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生作文能力开放性培养实验研究” 调研报告李江山作者简介:李江山,男,北京市人,1963 年 9 月生。现任广东省惠州学院中文系副主任,副教授。1986 年毕业于宁夏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1991 年 9 月1993 年 8 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完成了“外国文学比较文学”助教进修班课程。主要承担外国文学史(上、下) 、现当代西方文学和西方文论等的教学任务。先后在国内各类文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影响较大的有:符号仿真超现实文化话语的艺术本质 、文艺研究 、 “先锋小说”及其文本阅读的主体性等。“初中生作文能力开放性培养实验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
2、划课题“语文学习素质培养与人的发展研究”总课题的子课题。我们课题组以新形势下作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为研究对象,探索如何通过序列训练的方式,改善学生作文环境,开放作文过程,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和写作自信心,最终实现学生作文总体水平提高的目标。一、课题研究背景对中学生作文训练序列的实验与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受到关注,他们重视把作文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构建写作序列,重视从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入手,引导学生将作文与认知生活、与心灵表达、与理想追求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出了比较科学的作文训练体系。而我国的作文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具体反映在作文教学中的就是,大量学生对作文没兴趣,大面积学生作文水平不高,作文教学困扰
3、在各种条条框框之中,教师和学生的热情都得不到发挥。比如,至今作文教学停留在重形式指导和重写作知识、写作技巧传授,缺乏序列性,结果是大量学生作文胡编乱造、胡乱套用。虽然不乏时有佳作,但整体上学生的作文构思陈旧、行文模式化,没有真我和现实生活的影子,缺乏时代气息,缺乏个性化。自新课标颁布以来,作文教学改革的研究遍及全国各地, “作文回归生活、回归自我”的热切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人文” 、 “个性” 、 “创新” 、 “生活”等新词语也频频出现在各种研究之中。但现实中学生的作文仍是假、大、空和抄、套、编,学生害怕作文,无从下笔的顽疾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在认真研究、反复
4、调查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二、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一)作文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的理念没有深入人心。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表现,让学生懂得只有将生活视为作文的源泉才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新课标中提倡:“要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据我们调查,学生畏难作文的主要原因包括:传统作文训练是一种封闭式的训练模式。不懂得如何利用生活的资源进行作文,学生从学习作文方法,参照范文,选题构思直到完成作文,整个过程全部封闭在课堂中进行,甚至时间和空间上也有的明确限制,学生以“闭门造车”的方式硬着头皮作文,封闭式的作文训练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多数学生作文时感到由于缺乏生活
5、的“源头活水” ,常常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致使学生作文时产生畏难情绪。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绝大多数学生正是在这样的训练模式中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情绪。(二)作文指导有名无实。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但目前实际情况是这一环节严重落空。多数教师作文课上把话题一公布,要求一提出,便让学生自己在“黑暗中摸索” ,不再理睬学生。即使有指导,也是重弹传授知识、写作技巧的老调。更重要的是,传统作文缺少对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心理研究,对如何调整、利用、激发学生作文时的良好心态,促进他们产生有利于作文的情感、思想、理念的积极因素,使作文水平得到正常发挥,这方面的作文指导则很少关照。作文
6、指导的缺失,使学生作文不得要领,难以产生作文的真情实感,自然就毫无兴趣。(三)作文评改模式陈旧。作文评改是教师作文指导的延续。如何“改”好作文,许多教师进行过多种尝试,基本思路有两种:即学生自己改和教师改。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改 ”与作关系密切, 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但在目前的实际中,情况不尽如人意,许多作文批改仍停留在传统的“学生写、教师改”的状态,作文评语模式化,缺少针对性,学生从评语中得不到实实在在的指导和点拨,自然也就逐渐忽略了评语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教师的批语成为一纸空文。同时,教师评改负担繁重,无法确保批改的时间、质量,往
