通过口头传承和社会示范流传延续。 语言禁忌在诸多禁忌中扮演了特别重要的角色,这不仅在于“语言避讳”的普遍存在,而且许多交际和日常生活的禁忌与语言载体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人类社会的初始阶段,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低下,征服自然的能力很弱,因而难以解释许多现象和自然力,往往把语言与某些自然现象、祸福联系起来,赋予语言一种“它本身没有的、超人的感觉和超人的力量,社会成员竟以为语言本身能给人类带来幸福和灾难”1337,语言灵物崇拜(fetishism)和语言禁忌应运而生。作为自然语言的英语、汉语亦不例
4、外。当今全球化时代,随着人们使用英汉语进行双向交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英汉语言禁忌已成为我们研究语言认知机制和发展规律、研究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窗口,正日益受到语言学习(交流) 者、教学工作者和研究者的重视以保证有效、成功、得体的交际。本研究不局限于社会语言学范畴,同时结合心理学、语用学、人类学、哲学、跨文化交际理论的相关观点,对英汉语的语言禁忌现象进行多视角的动态考察对比、审视。 二、对比研究与讨论 1. 英汉语言禁忌之共性特征 无论是古代因神圣、不洁观念或者图腾崇拜、灵物崇拜或祖先崇拜,还是后世吉凶福祸观念,由于人类所经历的原始采集、畜牧和农业有许多相似因素,英汉语言的禁忌有不少相似相近
5、处,其心理反映都是一个“忌”字,体现在( 1)避而不说或采取避讳(委婉语)的形式(euphemism);(2)语言灵物崇拜。英汉语言禁忌现象在下列方面存在较多共同点: (1) 神灵圣人名禁忌。除严肃庄严场合外,英美人为避免触犯上帝与魔鬼撒旦,一般要使用如 old gentleman in black, old harry, god of this world, his sable majesty 等委婉说法,如违 反此禁忌会受到人们的责备与回避2429。在中国,也有所谓国讳圣讳,封建社会帝王名、圣 人名必须避讳,如孔子之名丘、老子之名耳、孟子之名轲、周公之名旦都要避讳。 (2) 对生老病死的禁
6、忌。人类对死亡的共识是“一种不幸、一种灾祸”,英汉语在此方面颇 多相似处。与汉语禁忌相似,用英语直接谈论严重的疾病、生育和死亡是一种忌讳,如癌症 (cancer),常改用 “terminally ill”,或“the big c”等委婉说法。就是常见的“怀孕”,英语中亦多以下列方式表达: she is “expecting“. (她在“待产”中。) she is “in a delicate condition“. (她正“怀孕中”。) she is “well-along“. (她“心满意足” 。) she is about to have a “blessed event“. (她不久会有
7、“喜事”。) she is about to be “in the family way“. (她不久就要成为“家庭一族”。) 汉语也会说“她有喜了”、“她有了”、“要做妈了 ”。另外,虽然同是“怀孕”, 但未婚的女性在不希望的情形下怀孕时,英语说: she is “in trouble”. (她“ 有了麻烦”。) 既然“怀孕”都不可随便说,“堕胎”abortion一字更不能任意使用了,最近在英美杂志或小说中虽然已经频频使用,但高雅一点的说法是: criminal operation (犯罪的手术 ), 这样一来,就是不想要孩子,也不得不生下来了, 这种绕圈的说法在无意中代表了操该语言国家的国
8、民性或习惯,耐人寻味。 对于“死”,中国民间有 “说凶即凶,说祸即祸” 的禁忌,为趋吉避凶,汉语涉及“死亡” 的委婉语多达 200 余种3250,如:“牺牲、归天、撒手西去、玉碎、就义、呜呼、仙逝、作古、与世长辞、见马克思”等;又如:“祥林嫂,怎么了” ?- “老了。”(见鲁迅小说祝福)这种情形在英语也相似,正如我们避免用“死” 字,英美人交际时也很少直截了当说 he died,他们可能会说: he went to his rewards. (他去领奖了。) he fell asleep. (他长眠了。) he passed away. (他去世了。) he breathed his last
9、. (他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he went to a better/another world. (他到极乐/另一个世界去了。) he paid his debt to nature.(他向大自然还债了。) his troubles are over now.(他的罪受完了。) he went to heaven.(他去天堂了。) he is with god.(他与上帝同在。) 同样,对 mortuary(殡仪馆 )和 cemetery(公墓)这样冷冰冰的词也常用 funeral home 和 memorial park 来称呼,似乎多了点人间温情。 (3) 关于性行为与排泄的亵渎类用语、
