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宜居城市环境保护的有关问题.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497603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述宜居城市环境保护的有关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述宜居城市环境保护的有关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述宜居城市环境保护的有关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述宜居城市环境保护的有关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论述宜居城市环境保护的有关问题姓名:陈晨学号:10073113班级:经贸系 2010 级经管班一、环境保护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地下设施和城市网络系统的不断增加,城市暴雨内涝灾害日趋严重。2005 年 10 月,一场“龙王”台风 (19 号台风)给福州市带来了超百年一遇的强降水,城区近百分之五十地带的居民区被淹 , 100 多座高层建筑地下室被淹,造成水、电、通信设备瘫痪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人员和财产危害。灾后省、市有关部门均要求针对防涝问题进行建筑优化设计并对低洼地区建筑进行防洪改造,并组织提出了提高基地高程、增设防洪围墙、口部防洪闸板、加强防水构造等一系列措施。但笔者深感仅从建筑的角

2、度出发去解决城市防洪问题是远远不足的,因为城市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忽视才是造成涝灾的根本原因。解决城市防洪必须从整体环境角度,以全面的思维,增强城市的自我调节功能,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如一些国家在洪水防御工程体系之外,采取建立洪水风险区土地开发利用管理制度等非工程措施,限制不合理的开发 ,取得了良好效果。反思当今宜居城市环境的问题,更是少不了这种全面的视角与综合的措施 ,以下是笔者对此的一些粗浅思考。 二、目前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人居环境面临生态危机我国当前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对环境不加考虑地大开发大建设 ,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综观当今城市的生态环境,

3、在人们赖以栖息的建筑之外,满目水泥森林、塞车景观、垃圾景观和污水景观。掩藏在高楼大厦背后的是危害居民身心健康的生态负效应:建材污染、能量耗散、气候热岛、水分流失、环境污染、建筑拥挤、景观压抑等等。城市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们从大自然索取过多而投入、返回过少,导致城市自然生态恢复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耗竭:人们往往只看到城市活动的 物理过程, 而忽视其生态过程;只重视城市设施的社会服务功能,而忽视其生态服务功能;只注意城市经济的生产效益而无视其生态效益;只看到污染物质的环境负价值而忽视其资源可再生利用的正价值。以上种种造成了城市环境的不断恶化。2、聚落认同感的丧失人对聚落的认识基于共同长期的聚落生活,形

4、成于一定的 文化背景之上, 而这形成了人们对所居聚落的一种环境意象并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当今的居住小区因过分强调功能而忽视了精神生活空间的塑造,忽视了相应的文化背景 ,与整体环境格格不入,破坏了人们基于其文化背景而形成的环境场所意象。丧失认同感、归属感引起了聚落内部空间的混乱,同时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看似开放的现代居住建筑群体中,邻里之间是极为封闭的,加上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多层次交往空间在追求容积率的情况下被忽视,导致人与人之间交流减少 ,关系冷漠。3、城市环境缺乏地域特征目前人居建设中抄袭和模仿建筑形式和风格已成为一种时髦,众多罗马花园、欧洲豪宅、拉美风情等等构成了我们城市混乱而又千

5、篇一律的景观,地域特色的缺乏成了很长一段时间内城市建设中有目共睹的一个现象。而建筑作品是与其本土文化及当地自然、人文环境分不开的,一味跟着西方建筑 “时尚”或国内领先“潮流”走,不但建筑创作将停留在较低水平,城市面貌也将变得毫无特色。 三、传统人居中的智慧和启示古代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天、地、人之间是一个有机循环和新陈代谢的整体,因此古人十分重视和谐居住环境的营造,其居住和当时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达到完美的结合。居所是物质生活的载体,还是精神审美的载体 ,在人居环境选址、总体布局、建筑单体及室内外环境设计中都充满了生态精神。首先, 聚落营建中珍惜土地资源,重视理水、广泛植树。传统聚落一

6、般不占或尽可能少占耕地,建筑密集,街巷狭小。同时,聚落布局多考虑水的因素, 对地下水、地表水善加利用。另外古人还在聚落内外广种林木。其次, 聚落选址与布局。中国传统聚落的选址大多数是选择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位置,有利形成生态循环良好的小气候。从聚落内部的建筑布局来看 ,山地丘陵地区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形成了错落有致的聚落形态, 如藏羌民居、黄土高原民居等。在平原地区则通过层数、层高的调整,地坪高差的处理 ,形成前低后高、左右环抱的形态,形成宛若天然起伏的聚落形态。与之相比 ,我们目前的规划选址中主要体现的是开发强度指标,而对环境方面的考虑基本弱化。此外, 单体设计融贯着环境观念。以民居中的院落式

7、的布局为例 :从福建的土楼、皖南民居,到山西大院、北京四合院,都以院落为居住生活的中心,同时也体现了人与天地、自然的沟通,体现了建筑与自然、人的交融。建筑为实体 ,院落空间为虚体, 虚实结合的生态理念,在建筑密集的状态下调节了人、建筑、自然的关系,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日照、通风、保湿、隔热、采光、隔声等问题,适应了不同地区的外部环境。同时也因不同的外部环境,院落具有了各自不同的形态和特点。 四、宜居城市环境的创造宜居城市建设需要整体观和战略观的指导,而以“建筑 地景城市规划”为核心的人居环境科学正符合这种要求。它从“融贯、综合、集成”的角度, 发展城市规划的综合研究方法,以促进城市社会、经济、自然

