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日本通史》.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503082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DOC 页数:172 大小:8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日本通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2页
《新编日本通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2页
《新编日本通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2页
《新编日本通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2页
《新编日本通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日 本 大 观 园 www .JP118. com1新编日本通史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编著2004 年日 本 大 观 园 www .JP118. com2目 录前 言第一章 日本早期社会第一节 日本列岛的黎明一、日本列岛的形成与日本民族的起源二、绳纹时代的日本三、水稻的传入与弥生文化的诞生第二节 日本古代国家的成立一、邪马台国与古代国家的起源二、卑弥呼的“鬼道” 与早期神道教三、倭人的习俗与对外交往第三节 大和国的统一与倭五王时代的日本一、古坟与埴轮二、“三角缘铜镜”三、“大和国”的诞生与日本统一四、大和国的国家机构第四节 倭五王时代的对外通交与大陆先进文化的吸收一、倭五王时代的对外通交二、大

2、陆移民的涌入三、大陆先进技术的引进第二章 飞鸟时代第一节 推古朝改革一、推古朝改革二、中日通交的频繁化第二节 大化革新一、大化革新二、白村江之战与迁都近江第三节 天武之治一、“壬申之乱” 与天武朝的政治革新二、律令的制定与律令制度的成立第四节 飞鸟文化一、飞鸟文化的特色二、佛教艺术三、儒学与道教四、国史的编撰第三章 奈良时代第一节 律令政治的展开一、奈良迁都二、藤原氏势力的扩大和朝廷内部的矛盾三、国土的开拓第二节 奈良朝的经济一、班田制二、租庸调制和徭役三、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四、商业的发展第三节 奈良朝的对外交流日 本 大 观 园 www .JP118. com3一、8 世纪初的东亚形势二

3、、与唐王朝的交流三、与渤海国的往来四、与新罗的关系第四节 奈良文化一、佛教的兴盛二、儒学的影响三、文学四、建筑五、绘画与雕刻六、乐舞第四章 平安时代第一节 皇权旁落一、平安朝的迁都二、桓武之治三、摄关政治的形成四、院政第二节 班田制的瓦解与庄园经济的发展一、班田制的瓦解与庄园的出现二、庄园整理令第三节 武士力量的兴起一、武士与武士团的形成二、平氏政权三、源平两氏的争斗与平氏的灭亡第四节 平安时代的中日关系一、“遣唐使”废止后的中日交流二、与渤海国的往来第五节 平安文化一、佛教的兴盛二、史学成就三、假名文学的诞生四、艺术的发展五、平安文化的特点第五章 镰仓时代第一节 镰仓幕府的建立与发展一、镰仓

4、幕府的建立二、镰仓幕府的政治与经济三、镰仓幕府的巩固一发燕尾服第二节 镰仓幕府的衰落和灭亡一、御家人制度的瓦解二、镰仓幕府的灭亡第三节 镰仓时期的中日交往一、贸易往来二、僧侣的交流第四节 镰仓时期的文化一、新兴佛教的产生二、镰仓文学日 本 大 观 园 www .JP118. com4三、镰仓艺术第六章 室町时代第一节 政权的变迁一、建武新政二、南北朝与足利幕府三、室町幕府的统治四、此起彼伏的“一揆”五、战国纷乱群雄割据六、织丰政权七、丰臣秀吉的统治之策第二节 经 济一、室町时代的经济发燕尾服二、农村自治体的形成第三节 对外关系一、对明交通与勘合贸易二、明代时期的倭寇三、明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四、

5、与朝鲜的关系五、与琉球的关系第四节 文 化一、室町文化二、安土、桃山文化三、西方文化的传入第七章 江户时代第一节 幕藩体制一、江户幕府的成立二、幕藩体制的确立三、禁教与锁国第二节 江户时代经济的发展一、封建领主制经济发展状况二、资本主义因素与生产关系第三节 幕藩体制的动摇一、幕府统治的腐败二、武士的贫困与商人势力的抬头三、农民与市民的反抗运动四、三大改革的失败第四节 锁国体制下的中日交流一、长崎贸易二、文化交流第五节 江户时期的文化一、哲学思想二、町人思想与町人文学三、町人艺术四、西籍的传入与兰学的发展第八章 明治时代(上)第一节 西力东渐与幕府的灭亡一、西力东渐与开国日 本 大 观 园 ww

