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语经典名言诵读说明:1、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传统经典文化的学习应该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我们从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化典籍中遴选了部分众口传诵、意蕴深厚、历久不衰的名言警句,供大家反复涵咏、细心体味,以深入领悟中华文化的精髓内蕴,进而择其精华,结合当今实际,弘扬我中华五千载文明光辉。2、为方便大家日常熟读记诵,将所选名言警句,以几句编为一组,每组择其中一短语为题目,以便于称道。由于名言警句内容驳杂,故不按内容细分其类。一、不亦乐乎【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经常温习,不也是很快乐的吗?有
2、同学从远方来,不也是值得高兴的吗?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很有君子风度吗?”【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学成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但到了四十岁才明白很多事情而不再受迷惑。五十岁知道万事都有天命,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说什么话,马上就知道他的意思了,七十岁,就是随心所欲也不会超越法度和规矩了。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 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说着虚假而动听的话,装出讨人喜欢的脸色,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心的。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
3、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与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一个人尊敬贤者,不重容貌;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侍奉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交结朋友,言谈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诗 礼等礼乐知识,我也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二、温良恭俭【原文】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子
4、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译文】子禽问于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必然会听到那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自己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具有温良恭俭让的美德,所以得到别人的尊敬和信任,因而别人主动把政事告诉他。他的这种获得政事的方法,大概不同于别人获得政事的方法吧?”【原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 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以前的君主治理国家,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但不论大事小事都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时候就行不通。如果只知道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也是行不通的。 ”【原文】子
5、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2【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 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追求吃得好,住得安逸舒适。一个人做事敏捷,言谈谨慎,善于向道德修养深厚的人学习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就可以称为好学的人了。 ”【原文】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没有邪恶的思想 。 ”三、温故知新【原文】孟武伯问孝,子曰:“ 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对父母,儿女要特别为他们
6、的疾病操心。 ”【原文】子夏问孝,子曰:“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难得的是做子女的要对父母和颜悦色。有了事情,儿女要替父母代劳;有酒食和饭菜,让父母去吃喝,这难道就算是孝了吗?”【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 (只有一定的用途) 。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能获得新知识,这样就可以当老师了。 ”【原文】子贡问君子。子曰:“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先把要说的话去实践,然后再按照所做的说出来,这样
7、才称得上是一个君子。 ”四、多闻阙疑【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与周围大多数人团结而不是和少数人勾结,小人和周围少数人勾结而不与大多数人团结。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会思考,人就会变得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那就危险了。 ”【原文】子曰:“由,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由啊,我教给你的知识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原文】子张学干禄,子曰:“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
8、悔,禄在其中矣。 ”【译文】子张向孔子请教谋求做官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边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没把握的先放在一边,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这样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犯错误,做事减少后悔,谋求做官的办法就在其中了。 ”【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輗:牛车辕 上的木梢),小车无軏(軏:马车辕的木梢),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那怎么可以呢?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那怎么行走呢?”五、任重道远【原文】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孔子说:“不是
9、自己的祖先却去祭祀他,这是谄媚。见到正义的事情却不3敢挺身而出,这是没有勇气。 ”【原文】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 鸣 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曾子有病,孟敬子去探问他。曾子说:“鸟快要死的时候,它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意的。 ”【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弘:弘大。毅: 刚毅。弘毅指心胸宽阔,意志 坚强),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心胸宽阔,意志坚强,因为他身负重任而路途遥远。他把实行仁德作为自己的义务,不是很重吗?他要为之奋斗终生,直到死才罢休,不是很遥远吗?”
