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是缺乏成熟的核心技术和设备:到目前为止,用于生物质焚烧发电的锅炉及燃料输送系统的技术和设备绝大部分依靠进口,国内尚无成熟的产品制造厂家,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生物质发电事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同时,由于与国外生产运输方式、工作习惯和文化的差异,很可能在技术和设备引进以后造成消化不良,使机组无法安全、稳定、满发运行.另外,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投产后生物质发电企业很有可能将长期受制于国外企业. 上述问题应从 2 个方面解决:1) 在引进国外技术设备的同时,应积极进行消化吸收并进行技术改进,以适应我国国情。如国外某公司要求包装尺寸为 2.25 米1.2 米1.3 米 ,而我国目前既无这么大的打包机,农村也
2、无大量的平板车运输,再加上自动化要求不同,可能导致燃料运输系统不能适应我国国情,造成生物质燃料上料困难。所以对这一部分必须进行改进。2) 加大对生物质发电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投入实现设备制造本地化、国产化,以摆脱对国外技术和设备的依赖。建议将生物质发电的发展列入产业发展和科研攻关计划,增加投入,并纳入财政预算。相关行业的企业如锅炉厂等,应看到生物质发电这一新兴行业所蕴藏的巨大商机,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开发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并生产核心设备。第二,收、加、储、运的困难:比较其他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的投资成本还是比较高。据业内分析,建设一个秸秆燃烧发电厂的投资是同规模火电厂的四倍。生物发电的投资偏高
3、原因之一是技术,大量技术设备靠的是引进。现在,生物发电的技术还是靠引进,但设计和制造正在消化、吸收,实现了国产化。因此,国家加大对生物质发电的研究力度,尽快地生产出适应中国发电的设备,并实现商业化和规模化。另外一个原因是原料供应,虽然专家在数据分析和统计上,可以用于生物发电的原料特别丰富,但这都不是运送到发电厂的实际数字。生物质发电原料采集包括收、加、储、运这四步骤。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原料多由当地周围的农民供应,个体耕作面积小,秸杆品种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还有乡间道路交通差,交通工具不发达等。因此,原料的收购、储存、运输、质量等问题就比较复杂,这样就把原料的成本层层增高。如果原料的成本价
4、格太低,又不能刺激农民把秸杆卖出来。 针对原料收、加、储、运这四步的困难提出以下建议:(1)从厂的选址,除了考虑交通运输,供水等方面外,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离原料的距离。有关专家曾对收集秸秆的运输成本进行过详细的调查和测算,发现收集半径在 15 千米以内,其运输成本增加很少。半径 15 千米可以提供的秸秆为 10 千米的一倍以上,所以,可在此范围内有选择性地收购,以有效地防范秸秆收购价格被恶意抬升的风险。(2)与经纪人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与其开发更有利于加工原料的压缩机,原料的加工程度直接影响原料的储备和运输成本。清华的几位教授做了“燃料供应对秸秆发电项目效益影响的测算”通过在对下游竞争的秸
5、秆采购市场中采用混烧方式的秸秆发电企业的秸秆采购问题进行了仿真研究,证明在实际统计数据范围内,秸秆发电厂和秸秆收储企业结成联盟一般会获得整体收益的提升,秸秆电厂应选择联盟方式进行秸秆采购,这样秸秆发电厂会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在秸秆基价,运输费率,煤炭价格和秸秆收集成本价格等参数中,运输费是主要影响因素。如果进一步扩大仿真范围(超出统计数据的范畴),可以发现,系统和联盟总收益因煤炭价格的下降等影响而降低,联盟采购方式的优势逐步减少,另外,在扩大的仿真范围内,除了运输费率外,系统和联盟的总收益受煤炭价格的影响较大。因此,秸秆发电企业选择采购方式时,在一般情况下,应采用联盟采购方式,同时应密切关注运
6、输费率和煤炭价格的变化。由于采用经纪人联盟的方式在很多方面利益是一致的,所以厂方要慎选经纪人,要考虑其经济能力,信用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第三,政策方面要跟上:一方面我们还缺乏促进生物质能发电行业发展的金融税收优惠政策。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可操作性不强,扶持政策难以到位,补贴渠道还不畅通。另一方面上网电能定价难以支撑生物质能发电厂的正常运营。我国生物质能发电尚处于初始示范项目阶段,示范项目从立项、建设、发电上网到验收,还没有专门的管理办法,这就大大影响了示范项目建设的进度,也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因此要应尽快制定生物质能发电的相关政策和标准,加快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尤其是示范项目的核准,进一步落实对可再生能源的保护政策和激励政策,全面考虑生物质能发电的综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实行全成本定价办法,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还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农村生产模式和用能方式向现代化方向转变。总的来说我国的生物质秸秆发电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各项技术仍处在开发、研制、引进阶段,相信不久,我国通过自主开发或者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嫁接商品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管理经验,完全可以解决制约因素,如约实现国家发改委对未来 15年生物质能源产业的三步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