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解读十二五“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新内涵资料图片新华网北京月日电 新华社记者齐中熙“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人们注意到,刚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令人瞩目地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 较快发展”作为独立一个章节进行了具体论述,并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三条详尽措施。“此次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将扩大内需战略独立成篇,
2、并提出了相对具体的政策措施和目标,力图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这透露出中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迈出实质步伐。”中国国际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张其佐说。关于扩大内需的相关新提法,也引起了外电的关注。德国商报认为,新的五年规划强调加强内需,中国经济发展将摆脱出口依赖,增强国内消费。张其佐分析认为,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突出表现在需求、产业和要素这三大结构严重失衡,而需求结构失衡又是严重制约和导致产业结构和要素结构失衡的主要矛盾。从需求结构看,主要是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的失衡。目前,投资仍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我国制造业仍处在国际产业链的低端,服务业增加值占的比重仍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而单位能耗仍居高不下。我国居民消费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第一创业证券创金资产管理金融行业研究主管张荣分析认为,中国经济经过年高速发展,目前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在当前城市化水平不 断提高,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的背景下,资源环境约束的强化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客观需要都要求必须改变以前粗放的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向扩大消费 需求的长效发展机制上来。”张荣列举的一组数据显示,劳动者报酬比例从年的下降到年的,居民收入占的比重也从年的下降到目前的,与此对应的是,居民消费占比也是呈逐年下降趋势。“扩大消费,首要的是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张荣强调
4、说,要想扭转这一趋势,就必须从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入手,提高居民收入占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保护低收入群体,以包容性增长实现经济转型。张其佐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线,就必须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理所当然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而从全球角度来看,我国主要资源性产品消费占全球总消费的比重,明显大于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多年来,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太高, 经济增长偏重依赖国际市场。同时,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据测算,我国资本形成率已由年代初的左右陡升到年的近,最终消费率则 由同期的近下降到约。
5、“内需结构性问题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的主要根源,需求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又在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为主,扩大内需努力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张其佐说。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所所长聂高民表示,内需不足和中国的劳动力结构、城镇化进程、要素市场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的滞后等紧密联系。内需中很大的瓶颈是服务业发展滞后。因此,要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是需要不断改革加以推动。新华网天津频道月日电(记者徐蕊 刘琳)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在年天津夏季达沃斯年会开幕上表示,我们要坚持内外均衡发展,着力构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温家宝说,中国有世界上潜力最大的国内市场,充
6、分挖掘市场的潜力,有效释放国内需求,是促进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解决经济运行中突出矛盾的重要途径。 温家宝表示,我们将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 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居民收入和消费可持续增长。促进中部崛起,着力培育内需增长的新动力,拓展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内 需增长的新空间。(完)“扩大内需”首次在中国新五年规划建议中单独成章新华网北京月日电(记者查文晔 刘欢 李建平)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于日公布,“扩大内需”首次在建议中成为独立章
7、节。分析人士表示,这表明中国将“扩大内需”战略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不仅着眼于消费、投资与出口平衡拉动中国经济,更着眼于让更多民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建议共分十二个部分,其中第二个部分题为“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建议提出,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中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投资、出口、消费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与消费被称为“内需”。长期以来,消费一直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板”,占比重一直徘徊在之间,年该比重仅为。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投资所占比重。近五年的数据显示,仅固定资
8、产投资一项占的比重就接近。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指出,“扩大内需”单独成章充分表明,中国已将其完全纳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的轨道。中国强调扩大内需战略还有国际因素考量。目前全球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中国不能再过度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如果能有效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中国将在国际经济格局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和主动权。”张晓晶说。建议提出,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中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目前,作为中国居民收入主要渠道的工资收入,在生产要素中的分配比例偏低,仅占企业运营成本的