7、往是待改完一次作文,学生的兴趣早已跑到“爪哇国”去了,即使教师费尽心血、字字矶珠,学生也无兴趣,收效甚微;再加上,教师精力、时间全投入于批改上,已无暇顾及钻研课文,探讨教法,势必影响整个教学。结论:我们的课题正是在以上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研究方向和重心。我们的目的就是将国内外作文教学中的先进成果,新课改、新课标精神与目前作文教学的实际进行深入的分析、论证,探索出一套开放而有序的作文训练序列,训练目标重点集中于三个方面:三、理论依据(一)依据语文新课标理念。1 语文新课标倡导:“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同时还让学生写作时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
8、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强调了生活与作文的重要关系,要求把语文学习放在广阔的生活大背景下,让学生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突出了“生活与作文”的价值取向。可以说这使作文教学获得了本质上的返璞归真,这对克服以前学生作文“假、大、空”及缺乏观察与思考,缺乏生活积累等弊病,对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都是极大的帮助。作文应该是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记录,是学生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认识、感悟诉诸文字,写出他们的人生经历、真情实感的过程。我们要求学生要观察生活、说真话,要言之有物。 “物”在哪里?“物”就在生活中,只有走进生活,才能帮助他们开发写作资源。2 新课标强调:
9、“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这些新的理念很明确地提出要开放作文指导的过程,变革以往作文指导的笼统、随意和机械训练,尊重学生写作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勤于动笔,乐于表达。3 叶圣陶先生反复强调要养成多修改的习惯,新课标也进一步提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为此,我们主张评改要向学生开放,改变以往作文修改、评价都由教师包办的状况,把修改、评价的权利还给,最终使学生学会修改和评价。(二)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启发。以卡尔罗杰斯为代表所创立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强调教育要以人为
10、本,尊重人性,关注人的发展。这一思想运用到作文教学过程中来,就是要立足于人本身,引导学生富有个性的写作与发展,促进学生完整人格的建构。因此,作文教学要更加突出学生的写作主体地位,密切联系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实际,选择最贴近学生生活与心理的方式,唤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充分让学生自主写作和自由表达,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会自评自改和互评互改。(三)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与时俱进,应该积极参考、借鉴国外作文教学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作文训练,开放的作文训练需要开放的课堂,需要开放的途径,需要开放的指导、评改方式。我们倡导多写个性作文,就是要开放作文的课堂,把作文引向开放生活的空间
11、,积极引发学生“个性化的思考,个性化的体验,个性化的表达” ,使整个作文的过程都能体现出学生自己的特征。四、研究对象、方法、主要内容(一)研究对象:七、八、九三个年级学生。(二)研究方法:实验,调查研究,组织实践活动,观察、开展讨论,参考文献,测量、统计、分析,资料收集、整理、编辑。(三)研究的主要内容:(以能力训练为目标)我们在实践中重点围绕 5 个问题开展实验研究。1、开放作文的目标:七年级训练目标: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态度,训练学生想写、敢写,不以文体去局限学生。八年级训练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对生活的思考,对事物的认识,对他人的理解,注重训练各种文体的写作,使学生会写,能写。
12、九年级训练目标: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去写作,从交流思想的角度去表达自己的见解,要求能写出有一定思想深度,有较高表达技巧的作文(即写好) 。注:至于每次作文的具体目标,也不照搬照套课标、课本、编者的安排,而是根据实际,师生共同协商制订。2、开放作文的内容:引导学生以生活为源泉,获取写作资源,产生写作兴趣,使作文贴近学生的实际。每个学期在制订作文训练计划的制订,要尊重学生意见,尽量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寻找最能激发他们灵感的作文话题;每次作文,也不忘征求学生意见,写他们最关心最喜欢的内容。3、开放作文的要求:增加作文数量,降低作文难度。由过去每学期 8 次,变成每周作文 1 次,但形式可以不一(整篇
