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钢企“候鸟”现象调查之物流成本高企随着北方陆续入冬,当地大中型钢厂的资源正陆续南下。与大中型钢厂候鸟式的南下“过冬” 不同,北方的其他一些小钢厂则选择了“冬眠 ”状态。据本报记者 调查,物流成本是造成这种分化现象的关键因素。随着钢铁产能过剩, “北货南移” 正成为 常态,而根源在于我国钢铁产能布局的不合理,从而大大增加了物流成本。大型钢厂南下过冬“目前我们 往南方分流的 动作非常大!”河北钢铁集团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大约每月共计有 6 万吨钢材南下。目前,南北价差已经增加至三四百元, “北货南下大概比北方区多挣100 元左右” 。每年冬季,由于受气候转冷的影响,当地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减缓,建筑钢
2、材的主要生产基地华北、东北和西北资源将渐渐南下,已经形成一种惯例。据本报记者调查,10 月中旬之后,北方钢厂,如西林、新抚顺、建龙、吉林四平红嘴、辽宁北台、山西海鑫、河北敬业等钢厂螺纹钢、线材已开始陆续南下。由于北方钢材南下量明显,一些北方港口还专门开通了“内 贸钢 材南下 业务 ”。山东烟台龙口港 专门调配了首艘专门装载钢材盘圆的内贸货轮。仅 10 月 16 日当天,即有 5000 吨盘圆起航南下。 “今后河 钢分流量一定还 会增加。 ”河钢一中层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唐钢、宣钢在 12 月中旬就已开始增加了往华东、华南钢材分流量 3 万吨,承钢也在着手增加南方分流量,原计划是增加 2 万吨,但
3、具体分流量目前还没确定。该人士分析,即使南下会加大一些运输成本,但河钢在南方城市的钢材销售收益也会比北方更好。而且增加南方城市的分流量,能减轻北方城市建材库存压力,从而保持北方建材价格坚挺。据调查,目前河钢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供不应求,杭钢集团也在快速进行铁、钢、材产能调整和公辅系统配置,使各工序相继进入满负荷生产状态。中国铁路物资北京公司沙河经营部负责人薛满坤对记者分析,河钢等大钢厂之所以满负荷生产,一方面是因为大钢厂不受钢坯紧张影响。另一方面是钢厂销售渠道多,南方分流量较大。据记者调查,今年北方钢材资源投放上海及周边南方市场的数量比往年还要多,因为广东举行亚运会,给当地的建筑工程施工带来影
4、响,北方地区的过剩资源已无法打入广州市场,这部分资源更多的分流到上海及周边地区小钢厂限产冬眠对于外地市场占有率较小的钢厂,想要通过“北货南移”的方式缓解北方需求萎缩的局面则存在一定困难,与大中型钢厂热火朝天大举向南方发货不同,这些小钢厂进入了“冬眠” 阶 段。唐山金鑫钢铁有限公司近日提出一个新口号“不要产量,只要质量” 。据内部 员工透露这其实是另一种变相限产。由于唐山金鑫钢铁的市场只在天津、北京地区,需求淡季成交不旺,而且钢坯非常紧张,所以干脆主动限产。中小型钢厂自身抗风险能力弱,不敢增加南方分流量。金鑫内部人士分析说:“ 目前分流成本很大,对于中小型钢厂100 元的利润还不够支付其他意外成
5、本的增加,不值得我们去分流。 ”据了解,钢材具有典型的销售半径,产品一般只能覆盖300500 公里的需求。 钢厂南下打破固有的销售半径,必然增大物流成本。 “钢厂南下物流成本大概在 100120 元。 ”上海钢市资深研究员表示,原来北方的钢材进入上海都是通过铁路运输,成本比较高,现在一般都走水运。南下的物流成本对钢厂是一种挑战。由于国内大部分是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如果按10%的销售利 润率计算,利润基本在 100200 元/ 吨上下。小钢厂因产品利润低,而难以支付南下的物流成本,必然会放弃南下分流。而有能力南下分流的钢厂同样面临海运费、港口运费波动的影响。根源在于产能布局不合理事实上,这
6、种现象并非仅仅发生于冬季,北方钢材“候鸟”式的迁移已经演变成为全年性的。随着国内钢铁产能的快速扩张及钢价的变化日益频繁,北方钢企南下“跑马圈地” 不仅仅是季节因素,转移产能扩大销售是其主要目的之一。由于长途倒运,钢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北 货南移” 的根源还在于我国钢铁产能布局的不合理。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喜民对本报记者举例说,北方环渤海 5 省市(山东、河北、天津、北京、辽宁)钢铁产能 3 亿吨,自己只消费一半,其余要输出华东、华南。而广东一个省份的需求即可达 5000 万吨,但自身产能才1000 万吨。布局不合理加大了钢铁物流成本。未来钢铁物流的发展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方面是产地销,而另一个是销地产。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曾同样表示,由于钢铁行业区域布局不合理,增加了运输成本,造成整个行业物流的成本非常高。对此,在 2011 年中国钢铁市场展望暨“我的钢铁” 年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骆铁军对记者说, “十二五 期间是我国钢铁布局调整的最后一个机遇期,国家将重点对钢铁产能布局进行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