9、不到一成,远低于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 比重连年下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纯收入增长远远落后于人均增长。收入水平严重制约了中国居民消费能力的扩大。“如果经济增长的成果不能体现到居民的消费增长上,不能切实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这样的增长就只能是见物不见人的片面增长,从而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夏业良说。建议提出,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年月在第五届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讲话指出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社会正经历人均由美元向更高增长的阶段,消费正
10、处于结构调整和升级步伐加快的时期,扩大消费大有可为。“未来中国消费结构的转型,主要特征就是降低食品等生存消费的比重,提高家庭设备、通讯交通、文化娱乐等发展和享受消费的比重,从而大幅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夏业良说。建议提出,要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目前中国依然处于“消费抑制阶段”,即经济高增长、居民高储蓄和低消费共存。只有消除了抑制消费的因素,居民最终消费的潜力才可能得到释放。分析人士表示,未来在扩大内需方面采取的措施应包括:普遍较快提升居民收入、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渐完善教育、住房、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等。金融危机暴发后,中国采取了提高职工最
11、低工资标准、养老金标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及发放居民消费券等措施,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居民收入,改进消费结构、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方式转变。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表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调低、扩中、限高”的收入分配调整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此外还应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稳定他们的消费预期。建议提出,要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把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最终需求。今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元。收入增长有效推动了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升级换代。家电、交通和通讯类产品的消费已向农
12、村居民普及。张晓晶指出,金融危机以来的实践证明,中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是成功的。未来五年,应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减轻居民的教育、养老、医疗负担。建议提出,要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比重,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在社会保障方面,中国政府已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去年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基金亿元,比上年增长。截至去年底,全国参加失业保 险人数超过亿人,全国基本医疗保险总参保人数已超过亿人,总体覆盖率达到以上。绝大多数省份已建立了工伤保险储备金制度。庄健指出,进一步调整收入分配涉及一系列的利益调整和政府职
13、能转变:包括改革户籍制度,缩小城乡差距;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限制高管收入,缩小行业差距;完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增加职工工资等。建议还提出,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完善投资体制机制,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今年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发布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名单,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分析人士指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是“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鼓励的投资方向,这将鼓励提高投资质量,将资金投到符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向的领域中去。扩大内需应有新思
14、路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进一步扩大内需需要有新思路和新举措。首先,应努力消除国内市场的无声壁垒。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尽管我国坚持把最好的产品拿去出口,但针对我国的技术 壁垒、绿色壁垒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仍屡屡出现。对此,我们一方面应当积极主动、有力有效地加以应对,另一方面应当更好地落实扩大内需的方针,着力开拓国 内市场。我国是全球潜力最大的消费市场,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我们自己理应充分利用。近年来,我国实行扩大内需政策是富有成效的,保证了我国经济率先走出国际金融
15、危机的阴影,保持持续较快增长。但也应注意到,我们为此所付出 的成本不小,而且扩大内需尚未达到预期目标。这是为什么?恐怕与我们忽略了一个隐性的根本问题有关只注意到外销会面对贸易保护主义壁垒,却忽视了内销 也有国内市场消费者自我保护的无声壁垒。为什么有那么多产品不受消费者青睐?这就需要厂商反思是否真的把消费者奉为上帝,为其提供了价廉物美质优的产品。 厂商有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消费者也有权益最大化的追求。消费者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心理上会筑起安全、绿色、价格等方面的壁垒,不会盲从厂商的叫卖。这种 壁垒是扩大内需的最大瓶颈之一。假冒伪劣产品不仅严重抑制有效需求,而且严重阻碍大批货真价实的名牌产品的涌现。
16、这就如同劣币驱逐良币一样。因此,必须严 厉整饬市场,切实加强供给管理。如果能像重视出口产品那样重视国内市场的产品准入,从质量、价格、服务、诚信等方面全面优化供给,就能极大地扩大内需和降 低交易成本。所以,扩大内需亟须优化供给,努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次,应认识到储蓄也可转化为消费,有利于扩大内需。储蓄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意义。工业化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储蓄的作用就大。譬如 18世纪英国工业化时期,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鼓励储蓄,宣扬“奢侈都是公众的敌人,节俭都是社会的恩人。”到了 20 世纪 3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陷 入大萧条,主流经济理论就反对增加储蓄了。凯恩斯在专为克服经济危机而写的就
17、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就认为节俭已不是美德,储蓄也不是好事。因为储蓄不 仅会压低价格,而且会减少现时消费。所以,他主张鼓励多花钱。我国自 1996 年实现经济“软着陆”以来出现了“双储双增”现象,即银行储蓄和商品仓储同时增加。因此,许多经济学者也持凯恩斯的观点,提 出抑制居民存款,主张以降息、加征利息税等手段把银行里的“纸老虎”引出笼。应当说,这在当时是有一定作用的,但长期来看无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银行存款 持续快速增加,“纸老虎”不仅没有被引出笼,反而越发肥壮了。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问题不在于储蓄多寡,而在于如何使用储蓄。实际上,居民储蓄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贡献很大。它既为工业化提供大量资金