10、【原文】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译文】孔子说:“读了三年书,没有萌发当官吃俸禄的想法,这是很难得的啊。 ”【原文】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 则见(见:同“现”),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译文】孔子说:“坚定信念,勤奋学习,坚持以仁为核心的治国原则至死不渝。不进入有危险的国家,不居住在处于祸乱的国家。天下政治清明就出来从政,政治黑暗就退隐。国家政治清明而自己贫贱,这是耻辱;国家政治黑暗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六、危言危行【原文】子曰:“不在其位,不 谋其政。 ”【译文】孔子说:“不在某个职位上,就不要考虑
11、属于某个职位上的政事。 ”【原文】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译文】孔子说:“读书人而留恋家居生活,那就不足以做读书人了。 ”【原文】子曰:“邦有道,危(危:正、直)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孙:同“逊”,谦逊)。 ”【译文】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时,就正直地说话做事;国家政治黑暗时,就正直地做事,但说话却要谦卑谨慎。 ”【原文】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善言,善言的人不一定有德行。仁者一定勇敢,而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原文】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是很困难的,
12、富贵而不骄傲却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七、下学上达【原文】子曰:“其言不怍, 则为之也难。 ”【译文】孔子说:“如果一个人大言不惭,那么,要他去实践他说的话一定很困难。”【原文】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孔子说:“古代的学者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问,今天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原文】子曰:“不在其位,不 谋其政。 ”曾子曰:“ 君子思不出其位。 ”【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谋划那个职位上的政事。 ”曾子说:“君子思考问题不越出自己的职位范围。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的才能,只担
13、心自己没有才能。 ”【原文】子曰:“莫我知(莫我知:即“莫知我” )也夫!”子贡曰:“ 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4“不怨天,不尤(尤: 责怪)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译文】孔子说:“没有人知道我啊!”子贡说:“怎么没有人知道您呢?”孔子说:“我不怨天,也不责怪别人,下学人事而上达天命。知道我的,大概只有老天了吧!”八、五美四恶【原文】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 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 子曰: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 子曰: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
14、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 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译文】子张问孔子:“怎样做才可以从政呢?”孔子说:“尊崇五美,摒除四恶,就可以从政了。 ”子张问:“什么叫五美?”孔子说:“君子给人恩惠,自己却不需什么耗费;安排百姓劳作,百姓却没有怨恨;有欲望但不贪图钱财,泰然自若却不骄傲;威严却不凶猛。 ”子张又问:“什么叫惠而不费?”孔子说:“顺着老百姓可以得利的方向引导他们,使之得利,这不就是给人以
15、恩惠自己却不需什么耗费吗?选择老百姓可以劳作的时间让他们去劳作,谁会怨恨呢?想得到仁德就得到了仁德,又何需贪图钱财呢?君子无论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不敢怠慢,这不就是泰然自若却不骄傲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让人望而生畏,这不就是威严却不凶猛吗?”子张又问:“什么叫四恶?”孔子说:“不施行教育,犯了错误就杀,叫做虐;不加申诫,要求迅速见到成果,叫做暴;政令缓出而限期紧迫,叫做贼;给人奖赏却出手吝啬,如小官那样小气。 ”【原文】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知天命,就不能够君子;不懂得礼,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身;不辨别言语是非,就不能
16、识别人。 ”【原文】孔子谓季氏, “八佾(八佾:诸侯所用的规模)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 “他居然用了八佾在庭院中奏乐舞蹈,如果这样的事情都可以容忍的话,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呢?”【原文】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易:隆重办理丧葬)也,宁戚(戚:心中悲哀)。 ”【译文】林放问礼的根本是什么。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礼节仪式与其奢侈,不如节俭;丧事仪式,与其隆重周备,不如内心真诚悲哀地悼念死者。 ”【原文】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译文】鲁定公问孔子:“君主使唤臣下,
17、臣子侍奉君主,该怎么做呢?”孔子回答说:“君主使唤臣子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做,臣子侍奉君主应当以忠诚相待。 ”九、哀而不伤【原文】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愁而不悲伤。 ”【原文】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 对曰:“ 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子闻之,曰:“成事不 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鲁哀公问宰我,祭祀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让老百姓恐惧得战栗。 ”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就不用再提了,已经完成的事就不要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
18、必再去追究了。 ”【原文】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5【译文】孔子谈到“韶”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美极了,内容也很好。 ”谈到“武”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很美,但内容不十分好。 ”【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恶乎:怎么)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终食之间:一顿饭的时间)违仁,造次(造次: 紧迫的时候)必于是, 颠沛( 颠沛:颠沛流离的时候)必于是。 ”【译文】孔子说:“富裕和升官,是人人都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获得,君子是不会接受的;贫穷和卑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
19、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君子是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即使是一顿饭的时间也不会背离仁德,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候也会忘记仁德,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要实行仁德。”【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知晓了真理,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十、游必有方【原文】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 议也。 ”【译文】孔子说:“读书人有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原文】子曰:“君子怀(怀:思念)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刑:法律制度),小人怀惠。 ”【译文】孔子说:“君子关注的是道德,小人关心的是故
