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 00031# 心理学试题 第 1 页 共 5 页全国 2007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03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有关内容抽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其他部分则留为背景,这是( C )A.知觉理解性 B.知觉整体性C.知觉选择性 D.知觉恒常性2.在心理学中,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A )A.随意注意 B.随意后注意C.不随意注意 D.集中注意3.“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
2、”的译音,其含义是( C )A.行为 B.精神C.整体 D.人本主义4.有一种记忆系统的特点是:保持时间为几十至几百毫秒,存储形式为视觉表象和声音表象,如果不被注意或编码,就会自动消退。此种记忆系统是( A )A.瞬时记忆 B.工作记忆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5.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的信息,此种学习称为( C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6.在认知心理学中,表征是指( A )A.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 B.客观事物的表面特征C.形象代码 D.语义代码7.心理学家常用“人工概念”的方法研究概念的形成。首创这一方法的心理学家是( A )A.赫尔 B
3、.詹姆士浙 00031# 心理学试题 第 2 页 共 5 页C.梅耶 D.吉尔福特8.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称为( 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C.倒摄干扰 D.前摄干扰9.在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且主要受人的生物学因素影响的能力是( A )A.流体能力 B.晶体能力C.模仿能力 D.创造能力10一名儿童的智力年龄是 10 岁,实足年龄是 8 岁,他的比率智商是( D )A.80 B.100C.120 D.12511.当活动难度较大时,有利于提高活动效率的动机强度为(A )A.低 B.中等偏低C.中等偏高 D.高12.马斯洛需要层次中,由低到高排列的第四层
4、次为( D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C.安全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13.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这表明人格具有( C )A.独特性 B.复杂性C.稳定性 D.综合性14.反应慢、但精确性高的认知方式属于( B )A.冲动型 B.沉思型C.系列型 D.同时型15.林黛玉的“清高、率直、聪慧、孤僻、内向、抑郁、敏感”等特质,属于( C )A.共性特质 B.首要特质C.中心特质 D.次要特质16.把自己的不当、失误转嫁到他人身上,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归结为他人,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是( B )A.反向 B.投射C.转移 D.退行浙 00031# 心理学试题 第 3 页 共 5
5、页17.导致去个体化的主要原因是( D )A.群体极化 B.社会惰化C.从众性 D.匿名性18.在全新的生活环境中,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会使人产生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源属于( C )A.躯体性压力源 B.心理性压力源C.社会性压力源 D.文化性压力源19.儿童知觉开始形成并有所发展是在( B )A.儿童前期 B.婴幼儿期C.儿童后期 D.青少年早期20.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有时他人在场不但不能促进个体行为效率的提高,反而会使工作效率下降。这种现象称为( D )A.从众 B.群体思维C.去个体化 D.社会干扰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21.道德感
6、: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对人的思想、行为作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22.实验法:实验法就是在控制的情境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23.聚合思维: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24.关键期:在个体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最容易获得,最容易形成,如果错过,那就不容易出现这样的好时机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25.简述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认识内外世界 调节和控制行为 直接应用于生活、工作26.简述社会认知的过程。信息的收集和选择:途径、先前的经验、信息的整合过程: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晕环效应、社会刻板
7、效应27.简述美国心理学家梅耶提出的学习过程模式。注意,通过注意选择与当前任务有关的信息,忽视无关信息,激活长时记忆系统中的原有浙 00031# 心理学试题 第 4 页 共 5 页知识,新知识输入工作记忆,找出新信息中包含的各种内在联系,与激活的信息相联系理解新知识并存储在特定条件下,被激活并运用到环境中28.简述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智力的元成分:控制行为表现和知识获得的过程,负责行为的计划、策略和监控智力的操作成分:接受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从长时记忆提取信息作出判断,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智力的知识获得成分: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新信息的编码和储存29.简述动机的功能。引发
8、个体活动激活功能。 引导这一活动朝向某一目标,使个体行为有明显的选择性指向功能。维持这种活动维持和调节功能。30.简述人际交往的三种基本需要。社会心理学家舒兹(1958)提出三种基本人际需要:包容需要是个人能被他人认同接纳,在群体情境中产生归属的需求,想要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支配需要是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情感需要是指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个体的基本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的行为。 、四、论述题(本大
9、题共 3 小题,第 31、32 小题任选 1 题,2 题均答者,以前 1 小题计分,8 分。第 33 小题必答,10 分。共 18 分)31.试述问题解决的概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8 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问题目标状态之间的一系列的认知操作特征:目标指向性、操作系列性、认知性操作影响因素:a. 问题表征的方式:用最佳的方式表征问题。b. 无关信息的干扰浙 00031# 心理学试题 第 5 页 共 5 页c. 功能的固着性d. 心向(心理定势)32.试述培养青少年良好性格的意义,并对如何培养提出建议。(8 分)性格的功能性 生物遗传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家庭环境因素 早期童年经验 自然物理因素33.试述心理挫折的应对策略。(10 分) 正确认识挫折 改变不合理的观念:此事不该发生、以偏概全、无限夸大后果 加强修养、勇于实践 优化自身人格品质