10、咒骂语的禁忌。汉语在谈到性器官或与性器官有关的事物时总是用别的话语代替,如“那个、下部、私处”等,性行为则用 “同床、合房、房事、云雨、合欢、办事”等委婉说法,贾平凹的小说废都中凡涉及性行为的描述则干脆以方框符号()代替,因中国传统文化将此类词归为亵渎词语而必须避讳 ,于是“上厕所、来月经”等也以“方便、洗手、上一号;来例假”等来代替。英语亦同样用“venereal disease(性病)多用 social disease 代称; illegitimate child(私生子)称作 love child;“ 来月经”叫“have ones periods”或“have problem days
11、”;free love(非法同居)婉转称作 trial marriage;homosexual (同性恋)换成 gay, queer; “强奸”是 rape,但在报上的报导一般不会说“她遭到强奸”(she was raped.),而是 she was “betrayed”. (她“被骗失身”了。 ) 聚会期间想上厕所时人们一般说: may i wash hands? /will you excuse me for a few minutes? 大小便也自然成了“answer natures call”。走在辽阔的山野时,如果女性说:“i want to pick flowers”. (我想去摘
12、花。)很可能是想去“方便”,此时男士切不要说“lets go together”。 同理,用亵渎类词语骂人在英汉语中也为“有教养的人”所不齿。中国文化认为以此类语言骂人最能毁伤对方肉体和心灵,故吵架时汉语常见以带“蛋”字(涉及男性生殖器 )的词语骂人,如“ 操蛋、混蛋、笨蛋、捣蛋、王八蛋”等。清稗类抄记载:“ 北方骂人之辞,辄有蛋字,曰浑蛋,曰吵蛋,曰倒蛋,曰黄巴(王八)蛋,故于肴馔之蛋字,辄避之。鸡蛋曰鸡子儿,皮蛋曰松花,炒蛋曰摊黄菜,溜蛋曰溜黄菜,煮整蛋使熟曰卧果儿,蛋花汤曰木犀汤。木犀,桂花也,蛋花也色黄如桂花也。蛋糕曰槽糕,言其制糕时入槽也。而独于茶叶所煮之鸡蛋,则不之讳,曰茶鸡蛋。”
13、 与此相对应,英语中特别忌讳的相关咒骂词是由四个字母组成的下流词(four-letter words),如“fuck(妈的、性交)、shit(狗屎、胡扯)cunt(呆子、笨蛋)、puke(呕吐)、hell(混蛋)”,等,其中 “fuck”被认为是“最具冒犯性的词之一 ”4818,因而出现在谈话或某些作品中时此词有时干脆以 f-word 代称,或经常被弱化为强调词,如:hes fucking stupid! hes a fucking good football player! (4)灵物崇拜(fetishism)和语言禁忌应运而生。作为自然语言的英语、汉语亦不例外。当今全球化时代,随着人们使用
14、英汉语进行双向交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英汉语言禁忌已成为我们研究语言认知机制和发展规律、研究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窗口,正日益受到语言学习(交流 )者、教学工作者和研究者的重视以保证有效、成功、得体的交际。本研究不局限于社会语言学范畴,同时结合心理学、语用学、人类学、哲学、跨文化交际理论的相关观点,对英汉语的语言禁忌现象进行多视角的动态考察对比、审视。 此时语言似乎具有了神秘超人的魔力:唐僧念咒语就收紧了孙悟空头上的金箍;白蛇传里的白娘子念罢咒语水漫金山;义和团携符杀敌以求“枪炮不入 ”;在美国华纳电影公司拍摄的全球票房看好的哈里波特中,也出现了众多具有奇妙力量的咒语,如:alohomora使
15、门弹开的咒语;petrificus totalus全身锁咒,被施咒的人会立刻全身僵硬如一块木板,等等。语言灵物崇拜的实质是人们试图通过语言符号来架起精神与现实物质世界的桥梁,寄托愿望, 抚慰心灵。 818,因而出现在谈话或某些作品中时此词有时干脆以 f-word 代称,或经常被弱化为强调词,如:hes fucking stupid! hes a fucking good football player! 2 英汉语言禁忌现象的个性 禁忌作为“一种无行为规范的心意民俗形态”5309,与禁忌所在社会的文化特征及传统息息相关。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同一民族通常都具有共同的精神结构、价值系统、心理特征和行
16、为模式,人们正是在这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中获得了归属感和认同感。英汉语言禁忌也分别带有各自鲜明的文化与传统特征、民族心理和行为模式。中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强调对立面的和谐与相互渗透,即对立中的统一,以及整个世界是一个统一体。经典易经用阴和阳两种对立力量的相互作用来解释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和谐。“天人合一 ”表现于政治领域是春秋大一统的观念,在伦理上表现为顾全大局;在价值观上,虽然中国古代是私有制,但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依然强调集体主义,以维护整体利益的价值取向。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言简意赅,反映了中国人宗法等级观和“群体本位”与权力的价值观。因此汉语
