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苗乡侗寨文化旅游发展纲要(续).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499977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黔东南苗乡侗寨文化旅游发展纲要(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黔东南苗乡侗寨文化旅游发展纲要(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黔东南苗乡侗寨文化旅游发展纲要(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黔东南苗乡侗寨文化旅游发展纲要(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黔东南苗乡侗寨文化旅游发展纲要(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四章 民族村寨博物苑:黔东南旅游开发的新范式1、释“苑”“苑”是以自然山林或山水草木为主体,后世皇帝所造,畜养禽兽,建宫筑馆,供皇帝和王公贵族狩猎和度假所用,规模较大的都城郊外的园。 “苑”是汉代的皇家园林,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园林早期阶段的最高成就。中国的皇家园林,起源于先秦,在商周时期得到发展,在西汉时期发展到鼎盛,在唐朝是士大夫的修身养性之地而处于过渡期,在宋朝发展为城市园林。汉代的“上林苑”是“苑”的典型代表:“按现在的地理区划,它南达终南山、北岩九峻山和渭河北岸,地跨西安市和咸宁、周至、户县、蓝田四县的县境,占地之广可谓空前绝后,乃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i可见当时的上林

2、苑作为皇帝的离宫,长度约为 130 公里到 160 公里,占地面积大,其中包含了山水、动植物、宫、观、生产基地等,并且其内部的丰腴的土地租给农户进行农业生产,在发挥休闲娱乐功能的同时兼顾了经济功能。上林苑的特点是:“一、上林苑是一个范围极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在这个环境里面,除了大量的宫苑建筑之外,还有皇帝的狩猎区、放牧大量御马的牧场、庞大的工、农、林、渔业生产基地等等,都需要足够的原野、山林、川泽。二、上林苑的建筑就其已知的数量而言,它们在这个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内的分布显然是极其疏朗的,间距也很大,一般需要乘马车和骑马方能当日往返。这种疏朗的、随意的集锦式总体布局,与秦代上林苑之建筑比较密集

3、,复道、甬道相连成网络的情况全然不同。三、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具备生成期古典园林的全部功能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求仙、生产、军训等。” ii因而,我们说上林苑是皇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兼具了娱乐、健身、休闲和经济等功能。上林苑借助山水的自然地势,建宫筑馆,养禽畜兽,种植林木,成为帝王狩猎和游乐的大型乐园。因而,上林苑是帝王和王公贵族的修身养性之地,发挥出了旅游功能。所以说,上林苑本身就是一个供帝王进行休闲娱乐活动的旅游区。“苑”是经济功能与审美功能合为一体,汇集宫馆、禽兽、林木、山水四2要素的古典园林,体现了天然和人工的统一;也是当时王公贵族进行旅游活动的目的地。对古代的“

4、苑”进行分析后,我们认为它是当时国家政府进行的,以国家为主体,以具有优美自然环境的地理空间为对象,为王公贵族提供休闲娱乐的最早的旅游地。2、“民族村寨博物苑”物馆源于希腊语“Mouseion” ,指的是“供奉缪司及从事研究的处所” 。博物馆的定义经过 17 世纪到 20 世纪的演化,在 1898 年 9 月的国际博物馆协会上通过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把博物馆定义为:“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的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 ”iii中国对博物馆的认识起源于 19 世纪,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历了从“搜求器物、博览兼收、

5、益智集思的机构”演化到“具有文化性、教育性和学术性的机构” 。所以,博物馆是政府提供的收藏文物书籍等,能为公众提供教育、研究以及娱乐的公共场所,主要发挥的是它的教育民众、科学研究的功能。博物苑正是将中国古代的“苑”与近代西方文化中的“博物馆”结合起来,一方面有博物馆的“文物” ,另一方面又有“苑”的自然山水,包含了建筑、山水、动植物等的环境和园林因素,从而成为文化保护与休闲娱乐统一一体的博物苑。“民族村寨博物苑”就是以民族建筑、艺术、体育、生活方式等文化载体为“文物”,以民族村寨的自然山水、田园风光为景观,以观光、度假、修学等活动为内容的博物苑。它的特点是对民族文化保护与利用和民族村寨的整体环