6、w .JP118. com5二、幕末社会政治形势三、江户幕府的灭亡第二节 明治新政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二、富国强兵三、文明开化第三节 自由民权运动及近代天皇制一、自由民权运动的兴起二、自由民权运动的激化及失败三、近代天皇制的确立第九章 明治时代(下)第一节 对西洋的屈从和对亚洲近邻的侵略一、明治初期的西洋外交二、甲午战前的东亚外交三、甲午战争四、日俄战争五、对外侵略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节 明治文化一、学术二、艺术三、教育四、宗教五、明治时代的中日文化交流第十章 日本走上法西斯侵略道路第一节 日本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国内政治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际形势三、日本参加第一次世

7、界大战第二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日本一、国内危机二、大正民主主义与战后工农运动三、田中义一法西斯内阁的统治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对外矛盾的加剧第三节 发动侵略战争与天皇制法西斯专政一、1929 年经济危机下的日本二、法西斯专政的形成三、全面侵华战争四、伪满洲国和日本统治下的中国东北第十一章 太平洋战争及日本的彻底失败第一节 战时法西斯体制的建立一、国民精神总动员建立与战时经济编制二、近卫体制的建立三、大政赞翼会四、产业报国会与战时经济五、国家总动员法第二节 发动太平洋战争一、战前的国际形势日 本 大 观 园 www .JP118. com6二、太平洋战争的开始三、战局的展开第三节 日本法

8、西斯末日及节节败退的战局一、中国和其它亚洲各国人民的抗日解放斗争二、太平洋战场的节节败退三、日本投降第十二章 占领时期的日本第一节 战时法西斯体制的建立一、国民精神总动员建立与战时经济编制二、近卫体制的建立三、大政赞翼会四、产业报国会与战时经济五、国家总动员法第二节 发动太平洋战争一、战前的国际形势二、太平洋战争的开始三、战局的展开第三节 日本法西斯末日及节节败退的战局一、中国和其它亚洲各国人民的抗日解放斗争二、太平洋战场的节节败退三、日本投降第十三章 走向经济大国第一节 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的转变与旧金山体制的建立一、占领政策的转变二、旧金山体制的建立第二节 经济的复兴一、战后的经济危机二、经济

9、九原则和道奇路线三、朝鲜战争特需景气第三节 从政治独立到田中内阁的多边自主外交一、“五五体制” 的建立二、反安保条约运动三、岸信介内容的对外政策四、政治自主与多边外交第四节 成为经济大国一、财阀集团重新组合和“经营齐全”原则二、经济高速增长三、高速增长的动力四、高速增长的结果第十四章 走向国际化时代第一节 经济条件一、70 年代以来经济稳定增长二、企业国际化三、金融国际化第二节 政治活动一、从铃木内阁到中曾根内阁二、竹下登内阁与利库路特案件日 本 大 观 园 www .JP118. com7三、从昭和到平成第三节 冷战的结束与世界的多极化一、日美同盟关系与贸易摩擦二、与中国的关系三、与俄罗斯的

10、关系四、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第四节 文化观念走向一、技术立国与教育改革二、民族主义思潮的流行与日本文化的国际化三、社会意识的走向与生活观念的变化终 章 迈入 21 世纪初始的日本第一节 21 世纪初始日本面临的困境一、经济持续急退二、政局的动荡第二节 小泉新内阁与“无圣域的结构改革”的提出一、小泉纯一郎内阁的成立二、无圣域的结构改革的兰图三、“小泉改革” 的社会基础第三节 继续为实现政治大国战力量目标而不遗余力一、美国布什政府全球战略的变化及日本的地位二、政治大国战略目标第四节 实现军事大国的新动向一、架空现行宪法,不断扩大自卫队的国际军事义务二、恐怖防止法案与有事法制二、重整军备,加速使自卫队

11、成为具有战争实力的军事实体后 记历史年表日 本 大 观 园 www .JP118. com8前 言这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日本通史,从数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到 20 世纪末的现代,凡举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重要方面,均作了比较系统的铺叙。这是我所 10 余位师生 2 年多来通力合作的成果,虽然时显捉襟见肘、力所不逮之处,但我们依托集体力量实现优势互补,各自尽了最大的努力。写通史难,写历史教科书更难,写外国历史教科书最难。为什么这么说呢?由于作者受专业限制,独立完成贯通古今的著作不易,多人合作则会造成结构松散、线索紊乱,所以说“写通史难”;教科书比一般的论著更注重客观性,仅仅掌握古今史料还不够,必须