13、或片断皆可) ,字数可以不定,同时还允许缓交,允许重写,但必须自己写,认真写、写真话。解除学生头上的“紧箍咒” ,让学生在一种自觉自愿地、轻轻松松的情感中作文。4、开放作文的指导:作文指导共分为五个基本步骤,即确立话题(激发写作兴趣)读一读(指导学生搜集信息,准备材料)想一想(联系生活挖掘“库存” )试一试(自由发挥,说写结合,取长补短)练一练(激励、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创新) 。5、开放作文的修改: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我们设计了这样一套评改学生作文的程序:学生先对自己的作文做简要的评价小组内同学互相评改提倡找自己喜欢的人评改学生重写学生整体评价。(四)训练内容的序列性
14、(我们的研究计划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对每项训练内容都制订了三年计划,每一年都有所侧重和跟进)1、作文主题上 七年级主要围绕正确感受生活、热爱生活进行训练;八年级主要进行如何观察事物,认识生活的训练;九年级则是培养深入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2、作文目标上 七年级着重培养观察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态度,解决“想写”的问题(培养写作兴趣) ;八年级着重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解决“会写”的问题;九年级着重指导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形成对生活的独特见解,解决“能写”的问题3、作文内容上 七年级是感受自我、感受周围世界;八年级是学会观察说明各种事物和整理;九年级是思考自己、自然、社会、艺术和人生。4、
15、作文要求上 七年级不局限文体,要求内容具体真实、有真情实感,表达活泼流畅;八年级要学会三种主要文体的写作方法,内容确切、表达准确,行文规范,结构完整;九年级不局限文体,要求内容丰富,有思想有文采,个性要鲜明,表达要生动。五、实验过程本课题共分三个实验阶段,按照作文教学规律,构建作文实践、指导、评改这三个基本环节的教学模式。第一阶段:主要实验:“加强作文与阅读、生活及网络的联系,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从而积累大量的写作材料,解决作文内容丰富、真实,有真情实感的问题” ,建构开放性作文实践模式。理论依据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是开放而丰富多彩的,写作若与阅读、生活脱节,与日益广泛运
16、用的网络分离,学生就失去了写作的源泉,搜肠刮肚,写出来的文章就是假、大、空,缺乏真情实感。因此,写作要向多元、丰富的生活开放,拓展写作材料的获取途径,充分利用各种写作资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地完成写作。研究目的解决学生作文不知写什么的问题,把作文与阅读、生活及网络有机结合起来。实施步骤1、读写结合,积累素材。指导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在课内与课外的广泛阅读中积累写作资源库,写作时及时调动所储存的材料,恰当地运用于写作实践,实现读写迁移。2、感悟生活,发掘素材。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容,有计划而灵活多样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关注亲情,感受自然,认识社会,在生
17、活实践活动中观察、体验和感受,激发写作欲望。3、利用网络,丰富素材。网络是一个庞大而开放的系统,有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指导学生查阅、下载、引用网络信息的具体方法,使学生在写作时获得大量的素材,并能依据各自需要进行比较、选择、借鉴,加以利用。要求教师要介绍把作文与阅读、生活及网络紧密结合的方法和途径,有计划地开展各种作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写作素材,每次活动都必须有详细计划和总结。模式效果通过落实以上步骤和实验,学生开始真正广泛而深入地把作文与阅读、生活及网络联系起来,并逐渐学会全面而丰富地感受现代生活与广大世界,情不自禁地把这些亲身体会诉诸文字,避免了已往不敢写和没东西写的问题,享受到了写作乐趣
18、,树立了爱写和乐写的信心。第二阶段:主要实验:“作文指导改革,解决怎样写的问题,力求科学有序,全方位、多角度搞好作文指导,探索一条严谨、高效的作文指导路子,创建开放性作文指导模式。研究目的解决教师指导作文有名无实的问题,落实学生怎么写。理论依据作文指导向学生开放就是依照学生写作心理和认知过程,遵循作文规律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训练。指导过程中既涉及作文知识、作文技巧,也尊重学生个性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在一种自主、和谐、自然的气氛中接受训练。实施步骤1、确立目标,确定话题。每次作文的训练目标,既要根据早已制订的计划,又可根据学生实际,师生协商共同确立。目标一旦确定,便再来协商作文
19、话题,话题确定后,我们一般都要求设计一次语文实践活动,一来可以落实课改精神,拉近语文与生活的距离;二来又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作文材料来源,解决“无米之炊”的难题;三来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养成学生会观察、会记录、会思考、会选材的良好习惯。2、读一读。目标设定了,话题确定了,有什么可借鉴的?这时便要组织、引导学生去搜集有关信息、资料,去拓展他们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理解、认识。或引导他们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他人文章的优点,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准备好作文材料;或由老师介绍有关的资料、文章、指导学生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这一步是五个环节中至为关键的一步,处理好了,学生获益无穷。3、想一想。这里的想一想是念两