6、境并重,利用民族文化作为核心吸引力,以村寨的自然环境为游览对象,以民族村寨的地理空间为游览空间,进行各种旅游设施的建设,使民族村寨形成“可游可居”的旅游活动空间,使民族村寨成为人们理想的旅游地。国外的研究成果,对“民族村寨博物苑”的科学性提供了佐证。史密斯在1977年写的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中,认为“民族旅游:推销这样的旅游,主要以当地奇异的及通常为异域的民族风俗习惯为特色” 。环境旅游从属于民族旅游,因为“它吸引一些旅游精英到边远的地区去旅游,3感受一种真正完全不同的经历。由于环境旅游是指地理方面的,所以许多想接受教育的旅游者很喜欢到大山和农村去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 iv史密斯指出民族

7、旅游应该以“奇异”民族文化为特色,并注重民族地域的自然环境对游客的吸引力。旅游人类学专家科恩在东南亚:民族旅游一文中指出,民族旅游是“(1)观光旅游是一种变体。(2)其目标群体在文化上,社会上或政治上不完全属于他们所居住国的主体民族。(3)他们由于自然生态和文化方面的独特性、差异性而被贴上了旅游的标志。”美国旅游人类学家布鲁诺在民族旅游:同一族群,三种场景中认为民族旅游是:“从外国或者本地来的旅游者在旅游中可以观察其他民族,这些民族不仅被认为有明显的身份特征、独特文化和生活方式,而且通常被贴上种族、民族、少数民族、原始的、部落的乡下的或农民的标签”总的来说,国外的研究主要认为民族村寨旅游是以当

8、地人的生活方式来吸引游客而开展的一种旅游。国外学者在研究民族旅游的时候,以民族旅游村寨或者是民族聚居区旅游业的发展情况作为案例。“博物苑”与乡村旅游是不同的旅游开发模式,“博物苑模式”把民族村寨看成一个整体,提供了民族村寨开发的新理念,对民族村寨的旅游开发比乡村旅游有着更强的针对性。“博物苑模式”把民族村寨的“山水骨架、文化灵魂”展示出来,把每个点的特色文化在旅游活动中展示:水上活动、山地活动、村庄活动结合起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游”。因而,指导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和建设的思想不应该是乡村旅游的理念,而应该挖掘和发扬民族村寨的文化特色,利用民族村寨自身的自然环境,提供不同于乡村旅游的模式指导民族村

9、寨旅游业的开发和发展。从本质上说,苑就是古代最早的旅游开发,博物苑模式在近现代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和应用,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旅游开发模式。博物苑模式是适合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模式,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博物苑模式”的出发点、着重点以及其特征都决定了其是适合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选择,也是适合黔东南旅游业发展的选择。“博物苑模式”符合了我国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应对全球化与现代化对4民族文化的冲击,形成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良性机制;国际和国内的各项文化政策为“民族村寨博物苑”建设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包含了文化要素、社会环境、民族文化传承机制等明确的实施内容。这种范式是符合范式变革要求的,也是巩固民族团结和实

10、现各民族的必然选择。所以黔东南旅游业的出路在于其由风景区模式向“博物苑模式”的范式变革。在建立博物苑这一范式后,按照其模式要求对民族村寨进行构建,实现黔东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5第五章 苗乡侗寨博物苑建设的三大战略旅游地开发的战略被规划者提得五花八门,其实,他们所说多半是措施。从战略的高度来说,只须实施三大战略即可:1、区域文化战略。要区分地域文化与区域文化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地域文化史在基地的空间中由历史发展自然形成的文化,它既有本土文化,也有外来文化,也有两者融合而成的新文化;所谓区域文化,是指由精英在地域文化中以某些文化基因为基础加以弘扬配置发展的优势文化,它立足于本土,但着眼于世界和未来

11、,使本土文化的某些文化基因在全球化、现代化的更广阔的天地中得到发展,形成区域的竞争优势。所以,从旅游开发来说,精英就是要在本土文化中找到旅游标示物的原型,采用象征的手法赋予其意义,使其具有全球性和现代性。这即区域文化战略。“博物苑模式”的提出的目的为了实现民族村寨的旅游开发,因而能体现民族村寨魅力。 “博物苑模式”的提出是因为民族村寨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对其中的民族文化和自然资源并重,可以有效发挥民族村寨的经济、娱乐、健身、休闲功能,能较好的体现民族村寨的特色。以民族文化为主要吸引力对民族村寨进行“博物苑模式”的开发,可以实现民族文化利用与保护的有机统一。民族村寨的自然环境为民

