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文】教师效能与学校效能作者:卢威志 陈荣贤 来源:台湾教育网 关键词:教师效能、高效能、低效能、学校效能、班级经营前言-教师效能的基本概念教师对于教学工作所具有的效能信念,即教师效能感或效能信念 (teachers perceived efficacy),是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教师效能的高低影响学生的学习成就,因此教师对自己的能力及信心之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思考与信念是影响其作各种教育性决定的关键因素。当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充满信心而能全心全力投注在学校工作时,往往能表现较有效率的教学行为而使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师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的知觉和信念。是有效教师的主要特征之一,可称
2、为教师效能。高效能的教师拥有较高的个人教师效能信念,能关心学生的言行举止,并在适当的教师期望下,共同建构师生合作的班级文化。(郑宏财,民 88)学校效能和教师效能的意义一、效能和效率的意义效能和效率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效能重视组织目标的达成,效率则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有效率的组织不一定是指有效能的组织;而有效能的组织也不完全是有效率的组织,组织所追求的目标,要比资源的运用更为重要。学者对效能和效率提出不同的看法:Barnard (1938) 认为效能是指组织目标的达成;效率则是指组织成员需求的满足。Hit, Middlemist 前者相信凡事操之在己,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疏
3、忽;后者相信凡事操之在人 (或其他原因),将成功归诸幸运,将失败归诸外在原因 (张春兴,民 83)。将控制信念的概念引用至教师效能感可知,认为环境对于学生学习之影响力大于教师之教学影响力的教师,持着他们不能掌控教学后果的信念,属于外控信念的类型;而有信心能教导学习困难或动机低落之学生的教师,展现了他们能够掌控教学后果的信念,此为内控信念者。教师效能感的概念化首先出现在美国 Rand 公司两项评鉴加州学校改进方案的研究中(Armor et. a., 1976; Berman et. al., 1977)。在这两项研究中,教师效能感即依据控制信念理论被广泛的界定为教师对于其自身影响学生成就的一般能
4、力之知觉,而此种一般能力的知觉包括有关一般教师对于学生学习及发展之相对影响力的信念,以及有关教师个人对于影响学生学习及发展之能力的信念。Guskey(1981)亦从教师的控制信念,界定教师效能感为教师对于学生学业成功及失败的责任之信念。 二、A. Bandura 的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理论Bandura(1977,1986,1997)将个人知觉的自我效能界定为个人对于自己能够组织并执行一连串行动以产生某种成果的信念,此种信念乃是个人对于自己从事某项任务或表现某种行为所具备的能力,以及对于工作或行为可达到何种程度的一种主观评价。因此,Bandura的自我效能包括两部份:一为有关
5、个人能否成功地执行达成某种结果必要之行为的能力判断,称之为效能预期(efficacye xpectations),另一为有关某一行为导致某种结果的估计,称之为结果预期(outcome expectations);两者是有所区别的,因为个人可能相信某种行为会导致某种结果,但如果他们质疑自己执行此种行为的能力,则他们的行为将不受到结果预期的影响。根据 Bandura(1977,1986,1997)的自我效能理论,教师效能感被认为由两个独立的向度所组成:教学效能感(sense of teaching efficacy)与个人效能感(sense of personal efficacy);教学效能感系
6、指教师对于教学能够影响学生学习的预期(Ashton而个人效能感则指个人对于本身教学能力的评估(Ashton刘威德 (民 84)将教师效能感界定为教师对于自己教学能力的认知,此教学能力包括积极上的正面教导学生,和消极上的抗衡外界社会环境因素对学生的不良影响(Pp.2683-2684);颜铭志 (民 85)将教师效能感界定为: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时,对其能有效达成教学工作的一种能力知觉与信念(P.34);许芳懿 (民 86)定义教师效能感为 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时,个人拥有担任良好教学任务的能力之信念,及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改变学生不受外在环境影响的能力之信念(P.6);孙志麟 (民 88)将教师效能感界定
7、为: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时,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一种信念。此信念包括教师对自己能够正面影响学生学习表现,以及抗衡外在环境对教学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认知与判断(P 174);洪瑞峰 (民 89)对于教师效能感的定义为:教师拥有对他或她在特定的脉络之下,完成组织与实施一特定教学工作所必须的行动能力之信念(PP5-6)。由上述可知,无论是控制信念理论或自我效能理论均主张个人的信念影响其行为。但是控制信念理论似乎将个人对于自己能力的信念隐含于个人对于行为结果的信念内,由此推论而得的效能感为一单向度的概念;相对地,自我效能理论认为效能预期与结果预期为不同的概念,由此推论而得的效能感为一多向度的概念,这可说明何以相
8、关文献对于教师效能感的定义缺乏一致性。然而,这些不同定义中亦呈现其一致性的一面,主张教师效能感涉及教学的所有任务,而且假定教师效能感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亦具备改变的可能性 (Moore & Esselman, 1994) 。教师效能与学校效能的关系一、学校效能之意义把效能界定为达成特定目标的程度,则一所学校能够达成所订的目标,则为有效能的学校。最初对于学校效能的看法是以智育成绩为基准,认为有效能的学校是指学生智育成绩优良的学校,智育成绩则以阅读和数学两科成绩为代表,利用基本能力的习得来评量学校效能。另一批学者提出有效能的学校不仅是有较高的智育成绩,还包括成员的适应力和工作满足等方面,因此学校效
9、能应是指学校本身具有一些普遍而共同的特征,如强势的行政领导、学校气氛、高度期望等,有助于学校成员或学生良好的成就表现。综合上述所说,吴清山将学校效能定义为:学校效能是指一所学校在各方面均有良好的绩效,它包括学生学业成就、校长的领导、学校的气氛、学习技巧和策略、学校文化和价值,以及教职员发展等,因而能够达成学校所预定的目标。(吴清山,民 80)二、有效能学校之特征 强势的行政领导和谐的学校气氛和良好的学校文化重视学生基本能力的习得对学生有高度的期望教师有效的教学技巧经常督视学生的进步教职员的进修与发展妥善的学校环境社区、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吴清山 ,民 86) 三、教师效能与学校效能的关系 教师效
10、能是学校效能的基础:有效能学校所强调的学术气氛、高度期望、安全和谐的环境、高度参与学习、重视基本能力、督视学生进步、良好班级管理KK 等,这些因素都需要透过教师班级中进行教学,才能提升学生成就、行为和态度。因此,教师效能可说是学校效能的基础,所以,要提高学校效能,基本上应该从教师效能着手,才易见效。教师效能是预测学校效能的重要指标:学校效能可说是校长效能、 教师效能、学生效能三者交互作用所形成。校长效能影响各个教师的效能,教师效能则直接影响学校效能,而学生效能的高低,则决定了教育产出的素质及学校效能的高低。所以,教师效能高低可以有效预测学校效能的高低。因此,加强教师教学技巧、专业效能感,以增进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就,亦成为研究学校之重要课题所在。(吴清山 ,民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