20、层意思:一是联系本次作文去挖掘自己的“库存” (可以是自己读过的文章,可以是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也可以是自己的联想、想像) ;一是思考自己作文的题目、主题、选材、结构、体裁、表达等。4、试一试。即引导、组织学生汇报自己这次作文的设想、思路,交流自己的认识、思想,这是灵感、心灵的激烈碰撞,引导他们自由发挥、畅谈见解、读写结合,取长补短,既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快速构思作文的敏捷能力,尤其是激烈的思想碰撞,更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观、人生观、审美观;同时,还通过教师的点拨,让学生获益更多。5、练一练。不少人认为,至第四步骤上,教师已完成了指导任务,剩下全由学生独自处理了,我们认为这是错误的。事实上,
21、在上述的四个步骤中虽然激起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形成了较完整的写作思路,但拿起笔来常常还会出现只写了几句话就停滞不前,思路堵塞的现象。这时,学生最需要老师的从旁点拨,给他们疏通思路,指点迷津。因此,学生在练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只有这样,指导才算真正到位,才不会功亏一篑。要求1、每次作文指导都必须按以上步骤去完成,互相合作,不能图形式,每次指导要有计划和总结记录。2、发放调查材料,分析指导效果。3、选实验教师作作文指导示范课。模式效果以上五步作文指导模式改革过去以老师命题为主、学生违心作文的形式,按照学生写作的心理和认知过程,遵循作文规律,充分体现了作文指导的开放性。每次作文指导从
22、时间上不限于课堂三五分钟走过场,而是延伸到课外实践和活动课,有机整合了语文与政、史、地、生、物、化等各学科内容,形式上融入学生听、观、想、说、写等诸要素参与,方法上体验、感悟、交流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写作场地开放、写作内容开放、写作形式开放、写作心态开放、写作思想开放、写作情感开放”的六开放原则,取得了良好效果。第三阶段:主要实验:“指导学生多元化评改作文,充分发挥学生写作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建构开放性作文评改模式。理论依据向学生开放作文评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将作文的评改权力下放给学生,由单一的教师唱主角,转换为学生自己、学生与同学、学生与教师的多层面、多角度方式,鼓励学生在“自
23、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对话、切磋,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自己或同学的作文创作过程中,养成多方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教师主要起设计标准、引导、辅助、督查等作用。研究目的解决学生作文批改方法陈旧问题。具体步骤1、依据标准,自我评改。每次作文写好后,学生先依据作文评分标准,对自己作文分项进行等级评价或打分,并写出具体的评语。2、教师示范,互相评改。在学生自评基础上,让学生互换作文本,阅读点评,教师先挑选有代表性的好、中、差三类作文各一篇,以投影形式,结合评分标准,与全体学生共同评改,教师给予示范、总结,然后四人一小组交叉互换作文进行批评改。3、教师把关,确认评改。互相评改后,教师再把关审查,对评得不准确的
24、,予以指出,重新评价,保证评改的质量。要求1、实验教师要严格按照作文评改步骤去计划、落实,每次要有评改的信息反馈和总结,并实施调查分析,不断改进方法。2、安排实验老师进行作文评改示范。模式效果1、建构了“作文三人评”的评改模式,使学生逐步学会了自评互评,调动了学生评改和写作的积极性。学生自评,纠正了“作文是自己的事,评改是老师的事”的错误认识,认真对待每一次作文,避免了写作的盲目性、随意性;让学生有理性地去写作、反思,充分发挥了学生作文的自主性。教师示范与互评互改,使学生有方法有目的地在互助、合作中学会了评改作文,学生写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2、大大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了评改效率。通过自评
25、互改的实施,教师把评改权还给了学生,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教师全程包办而费力不讨好的尴尬局面,既减少了教师工作量,又扎实而有效地做好了评改,可谓事半功倍。六、研究成果(一)学生成果:1、确立了作文生活化、自主作文、自评互评等先进的作文观,激发了学生写作积极性和自信心,实现了态度、过程与方法的转变,真正享受到了作文乐趣,使学生在开放而有序的作文实践中极大地提高了写作能力。课题组师生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作文实践活动,如秋游葫芦岭,组织学生到博中新校区参观,邀请惠州学院语文教学论教师举行作文讲座,庆祝广东第二课堂创刊二十周年活动,参加著名作家郑贞女士“发射型思维及写作”讲座,举办“争做现代小公
26、民”作文竞赛等。不仅如此,写作兴趣和能力的提高还带动了其他方面的语文学习,探究意识和语文学习气氛浓烈了。2、实验期间,学生作文不断在各种竞赛中获奖和公开发表,并汇编成集。1张绮绮的品茶 ,李蕾的我?我! ,张佩妤的那些日子从指间流过 ,雷键文的放风筝在首都师范大学的作文指导报上发表。2李蕾的我和书的故事在南国书香节首届中小学生书香作文竞赛中获优秀奖,并被选入专辑正式出版。3蔡家星的我的世外桃源 ,张翠的我们共同的时间 ,李蕾的我的五味瓶 ,何颖梵的最熟悉的人 ,韩彬的我和他 ,钟雄彪的妈妈让步了 ,陈诚的一定会投中在广东第二课堂杂志上发表,余慧迪、李诚还被评为广东第二课堂博罗县优秀小记者,受到