12、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根植的土壤,“博物苑模式”重视村寨的自然环境,使得在对民族村寨进行开发时不能割裂自然环境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共生关系。对民族村寨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的重视以及基本设施条件的改善,能体现民族村寨的魅力,促进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发展。2、公共关系战略。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经济发展已经不单是广告传播即能成为“品牌” 。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高是塑造品牌的途径。特别是对于旅游地开发来说,我们常说旅游经济要以政府为主导,除了旅游业师一个综合产业,6需要政府来协调外,更主要的是指政府在“公共关系战略”中的主导作用。正是因为政府尚未在这一领域中发挥其主导作用,所以大多数地方的旅游开发便停滞不前。

13、政府只有先“引爆”这一产业,然后才是协调这一产业。 “民族村寨博物苑”建设的目的是要使民族村寨成为可居可游的旅游地,从而为旅游业提供产品,使黔东南的旅游业走出“有米无饭”的困境。“博物苑模式”提出建设的“民族村寨博物苑” 对民族村寨的旅游专用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对民族村寨的特色民族文化进行选择,对民族村寨的自然环境进行建设改善,使其成为可居可游的旅游地,从而为黔东南的旅游业提供产品。“民族村寨博物苑”有效的解决了政府公共关系活动后吸引到游客的游览问题,也能使民族村寨旅游走出 “有米无饭”的困境。3、旅游美学战略。在具体的旅游项目开发中,主要是解决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目

14、前没有系统的理论和思想,只停留在空谈上。所以,应用美学战略就显得非常必要了。一方面,如何增强美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又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资源,只有按美的规律来塑造,才有可能解决这个世界性的难题(problem) 。 “民族村寨博物苑”对民族文化保护与利用和民族村寨的整体环境并重,利用民族文化作为核心吸引力,以村寨的自然环境为游览对象,以民族村寨的地理空间为游览空间,进行各种旅游设施的建设,旨在使民族村寨形成“可居可游”的旅游活动空间,使民族村寨成为人们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博物苑模式”是适合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模式,其模式的建立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7第六章 苗乡侗寨博物苑建设的五个方

15、程解五个方程式,是旅游地开发的具体方式。1、观光=观景从景观的品味来决定是否开发观光游。而且,观光就是观光,不要错位为度假。解这个方程的方法,一是恢复其本性,二是增加其知名度。行游是指旅游活动中的客人在景区游览观赏活动,它主要是指我们常说的“观光”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观照。观光的方式往往是“取景框”的方式,因而它对于景观特征更为敏感,景物更多地是以“画面”的方式呈现,因而“一步一景”便成了优质景区的标志。“步步移面面观”便成了观景方式。在景观方式上,中国文化特别讲求“游目”仰俯平仄以至于“天眼” ,而西方则较重视“黄金分割”的构图方式。景物构成了行游的“单位” ,景区构成了游赏的空间。游客在

16、行游中的美感事通过“移情”机制来实现的。人文景观的抒情诗性主要是由时间维度产生的,叹世之常变,叹逝水流年,叹英雄安在,叹人生几何所以,人文景观的抒情诗性更是不以景观为根据,而以主题的生存状态为左右。但是,人文景观应有“历史痕迹” ,如断垣、残壁、题字杂草等等。在建设中应有“历史感”而不是现代感。对于自然景观,则是原真性、完整性为好。2、度假=环境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度假者目标是“换环境” ,他不一定追求一流的景观,但须有一流的环境;舒适、安全、有趣。所以,开发度假地的方程式的解法用8“炖”的方法,一是药材(香料)要优质(自然与人文文化元素) ,二是要精细化的配方(组合方式包括活动内容、白天与夜晚,

17、特别是夜晚活动的丰富性) ,三是要微火,要有耐心,须知著名的度假地都是历史形成的,不是靠简单的宣传可以达到,它要人来品味,以人际传播为主渠道,所以,不是什么地方都能开发度假游产品。居游的美感好像阅读一篇散文,它的内容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是历史现实是时有,但是总有一条线索贯穿其中,那就是一种自由的生活。体验自由精神是居游的宗旨和魅力。那么,度假也是一种精神的享受。除此之外,在当今的社会看来,度假的旅游美还体现一种“典雅”上;游人往往追求一种脱俗之美。“我走过青草地,漫步在小河边;让阳光拥抱我,让风儿吹我;这山青又青,蔚蓝的天空里,眼望着流云,想起了你。 ”这首原野牧歌表现出来的正是居游的散