8、的协调发展。因此宜居城市建设也需多维度的思考,笔者在此试从规划、建筑、人文三方面加以分析 :1、进行综合生态规划综合生态规划涵盖了人文、科学和艺术的内容,将尽可能多的因素纳入考虑范围 ,寻求最佳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平衡点,力求以尽可能小的生态代价换取尽可能高的综合效益。它首先注重与地域生态环境相协调, 如地形特征、地质结构、植被、生物群落、水源和排水方法等,防止见山就挖、遇水就填、逢树就砍的错误做法, 避免青山绿水遭到破坏。进而涉及交通网络规划、公共设施布置、废弃物的处置循环、税收、管理等因素的考虑,以选择合适的地域发展模式。另外还涉及历史保护、教育、保健和娱乐等方面,以满足人们的心理与文化需

9、求。以城市防洪为例,可尝试综合治水: (1)预留城市防灾空间。城市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条件往往决定城市未来可能遭受的灾害及影响程度,根据可为城市提供灾害防御空间的不同,可将灾害防御土地至少分成防灾缓冲用地、防灾设施用地等类别。如防洪缓冲用地可有效地减轻洪灾的危害程度,其内容是防护绿地、河滩用地、行洪河道、卫生隔离用地、分洪区等。(2) 顺应环境进行 开发。土地利用规划应结合防洪进行合理分区,同时考虑自然环境的特性和合理容量 ,不过度开发利用土地;不侵占河川的分洪区,禁止或限制在危险土地上进行某些开发和土地利用活动;在城市易淹水的低洼地区,不兴建永久或固定的建筑物,而规划成为公园、绿地、停

10、车场等使用程度较低的场所,发生洪水时可作为蓄洪池或滞洪区。(3)与生态景观有机结合。在规划洪灾防治措施时 ,将景观与生态因素纳入考虑,避免以突兀的工程设施破坏环境景观或生物栖息地 ,与整体环境和生态取得和谐。(4)采取工程措施外的综合措施。例如:把防洪与雨水利用、径流污染控制相结合;减少裸露土地和硬质铺装,采用渗透铺装,增加地表储蓄能力; 规划使用低势绿地、渗透管渠等渗透设施;加强建筑地下室防洪设施 ,设置防水闸门,并将重要空间上移;加强河流管理,严禁倾倒垃圾废土、滥采砂石、开垦鱼塘等侵占河流的行为;优选城市排水体制等等。2、注重健康 型建筑的设计健康型建筑设计要有利于促进人造建筑环境及人居环

11、境与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有利于形成自然环境的良性循环,不能只偏重于空间形态、形式视觉等方面的研究 ,而应多从自然生态的角度去研究探索问题:(1)优先考虑选择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环境地段作为建设用地 ,或对现有建设用地进行噪声、大气、光污染、电磁辐射污染的治理,尽可能减少危害 ,使建筑成为人类避免环境危害的“避难所” 。(2)从规划布局、绿化配置、建材选择以及构造施工等方面都应充分体现健康理念,并制定相关法规加以引导。将相关学科的最新技术应用于城市建设当中 ,通过环境各要素的系统优化,来改善居住环境的健康安全系数 ,使得未来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真正成为人们的生活乐园。(3)营造健康的建筑内部环境。研究表明

12、,许多流行病和地方病可能与人所处的物理环境直接有关,如前两年的“非典”案例。通过建筑环境与生物医学调查研究,建筑师和生化学家能在诸如放射污染、气体污染、光污染以及噪声污染之类的物理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因此,将物理环境因子与人类健康及环境污染联合起来的环境健康学研究将是未来重大的研究领域。建筑师与医学、生物学专家和机构越来越密切的合作将会使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3、增进居住环境的 人文关怀城市不仅是经济活动的载体,而且是广义的人类文化 、文明的物化体现。不同的城市街区面貌、街道景观,是我们区别、认识不同文化最直接的途径 ,而正是不同的文化使城市具备了精神上的含义。走在

13、北京什刹海附近的胡同中,你所能体会到的是老北京的闲适,感受着烟袋斜街的怀旧氛围和银锭桥的古朴之情 ,一下会觉得自己离北京似乎近了许多,全然没有了穿梭在现代城市街道中的紧迫感与不适。因此,在宜居城市建设中,我们不仅要考虑为人们安排优越的经济活动空间,而且更要考虑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越的生活空间与文化舞台。适宜的城市环境应使人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助于人们交往和活动。良好的住区 环境设计能有效增加人文关怀:住宅楼内的交往空间能增进邻里生活的融洽 ,创造居民相识的环境;安静、安全的半私密空间能供老人孩子休息游乐,供居民亲切交往 ,又是景观宜人的场所,从而增强住宅环境的自然、人文和文化含量。另外 ,改变相邻居住小区之间单纯交通功能的公共空间,形成能满足交往、休息、观赏、游戏等多种服务功能的宜人空间,既可构成一定规模的区域性城市公共空间 ,又能以此改善和有意识地引导人们在居住环境内的生活气氛,从而增进邻里的情谊。五、结 语 千百年来,从底比斯到巴比伦,从君士坦丁堡到圣地亚哥,那些备受称赞的城市,是因为它们给人们提供了最佳的生活体验和宜居的环境。宜居城市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发挥功能的有机体,它不但在物质方面,而且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都是健康的。这就需要我们从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追求城市建设的整体效益,促进城市的健康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