12、了解学术界的最新动态,所以说“写历史教科书更难”;如果写外国历史的教科书,必须与国际接轨,设法从国外获得资料,收集国际学术界的信息,当然还得具备娴熟的外语能力,所以说“写外国历史教科书最难”。既然有这么多的“难” ,我们为何要知难而进呢?这里既有国外的因素,也有国内的原因。所谓“国外的因素”,主要指“ 日本历史教科书” 问题;所谓“国内的原因” ,则是对国内的研究现状还不太满意。历史是客观的存在,但却被主观地描述。虽然任何历史叙述均包含主观成分,但这与歪曲历史有着本质区别。日本的“历史” 之所以成为“ 问题”,原因即在于某些日本人自述的历史,虽然自我标榜为“国民的历史”,1 但从周边国家看来,

13、已经超出“主观偏差”的范畴,属于“恶意歪曲” 的类别了。这些被严重歪曲的历史教科书,接二连三得到日本政府的认可,不能不令有识之士深深担忧。2从两层意义上讲,日本历史既是大和民族的历史,同时也是亚洲(尤其是东亚)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正面看,7 世纪以来,日本锐意学习隋唐文化,成为东亚文化圈的一员;从反面看,近代以来,日本侵略亚洲邻国,试图建立“东亚共荣圈”。上述正反两面均说明,如果要客观而全面地描述日本历史,那么我们不仅需要敏锐地洞察其内部的发展轨迹,同时也必须恰如其分地把握其与亚洲邻国的关系。如果过分强调与周边国家的关联,容易忽略日本历史的民族特色,甚至把其视作中国历史的分支;如果过分强调日

14、本历史的民族自主性,容易产生主观偏差,甚至会陷入“皇国史观”的泥潭。基于上述考虑,我们感到有必要从中国人的立场撰写一部“日本历史教科书”,力争尊重客观事实以还历史本来面目,因而古代部分比较偏重中日间的文化及贸易关系的叙述,近代部分侧重于对军国主义侵略行径的批判。当然,古代中日之间也发生过“白村江海战”及倭寇的侵扰,近代也不乏文化交流的美谈佳话。日本人研究中国历史具有悠久的传统,在清末时已经达到“巨细无遗”的程度;相比之下,中国人研究日本历史起步很晚,清末和抗战时热过一阵, “文革”期间停顿下来。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随着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周一良、汪向荣、胡锡年、吴廷璆等老一辈学者先后

15、复出,艰辛地开垦出一片处女地;继而王金林、王晓秋、武安龙、严安生等俊彦脱颖而出,在各自领域颇多建树。现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科院、浙江大学等均在培养日本史相关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为学术界储备了后续力量。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学者的一些成果引起日本史学界的关注,如汪向荣的“邪马台国”研究、王仲殊的“三角缘神兽镜” 研究、王金林的“ 奈良文化”研究、严安生的“ 中国留日学生”研究、王晓秋的“近代中日关系 ”研究等,均处于国际学术界的前沿。然而,我们必须冷静地认识到:我国学者处于领先地位的领域限于局部,仅在中日关系史的某些点面有所突破。就整体而言,我们比不上欧美同行,与日本史学

16、界的差距则更大。我们与国际学术界的差距主要在哪里呢?我想从两个方面进行反省。首先,基础设施没有建设完善,严重阻碍后进学者的成长。如没有组织全国力量编写各类教科书,听说有些大学的日语专业使用日本初中或高中的历史课本,这是令人非常痛心的现象;再如全国至今没有一个日本历史的专业刊物,许多优秀的成果缺乏发表的园地;还有专业必需的工具书,如年表、辞典、史料集等严重匮乏,几乎没有一部中国人自主编写的大型工具书。其次,研究人员缺乏独创思维,对日本学术界亦步亦趋。如果你仔细阅读国内几部流布甚广的日本史著作,看到“ 中国人来日本”、 “日本人去中国”之类的语句,有时会怀疑作者不是中国人。 “日唐关系”、“日宋贸

17、易”、 “日清战争 ”等是日语词汇,出现在中国人的著作中不正常,我们应该称作“ 唐日关系”、 “宋日 本 大 观 园 www .JP118. com9日贸易”、 “甲午战争” 。连术语都套用日本的,内容和观点就不见得会有大的创新。鉴于国内学术界日本史教材的匮乏及模仿日本过甚的风气,我们虽然自感势单力薄,但认为有责任做些开拓铺垫工作,于是就有了集体撰写这部日本历史的计划。如上所述,本书是在内外因素的刺激下着手编撰的,仅仅用了两年时间,且是多人合作的集体作业,所以笔力分布不均、内容良莠不齐、章节衔接不顺等弊病在所难免。尽管如此,这部用中国史观撰写的日本历史,相信会引发读者包括日本读者的思索和深省。