18、文诗性。我们是生活在一种浪漫的诗情画意中,完全不同于日常生活的世界。轻松、自由、惬意、快乐、幸福、自豪、自信、自得、自乐,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生命应有的状态:感性、鲜活、真诚、真实。“闲情逸致”可能是居游的旅游美状态,它要抒情,但不像行游那么直接奔放,而是卧听春雨静入眠。居游是旅游生活的最高也是核心的部分,它充分体现了另一种生活方式游戏生活方式,正是这种生活方式体现出或表现出了旅游美的最重要的价值3、专项=场所这是一种审美狂欢诗性,是一种审美高峰体验。狂欢是一种迷狂状态。我们从狂欢节的观察中可以看出,它是由于某种具体的活动,往往是艺术、体育、习俗、节目等活动把人们带入了一种陶醉的状态,进入

19、了一种高峰体验,暂时地失去了自己,进入了一种迷狂的的状态。通俗地说,也就是真个身心都进入了情景,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从现代五花八门的旅游节目来看,这种活动越来越多了。也就是一种强刺激使人短暂地进入迷狂状态。一场大型演出、一次大型活动、一次节日庆典、9一次竞技活动这种活动往往有明确的主体,有特别的场所,有轰动的人气。专项活动产生迷狂的途径往往是使用一种“磁场”的效应制造一种把人融入其中的强烈分为,这种强烈分为就像大型的“磁场” ,每个游客彷佛是一个例子,进入其中便被磁化。如果我们借用“审美场”的理论,那么,这旅游美便是由于审美常产生的强大冲击力的后果。有的是某一活动本身的冲击力,如蹦极。如攀岩

20、,如冲浪,如漂流专项活动室旅游活动中的节目构成,也可以单独成立,如某大型体育运动会的开幕式,如民俗节日的竞技活动等等。“我们把握场所并不仅仅是通过色彩、质地和形状,而且还通过呼吸,通过味道”4、购物=小品旅游美体现为一种情趣,一种情趣的意象化,旅游购物体现为一种生活的情趣,其意象化为一种小品诗性。“小品诗性”是借用近年来我国的一种艺术形式“小品” 。小品一般从美学上看,可以归纳为审美中的“喜”一类,即“怪” 、 “丑” 、 “滑稽”的类型。由于旅游购物品与一般购物品相比往往与原样作了一些改变,使其成为与原物相比中的“怪” 、 “丑” 、 “滑稽”的类型。小品诗性也是为了满足游客的新奇感与愉悦感

21、而必须具备的旅游美美感,旅游购物品的功能主要是为了旅游美的储存性和分享性,尽管旅游美职能储存在记忆里,但是,主体还是希望它能够“物化”纪念品也是物化的一种方式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生产者也有意地进行了“变形”:(1)理念转变:为客人生产而不是为自己生产(2)结构转变:为变形而不是为正常(3)色彩转变:考虑文化背景(4)功能转变:是游戏而不是实用购物品要具有地方文化性,但也要有情趣性,同时也应适应不同的文化模式的审美。105、服务=微笑旅游业之所以成为第一大产业,于是旅游业就成为了人们向往的行业之一。从美学上来说,它给人也具有美感,我们借用“微笑”一词来概括,那就是亲情服务,宾至如归。第七章 苗乡侗

22、寨博物苑符号建设1、苗族博物苑符号选择黔东南苗族村寨的基本构成元素是山水、建筑、田园、花木等,由这些基本元素构成了黔东南苗族村寨的理想景观。这些元素也是黔东南民族村寨的自然符号。(1)山水:黔东南的苗族村寨依山而建,临溪而居。苗族村寨充分利用地形,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建造苗族村寨,依山而建是黔东南苗族村寨的突出特点。黔东南的民族村寨主要集中在其境内的主要河流:清水江、都柳江、重安河、巴拉河两岸。(2)建筑:苗族的建筑多为木质建筑,依据山势,充分利用地形地物,结合当地自然资源,以原木为材料,与地形地貌相协调建造以吊脚楼为代表的的苗族建筑。(3)古树:黔东南苗寨四周,生长着几百甚至上千年的古树,这些古树,也被称为保寨树。苗族先民认为天地万物都起源于枫树,因而,黔东南的苗族村寨栽种着大量枫树,成为不可多得的古树景观。黔东南苗族村寨的民族文化包含了民族建筑、民族节日、民族歌舞、民族饮食等,这些是民族村寨的文化组成元素,其中的一些代表可以成为其文化符号加以利用。(1)苗族古歌。苗族的口头文学发达,苗族古歌中蕴含的伦理价值体系植入苗族人民的意识之中。这些古歌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