18、,也为居民提供自我保障,减少其后顾之忧,并有利于互济消费、 扩大内需。目前,最后一点还不为许多人所理解。自上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消费信用日益发达,储蓄功能日益多元化,已不再限于投资,还可以成为消费。储蓄不 仅不会减少即期消费,而且会把未来消费提前到现时消费。在银行贷款中,消费贷款比重不断上升,买车、购房等都可按揭贷款。比如,美国花旗银行的消费贷款占 其业务的 70%以上,具有消费银行性质。近年来,我国消费贷款也逐步发展起来。居民少量余钱买不了什么大件,集中在银行里就可发放按揭贷款帮助人们购房、 买车了。所以,储蓄与扩大内需不仅不矛盾,而且可以促进扩大内需。对此,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胡培兆
19、厦门大学教授)以调结构为主攻方向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以调结构为主攻方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调整三次产业结构。遵循产业演进规律,大力发展和提升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使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这不仅是实现 经济发展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的必然选择,而且有利于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大力调整三次产业内部结 构。其中,应重点推进第
20、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降低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所占比重,并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改造使其大幅度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 染;推动制造业企业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发展,摆脱以往过多依靠高投入、高物耗、高能耗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努力以较低的投入带来较大的产出。在第三产 业,应在巩固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同时,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带动力强和增值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重要的战略 性服务业,如现代物流业、信息产业、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等。在第一产业,应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推动农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由传统分散经营 向产业化经营转变;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21、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价值。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经济率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应优 先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欠发达地区应根据本地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等,既重视对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有效承 接,又重视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及适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等。特别需要重视的是,欠发达地区承接产 业转移,绝不是简单的产业复制,更不能是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迁移,而是在转移中进行适应性改造、在承接中实现发展水平提升。加快调整企
22、业组织结构。企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体。应在规模经济特征明显的产业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推动企业兼并重 组,实行强强联合,走集团化道路,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规模竞争格局,避免重复投资、过度竞争。应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推动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改变过 多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和物质资源消耗进行低水平竞争的局面,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创造条件,逐步从主要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向主要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并重进而向主要生产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从主要生产初加工产品向主要生产深加工产品转变,从主要生产低附加值产品向主要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同时,高度重视品牌建设,
23、推动从一般产品结构向品牌 产品结构演进。引导消费结构调整。近年来,我国居民以住房、家用轿车、消费类电子产品以及教育、保险、医疗、文化、家政等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消费需求不断增 长。这是居民消费结构演进升级的体现,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将日益增强。因此,应密切关注居民需求的新变化,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适应消费需求 结构的新变化。同时,重视研究中低收入消费者的需求,在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延长传统产业生命周期。调整消费结构,必须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营造良好市 场环境,特别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控制物价不合理上涨,促进居民持续增收;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优化居民消费结构
24、,带动产业结 构演进升级,引导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对外经济结构。应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市场需求结构的新变化,需要我国积极调整对外经济结构,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转变对外经济发 展方式。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进一步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在继续巩固和发展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市场,推进自由 贸易区建设,实施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应该看到,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围绕发展低碳经济展开的国际竞争会进一步加剧。我国应通过技术创新特别是形成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培育低碳产品品牌,以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新变化,并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安世银 作者为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