18、换一个角度通览日本历史本书为你开启门户,希望你有所新见闻,有所新感受。 王 勇2003 年 5 月 8 日于武林寓所注释:1 日本曲解历史的著作不少,流毒颇广的如西尾干二编的国民的历史 ,扶桑社,1999 年 10 月版。2 2001 年 4 月 3 日, “新历史教科书编写会”(会长西尾干二)主编的中学历史教科书,获日本文部科学省审查通过。4 月 9 日,王勇在东京新闻发表题为背负历史的涵义专稿,表述了中国学术界的立场。第一章 日本早期社会第一节 日本列岛的黎明一、日本列岛的形成与日本民族的起源 人类的历史据说最早可追溯到地质学上的洪积世时期。据地质学家与考古学家的研究,在新生代第四纪洪积世

19、,由于冰川作用,日本列岛曾以陆桥的形式与亚洲大陆相连,原始人类与动物可以自由来往。直到 1 万多年前的全新世,海岸线和气候急剧变化,新地层的形成和侵蚀愈加强烈,随后冰川融化,海面上升,陆桥被淹没,日本列岛遂成为今日与大陆脱离的岛屿。但大陆居民仍可利用日本海左旋环流和季风渡海赴日,往来于大陆与日本列岛之间。一些为追逐动物而至的大陆人逐渐定居下来,成为日本列岛上最早的居民,并在荒芜的土地上播下文明的种子。随着时代的变迁,人口增加,因而形成了日本民族的母体文化。 地近寒流暖流、气候温暖潮湿的日本列岛适宜动植物的生长,生活在日本列岛上的居民以狩猎、采集、捕鱼为生,群居洞穴,打制石器,并进一步发明了陶器

20、(即先土器) ,迈开了由蒙昧走向文明的新起点。人们根据陶器表面的绳纹式样,将弥生粗陶出现以前的约 6000 年间,通称为“绳纹时代”,长期以来以此作为日本历史的源头。然而,1946 年相泽忠洋于今群马县新田郡岩宿发现的一些粗制的黑曜石打制石器,它们被鉴定为早于绳纹时代。此次偶然的发现把日本历史的源头提前到 “旧石器时代”。岩宿遗址的发现,使人们掌握了一把通向远古迷宫的钥匙。至今日本列岛上发现的旧石器遗存总数已达约 4000 处。 关于日本民族的起源,自上个世纪 30 年代以来,日本的考古学者、人类学者和历史学者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学术界曾经根据发现的人骨,提出从距今 80 万年前后至 1 万 8

21、 千年前后,日本列岛上曾居住着“明石原人 ”、 “葛生人”、 “牛川人”、 “三日人”、 “港川人”、 “滨北人”及“ 圣岳洞人”等。但随着考古技术的进步和近年来深入研究的结果,考古学界已明确否定了除冲绳县港川以外的人类遗骨的定性。产生定性错误的原因,一是由于考古发掘技术的局限;二是出于对日本文化的崇敬,故意拔高,妄目推前年代;三是极个别人对考古遗物的伪造。尽管大多数原有的定性被推翻,但是从发掘的石器、陶器和居住遗迹表明,日本民族很早就劳动、生息在列岛上了。关于日本民族的祖先从何处而来,考古学者樋口隆康指出,进入日本列岛的外来移民主要有五条途径:北路(来自桦太即库页岛、经北海道进入本州北部)

22、、南洋路(来自南太平洋诸岛进入本州东部) 、朝鲜路(来自北西伯利亚和中国华北、经朝鲜半岛仅进入本州中部) 、东中国海路(来自中国长江流域直接东渡至九州北部)和冲绳路(来自中国华南及东南亚经台湾、冲绳至九州南部) 。 1 日 本 大 观 园 www .JP118. com10二、绳纹时代的日本公元 1 万年前至公元前 3 世纪稍后,日本进入绳纹文化时代。绳纹遗址最早发现于 19 世纪 90 年代,后在全国各地陆续发现,但以东日本分布密度最高,最主要的为贝丘遗迹。在绳纹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陶器。前期器形为尖底深钵,花纹有繎丝纹、押型纹、贝壳纹等。中期以后,器形主要以平底钵形、瓮形、圆筒形等,花纹除绳纹

