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 物 质 文 化 价 值 之 我 见根据联合国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03 年 10 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的概念有一个定义:非物质文化“是指被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自然与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持续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的定义,国内文件是这样表述的:“非物质文化是指各族人民世代传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
2、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艺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 。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具有历史传承价值、审美艺术价值、科学认识价值、社会和谐价值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历史传承价值是非物质文化价值体系的核心价值、价值准则。由它的定义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反映了民众集体生活,并长期得以流传的人类文化活动及其成果,因而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文化价值。尤其重要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民间的、口传的、野史的、活态的历史文化价值,可以弥补官方历史之类正史典籍的不足、遗漏或讳饰,有助于人们更真实、更全面、更接近本原地去认识已逝的历史及文化。
3、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深深蕴藏着所属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这些在长期的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中积淀而成的民族精神,是世代相传沉积下来的民族的思想精髓、文化理念,是包括了民族的价值观念、心理结构、气质情感等在内的群体意识、群体精神,是民族的灵魂、民族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因此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潜在威胁下,确保民族特性、民族精神的代代相传,就是每一个民族无法回避的重要任务,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化传递和保存的生动有效的手段、工具和载体,能够很好地将民族精神等文化信息传递到每一个人、每一代人这些活生生的载体上,从而造就一个有独特文化个性和崇高民族精神的伟大民族。当今世界面临着丧失文化多样性的严重威胁,例如
4、 1970 年代全世界还通用 8000 多种语言,但是现在仅存 6000 多种,而且这其中还有许多少数民族语言在互联网和现代通讯工具的冲击下正处于快速消亡中。这再次提醒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非物质文化历史传承价值中的文化多样性价值,充分重视保护文化多样性、保护非物质文化的重大意义。还有就是韩国人在中国人之前申已成功的端午祭,虽然专家表明此端午非彼端午,但我们应该警惕起来随时为保卫国家独有的非物质文化价值出力。科学认识价值是非物质文化价值体系的价值规范。非物质文化作为历史的产物,是对历史上不同时代生产力发展状况、科学技术发展程度、人类创造能力和认识水平的原生态的保存和反映。每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中或多
5、或少可能都会有一些不科学、不人道的东西,会有这样那样的陋规恶习。这些东西都该被禁止、取缔,有的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也会被创造、信奉它的人群自动抛弃。但是这些东西可能存留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生活情感态度、科学发达程度、风俗信仰禁忌等社会历史文化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认识和研究的价值。例如对于中国传统的风水文化。由风水的初始定义可以看出,所谓风水,就是古人在择址而居时注意选择有和风与碧水的地方。风水文化中的精华,就是讲究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谐统一的人居观念,讲究天地人和谐统一的环境理念,以形成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优越的良性小环境、小气候,就值得我们研究和继承。因此,可以说形成初期的风水文化
6、表明了古人在建筑学、景观学方面的科学认识及积累,就是在晋代以后它还在这些科学方面有大的发展;至于此后它向神秘主义、鬼神宿命方向发展的另一路径和内容,则是我们今天要摒弃的封建迷信。非物质文化的科学认识价值还指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具有相当高的科学含量和内容,有较多的科学成分和因素。例如民族传统历法,如果能较好地解决计时和指导农副渔业生产的问题,就一定具有相当的科学内容和价值。我国传统历法农历,就较好地解决了计时和指导生产生活两大问题。农历又称阴历,实质是阴阳历,它早在秦汉时期就已形成。农历根据天体运动规律计时,安排大小月、闰月、平年和闰年,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极高的科学性。农历中二十四节气的划分综
7、合考虑了天文、气候、季节、物候、农作物生长等情况,反映了古人在与自然的交往过程中,对自然界发展运行规律一定程度上的科学掌握和认识,以及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对这些规律的合理运用,因而长期以来很好地指导了农、副、渔业生产。审美艺术价值决定着非物质文化价值体系的价值取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许多天才的艺术创造,无与伦比的艺术技巧,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能深深打动人类心灵、触动人类情感。通过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艺术作品,我们可以形象地看到当时的历史事件、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不同人群的生活习俗,以及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艺术创作方式、艺术特点和艺术成就。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大量的文化艺术创作原型和素材,
8、可以为新的文艺创作提供不竭的源泉,当代许多影视、小说、戏剧、舞蹈等优秀文艺作品就是从其中孕育而出的,很好地发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美再造功能,充分利用了其审美艺术价值。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仅口头文学、民间文学、表演艺术有审美价值,就连其中的民族民间文化、社会习俗、服饰织染、红白礼仪等也普遍涉及美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审美艺术价值。 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是传说中刘三姐的故乡,小时候我去那里旅游,耳闻目睹了刘三姐的乡亲们在今天仍然是唱歌成风,上至古稀老人、下到妙龄少女,几乎个个张嘴能唱,且唱而有韵有调、有意有境。他们不仅唱世代相传的歌谣,而且能即兴即景唱身边之人之事,唱社会变迁与时代特色,从而唱
9、出了新社会的风物人情、新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和谐价值是非物质文化价值体系的价值目标。人类是群居的社会化动物,个体都有一个适应集体、融入社会的过程;而社会或族群也要求每一个成员都变成它的合格的个体,标准和方法就是使所有社会成员都掌握这个社会或族群的文化。因此,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其实也就是个体学习族群独特文化,接受、适应并在这种文化中成长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接受了族群的独特文化,也就是对这个社会进行了价值认同,从而有效地融入社会而达致社会和谐。这样,作为鲜活的、多样丰富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重要的社会认同、社会和谐的价值和作用。我在互联网上查到贵州省有一个地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10、迄今为止尚无刑事犯罪案件发生,这在全世界也是不多见的;这个地方就是布依族聚居的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音寨。据当地有关人士分析,这一奇迹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音寨这一带一直未中断当地特有的“三月三”、“六月六”歌会等民族民间节日文化活动有关,正是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举行,很好地起到了凝聚民心、讲究道德、弘扬正气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当地的人民平安、社会和谐。以上是个人对非物质文化价值的一些看法,希望大家能够真正明白非物质文化的价值,自觉保卫我国的非物质文化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发扬光大。参考文献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性质问题(西北民族研究2005 年第 1 期,兰州)、2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文化精神(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 年第 4 期,南宁)中有所表述。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英对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公约选编第 22 页,法律出版社 2006 年 6 月第 1 版,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