27、隆重的表彰和奖励。4谭川的最后一只虎与狮的灭亡 ,赖书婷的71 次聚会 ,陈艺的风继续吹 ,罗慧的浮生梦魇在惠州市野生动物保护征文大赛”中获奖;杨惠超风在吹着获广东省现场作文市竞赛一等奖;舒婷婷同学的观谭记“在南昆山杯”人与自然校园文化作文比赛中获奖,并发表在惠州日报上;欧翡同学的陨石的自述在第二届广东省中小学生航天航空科技知识征文比赛中获奖;余慧迪的花开 蝶坠 , 江南,幽幽笛声 , 突然累了 , 破尘等 18 篇作文在“花衣裳”网站发表;她的泡沫奶茶,还是冰冻可乐?发表在“榕树下”网站上, 当冰淇淋遇上鱼 (征文)在“同桌冤家”上发表。5第八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李慧同学获得国
28、家级特等奖,黄晓颖、谭川、魏祖贤等 6 位同学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二等奖,陈熙、吴嘉怡等 10 位同学获得省一等奖、二等奖。6学校创办了扬帆文学社,学生余慧迪等也自发创办了随墨文学社,给广大踊跃投稿的学生提供了发表平台,还定期各班之间的作文擂台赛,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写作热情。文学社的编辑,排版,印刷等工作都由学生自己完成 学校语文课组也积极支持,热情鼓励,将同学们的优秀作文共 108篇汇编成学生作文集 ,结集出版。(二)教师成果:课题的实验研究,使教师积累了经验,不断总结得失,更密切地关注教学和课程改革,有效提升了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教师在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更新了教学理念,教师和学生同台竞技,密切
29、了师生关系,教师威信无形中很快形成。课题组老师辛勤耕耘,认真总结,撰写了一批较高质量的论文,在不同学术会上获奖或发表,并带动了其他老师的教研热情。1惠州学院中文系李江山副主任和语文教学论教研室邓干基、欧治华等老师在省级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多篇研究论文。欧治华老师有 5篇论文已公开发表,其中把握评价标准,强化作文评语的开放性发表在宁夏大学学报2005 年第 6 期,论文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的策略发表在语文月刊2006 年第 3 期。2吴秀清的开放评论理念,灵活评价作文 、邱万举老师的从评价作文入手,提高学生作文兴趣 、陈力老师的论作文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荣获“2005 年全国中
30、小学生语文学习素质培养研讨会”优秀学术论文(报告)一等奖。陈力老师的论文让语文生动在鲜活的生活中 ,黄伟添老师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教学探索 ,徐瑞莲老师开放性修改作文的流程 ,黄燕群老师新课标下如何开展作文的评改获二等奖。陈力老师的论作文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荣获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优秀教学实验成果奖。吴秀清的新课标,给学生留下一片畅想的天空获 2004 年惠州市优秀教学论文评选二等奖。吴秀清老师的文无定法,训练有道可操作性作文训练指导之新探和黄伟添老师的综合性学习教学探索 , 遵循写作规律,科学指导训练在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刊上发表。3陈力老师在博罗县 2004 年中小学教学评优
31、活动中,获优质课一等奖,吴秀清老师的社戏课件获 2004 年惠州市优秀教学课件评选二等奖,深受市、县领导和同行的好评,获得很大成功。(三)学校成果:课题实验研究期间,参与实验的领导、语文教师热情高涨,全身心投入试验,同时,也带动了其他语文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关心,他们参加学习,整合资源,上网查找资料,甚至和课题组成员一起撰写论文,从而总结改进自己的语文教学。语文科的课改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如数学、英语等的教研课改,掀起了科研兴校的改革之风,为育英学校连续获得惠州市初中教育教学进步奖、博罗县中考成绩优秀奖奠定基础。七、结论(一)对传统作文教学的突破。突破传统作文教学以知识传授,单一技巧训练为中心的桎梏,
32、改变长期以来学生作文又空洞无序,严重脱离生活的现状,促使学生将作文与生活结合起来,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二)转变作文指导方法。以往作文指导形式化,命题作文过多而扼杀学生作文创新和不敢表达个性、害怕作文等状况,充分运用新课改的精神,大力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实行作文指导科学化、程序化,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加强合作、多方交流,共同探究” ,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和信心。(三)改变作文评价机制。我们改变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作文评价机制,指导学生全程参加评改,掌握全面多样的评价方式,千方百计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四)改善作文现状,提高作文水平。作文开放性研究试图解决长期以来作文训练无序,作文过程封闭的严重问题,探索出一套适合国情,适合中学生个性特点及作文心理的科学训练序列,大面积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使作文教学尽快进入 21 世纪。(课题组主要成员:李江山(惠州学院副教授) 、欧治华(惠州学院讲师) 、邓干基(惠州学院讲师) 、赵佳丽(惠州学院讲师) 、蔡娟(惠州学院讲师) 、陈伟忠(博罗中学高级教师) 、陈力(博罗中学高级教师) 、邱万举(博罗中学中教一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