20、土住宅;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利益。 ”【原文】子曰:“君子喻(喻:明白)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一想如何与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与他相同的毛病。 ”【原文】子曰:“父母在,不 远游,游必有方(方:方位。指确定的地方,以使父母放心)。 ”【译文】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要远离家乡去游学。如果一定要出游,也必须要有确定的地方。 ”十一、闻一知十【原文】子谓子贡曰:“女(女:同“汝” )与回也孰愈(愈:胜过)? ”对曰:“ 赐(赐:子贡名赐)也何
21、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 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与:赞同)女弗如也。”【译文】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两个相比,谁的学问更好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能和颜回比呢?颜回听闻一件事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听闻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 ”孔子说:“你是不如他,我同意你的说法。 ”【原文】宰予昼寝,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杇:抹 墙用的抹子,指用抹子粉刷墙壁)也,于予(予:指宰予)与何诛(诛:责备)!”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译文】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是无法雕刻的,腐土砌的墙是无法粉刷的。对于宰予
22、这个人,责备有什么用呢?”孔子说:“最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是宰予使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 【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 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6【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子贡说:“诗上说, 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 ,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
23、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足恭(足恭:过分恭敬),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匿怨:指把怨恨藏在心里)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讨好人的脸色,对人过分地恭敬,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藏在心里,表面上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原文】颜渊、季路侍。子曰:“盍(盍:何不)各言尔志?”子路曰:“ 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敝:用坏)之而无憾。 ”颜渊曰: “愿无伐(伐:夸耀)善,无施(施:表白)劳(劳:功劳)。 ”子路:“
24、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 怀(怀:得到关 怀)之。 ”【译文】颜渊、子路两在孔子身边侍立。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把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拿出来与朋友共同使用,即使用坏了也不抱怨。 ”颜渊说:“我的意愿是,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 十二、箪食瓢饮【原文】子曰:“十室之邑(邑:此处指村庄),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孔子说:“只有十户人家的村庄,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没有像我这样爱好学习的罢了。 ”【原文】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
25、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谁爱好学习?”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学好学习,他遇事不迁怒于人,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可惜短命死了。现在没有这样的人了,再没有听说过爱好学习的人了。 ”【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多么有贤德啊。一竹筒饭,一瓜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种烦忧,颜回却不改变自认为的快乐。颜回多么有贤德啊。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知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原文】子曰:“德之不修,
26、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孔子说:“品德不培养,学问不讲习,听到义在那里,却不能趋而从之,有缺点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的忧虑啊。 ”十三、知者乐水【原文】子曰:“知者乐(乐:yo 喜爱)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有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有智慧的人好动,仁德者沉静。有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
27、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7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原文】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 【译文】孔子说:“求学老是像来不及一样(奋力前行) ,还是害怕失掉(应该掌握的)东西。 ”【原文】曰:“莫(莫:同“ 暮” )春者,春服既成,冠者(冠者:成年人)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浴乎沂:在沂河里洗澡),风乎舞雩(舞雩:雩,音。地名,原是祭
28、天求雨的地方,在今山东曲阜),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与:赞成)点也! ”【译文】 (曾皙)说:“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皙的想法的。 ” 【原文】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克己:克制自己)复礼(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 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目:具体的条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事:从事,照着去做)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
29、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 ”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十四、无信不立【原文】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孔子说:“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原文】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商:子夏名卜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译文】司马牛忧
30、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 ”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原文】子贡问政。子曰:“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对政府就有信任感。 ”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在这三项之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 ”子贡又问:“如果还要去掉一项,在