17、禁忌语相应地表现出下列个性: (1) 由于长期封建宗法制度和“家、国一体”的思想影响,汉语的人名、称呼忌讳数量、复杂程度远超英语,使用了许多同音、近音和近形字来避讳,有很细化的称呼方法。例如在中国封建社会,唐太宗李世民,为了避讳,唐人行文用“代” 代替“世”字,用 “人”代替“民”字,观世音因此而略称观音,民部改称“户部” 。宋时有个州官叫田登,自讳其名,州境之内皆呼灯为火。上元放灯,吏人书榜揭示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天,”时人讥之曰:“ 只许州官放火 ,不许百姓点灯。” 我国封建社会对帝王和尊长之名,在语言表达上都要有所避讳,当朝的皇帝和被尊为“至圣” 的孔子之名全国避之,谓之国讳或公讳。祖
18、先和父亲的名字全家要避讳,称为私讳或家讳。随着时代的变迁,反映封建宗法观念和等级制度的避讳现象,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在称名上汉语现今仍有禁忌。平辈之间,或下对上,多以姓加职务、职称相称,或在姓前冠以“老” 、 “小”字以示尊重、亲热;家族式称呼也扩展到非亲属关系以示亲热礼貌,如“警察叔叔” 、“ 农民伯伯” 等;子女依然禁忌直呼父母及其尊长的名字,起名也禁用与长辈相同或同音的字。晚辈称呼长辈要用辈份代替名字,且用“堂、表”等区分血缘关系,甚至夫妻间一般也很少用名字,多用小名或“当家的”、“孩子他爸(妈)”互称。 (2) 一些词因与凶祸词发音相同或相似成为禁忌,汉语中对“死”的委婉说法较之英语
19、更细化、繁杂;许多行业、地域有与谐音相关的禁忌语。语言是思维的基础,人必须通过大脑的联想机制来感知语言信号的意义,大脑存储的知识经验在外界刺激信号的作用下可随时激活,因此汉语中有不少与凶祸词发音相同、相似的谐音字成为禁忌词,以避免心理的凶祸联想与由此产生的恐惧。除 200 多与“死”相关的委婉语外,比如“四” 与 “死”因谐音而为不少人忌讳,电话号码等带 “四”的号码常受到冷遇,送钟(终)、送梨(离)、送伞(散)也成为交际禁忌。不同阶层、信仰和行业也往往有特有的禁忌表达方式。礼记中说,天子死称“崩” ,诸侯死称“薨”大夫死曰 “卒”,士死曰“不禄”。入了佛门的,用“化、迁化、示化、示寂、超生、
20、归净土”等;信仰道教的则有解驾、羽化、尸解“等。渔民忌说”翻” 、“帆”、“沉”,以免翻船。 (3) 与英语鲜明不同的是,“群体本位” 意识使汉语中为显示关心和亲切、询问对方隐私的有关问题不属汉语禁忌语范畴,比如:询问年龄、收入、婚姻状况、兴趣爱好、子女情况、父母是否健在、家庭地址与电话、女友(男友)职业、教育背景等,而这些在英美国家人士看来是在“侵犯隐私权 ”,令人极其反感。比如;一个中国长者在火车上与一个略懂汉语的美国女学生交谈,老先生和蔼地连问了女孩几个“个人问题“,女学生反唇相讥说:“ 先生,你是在调查户口吧!”484。 (4) 中国特有的文学传统(作品)也是汉语禁忌现象产生的一个来源
21、,也加深了语言魔力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除上面提到的唐僧、白娘子念咒外,在我国山东某些地区的人们至今还忌讳被叫做“大哥”,而如被称作“二哥” 则心花怒放,原因是脍炙人口的水浒中的武大郎软弱可欺、结局悲惨,而排行第二的打虎英雄武松是顶天立地的铮铮好汉。红楼梦中也有这样的情节:把所恨的人的人名、生辰写在某个地方并且每天用针刺,加上符咒的力量,名字所代表的人就会最终被所谓的神力所害。 西方哲学的辩证法与中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有相似之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cleitue )也认为世界是对立中的和谐(the theory of the mingling of opposites and bel
22、ieved that it was the strife between the opposites that produced harmony),但是,欧洲 1416 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犹如黑夜中的启明星;17 世纪牛顿等科学家揭示宇宙之奥秘,培根倡导的观察、推理的科研治学的归纳法犹如铁一般的事实;18 世纪文化启蒙运动席卷欧美大陆,民族独立,民主共和制,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在这几个世纪之内,“世界是统一中的对立”的哲学思想、追求“自由平等”“民权、民享”之理念和 “个人奋斗”在西方社会深入人心,“个体本位” 意识成为主流意识。此背景下,英语语言禁忌现象的个性特征较汉语来说突出表现在: (
23、1)为追求“自由、人权”,个人生活上的“ 隐私 ”(privacy)观念极度发展,隐私领域成为语言禁忌的重要内容。英语谚语“a mans home is his castle”(一个人的家就是他的城堡)表明了“家 ”的神圣不可侵犯,私生活更如此。除上面提到的以外,象身高、体重、年龄、婚姻状况、社会交往、病历等均列入隐私范畴。交往中对胖人不能直呼“fat”, 而用“plump、over-weight 、a little heavy”等委婉语代替,对瘦的人用 “slender(苗条)” 而不是“skinny”(皮包骨);“老年人 ”常用 senior citizens(年长公民)而不是 elderly people;为避免对某些职业的歧视之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