23、以外,还有贝壳纹、爪形纹、涡纹。后期的器形呈现多样化,深钵、瓮形外,还有瓶形陶器和碗等,花纹以磨消绳纹为主。关于绳纹陶器制作技术,目前存在两种主要说法,一种为“渡来说” ,即来自南太平洋诸岛的移民或来自北亚的移民带来了陶器的制作技术,这种技术逐渐为土著人所掌握,创造出绳纹陶器。另一种为“本土说”,即陶器技术是自发产生的。根据考古学界对爱媛县久万川石灰岩断崖处遗址发掘的调查报告可知,在相当于 1 万 2 千年前的第九层中发现细隆纹陶器;在相当于 1 万年前的第六层发现了无纹陶器;在相当于 8 千年前的第四层发现了押线纹陶器。据此可知,该遗址为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和绳纹时代初期的遗址。 2 因此,可

24、以认为,绳纹陶器的制作技术可上溯旧石器时代晚期,下及绳纹时代,中间未出现明显的断层。事实上,陶器的使用是人类文化的共同性,日本的陶器制作技术是石器时代最早的移居者们带来的,陶器工艺以后的变化发展也离不开来自外部的刺激,这已为日本考古界所认同。 绳纹人的生活是一个以聚落为中心的闭塞世界,居住竖穴和铺石洞穴,他们的生活用具有打制的石镞、石枪以及用鹿骨制作的骨镞,还有陶制或者木制的、涂有漆的腕饰以及玉石制作的耳饰、骨制的发饰等工艺品。 3 拔牙习俗甚为风行。拔牙的涵义,或为结婚标记,或为近亲服丧,或为护身御敌的咒术,更是一种成年式的习俗。 陶俑最早出现于绳纹早期遗址,中期以后大量出现。根据地域的不同

25、,陶俑的形状和制作也相异。表现突出的是乳房和膨隆的腹部,普遍认为这是从女性的形体抽象制成的。有学者认为,绳纹时代日本曾盛行女神崇拜信仰,女性陶俑都是与生殖繁荣相关的女神像。绳纹中期遗址发现的大型龟头形石棒则是一种性器,是作为崇拜对象而出现的。它与注口陶器的注口部分看作性器是相对存在的。 4 除陶俑外,还出土了熊俑、猪俑和猴俑等动物俑。一般认为它们是一种具有护符性质的物品。绳纹后期作为咒物的女性陶俑制作风行,可能是显示了集团性宗教信仰的强盛。绳纹时代一般死者都是呈屈肢状埋葬的,此还有蹲葬、伸展葬,随葬品很少。关于为什么采用屈肢葬的葬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所需面积小,节省劳力;手足缩屈成睡觉或休

26、息姿态;屈肢为母腹胎儿的姿态,以此祈求再生;为了防止死者再度还生。 绳纹时代的日本社会,已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由一个个母系家庭构成的原始共产制经济单位。以母系血缘为纽带的氏族成员,共同居住在一定的区域,住的是简陋的竖穴。从千叶县姥山贝丘竖穴遗迹来看,在直径为 6 米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平面内,其中央有用石块或陶片围成的圆形灶炉,聚落附近形成的贝塚也很有规则。从这些情况来看,当时的聚落是在一定统率者的支配下过着有组织的生活,依靠集体协作从事采集、狩猎、捕捞等生产活动。当时的生活原则是以聚落为单位实行自给自足,彼此在相当范围内互相进行交易。如用于制造石镞的黑曜石就存在许多交

27、易圈。其中以长野县的和田峠、九州的阿苏和北海道的十胜等黑曜石的产地为中心的交易圈的半径约 200 公里。 5 随着考古发掘材料的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事实说明,绳纹时代已经出现了原始农耕。绳纹人在长期的采集生活中,渐渐悟识到植物的生长规律,为了确保季节性植物食品的稳定收获,植物的种植栽培便诞生了。作为掘土工具的石斧和摘穗用的石刀,在近畿、九州、四国地区等遗迹中已广泛发现。近年来,一些绳纹后期的遗址中,陆续发现了炭化米、大麦粒等的压痕;北九州福冈市板村遗迹中,发现了绳纹后期的水田遗址,水田置有调节水量的堰水栅、水沟、田间小道。这些发现生动地说明在绳纹后期已栽培栗、麦、稻等作物了,后期绳纹人耕作经验的积累,为后来弥生时代水稻的广泛耕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 与原始农耕相适应使用的陶器,无论从绳纹陶器的形态还是纹饰来看,都有相当进步。但从烧制陶器和制造陶器的技术来看,可以说还停留在很幼稚的阶段。绳纹陶器中残留有许多黑斑,这种黑斑显然不是绳纹人想制造黑色陶器的结果,而是因为不了解造窑技术和其效应,满足于低火候、低温烧制的陶器。绳纹时代的各种技术随着时代前进多少有些进步,但就制陶技术来说,不是直线发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