31、余下的两项中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回答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如果老百姓对国家推动了信任,国家也就要垮掉了。 ”【原文】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 对曰:“ 君君(君君:前一个“君”字为名词,后一个“君”字为动词,以下“ 臣臣,父父,子子”用法相同),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 诸?”【译文】齐景公向孔子询问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做君王的要像个君王,做臣下的要像个臣下,做父亲的要像个父亲,做儿子的要像个儿子。 ”齐景公说:“说得好啊!如果君王不像君王,臣下不像臣下,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虽然有粮食,我吃得上吗
32、?”【原文】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8【译文】曾子说:“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十五、泰而不骄【原文】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正名:即正名分)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迂:迂腐)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阙:同“缺”,存疑的意思)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苟:苟且,马马虎虎)而已矣。 ”【译文】子路(对孔子)说:“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
33、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说:“首先必须正名分。 ”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吗?您想得太不合时宜了。这名怎么正呢?”孔子说:“仲由,真粗野啊。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 ”【原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译文】孔子说:“自身品行端正,就是不发命令,老百姓也知道该怎么做;自身品行不端
34、正,即使有严厉的命令老百姓也不听从。 ”【原文】子夏为莒父(莒父:莒,音 j。鲁国的一个城邑,在今山东省高密县东南)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 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做莒父的总管,问孔子怎样办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原文】子曰:“君子和(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各方面之间彼此不同)而不同(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相混同,叫做同。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原文】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5、。 ”【译文】孔子说:“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 ”十六、乐在其中【原文】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末:通“莫”)由也已。 ”【译文】颜渊感叹着说:“老师之道,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看看,似乎在前面,忽然又到后面去了。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一定的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我已经用尽我的才力,似乎能够独立地工作。要想再向前迈进一步,又不知怎样着手了。 ”【原文】子贡曰:“君子之过也
36、,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原文】子曰:“默而识(识:zh )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默默地牢记知识,勤奋学习而不厌倦,教诲别人而不倦怠,除了这些我还有什么呢?”【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 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不到他冥思苦想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表达又找不到合适的言辞表达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一个角,如果他不能类推另外9的三个角,就不要重复教他了。 ”【原文】子曰:“饭疏食(饭疏
37、食:饭, 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饮水,曲肱(曲肱:肱,音 gng,即弯着胳膊)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十七、发愤忘食【原文】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原文】子在齐闻韶(韶:舜时古乐曲名),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译文】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 “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
38、步。 ”【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戚戚:忧愁、 烦恼的 样子)。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原文】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 对。子曰: “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十八、后生可畏【原文】子曰:
3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同出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值得我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而改正。 ”【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逝者:指光阴)如斯(斯:代词,指流水)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江边感叹道:“逝去的光阴像这河水一样不停地流淌!日夜不停。 ” 【原文】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40、译文】孔子说:“一国军队的将帅是可以改变的,但一个人的志向却不能强迫他改变。 ” 【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到了严寒的冬季,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落的。 ”十九、君子固穷【原文】子曰:“君子固(固:固守)穷,小人穷斯(斯:就)滥(滥:泛滥。此处指胡作非为)矣。”【译文】孔子说:“君子能安守穷困,小人穷困时就会胡作非为。 ”【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 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苟且偷生而干出损害仁道的事,宁愿牺牲生命来成就仁道” 10【原文】子贡问为仁。子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41、。 ”【译文】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孔子说:“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原文】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原文】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 ”二十、益者三友【原文】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便辟:pinp,谄媚),友善柔(善柔:假装和善),友便佞(佞:nng,“ 便佞”指花言巧 语),损矣。 ”【译文】孔子说:
42、“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守信的人交朋友,与广闻博见的人交朋友,是有益处的;与谄媚的人交朋友,与两面三刀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原文】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译文】孔子说:“同学们怎么不学习诗经呢?诗经可以激发人的意志和情感,可以用它来观察社会,可以与人交往,可以抒发心中怨愤。近,可以从中学到侍奉父母的道理;远,可以学到侍奉君王的道理,还可以从中了解到许多鸟兽草木的名称。” 【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犯了错误而不改正,这就是错上加错了。 ”【原文】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地思考,结果没有什么收获,还不如学习。 ” 【原文】子曰:“当仁,不 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只要是行仁义的事,就是在老师面前也不必谦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